CN208851218U - 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饮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51218U CN208851218U CN201721346899.8U CN201721346899U CN208851218U CN 208851218 U CN208851218 U CN 208851218U CN 201721346899 U CN201721346899 U CN 201721346899U CN 208851218 U CN208851218 U CN 2088512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oad
- heating
- module
- refrig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所述分水模块包括分水壳体,所述分水壳体具有分水腔,所述分水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在所述分水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分水流路,所述分水流路设于所述分水腔的底壁上,所述分水流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位于所述分水壳体的下方,所述加热壳体与所述分水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具有加加热流路,所述加热流路与所述分水流路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得饮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饮水机,其内部的分水部分、加热部分或制冷部分之间的水路,均由零散的水管组成,这些管路在饮水机的壳体内错综复杂的排列。使得饮水机的结构冗杂,各水管之间相互影响,不利于饮水机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水模块,旨在提高饮水机结构的紧凑性,提高饮水机的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饮水机,包括:
分水模块,所述分水模块包括分水壳体,所述分水壳体具有分水腔,所述分水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在所述分水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分水流路,所述分水流路设于所述分水腔的底壁上,所述分水流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位于所述分水壳体的下方,所述加热壳体与所述分水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具有加热流路,所述加热流路与所述分水流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水流路由分水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分水孔路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内部,所述分水孔路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孔路进行分流;和/或,
所述加热流路由加热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加热孔路形成于所述加热壳体的侧壁和/或底壁内;所述加热孔路的入水口与所述分水孔路连通,以使水沿所述加热孔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加热装置,和/或,沿所述加热孔路的出水部分流出加热壳体。
优选地,所述分水孔路通过在所述分水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和/或,
所述加热孔路通过在所述加热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分水孔路包括热水进水孔路,所述加热孔路包括加热进水孔路;
所述热水进水孔路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进水孔路的入水口插接。
优选地,所述热水进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和/或,
所述加热进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
优选地,在所述分水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水流路,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加热流路和/或所述分水流路。
优选地,所述出水流路由引水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引水孔路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内部,所述引水孔路通过在所述分水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加热孔路包括加热出水孔路,所述引水孔路包括热水出水孔路;所述加热出水孔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出水孔路的入水口插接。
优选地,所述热水出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和/或,
所述加热出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
优选地,所述加热壳体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
所述加热流路包括连通加热装置进水口和分水流路的热水进水管,和/或,连通加热装置出水口和出水流路的热水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分水流路包括:
分水槽路,所述分水槽路开设于所述壳体上;
分水管路,所述分水管路沿所述分水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分水槽路内,所述分水管路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管路进行分流;和/或,
所述加热流路包括:
加热槽路,所述加热槽路开设于所述加热壳体上;
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沿所述加热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加热槽路内,所述加热管路的入水口与所述分水管路连通,以使水沿所述加热管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加热装置,和/或,沿所述加热管路的出水部分流至热水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壳体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分水壳体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尺寸与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尺寸相当;所述分水壳体与所述加热壳体插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分水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仰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分水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加热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仰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加热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仰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加热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饮水机,该饮水机用于将水进行加热、制冷或者其它处理。该饮水机可以包括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中的一个或多个,即该饮水机可以对水进行加热和/或制冷。该饮水机具有分水功能、出水功能、加热功能、制冷功能、清洗排污功能、过渡水功能(当饮水机同时包括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时,水需要从分水模块100流经一个模块后进入另一个模块时,在流经的模块上可以设置过水流路,例如,分水模块100中的水,需要经过加热模块200上的过水流路后,流入制冷模块300进行制冷;又如制冷模块300制冷后的水,需要经过过水流路,回到分水模块100进行出水等)等,上述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在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或制冷模块300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分水功能由分水模块100实现,加热功能由加热模块200实现,制冷功能由制冷模块300实现,而出水功能和清洗排污功能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在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或制冷模块300上。也即,多种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与多个模块进行组合,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执行的实施方案。避免在撰写过程中有所遗留,在此做出统一说明,当前实施例中凡是可以用于其它实施例的特征,均可以组合至其它实施例中。
本申请的重要发明点之一在于,将各大功能(分水功能、出水功能、加热功能、制冷功能、清洗排污功能、过渡水功能)自身所具有的管路,或者连接各功能之间的管路,贴合固定到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或者制能模块的壳体上,以使管路和模块的壳体紧密的固定在一起,即将管路集成于各模块自身的结构上,充分节约了空间的同时,使得各模块结构紧凑、各管路之间整齐划一,进而使得各模块的工作避免受管路冗杂的影响,使得各模块工作稳定;
本申请的又一重要发明点在于,在分水模块100的分水壳体110、加热模块200加热壳体210和制冷模块300的制冷壳体31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经过的线槽,线槽可以开设在壳体的内部,也可以开设在分水壳体110、加热壳体210和/或制冷壳体310的外侧壁上;通过将线槽集成在壳体上,特别是集成于壳体的外侧壁上时,使得导线的排布非常清晰、规整,导线的安装、拆卸、更换非常的快捷和方便,通过对线槽排布的规整规划,使得导线在壳体或饮水机上的排布非常规整,避免出现导线错乱而引起安全事故的现象,同时,由于线槽和流路相互独立,导线不再受到水的威胁;通过线槽的设置,使得各模块的结构更加紧凑,各模块的结构更加有条理,空间结构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申请的再一重要发明点在于,将饮水机按照其功能,模块化(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使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能单独存在,并实现其功能,重要的是可以与其他功能模块任意组合,例如,分水模块100 可以单独和加热模块200组合,也可以和制冷模块300单独组合,如此设置,可以大幅增加饮水机的组合的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任意的组合,大幅提升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意度;同时,由于模块化,当饮水机的某个模块出现问题时,不需要对整台引水机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只需针对特定的功能模块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使得饮水机的维护、维修和更换更加方便快捷,避免造成饮水机完好功能部分的浪费,充分合理的利用了资源。
