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7725U -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7725U
CN208847725U CN201821354223.8U CN201821354223U CN208847725U CN 208847725 U CN208847725 U CN 208847725U CN 201821354223 U CN201821354223 U CN 201821354223U CN 208847725 U CN208847725 U CN 20884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pipe
test
storage system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42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燕
徐东炯
陈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213542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77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包括平板车、一组蓄水池、进水管、导入管、导出管、四通转接管、上盖和沉积物缓冲池。本实用新型在蓄水池中均匀铺设沉积物,厚度约为10cm,待沉积物沉降后放入受试生物,通过多个蓄水池进行平行实验,避免单一蓄水池进行的蓄积效应试验所存在的偏差。通过导入管和导出管进行不间断地供水,形成与所检测河流同时段一致的水环境,保证了沉积物污染情况的真实反映。设置的沉积物缓冲池能够容纳河水中带入蓄水池的杂质,随着河水不断流入蓄水池和流出,必然带入河水中的杂质,随着蓄水池内沉积的杂质越来越多时,达到第一通孔的位置,杂质便排入沉积物缓冲池。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沉积物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背景技术
沉积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污水排放、地表径流、降雨等途径进入了水环境,不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且污染物最终会富集到水体沉积物中,造成污染物在沉积物中浓度要远远高于水体中的浓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会发生解吸附、扩散、分配等过程会再次释放到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因此沉积物即是水体中污染物的“汇”又是“源”。生物从周围环境中通过吸附、吸收和吞食作用摄入污染物并滞留体内,当摄入量超过自身降解量,污染物就会在生物体内开始产生蓄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会高于水体浓度,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会表现出对污染物的积累,产生生物蓄积效应。
生物蓄积效应的测定一般研究受试生物的个体、组织、器官等所积累的污染物蓄积量以及接触一定的污染物后使机体发生的生物学改变。对沉积物污染生物蓄积效应的研究一般采用标准加入法和野外监测。标准加入法一般是在天然沉积物或人工沉积物中加入化学品,研究随着时间的增加,化学品在受试生物体内的蓄积情况,但标准加入法无法应用于真实的水体沉积物,无法对实际环境中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和对生物的蓄积效应进行评价。野外监测是在较广阔的水域开展长时间监测,监测常见本土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蓄积水平,如采用常见的蚌类、贝类和螺等。当研究某特定区域沉积物对生物产生的生物蓄积效应时,由于水生生物的移动性或本能的回避行为,就无法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特定研究区域沉积物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效应情况。
因此,为了保护水环境,完善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有必要开发出一套完善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的蓄水系统,能够真实地反映水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压力大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解决了如何通过水生生物来真实反映原位沉积物的污染情况,为进行蓄积效应试验提供一套持续循环的蓄水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包括平板车、一组蓄水池、进水管、导入管、导出管、四通转接管、上盖和沉积物缓冲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平板车上,所述上盖罩设在蓄水池的上方,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并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连接,所述导入管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连接,并且导入管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导出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并且导出管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与蓄水池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设置在蓄水池的侧壁上,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蓄水池和沉积物缓冲池均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可在平板车上设置一组蓄水池,在蓄水池中将沉积物均匀铺设在蓄水池底部,厚度约为10cm, 启动不间断供水,待沉积物沉降后放入受试生物,通过多个蓄水池进行对比实验,避免单一蓄水池进行蓄积效应试验所存在的偏差,通过导入管和导出管进行不间断地供水,形成与所检测河流同时段一致的水环境,保证了沉积物污染情况的真实反映。设置的沉积物缓冲池能够容纳河水中带入蓄水池的杂质,随着河水不断流入蓄水池和流出,必然带入河水中的杂质,随着蓄水池内沉积的杂质越来越多时,达到第一通孔的位置,杂质便排入沉积物缓冲池。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四通转接管上设有导入备用管,所述导入管、导入备用管和导出管设置于河流中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罩。设置的导入备用管可进行备用,以防导入管堵塞或者漏水等意外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导入管、导入备用管和导出管均与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导出管上设有电磁阀。设置的电磁阀可灵活控制水管的通断。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进水管包括主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主进水管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连接,并且主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设置在蓄水池内,并且排水管靠近蓄水池设有沉积物缓冲池的侧壁设置,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一组排水孔,所述排水管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将排水管设置在靠近沉积物缓冲池的蓄水池侧壁上,污水中的杂质首先沉积在设有沉积物缓冲池的侧壁处,此处的杂质越聚越多,便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向沉积物缓冲池排入。