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4285U -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4285U
CN208834285U CN201821468257.XU CN201821468257U CN208834285U CN 208834285 U CN208834285 U CN 208834285U CN 201821468257 U CN201821468257 U CN 201821468257U CN 208834285 U CN208834285 U CN 208834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frame
transparent panel
touch frame
infrare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82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华芹
钟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ying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link 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link 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link 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4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4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触控框,包括边框、透明板以及触控组件,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透明板周缘,所述边框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光口,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边框内,所述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出光口位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朝向所述滤光条设置,所述透明板的出光侧表面抵持所述滤光条。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用户使用中,能够改善连笔问题,更好的还原书写笔迹,提升书写体验。本实用新型无需对灯管功率或者是玻璃性能有特殊要求,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技术触摸屏(lnfrared Touch Screen Technology)由装在触摸屏外杠上的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构成,在透明板表面上,形成红外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红外式触控屏的实现原理与表面声波式触控相似,它使用的是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这些元件在透明板表面形成红外探测网,用户在触摸透明板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据此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透明板的位置。但是,如果红外探测网与透明板的距离过大,书写落笔过程中触点会被过早识别,抬笔过程中触点会被较晚的释放,从而导致书写落笔及抬笔均会接收到多余的触点数据,书写时会出现连笔。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红外探测网与透明板的距离过大问题,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一种红外触控框,包括边框、透明板以及触控组件,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透明板周缘,所述边框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光口,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边框内,所述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出光口位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朝向所述滤光条设置,所述透明板的出光侧表面抵持所述滤光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中开设有插槽,所述电路板卡接在所述插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接收管和所述红外发射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通过连接器相互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安装面,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垂直或平行于透明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为一体成型的铝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抵持所述透明板的入光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Z字型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边框20,另一端与所述透明板10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抵靠所述透明板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与所述透明板接触。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显示器组件,所述红外触控框套设于所述显示器组件周缘,与所述显示器组件通信连接,将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显示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的所述透明板与边框抵接,由于滤光片抵持所述透明板的出光侧表面,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透过所述滤光片生成红外探测网与所述透明板距离为1.5毫米,在用户使用中,能够改善连笔问题,更好的还原书写笔迹,提升书写体验。本实用新型无需对灯管功率或者是玻璃性能有特殊要求,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红外触控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红外触控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红外触控框结构示意图。所述红外触控框包括边框20、透明板10以及触控组件,所述边框20连接于所述透明板10周缘,所述边框20开设有容置腔210以及与所述容置腔210连通的出光口220,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边框20内,所述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3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0上的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滤光条50,所述滤光条50设置于所述出光口220位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朝向所述滤光条50设置,所述透明板10的出光侧表面110抵持所述滤光条50。
具体地,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接收管和所述红外发射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
在一实施例中,在透明板10的边缘上设置的边框结构中,对应设置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这样从透明板10的一侧边缘所述红外发射管发送的红外信号能够被另一对侧的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所述透明板10的出光侧表面110抵持所述滤光条,占用边框20的空间小,可以将红外触控框变得更窄。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表面贴装技术工艺将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固定在电路板30上,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电路板30沿所述透明板10的边缘延伸,多个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沿该延伸方向顺序排列,相比于传统的设置方式,可以将红外触控框变得更窄,显得更轻巧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0为一体成型的铝框。可以理解,所述边框20还可以为可拆分的边框,其材质可以为铝合金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换材质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0开设有容置腔210以及与所述容置腔210连通的出光口220,在所述容置腔210中开设有插槽211,所述电路板30卡接在所述插槽211中。所述插槽211大小尺寸刚好容纳所述电路板30,防止所述电路板30抖动。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30包括安装面310,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设置于所述安装面310,所述安装面310垂直或平行于透明板10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0放置的方向与所述透明板10垂直设置,所述安装面310朝向所述出光口220,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垂直设置于所述安装面310。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30放置的方向与所述透明板10平行设置,所述安装面310朝向所述出光口220,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平行设置于所述安装面310。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边框20上还设有出光口220,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接收端与所述出光口220对应设置,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通过所述出光口220提供触控定位,形成红外探测网。其中,所述出光口22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10的末端,且与所述透明板10平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滤光片50嵌设在所述出光口220。所述滤光片50为红外滤光片50,用于滤除外界杂光,提高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接收效率,同时还可以用于防尘,防止电路板30上其他电子元器件被污染。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0的数量为多个,在至少一个所述电路板30上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使多个所述电路板3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连接器,就是用软性材料(可以折叠、弯曲的材料)做成的PCB。可以将设有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所述电路板30与用于驱动所述透明板10显示的驱动电路(PCB)连接起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可以为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柔性扁平电缆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连接简单等优点。