以下将主要描述热水器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13,上面已经清楚的讲述了饮水机可以包括的模块和具有的功能,下面将先分别针对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进行详细的描述,再将分别描述分水模块100与加热模块200之间、分水模块100 与制冷模块300之间、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
分水模块100,分水模块100包括分水壳体110,分水壳体110具有分水腔120,分水腔120的底部具有整个饮水机水路系统的进水孔121。分水壳体 1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以柱状为例,其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呈圆形设置为例,当然该处的圆形可以由于实际需求具有凹陷或者凸出。所述分水壳体110具有分水腔120,所述分水腔120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121;在所述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部设置有分水流路130,所述分水流路130与所述进水孔121连通。所述分水流路130由分水孔路140组合形成,所述分水孔路140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110 内部,所述分水孔路140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121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121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孔路140进行分流。
分水模块100具有分水流路130,分水流路130设置在分水壳体1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以将分水流路130设在分水腔 120的底部为例,通过将分水流路130设在分水腔120的底部,使得分水流路 130中的水位低于分水腔12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分水流路130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分水流路130包括为加热模块 200供水的热水进水流路,为制冷模块300供水的冷水进水流路,以及直接出常温水的常温水流路中一种或多种。热水进水流路、冷水进水流路以及常温水流路的入水口均与进水孔121连通。
分水流路130的设置,不依赖于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的存在,但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存在时,必然的具有分水流路130。以热水进水流路为例,当饮水机不包括加热模块200时,分水流路130可以包括热水进水流路,以提高该分水模块100的适应性,即该分水模块100可以适用于多款饮水机;当饮水机包括加热模块200时,分水流路130则应当包括热水进水流路,以为加热模块200提供水。
其中,分水流路130贴合设置在分水壳体1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分水腔 120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分水流路130直接开设在分水壳体1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分水壳体1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分水流路130和分水壳体1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分水流路130对应的孔路为分水孔路140,分水孔路140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进水孔路142和冷水进水孔路141,常温水出水孔路183既可以作为分水孔路14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出水孔路180 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冷水进水孔路141、热水进水孔路142和常温出水孔路 180自所述进水孔121向相异的方向延伸。以确保各孔路之间互不干涉,同时,也为下面的加热孔路240和/或制冷孔路340预留足够的空间。
热水进水孔路142,从进水孔121延伸至加热模块200,以将水从进水孔 121运输至加热模块200。热水进水孔路142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热水进水孔路142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热水进水孔路14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进水孔121设置在分水腔120底部的中间位置,径向段的一端与进水孔 121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热水模块的加热流路230连通。
冷水进水孔路141,从进水孔121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水从进水孔 121运输至制冷模块300。冷水进水孔路141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冷水进水孔路141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冷水进水孔路141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进水孔121设置在分水腔120底部的中间位置,横向段的一端与进水孔 121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竖向段的一端与横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冷水模块的制冷流路330连通,或者与冷水过水流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分水壳体110 的结构更加紧凑,热水进水孔路142的径向段和冷水进水孔路141的横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常温出水孔路180也与热水进水孔路142的径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
第二种,将分水流路130开设在分水壳体110内,在分水壳体110内形成分水槽路150,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分水壳体110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分水流路130还包括分水管路155,所述分水管路155沿所述分水槽路150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分水槽路150内,所述分水管路155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121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121 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管路155进行分流。分水管路155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分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分水管路155和分水壳体1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分水槽路150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分水槽路150的流动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所述分水流路130包括:分水槽路150,所述分水槽路150开设于所述壳体上;分水管路155,所述分水管路155沿所述分水槽路150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分水槽路150内,所述分水管路155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121 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121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管路155进行分流。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槽路,与分水流路130对应的槽路为分水槽路150,分水槽路150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进水槽路152和冷水进水槽路151,常温水出水槽路既可以作为分水槽路15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出水槽路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冷水进水槽路151、热水进水槽路152和常温出水槽路自所述进水孔121向相异的方向延伸。以确保各槽路之间互不干涉,同时,也为下面的加热槽路和/或制冷槽路预留足够的空间。
热水进水槽路152,从进水孔121延伸至加热模块200,以将分水管路155 引导至加热模块200。热水进水槽路152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热水进水槽路152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热水进水槽路15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进水孔121设置在分水腔120底部的中间位置,径向段的一端与进水孔 121对应设置,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对应热水模块的加热流路230。
冷水进水槽路151,从进水孔121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分水管路155 引导至制冷模块300。冷水进水槽路151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冷水进水槽路151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冷水进水槽路151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横向段的一端对应进水孔121设置,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 110的边缘,竖向段的一端与横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冷水模块的制冷流路330对应设置,或者与冷水过水流路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分水壳体110 的结构更加紧凑,热水进水槽路152的径向段和冷水进水槽路151的横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常温出水槽路也与热水进水槽路152的径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
饮水机具有出水流路170,以将加热模块200的热水、制冷模块300的冷水和常温水排出饮水机。出水流路170可以设置的位置有很多,如分水模块 100、加热模块200或者制冷模块300,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上为例。