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四通转接管上设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另一端设置在蓄水池内,并且清洗管位于蓄水池的上方,所述清洗管上设有一组第二通孔。由于蓄水池中会设置沉积物,进行完试验后,蓄水池内壁必然存有大量杂质,设置的清洗管接通时,可向蓄水池内喷射清水,进行蓄水池的清洗。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蓄水池和沉积物缓冲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和清洗管上设有电磁阀。在底部设置排污管便于将杂质排出干净。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上盖上设有排气口。设置的排气口可调节带有上盖的蓄水池的压力,避免气压过大或者过小。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蓄水池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设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外壁上设有指针,所述上盖上设有水位标尺,所述导向筒呈圆筒状,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上端开口呈喇叭状。将浮球设置在导向筒内,降低了水流对浮球的影响,在通过外部的水位标尺,便于监测当前水位,避免水流上下浮动造成指针指数误差。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水位标尺上设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设置的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可进行水位高低的报警。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所述平板车的下端面设有一组福马轮。设置的福马轮便于进行蓄水池的转运,同时进行实验过程中,将福马轮的支撑脚放下,能够进行稳定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利用不间断采水工程对采水箱进行供水,保证受试生物生存水环境的新鲜性,也是从最大程度上模拟实际环境,以排除因水质的腐败给生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即排除给试验结果带来的误差。同时,设置多个蓄水池,可以进行平行实验,提高试验的准确性。此试验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本申请的蓄水池可以对特定研究区域沉积物污染的生物蓄积效应进行评价,了解沉积物中的污染物风险因子,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撑,保护水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池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池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蓄水池的右视图。
图中:平板车1、福马轮11、蓄水池2、第一通孔21、进水管3、主进水管31、排水管32、排水孔321、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清洗管61、第二通孔62、上盖7、排气口71、导向筒72、浮球73、指针74、水位标尺75、上液位传感器751、下液位传感器752、沉积物缓冲池8、排污管81、污水导入备用管9、过滤罩10、水泵20、电磁阀30、沉积物100、污水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包括平板车1、一组蓄水池2、进水管3、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上盖7和沉积物缓冲池8,所述蓄水池2设置在平板车1上,平板车1的下端面设有一组福马轮11,所述上盖7罩设在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所述导入管4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导入管4的另一端置于污水河流中,所述导出管5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导出管5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8与蓄水池2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8设置在蓄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蓄水池2的侧壁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均连通。其中,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导入备用管9,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设置于污水河流中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罩10。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均与水泵20连接,所述进水管3和导出管5上设有电磁阀30。本申请中,即可通过设置一个蓄水池2,然后在蓄水池2内设置隔板将蓄水池2分隔为如干区域进行对比试验,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蓄水池2,相邻之间蓄水池2设置连接管,在两侧的蓄水池1设置一个导入管4和导出管5进行试验。
如图4、5所示的进水管3包括主进水管31和排水管32,所述主进水管31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主进水管31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2连接,所述排水管32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排水管32靠近蓄水池2设有沉积物缓冲池8的侧壁设置,所述排水管32上设有一组排水孔321,所述排水管3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2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本申请为了便于进行蓄水池2的清洗,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清洗管61,所述清洗管61的另一端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清洗管61位于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清洗管61上设有一组第二通孔62。并且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的底部设有排污管81,所述排污管81和清洗管61上设有电磁阀30。(图中未示出蓄水池2的排污管81),为了将污物排出干净,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可设置为倾斜面,将排污管81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处。由于蓄水池2内不断进行进水和出水,水流速度会有大小,因此,上盖7上设有排气口71,可进行蓄水池2内压力调节。
