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2772U -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2772U
CN208832772U CN201821484128.XU CN201821484128U CN208832772U CN 208832772 U CN208832772 U CN 208832772U CN 201821484128 U CN201821484128 U CN 201821484128U CN 208832772 U CN208832772 U CN 208832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mbined equipment
heating combined
refrigerating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41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ina Faces New Forms Of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ina Faces New Forms Of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ina Faces New Forms Of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ina Faces New Forms Of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41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2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2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2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壁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胶层,壳体的下端插接于凹槽内,且壳体的底面与软胶层相贴合,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表面开设有T形凹槽,T形凹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形滑杆,支撑杆、T形滑杆、弹簧、螺母的配合使用使壳体与接触面分离,防止雨水堆积将壳体淹没,增加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配合使用,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将空气能进行收集,以水为制冷制热媒介,实现制冷和制热,无需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环保无污染、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制冷制热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制冷制热装置中,一般都会把制冷制热装置固定到建筑物上,现有的制冷制热装置一般都是与建筑物贴合,当雨后建筑物上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可能导致制冷制热装置浸入在水中,导致外表面受到腐蚀,影响制冷制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此特提出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实现制冷制热装置的高度调节,避免制冷制热装置进入到水中,影响制冷制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胶层,所述壳体的下端插接于凹槽内,且壳体的底面与软胶层相贴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开设有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与T形凹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T形滑杆的下端贯穿T形凹槽延伸至下部,所述T形凹槽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所述T形滑杆的下表面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部前端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后端安装有制热装置,所述壳体的左端安装有进气装置,所述壳体的右端安装有出气装置。
进一步,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和节流阀,所述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制冷装置分别与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连通,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制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制热装置分别与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连通,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的内部左端开设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左端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左端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气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的内部右端开设的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右端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右端安装有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杆、T形滑杆、弹簧、螺母的配合使用使壳体与接触面分离,防止雨水堆积将壳体淹没,增加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配合使用,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将空气能进行收集,以水为制冷制热媒介,实现制冷和制热,无需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环保无污染、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装置可以加速空气能的流动,出气装置可使排气腔内的热量进行传递,进而实现冷风和热风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热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底座、3凹槽、4软胶层、5支撑杆、6 T形凹槽、7 T形滑杆、8弹簧、9螺母、10固定块、11防滑纹、12制冷装置、13制热装置、14进气装置、15出气装置、16进气腔、17 进风管、18吸风机、19排气腔、20出风管、21风机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底座2,底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侧壁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胶层4,壳体1的下端插接于凹槽3内,且壳体1的底面与软胶层4相贴合,底座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下表面开设有T形凹槽6,T形凹槽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形滑杆7,T形滑杆7与T形凹槽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T形滑杆7的下端贯穿T形凹槽6延伸至下部,T形凹槽6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9,T形滑杆7的下表面铰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11,支撑杆5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支撑杆5均匀分布在底座2的底面,拧动螺母9,调节T形滑杆7在T形凹槽6内的长度,进而调节底座2的高度,固定块10与建筑物底面等接触,防滑纹11是防止底座2的移动。
壳体1的内部前端安装有制冷装置12,壳体1的内部后端安装有制热装置13,壳体1的左端安装有进气装置14,壳体1的右端安装有出气装置15。
制冷装置12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和节流阀,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安装有节流阀,制冷装置12分别与进气装置14和出气装置15连通,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左端为蒸发器,右端为冷凝器。
在夏季时,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阀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中吸热,将室内空气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使冷气存储在出气腔内,风机盘管21装配到室内,通过风机盘管21将冷气排入到室内,实现制冷。
制热装置13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储液罐和膨胀阀,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储液罐和膨胀阀,制热装置13分别与进气装置14和出气装置15连通,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左端为冷凝器,右端为蒸发器,在需要提供热量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状的制冷剂流向冷凝器,将热量传给通过储液罐的自来水,然后通过膨胀阀节流降压,流入到蒸发器中蒸发吸热,通过水的流动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使排气腔内充满热量,通过风机盘管21将热风排入到室内,实现制热。
进气装置14包括壳体1的内部左端开设的进气腔16,进气腔16的左端安装有进风管17,进风管17的左端安装有吸风机18,吸风机1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方便外部空气的流动,使蒸发器吸收空气能更迅速。
出气装置15包括壳体1的内部右端开设的排气腔19,排气腔19的右端安装有出风管20,出风管20的右端安装有风机盘管21,风机盘管2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使冷风或者热风传递到室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将固定块10与建筑物接触,然后将壳体1放置在凹槽3内,使壳体1的底面与软胶层4接触,软胶层4可以放置凹槽3与壳体1之间的碰撞,拧动螺母9,调节T形滑杆7在T形凹槽6内的长度,进而调节底座2的高度,固定块10与建筑物底面等接触,防滑纹11是防止底座2的移动,将壳体1与建筑物底面分离,增加壳体1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避免积水进入到壳体1内,对壳体1腐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杆、T形滑杆、弹簧、螺母的配合使用使壳体与接触面分离,防止雨水堆积将壳体淹没,增加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配合使用,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将空气能进行收集,以水为制冷制热媒介,实现制冷和制热,无需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环保无污染、安全可靠,进气装置可以加速空气能的流动,出气装置可使排气腔内的热量进行传递,进而实现冷风和热风的传递。

Claims (6)

1.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胶层,所述壳体的下端插接于凹槽内,且壳体的底面与软胶层相贴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开设有T形凹槽,所述T形凹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与T形凹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T形滑杆的下端贯穿T形凹槽延伸至下部,所述T形凹槽的外侧壁螺接有螺母,所述T形滑杆的下表面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前端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后端安装有制热装置,所述壳体的左端安装有进气装置,所述壳体的右端安装有出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和节流阀,所述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制冷装置分别与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连通,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装置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通过工艺管道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下端通过工艺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艺管道之间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制热装置分别与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连通,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的内部左端开设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左端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左端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的内部右端开设的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右端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右端安装有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CN201821484128.X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Active CN208832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4128.XU CN208832772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4128.XU CN208832772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2772U true CN208832772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4128.XU Active CN208832772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2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3912A (zh) * 2019-08-06 2019-11-29 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暖双用型螺杆空气源热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3912A (zh) * 2019-08-06 2019-11-29 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暖双用型螺杆空气源热泵
CN110513912B (zh) * 2019-08-06 2022-03-08 德耐尔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暖双用型螺杆空气源热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8208C (zh)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CN103983013B (zh) 新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9219722A (zh) 空调系统
CN202254205U (zh) 采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风侧经济器的直接膨胀式空调机组
CN105627472A (zh) 立体式冷暖浴冰柜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CN208832772U (zh)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制冷制热装置
CN205783497U (zh) 一种水蓄能设备
CN205536293U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04853777U (zh) 一种空调散热回收装置
CN204187911U (zh) 用于超市的冷柜和热柜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CN103141571A (zh) 单冷型水源热泵谷物冷却机组
CN109340961A (zh) 一种新型智能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0688680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双级回冷系统
CN205372790U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系统
CN201187915Y (zh) 一种移动式工业用冷气机
CN206055795U (zh) 一种便携式免安装空调器
CN204268751U (zh) 一种典型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中央空调系统
CN210292437U (zh) 一种削减空调热岛效应的装置
CN207179883U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05505203U (zh) 空调器
CN205481504U (zh) 多联家用空调热水系统
CN111256258A (zh) 结合氟泵自然冷却的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CN208704114U (zh) 一种废热供热热水系统
CN2396326Y (zh) 热水器式两用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