分水模块100具有出水流路170,出水流路170设置在分水壳体1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以将出水流路170设在分水腔 120的底部为例,通过将出水流路170设在分水腔120的底部,使得出水流路 170中的水位低于分水腔12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出水流路170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出水流路170包括将热水排出热水器的热水出水流路170,为将冷水排出饮水机的冷水出水流路170,以及直接出常温水的常温水流路中一种或多种。热水出水流路170、冷水出水流路 170以及常温水出水流路170的入水口均与进水孔121连通。
所述饮水机包括水处理模块,所述水处理模块位于所述分水模块100的下方,所述分水模块100包括:分水壳体110,所述分水壳体110具有分水腔 120,所述分水腔120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121,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常温出水口113和/或处理水出水口;在所述分水壳体110的下部设置有出水流路170,所述出水流路170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和所述处理水出水口,和/或,所述出水流路170连通所述进水孔121和所述常温出水口113。所述出水流路170由出水孔路180组合形成,所述出水孔路180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110内部,所述出水孔路180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121和/或水处理模块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121和/或水处理模块流入的水经所述出水孔路180,从所述处理水出水口和/或所述常温出水口113流出。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加热模块200,所述加热模块200具有加热流路230;所述处理水出水口包括热水出水口112;所述出水孔路180包括热水出水孔路182,所述热水出水孔路182连通所述加热流路230和所述热水出水口112。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制冷模块300,所述制冷模块300具有制冷流路330;所述处理水出水口包括冷水出水口111;所述出水孔路180包括冷水出水孔路181,所述冷水出水孔路181连通所述制冷流路330和所述冷水出水口111。
出水流路170的设置,不依赖于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的存在,但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存在时,必然的具有出水流路170。以热水出水流路170为例,当饮水机不包括加热模块200时,出水流路170可以包括热水出水流路170,以提高该分水模块100的适应性,即该分水模块100可以适用于多款饮水机;当饮水机包括加热模块200时,出水流路170则应当包括热水出水流路170,以将加热模块200加热的热水排出饮水机。
其中,出水流路170贴合设置在分水壳体110上,设置在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出水流路170直接开设在分水壳体1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分水壳体1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出水流路170和分水壳体1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孔路为出水孔路180,出水孔路180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出水孔路182和冷水出水孔路181,常温水出水孔路183既可以作为出水孔路18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分水孔路140 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冷水出水孔路181、热水出水孔路182和常温出水孔路 180自所述进水孔121向相异的方向延伸。以确保各孔路之间互不干涉,同时,也为下面的加热孔路240和/或制冷孔路340预留足够的空间。
热水出水孔路182,从加热模块200延伸至热水出水口112,以将热水从加热模块200运输至热水出水口112,热水出水口112开设在分水壳体110的外侧壁上。热水出水孔路182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热水出水孔路182 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热水出水孔路18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热水出水孔路182包括径向段和轴向段,轴向段自下向上延伸,其下端对应加热模块200的出水口的位置设置,径向段的一端与轴向段连通,另一段向热水出水口112连通。径向段的一端与热水出水口112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 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热水模块的加热流路230连通。
冷水出水孔路181,从制冷模块300延伸至冷水出水口111,以将水从制冷模块300运输至冷水出水口111,冷水出水口111开设在分水壳体110的外侧壁上。冷水出水孔路181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冷水出水孔路181 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冷水出水孔路181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横向段的一端与冷水出水口111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竖向段的一端与横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冷水模块的制冷流路330连通,或者与冷水过水流路连通。本实施例中,横向段包括第一横向子段和第二横向子段,第一横向子段和第二横向子段均沿分水壳体110 的径向设置,二者靠近中部的一端连通,当然,该特征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分水壳体110 的结构更加紧凑,热水出水孔路182的径向段和冷水出水孔路181的横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常温出水孔路180也与热水出水孔路182的径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值得说明的是,热水出水孔路182的径向段、冷水出水孔路181的横向段、常温出水孔路180、热水进行孔路的径向段以及冷水进水孔路141的横向段中的一个或多个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值得说明的是,热水出水孔路182的径向段、冷水出水孔路181的横向段、常温出水孔路180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便于加工。
第二种,将出水流路170开设在分水壳体110内,在分水壳体110内形成出水槽路,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分水壳体 110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出水流路170还包括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沿所述出水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出水槽路内,所述出水管路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121连通,以使自所述加热模块200或制冷模块300入的水沿所述出水管路流出饮水机。出水管路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出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出水管路和分水壳体1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出水槽路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出水槽路的流动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槽路,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槽路为出水槽路,出水槽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进水槽路152和冷水出水槽路,常温水出水槽路既可以作为出水槽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分水槽路150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冷水出水槽路、热水出水槽路和常温出水槽路自所述进水孔121向相异的方向延伸。以确保各槽路之间互不干涉,同时,也为下面的加热槽路和/或制冷槽路预留足够的空间。
热水出水槽路,从加热模块200延伸至热水出水口112,以将出水管路从加热模块200引导至热水出水口112。热水出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 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热水出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热水出水槽路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径向段的一端与热水出水口112对应设置,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对应热水模块的加热流路230。
冷水出水槽路,从制冷模块300延伸至冷水出水口111,以将出水管路自制冷模块300引导至冷水出水口111。冷水出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110 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冷水出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冷水出水槽路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横向段的一端对应冷水出水口111设置,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边缘,竖向段的一端与横向段远离冷水出水口11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分水壳体1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分水壳体110的底部,以与冷水模块的制冷流路330对应设置,或者与冷水过水流路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横向段包括第一横向子段和第二横向子段,第一横向子段和第二横向子段均沿分水壳体110的径向设置,二者靠近中部的一端连通,当然,该特征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分水壳体110 的结构更加紧凑,热水出水槽路的径向段和冷水出水槽路的横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常温出水槽路也与热水出水槽路的径向段位于分水壳体110的同一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水流路130设在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使得分水模块100上的管路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非常清楚,使得分水流路130的热水进水流路和冷水进水流路之间不存在交叉,避免出现各管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分水模块100的使用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饮水机的使用稳定性;通过将分水流路130设置在壳体上,使得分水模块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分水模块100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由于出水流路170设在分水腔1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使得分水模块100 上的管路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非常清楚,使得出水流路170的热水出水流路170和冷水出水流路170之间不存在交叉,避免出现各管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分水模块100的使用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饮水机的使用稳定性;通过将出水流路170设置在壳体上,使得分水模块100 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分水模块100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通过将分水模块100单独设置,使得分水模块100可以适配多种水处理模块,如加热模块200、制冷模块300等,从而使得分水模块100使用的灵活性得到大幅的提高;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拼装饮水机,从而更忙满足用于的实际需求。