如图6所示的蓄水池2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筒72,所述导向筒72内设有浮球73,所述浮球73的外壁上设有指针74,所述上盖7上设有水位标尺75,所述导向筒72呈圆筒状,所述蓄水池2内设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的上端开口呈喇叭状。水位标尺75上设有上液位传感器751和下液位传感器752。由于蓄水池2内是不断进水和出水的,因此水层表面可能较大,设置的导向筒72内的水位既能保持与蓄水池2水层高低相同,同时降低了水层表面起伏对浮球73的影响,从容通过与浮球73相连的指针74能够准确测得当前水位。将指针74穿过上盖7,能够对指针74形成导向作用,避免指针74晃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一组蓄水池(2)、进水管(3)、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上盖(7)和沉积物缓冲池(8),所述蓄水池(2)设置在平板车(1)上,所述上盖(7)罩设在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所述导入管(4)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导入管(4)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导出管(5)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导出管(5)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8)与蓄水池(2)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8)设置在蓄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蓄水池(2)的侧壁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导入备用管(9),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设置于河流中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罩(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均与水泵(20)连接,所述进水管(3)和导出管(5)上设有电磁阀(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主进水管(31)和排水管(32),所述主进水管(31)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主进水管(31)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2)连接,所述排水管(32)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排水管(32)靠近蓄水池(2)设有沉积物缓冲池(8)的侧壁设置,所述排水管(32)上设有一组排水孔(321),所述排水管(3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2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清洗管(61),所述清洗管(61)的另一端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清洗管(61)位于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清洗管(61)上设有一组第二通孔(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的底部设有排污管(81),所述排污管(81)和清洗管(61)上设有电磁阀(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7)上设有排气口(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筒(72),所述导向筒(72)内设有浮球(73),所述浮球(73)的外壁上设有指针(74),所述上盖(7)上设有水位标尺(75),所述导向筒(72)呈圆筒状,所述蓄水池(2)内设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的上端开口呈喇叭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标尺(75)上设有上液位传感器(751)和下液位传感器(75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1)的下端面设有一组福马轮(11)。
CN201821354223.8U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4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223.8U CN208847725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223.8U CN208847725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7725U true CN208847725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5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42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47725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7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7677U (zh) 确定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便携式静态箱
CN105158023A (zh) 一种自控式分级过滤水体悬浮物采集装置
CN105403524B (zh) 一种在线低能耗野外原位营养盐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205352770U (zh) 适用于浮标使用的水样自动采集控制装置
CN211122650U (zh) 一种开放式pH值在线测量及自动清洗装置
CN208847725U (zh)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CN207675616U (zh) 一种无扰动土柱淋溶试验装置
CN106706371B (zh) 水质检测采样系统
CN202075168U (zh) 一种浮游生物水样浓缩处理的简便装置
CN208125722U (zh) 一种饮用水水质检测装置
CN106645636B (zh) 一种用于监测农田地表径流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057767A (zh) 一种基于浮标的高光谱水体吸收衰减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5607717U (zh) 矿产淋滤装置
CN107091904A (zh) 原位测定水体底泥释放的污染物成分和浓度的装置及方法
CN208999266U (zh) 一种测量降雨入渗的装置
CN208171981U (zh) 一种用于南方土石坡面径流的测量装置
CN207717756U (zh) 一种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水样监测装置
CN104501881A (zh) 一种地表径流流量测定及分流采样装置
CN206244444U (zh) 一种高效水污染处理装置
CN211347867U (zh) 用于盐雾试验箱的自动补水装置
CN205236568U (zh) 用于在线低能耗野外原位营养盐检测仪的检测清洗系统
CN219663590U (zh) 自动加药装置
CN2092095U (zh) 便携式污水取样器
CN109946196A (zh) 一种液体在自然环境下的小呼吸损耗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2254824U (zh) 一种可量式固定浓缩藻细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