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3874U -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3874U
CN208823874U CN201820669248.0U CN201820669248U CN208823874U CN 208823874 U CN208823874 U CN 208823874U CN 201820669248 U CN201820669248 U CN 201820669248U CN 208823874 U CN208823874 U CN 208823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exercise
attached
ring
master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692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ster Enterpris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ster Enterpris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6206395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47875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6206397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48229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6206396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48186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Auster Enterprises Ltd filed Critical Auster Enterpris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3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3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63B21/0557Details of attachments, e.g. clips or c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8User-manipulated weights using user's body w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isometric or isokinetic, i.e. substantial force variation without substantial muscle motion or wherein the speed of the mo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force applied by the user
    • A63B21/0023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isometric or isokinetic, i.e. substantial force variation without substantial muscle motion or wherein the speed of the mo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force applied by the user for isometric exercising, i.e. substantial force variation without substantial muscle 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4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attached to static foundation, e.g. a user
    • A63B21/0442Anchored at one end only, the other end being manipulated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5User-manipulated weights worn on user's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16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16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 A63B21/1618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on a door or a door frame
    • A63B21/1663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on a door or a door frame for anchoring between a door and the door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16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 A63B21/169Supports for anchoring force-resisters for anchoring on or against a w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01Arrangements for attaching the exercising apparatus to the user's body, e.g. belts, shoes or glo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3B21/4007Arrangements for attaching the exercising apparatus to the user's body, e.g. belts, shoes or glo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to the chest region, e.g. to the back che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27Specific exercise interfaces
    • A63B21/4033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 A63B21/4035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for operation by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41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interface
    • A63B21/4043Free movement, i.e. the only restriction coming from the re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3516For both arms together or both legs together; Aspects related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right and left side limbs of a user
    • A63B23/03533With separate means driven by each limb, i.e. performing different movements
    • A63B23/03541Moving independently from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2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for large-room or outdoor sporting g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054Features for injury prevention on an apparatus, e.g. shock absorbers
    • A63B2071/0072Limiting the applied force, torque, movement or sp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63B21/0555Details of the rope or band, e.g. shape or colour co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9/00Apparatus for mountaineering
    • A63B29/02Mountain guy-ropes or accessories, e.g. avalanche ropes;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location of accidentally buried, e.g. snow-buried, persons
    • A63B29/024Climbing choc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带的锻炼系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带的悬吊锻炼系统,其包括:主带,所述主带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以锚固锻炼系统;以及锻炼带,所述锻炼带用于实施多种锻炼。提供不同的主带,其使得能够将锻炼系统锚固在实际任何地方。可为非弹性的或弹性的锻炼带使用独特设计的带扣被附接到主带,并且包括安全带。提供各种可选器材,诸如脚用吊挂件、腕带或脚带、额外的握把、具有健身环的锻炼带、以及由用户穿戴的背心。

Description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包括其各种实施例)涉及锻炼系统。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包括其各种实施例)涉及悬吊锻炼系统,其可以锚固到静止的主体并且包括一对锻炼带和被人用于锻炼的其他可选附件。
背景技术
用于阻力训练的个人锻炼器材是丰富的。例如,存在允许用户进行锻炼的基于带的系统。然而,仍然需要改进此类系统的设计和质量。例如,此类带系统需要提供用于允许系统在使用期间被正确锚固的机构。另外,此类带系统需要提供用于附接带的强健机构,所述强健机构也使得带的附接和脱离变得方便。进一步地,带自身的设计需要提供可以容易和安全地使用的带。例如,所述设计应提供长度调节和在用于长度调节的任何机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安全性。所述设计还应最小化或避免带的不受控制的跳动或带与用户的不安全接触。仍进一步地,此类带系统应设计成适应各种可选附件,这些附件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和不同类型的锻炼。因此,需要一种基于带的个人锻炼系统,其具有用于提供以上需求的设计和各种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般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个部件的基于带的悬吊锻炼系统。所述锻炼系统提供:用于将系统锚固到固定或静止物体的部件和由用户保持以实施多种锻炼的锻炼带,连同用于实施另外的锻炼的多种可选部件。所述锻炼系统具有不同的锻炼带和多个可选部件,这些可选部件在被附接时提供开展各种其他锻炼的能力。因此,所述锻炼系统提供强健的基于带的锻炼系统,其可以实际在任何地方使用以用于实施广泛多种锻炼。
一般地,所述锻炼系统包括主带,所述主带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以锚固住锻炼系统以供使用。主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诸如,门),并且在相对端部处附接到带扣,所述带扣方便允许可逆地附接各种锻炼带和其他可选器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带的一个端部沿主带连接到某个位置,由此形成围绕固定或静止物体放置以锚固住系统的环圈。所述锻炼系统还包括锚固器,所述锚固器可以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并与主带结合使用。