加热模块200,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壳体210,加热壳体210具有加热腔220,加热腔2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260。加热壳体2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以柱状为例,其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呈圆形设置为例,当然该处的圆形可以由于实际需求具有凹陷或者凸出。加热装置26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热罐等。
加热模块200具有加热流路230,加热流路230设置在加热壳体210上,或者说设置在加热腔2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加热模块200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下方为例,通过将加热流路230设在分水流路130的下方,使得加热流路230中的水位低于分水流路13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加热流路230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加热流路230包括将热水进水流路中的水输送至加热装置260的加热进水流路,将加热装置260 的热水引导出加热模块200的热水出水流路170,可以通过与热水出水流路 170连通实现。加热进水流路和加热出水流路170的入水口均与分水流路130 连通。
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壳体210,所述加热壳体210具有供加热装置260安装的加热腔220;在所述加热腔220的侧壁或底壁上设置有加热流路 230;所述加热流路230连通水源和所述加热装置260的入水口,和/或连通所述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与所述饮水机的热水出水口112。所述加热流路230 由加热孔路240组合形成,所述加热孔路240形成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侧壁或底壁内;所述加热孔路240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以使水沿所述加热孔路240的进水部分流入加热装置260,和/或,沿所述加热孔路240的出水部分流至热水出水口112。所述加热孔路240包括加热进水孔121路;所述加热进水孔121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所述轴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 的侧壁内,且其一端与水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径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径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底部,所述径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加热腔220的底部,以与加热装置260的入水口连通。
其中,加热流路230贴合设置在加热壳体210上,或者说设置在加热腔 220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加热流路230直接开设在加热壳体2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加热壳体2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加热流路230和加热壳体2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洞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加热流路230对应的孔路为加热孔路240,加热孔路240包括相互独立的加热进水孔121路和加热出水孔路242。
加热进水孔121路,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为热水进水孔路142)延伸至加热模块2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加热模块200。加热进水孔121 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 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加热进水孔121路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 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进水孔121路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设置在加热腔220底部,径向段的一端与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连通。
加热出水孔路242,从加热模块200延伸至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位置,以将热水从进加热装置26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加热出水孔路242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加热出水孔路242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加热出水孔路24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设置在加热腔220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 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加热壳体210 的结构更加紧凑,加热进水孔121路的径向段和加热出水孔路242的径向段位于加热壳体210的同一层。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加热壳体210具有加热腔220,所述加热腔220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加热装置260设置于所述加热腔220内,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260的顶部;所述加热流路230包括连通加热装置260进水口和分水流路130的热水进水管,和/或,连通加热装置 260出水口和出水流路170的热水出水管270。即当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孔121 或出水口设置在加热装置260的顶部时,只需要用热水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 270直接连通加热装置260和分水流路130和出水流路170即可。
第二种,将加热流路230开设在加热壳体210内,在加热壳体210内形成加热槽路,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加热壳体 210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加热流路230还包括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沿所述加热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加热槽路内,加热管路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分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加热管路和加热壳体2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加热槽路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加热槽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槽路,与加热流路230对应的槽路为加热槽路,加热槽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进水槽路152和加热出水槽路。其中,所述加热出水槽路和加热进水槽路自加热装置260向相异的方向延伸。
加热进水槽路,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为热水进水孔路142或槽路)延伸至加热模块2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加热模块200。加热进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 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加热进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进水槽路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设置在加热腔220底部,径向段的一端与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连通。
加热出水槽路,从加热模块200延伸至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位置,以将热水从进加热装置26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加热出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加热出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加热出水槽路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设置在加热腔220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 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加热壳体210 的结构更加紧凑,加热进水槽路的径向段和加热出水槽路的径向段位于加热壳体210的同一层。
当饮水机同时包括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且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时,加热模块200 上设置有冷水过水流路;当分水模块100、制冷模块300和加热模块20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时,制冷模块300上设置有热水过水流路。下面,以在加热模块200上设置冷水过水流路为例。