可选地,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与所述边框20连接的固定装置60,所述固定装置60抵持所述透明板10的入光侧表面120。所述固定装置60和所述滤光片50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板10的入光侧表面120和出光侧表面110,将所述透明板10和所述红外触控框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60为Z字型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边框20,另一端与所述透明板10抵持。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60抵靠所述透明板10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610。具体地,所示弹性垫610包括泡棉、海绵垫、橡胶垫或其他保护垫。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610为泡棉。所述弹性垫610保护所述透明板10在挤压不被破坏。
此外,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设置有红外触控框,包括显示器组件和设于所述显示器组件周缘的红外触控框,所述红外触控框套设于所述显示器组件周缘,与所述显示器组件通信连接,将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显示器组件。
所述显示器组件包括液晶透明板和设置在所述液晶透明板前方透明板10,所述透明板10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液晶透明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板10为玻璃。
本实用新型提供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的所述透明板10与边框20抵接,由于滤光片50抵持所述透明板10的出光侧表面110,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40透过所述滤光片50生成红外探测网与所述透明板10距离为1.5毫米,在用户使用中,能够改善连笔问题,更好的还原书写笔迹,提升书写体验。本实用新型无需对灯管功率或者是玻璃性能有特殊要求,易于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控框,包括边框、透明板以及触控组件,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透明板周缘,所述边框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光口,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边框内,所述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滤光条,所述滤光条设置于所述出光口位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朝向所述滤光条设置,所述透明板的出光侧表面抵持所述滤光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中开设有插槽,所述电路板卡接在所述插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接收管和所述红外发射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通过连接器相互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安装面,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垂直或平行于透明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为一体成型的铝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框还包括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抵持所述透明板的入光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Z字型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边框20,另一端与所述透明板10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触控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抵靠所述透明板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与所述透明板接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红外触控框,还包括显示器组件,所述红外触控框套设于所述显示器组件周缘,与所述显示器组件通信连接,将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感测元件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显示器组件。
CN201821468257.XU 2018-06-29 2018-09-07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8342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1726 2018-06-29
CN201821041726X 2018-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4285U true CN208834285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8257.XU Active CN208834285U (zh) 2018-06-29 2018-09-07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428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5656A (zh) * 2019-12-26 2020-05-12 浙江德广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设备
CN111766967A (zh) * 2020-06-03 2020-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线触控显示器
WO202112881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13655913A (zh) * 2021-08-31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4007408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具有射频信号处理功能的红外触摸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881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11145656A (zh) * 2019-12-26 2020-05-12 浙江德广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设备
CN111766967A (zh) * 2020-06-03 2020-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线触控显示器
CN113655913A (zh) * 2021-08-31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4007408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具有射频信号处理功能的红外触摸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4285U (zh) 红外触控框及显示装置
CN106325496B (zh) 具有力触摸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03825589U (zh) 一种曲面触摸显示屏
CN108762562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18110B (zh) 触摸面板
CN208367366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595387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5120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6312110U (zh) 一种采用贴片式灯管的触控模组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1483977U (zh) 一种多功能书写板
CN204374561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57023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5247988U (zh) 线束加工用布线装置
CN209118527U (zh) 一种电容触控的教学触摸一体机
CN203720811U (zh) 新型红外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18078B (zh) 智能调光感应柔性面板及其操作系统
CN104699326B (zh) 新型红外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75015A (zh) 一种智能的镜面灯
CN209297236U (zh) 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装置
CN103970476B (zh) 屏幕触控方法和系统
CN207817672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3749215U (zh) 一种咖啡机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921338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7808905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手绘板
CN213904586U (zh) 一种多功能数学教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C2, Building 14,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ianying Unit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C2, Building 14,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MELINK 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