加热模块200具有冷水过水流路,冷水过水流路设置在加热壳体210上,或者说设置在加热腔2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冷水过水流路,用于将分水模块100中的常温水运输至制冷模块300,再将制冷模块300中的冷水,输送至具有冷水出水口111的模块。加热模块200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下方为例,通过将冷水过水流路设在分水流路130的下方,使得冷水过水流路中的水位低于分水流路13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冷水过水流路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冷水过水流路包括将冷水进水流路中的水输送至制冷模块300的制冷流路330中的进冷水过水流路,和将制冷流路 330中的冷水引导至出水流路170中的出冷水过水流路。
其中,冷水过水流路贴合设置在加热壳体210上,或者说设置在加热腔 220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冷水过水流路直接开设在加热壳体2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加热壳体2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冷水过水流路和加热壳体2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洞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所述冷水过水流路由冷水过水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冷水过水孔路形成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侧壁和/或底壁内;所述冷水过水孔路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以使水经过所述冷水过水孔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制冷模块300,和/或,经过所述冷水过水孔路的出水部分流至冷水出水口111。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冷水过水流路对应的孔路为冷水过水孔路,冷水过水孔路包括相互独立的进冷水过水孔路251和出冷水过水孔路252。
进冷水过水孔路251,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可以为冷水进水孔路141) 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制冷模块300。进冷水过水孔路251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进冷水过水孔路251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进冷水过水孔路251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模块30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连通。
出冷水过水孔路252,从对应制冷模块300出水口的位置延伸至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位置,以将冷水从进制冷模块30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
出冷水过水孔路252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 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出冷水过水孔路252 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出冷水过水孔路25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制冷出水口322)设置在制冷腔320的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模块30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加热壳体210 的结构更加紧凑,进冷水过水孔路251的径向段和出冷水过水孔路252的径向段位于加热壳体210的同一层。
值得说明的是,制冷壳体310具有制冷腔320,所述制冷腔320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制冷装置370设置于所述制冷腔320内,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 (制冷进水口321)和/或出水口(制冷出水口322)设置于所述制冷装置370 的顶部;此时,进冷水过水孔路251和出冷水过水孔路252均要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底部,对应制冷腔320的上方,以直接与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
第二种,将冷水过水流路开设在加热壳体210内,在加热壳体210内形成过水槽路,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加热壳体 210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冷水过水流路还包括冷水过水管路,所述冷水过水管路沿所述过水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过水槽路内,冷水过水管路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分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冷水过水管路和加热壳体2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过水槽路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过水槽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槽路,与冷水过水流路对应的槽路为过水槽路,过水槽路包括相互独立的进冷水过水槽路和出冷水过水槽路。所述冷水过水流路包括:冷水过水槽路,所述冷水过水槽路开设于所述壳体上;冷水过水管路,所述冷水过水管路沿所述冷水过水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冷水过水槽路内,所述冷水过水管路的入水口与水源连通,以使水经过所述冷水过水管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制冷模块300,和/或,经过所述冷水过水管路的出水部分流至冷水出水口111。所述冷水过水槽路包括进冷水过水槽路和/或出冷水过水槽路;所述进冷水过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所述轴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侧壁上,其一端与所述径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径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底部,所述径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制冷模块300的制冷腔320的上方,以对应制冷模块300的入水口设置;和/或,所述出冷水过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沿所述加热壳体 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所述竖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侧壁上,其一端与所述横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段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底部,所述横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制冷模块300的制冷腔320的上方,以对应制冷模块300的出水口设置。
进冷水过水槽路,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为冷水进水孔路141或槽路) 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制冷模块300。进冷水过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 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进冷水过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 2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进冷水过水槽路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模块300的进水口对应设置,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对应设置。
出冷水过水槽路,从对应制冷模块300出水口的位置延伸至与出水流路 170对应的位置,以将冷水从进制冷模块30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
出冷水过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出冷水过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出冷水过水槽路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设置在制冷腔320的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模块30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 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加热壳体 2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加热壳体2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加热壳体210 的结构更加紧凑,进冷水过水槽路的径向段和出冷水过水槽路的径向段位于加热壳体210的同一层。
制冷模块300,制冷模块300包括制冷壳体310,制冷壳体310具有制冷腔320,制冷腔320内设置有制冷装置370。制冷壳体3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以柱状为例,其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呈圆形设置为例,当然该处的圆形可以由于实际需求具有凹陷或者凸出。制冷装置37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电子冰壶等。
制冷模块300具有制冷流路330,制冷流路330设置在制冷壳体3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制冷腔3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制冷模块300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或者制冷模块300的下方为例,通过将制冷流路330设在分水流路130 的下方,使得制冷流路330中的水位低于分水流路13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制冷流路330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制冷流路330包括将热水进水流路中的水输送至制冷装置370的制冷进水流路,将制冷装置370的热水引导出制冷模块300的热水出水流路170,可以通过与热水出水流路170连通实现。制冷进水流路和制冷出水流路170的入水口均与分水流路130连通。
其中,制冷流路330贴合设置在制冷壳体3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制冷腔 320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制冷流路330直接开设在制冷壳体3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制冷壳体3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制冷流路330和制冷壳体3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洞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制冷流路330对应的孔路为制冷孔路340,制冷孔路340包括相互独立的制冷进水孔路341和制冷出水孔路342。
制冷进水孔路341,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为热水进水孔路142)或加热流路230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制冷模块300。制冷进水孔路341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制冷进水孔路341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制冷进水孔路341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设置在制冷腔320底部,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连通。
制冷出水孔路342,从制冷模块300延伸至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位置,以将热水从进制冷装置37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制冷出水孔路342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制冷出水孔路342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制冷出水孔路342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设置在制冷腔320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制冷壳体310 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制冷壳体310 的结构更加紧凑,制冷进水孔路341的径向段和制冷出水孔路342的径向段位于制冷壳体310的同一层。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制冷壳体310具有制冷腔320,所述制冷腔320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制冷装置370设置于所述制冷腔320内,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制冷装置370的顶部;所述制冷流路330包括连通制冷装置370进水口和分水流路130的冷水进水管285,和/或,连通制冷装置370出水口和出水流路170的冷水出水管290。即当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孔121或出水口设置在制冷装置370的顶部时,只需要用冷水进水管285或冷水出水管290直接连通制冷装置370和分水流路130或者,直接连通制冷装置370和出水流路170即可。
第二种,将制冷流路330开设在制冷壳体310内,在制冷壳体310内形成制冷槽路,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制冷壳体 310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制冷流路330还包括制冷管路,所述制冷管路沿所述制冷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制冷槽路内,制冷管路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分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制冷管路和制冷壳体3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制冷槽路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槽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槽路,与制冷流路330对应的槽路为制冷槽路,制冷槽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进水槽路152和制冷出水槽路。其中,所述制冷出水槽路和制冷进水槽路自制冷装置370向相异的方向延伸。
制冷进水槽路,从分水流路130(具体地为热水进水孔路142或槽路)延伸至制冷模块300,以将水从分水流路130运输至制冷模块300。制冷进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 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制冷进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制冷进水槽路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设置在制冷腔320底部,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进水孔12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顶部,以与分水模块100的分水流路130连通。
制冷出水槽路,从制冷模块300延伸至与出水流路170对应的位置,以将热水从进制冷装置370运输至出水流路170。制冷出水槽路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制冷出水槽路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制冷出水槽路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槽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设置在制冷腔320底部或者侧壁上,径向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沿径向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边缘,轴向段的一端与径向段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沿制冷壳体310 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顶部,以与出水流路17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制冷壳体310 的结构更加紧凑,制冷进水槽路的径向段和制冷出水槽路的径向段位于制冷壳体310的同一层。
饮水机还包括排污流路,排污流路可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上、加热模块200上或者制冷模块300上,下面以设置在制冷模块300上为例进行说明。
制冷模块300具有排污流路,排污流路设置在制冷壳体3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制冷腔320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制冷模块300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 或者制热模块的下方为例,通过将排污流路设在分水流路130的下方,使得排污流路中的水位低于分水流路130中的水位,从而使得排污流路中的水,可以在水势差的作用下流动,以增加水的流动性。排污流路包括将加热流路 230中的水排出的热水排污流路,和将制冷流路330中的水排出的冷水排污流路。
其中,排污流路贴合设置在制冷壳体310上,或者说设置在制冷腔320 的侧壁和/或底部的方式有很多,下面通过举例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排污流路直接开设在制冷壳体310内,可以通过抽芯、钻孔等形式,只要能在制冷壳体310的本体上形成孔路的方式都可以,使得水从孔路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排污流路和制冷壳体3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孔路为由孔洞形成的流路,即水是在孔中流动以到达预设的位置的。
为了区分其他模块的孔路,与排污流路对应的孔路为排污孔路360,排污孔路360包括相互独立的热水排污孔路361和冷水排污孔路362。
热水排污孔路361,从加热流路230(具体地可以为加热进水孔121路) 延伸至热水排污口312,以将污水从加热模块200中排出。其中,加热装置排污口280与热水排污孔路361连通。
热水排污孔路361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以使得热水排污孔路361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热水排污孔路361 的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径向段和轴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径向段和轴向段的排布方式:
轴向段设置于所述制冷壳体310的侧壁内,且其一端供加热装置260的排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径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径向段设置于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底部,所述径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热水排污口312,所述热水排污口312设在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外表面。
冷水排污孔路362,从制冷模块300延伸至冷水排污口311,以将冷罐中的污水从制冷模块300中排出。其中,制冷装置排污口371与冷水排污孔路 362连通。
冷水排污孔路362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径向延伸的横向段,和/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以使得冷水排污孔路362可以延伸至制冷壳体310的任意需要到的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冷水排污孔路 362的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孔路延伸的需求。横向段和竖向段排布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横向段和竖向段的排布方式:
所述竖向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370的排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横向段设置于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底部,所述横向段的另一端延伸至冷水排污口311,所述冷水排污口311设在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制冷壳体310 的结构更加紧凑,热水排污孔路361的径向段和冷水排污孔路362的横向段位于制冷壳体310的同一层。
第二种,将排污流路开设在制冷壳体310内,在制冷壳体310内形成排污槽路,形成方式可以为注塑,或者后续加工开设,只要能在制冷壳体310 的本体上形成槽路的方式都可以。排污流路还包括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沿所述排污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排污槽路内,排污管路由水管组成,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质水管。使得水从分水管中经过,以最大限度的规整排污管路和制冷壳体310之间的关系。值得说明的是,排污槽路为由凹槽延伸形成的流路,即水的流动方向与排污槽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到达预设的位置。
排污槽路包括热水排污槽路和冷水排污槽路。其中,热水排污槽的延伸方向与热水排污孔路361的延伸方向一致。热水排污槽路与热水排污孔路361 的区别在于,热水排污槽路用于承载排污管,而热水排污孔路361则用于直接运输水。同理,冷水排污槽的延伸方向与冷水排污孔路362的延伸方向一致。冷水排污槽路与冷水排污孔路362的区别在于,冷水排污槽路用于承载排污管,而冷水排污孔路362则用于直接运输水。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饮水机拼接状态,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加热模块200。
根据上面的实施例,分水流路130、加热流路230和出水流路170都可以有孔路形成,也可以由槽路和水管组合形成,由于槽路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关系与孔路相当,下面以孔路为例,说明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加热模块 200时,分水流路130、加热流路230和出水流路170之间的连接关系。
分水孔路140包括热水进水孔路142和冷水进水孔路141,出水孔路180 包括热水出水孔路182、冷水出水孔路181以及常温水出水孔路183,加热孔路240包括加热进水孔121路和加热出水孔路242。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热水进水孔路142,经过热水进水孔路142后进入加热进水孔121路,经过加热进水孔121路后进入加热装置260;常温水经过加热装置260加热后,从加热出水孔路242流出加热壳体210,进入到热水出水孔路182,然后从热水出水口112流出;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常温水出水孔路183,经常温水出水孔路183后从常温水出水口113流出。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加热进水口221)和 /或出水口(加热出水口222)设置在加热装置260的顶部时,加热进水孔121 路和/或加热出水孔路242,可以由加热进水管和/或加热出水管代替,即加热进水管连通加热装置260的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孔路142,加热出水管连通加热装置260的出水口和热水出水孔路182。
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制冷模块300。
根据上面的实施例,分水流路130、制冷流路330和出水流路170都可以有孔路形成,也可以由槽路和水管组合形成,由于槽路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关系与孔路相当,下面以孔路为例,说明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制冷模块 300时,分水流路130、制冷流路330和出水流路170之间的连接关系。
分水孔路140包括热水进水孔路142和冷水进水孔路141,出水孔路180 包括热水出水孔路182、冷水出水孔路181以及常温水出水孔路183,制冷孔路340包括制冷进水孔路341和制冷出水孔路342。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冷水进水孔路141,经过冷水进水孔路141后进入制冷进水孔路341,经过制冷进水孔路341后进入制冷装置370;常温水经过制冷装置370制冷后,从制冷出水孔路342流出制冷壳体310,进入到冷水出水孔路181,然后从冷水出水口111流出;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常温水出水孔路183,经常温水出水孔路183后从常温水出水口113流出。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在制冷装置370的顶部时,制冷进水孔121路和/或制冷出水孔路180,可以由制冷进水管和/或制冷出水管代替,即制冷进水管连通制冷装置370的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孔121路,制冷出水管连通制冷装置370的出水口和热水出水孔路 180。
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
根据上面的实施例,分水流路130、制冷流路330和出水流路170都可以有孔路形成,也可以由槽路和水管组合形成,由于槽路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关系与孔路相当,下面以孔路为例,说明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制冷模块 300时,分水流路130、制冷流路330和出水流路170之间的连接关系。
分水孔路140包括热水进水孔121路和冷水进水孔121路,出水孔路180 包括热水出水孔路180、冷水出水孔路180以及常温水出水孔路180,制冷孔路340包括制冷进水孔121路和制冷出水孔路180,过水孔路包括冷水过水孔路或热水过水孔路350。此时根据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的位置关系,来确定使用冷水过水孔路还是热水过水孔路350,当加热模块200在制冷模块 300的上方时,需要在加热模块200上设置冷水过水孔路;当制冷模块300在加热模块200的上方时,需要在制冷模块300上设置热水过水孔路350。下面以加热模块200设置在制冷模块300上为例,进行说明。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热水进水孔121路,经过热水进水孔121路后进入加热进水孔121路,经过加热进水孔121路后进入加热装置260;常温水经过加热装置260加热后,从加热出水孔路180流出加热壳体210,进入到热水出水孔路180,然后从热水出水口112流出;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冷水进水孔121路,经过冷水进水孔121路后进入进冷水过水孔路251,再进入到制冷进水孔121路,经过制冷进水孔121 路后进入制冷装置370;常温水经过制冷装置370制冷后,从制冷出水孔路 180流出制冷壳体310,流入到出冷水过水孔路252,再进入到冷水出水孔路 180,然后从冷水出水口111流出;
常温水自进水孔121进入常温水出水孔路180,经常温水出水孔路180后从常温水出水口113流出。
关于排污孔路360,可以设置在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或者制冷模块300上,以设置在制冷模块300上为例。排污孔路360包括热水排污孔路 360和冷水排污孔路360。热水排污孔路360与设置在加热装置260底部的进水口连通,以在排污模式时,将污水排出加热装置260;冷水排污孔路360与制冷装置370底部的排污口连通,以在排污模式时,将污水排出制冷装置370。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提高饮水机结构的紧凑性,为了进一步合理的利用各模块的空间,在分水壳体110、加热壳体210和制冷壳体310上开设线槽,以将饮水机的导线安装于线槽中,从而使得饮水机的导线布置整洁、规整,避免由于电线杂乱而出现故障。
一种水处理模块,用于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具有电控板、电源接口,以及连接电控板和电源接口的导线,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线槽路160,以供导线安装于其中;所述水处理模块为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或者制冷模块300。所述导线槽路160具有沿壳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段,和沿所述壳体周向延伸的周向段。所述壳体上具有孔路,所述孔路在所述壳体内延伸,以引导水流水在壳体内流动。用于输送水的孔路与导线槽路160相互独立,使得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同时增加了二者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将导线槽路160集成于壳体上,使得壳体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在饮水机中,为了方便用户控制饮水机,饮水机的控制面板、显示面板和电控板均位于饮水机的前侧,而饮水机供电的电源接口,为了美观和方便连接电源,则设置在饮水机的后侧。为了连接电控板和电源接口,导线槽路 160包括第一竖向段、周向段和第二竖向段,其中,第一竖向段与电控板对应设置,第二竖向段则与电源接口对应设置,周向段则连接第一竖向段和第二竖向段。
由于饮水机由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组合的形式有几种,使得第一竖向段、第二竖向段和周向段的位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所述分水模块100包括分水壳体110,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分水线槽161;加热模块200和/或制冷模块 300,所述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壳体210,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外侧壁开设有加热线槽162;所述制冷模块300包括制冷壳体310,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外侧壁开设有制冷线槽163;电控板,用于控制饮水机的工作,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加热壳体210或制冷壳体310的前侧;电源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加热壳体210或制冷壳体310的后侧;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源接口之间的导线通过分水线槽161、加热线槽162和制冷线槽163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
当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加热模块200时:
所述加热壳体210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水壳体 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前侧,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后侧;所述分水线槽161包括沿分水壳体11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竖向段,和/或以沿所述分水壳体110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段;所述加热线槽162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竖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段;导线依次经过第一竖向段、第一周向段和/或第二周向段,以及第二竖向段与电源接口连接。
当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和制冷模块300时:
所述制冷壳体310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水壳体 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前侧,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后侧;所述分水线槽161包括沿分水壳体11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竖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段;所述制冷线槽163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竖向段,和/ 或沿所述制冷壳体310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段;导线依次经过第一竖向段、第一周向段和/或第二周向段,以及第二竖向段与电源接口连接。
当饮水机包括分水模块100、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时:
所述加热壳体210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下方,且与所述分水壳体 110可拆卸连接;所述制冷壳体310设置于所述加热壳体210的下方,且与所述加热壳体210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分水壳体110的前侧,所述电源接口设置于所述制冷壳体310的后侧;所述分水线槽161包括沿分水壳体11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竖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110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段;所述加热线槽162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210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竖向段和/或沿所述加热壳体210周向设置的第二周向段;所述制冷线槽163包括沿所述制冷壳体310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竖向段;导线依次经过第一竖向段、第一周向段和/或第二周向段、第三竖向段及第二竖向段与电源接口连接。
为了使导线槽路160和导线的排布更加简洁、规整,所述第一竖向段位于所述电控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二竖向段位于所述电源接口的正上方。通过将第一竖向段设置在电控板的正下方,使得电路板的导线沿直线卡设于第一竖向段中,避免导线在接口处弯折,从而有利于提高与电控板连接的导线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将第二竖向段设置在电源接口的正上方,使得与电源接口连接的导线在电源接口附近直线卡设于第二竖向段中,避免导线在接口处弯折,从而有利于提高与电源接口连接的导线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线的安全性,所述分水壳体110上设置热水出水口112、冷水出水口111和常温出水口113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口112、冷水出水口111或常温出水口113的上方。通过将电控板设置在出水口的上方,避免水滴至电控板上,以消除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水模块,所述分水模块包括分水壳体,所述分水壳体具有分水腔,所述分水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在所述分水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分水流路,所述分水流路设于所述分水腔的底壁上,所述分水流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位于所述分水壳体的下方,所述加热壳体与所述分水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具有加热流路,所述加热流路与所述分水流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流路由分水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分水孔路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内部,所述分水孔路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孔路进行分流;和/或,
所述加热流路由加热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加热孔路形成于所述加热壳体的侧壁和/或底壁内;所述加热孔路的入水口与所述分水孔路连通,以使水沿所述加热孔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加热装置,和/或,沿所述加热孔路的出水部分流出加热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孔路通过在所述分水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和/或,
所述加热孔路通过在所述加热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孔路包括热水进水孔路,所述加热孔路包括加热进水孔路;
所述热水进水孔路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进水孔路的入水口插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进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和/或,
所述加热进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水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水流路,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加热流路和/或所述分水流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流路由引水孔路组合形成,所述引水孔路形成于所述分水壳体内部,所述引水孔路通过在所述分水壳体上进行抽芯或开孔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路包括加热出水孔路,所述引水孔路包括热水出水孔路;所述加热出水孔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出水孔路的入水口插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和/或,
所述加热出水孔路包括沿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段,和/或,沿所述分水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向段。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
所述加热流路包括连通加热装置进水口和分水流路的热水进水管,和/或,
连通加热装置出水口和出水流路的热水出水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流路包括:
分水槽路,所述分水槽路开设于所述壳体上;
分水管路,所述分水管路沿所述分水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分水槽路内,所述分水管路的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孔连通,以使自所述进水孔流入的水沿所述分水管路进行分流;和/或,
所述加热流路包括:
加热槽路,所述加热槽路开设于所述加热壳体上;
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沿所述加热槽路设置,且安装于所述加热槽路内,所述加热管路的入水口与所述分水管路连通,以使水沿所述加热管路的进水部分流入加热装置,和/或,沿所述加热管路的出水部分流至热水出水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分水壳体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分水壳体的径向尺寸与所述加热壳体的径向尺寸相当;所述分水壳体与所述加热壳体插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6899.8U CN208851218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饮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6899.8U CN208851218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饮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51218U true CN208851218U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640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46899.8U Active CN208851218U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饮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512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2575A (zh) * | 2017-10-16 | 2019-04-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饮水机 |
-
2017
- 2017-10-16 CN CN201721346899.8U patent/CN2088512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2575A (zh) * | 2017-10-16 | 2019-04-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饮水机 |
CN109662575B (zh) * | 2017-10-16 | 2024-06-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饮水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62338U (zh) | 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的能源回收装置及能源回收系统 | |
CN208371563U (zh) | 水处理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851218U (zh) | 饮水机 | |
US20150377498A1 (en) | One-way Closed Pipeline Internal Circulation Apparatus | |
CN208551315U (zh) | 分水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5258351A (zh) | 一种可实现自动浴缸放水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 |
CN208551299U (zh) | 饮水机 | |
CN208435314U (zh) | 分水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371580U (zh) | 加热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851217U (zh) | 制冷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371579U (zh) | 加热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346820U (zh) | 一种大坝混凝土冷却通水系统 | |
CN208463702U (zh) | 饮水机 | |
CN109662587A (zh) | 加热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9662597A (zh) | 加热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9662577A (zh) | 水处理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8332279A (zh) | 缓冲水箱和热泵热水地暖系统 | |
CN109662575A (zh) | 饮水机 | |
CN109662596A (zh) | 分水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9662588A (zh) | 饮水机 | |
CN109662576A (zh) | 制冷模块和饮水机 | |
CN109662595A (zh) | 分水模块和饮水机 | |
CN208652693U (zh) | 一种混水系统 | |
CN104214953A (zh) | 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 |
CN107091512A (zh) | 室内调温装置、淋浴系统和淋浴间温度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