锻炼带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主带,并且在相对端部处由用户接合或保持以用于实施多种锻炼。锻炼带可以是非弹性或弹性的带。长度可调节的非弹性带允许用户通过基本上抵靠固定的带移动用户身体由此使用用户身体的自身阻力来进行锻炼,而弹性带允许用户拉拽由弹性带自身提供的阻力。弹性带还提供用于将可选器材(诸如,不同形状的握把)连接到弹性带自身的环圈。包含健身环(gym ring)以代替握把的锻炼带也是锻炼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提供其他另外的类型的锻炼。具有软表面的保护套管可以附接到锻炼带的各种部分,以在使用或锻炼期间最小化由用户皮肤与锻炼带的那部分之间的任何接触造成的对用户皮肤的刺激。
锻炼系统提供各种可选器材,这些可选器材可以附接到锻炼系统以用于实施多种其他锻炼。例如,为用户的脚提供吊挂件(hammock)的带可以附接到非弹性锻炼带的端部以用于接收用户的脚,从而使用脚实施锻炼。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带使用非弹性锻炼带上的现有握把来支撑用户的脚(诸如,用户的脚的脚底弓部)。腕带(其也可用作脚带)可以附接到弹性锻炼带,以允许使用用户的腕或脚来锻炼。还提供背心,所述背心可以由用户穿戴并且在背心上的各个点处附接到弹性锻炼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炼系统,其包括:主带,所述主带具有长度、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静止物体,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被配置成附接到沿主带的长度的第一位置,由此在附接到第一位置时形成环圈;带扣,所述带扣附接到主带的环圈并且限定两个分开的开口;一对锻炼带,所述锻炼带的每一者具有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带扣的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一者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一对握把,所述握把中的每一者附接到锻炼带的第二端部中的一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炼系统,其包括:主带,所述主带具有长度、第一端部、以及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成用于沿主带的长度附接到第一位置,由此在附接到第一位置时形成足以环绕静止物体的环圈;带扣,所述带扣附接到主带的第二端部并且具有两个分开的开口;一对锻炼带,所述锻炼带中的每一者具有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带扣的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一者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一对握把,所述握把中的每一者附接到锻炼带的第二端部中的一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静止物体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装置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7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打开位置中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
图8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打开位置中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
图9图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关闭位置中并且人正使用锻炼系统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另一个主带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静止物体的图10的主带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图10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锚固器的透视图;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2A的锚固器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主带扣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截面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另一个截面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透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
图1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8的锻炼带一起使用的锻炼带带扣的透视图;
图1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锻炼带的锻炼带带扣的透视图;
图1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9B的锻炼带的所述部分沿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另外的脚用吊挂件的图18的锻炼带的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
图2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1的锻炼带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
图2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2的锻炼带的端部的透视图,其图示出锻炼带与用于连接到主带扣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21的锻炼带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
图2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握把连接到图21的锻炼带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握把连接到图21的锻炼带的图24A的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2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与图21的弹性锻炼带一起使用的握把调节器的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以与图21的弹性锻炼带一起使用的一对握把的透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人使用具有图21的弹性锻炼带的锻炼系统的侧视图;
图2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锻炼环以用于与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的另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
图27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下带与健身环之间的连接的一个实施例;
图27C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如连接到如图27B中的健身环的下带的部分透视图;
图27D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如图27B中所示的健身环的环圈的透视图;
图2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与图1的锻炼装置一起使用的保护套管的俯视图;
图2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绕锻炼带设置的图28A的保护套管的俯视透视图;
图2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与图1的锻炼装置一起使用的腕带的俯视图;
图2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图29A的腕带的透视图;
图3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与图1的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背心的前视透视图;
图3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与图1的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图30A的背心的后视透视图;
图3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作为脚用吊挂件的带的透视图;
图3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31A的带在形成为环圈时的透视图;
图3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31A的带的一侧的俯视图;
图32A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作为吊脚床的带的端部的另一种构型;
图32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钩和环圈式紧固件的图32A的带的端部的构型;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图18的锻炼带的握把的图31A的吊脚床的透视图;
图3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图18的锻炼带的握把的另一个吊脚床的透视图;以及
图3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4A的吊脚床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虽然将结合特定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此类实施例应被视为示例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或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各种实施例或形式以及各种相关的方面或特征和用途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例、修改和等效物。进一步地,贯穿此描述的术语“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类似术语的使用被广泛性地使用,且并不旨在意指本实用新型需要或受限于所描述的任何特定实施例或方面或此类描述是可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唯一方式。
一般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个部件的基于带的悬吊锻炼系统。所述锻炼系统提供:用于将系统锚固到固定或静止物体的部件和由用户握住以进行多种锻炼的锻炼带,连同用于实施额外锻炼的多种可选部件。所述系统具有不同的锻炼带和多个可选部件,这些可选部件在被附接时提供开展各种其他锻炼的能力。因此,所述锻炼系统提供强健的基于带的锻炼系统,其可以几乎在任何地方使用以用于实施广泛多种锻炼。
一般地,所述锻炼系统包括主带,所述主带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来锚固住锻炼系统以供使用。主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诸如,门),并且在相对端部处附接到带扣,所述带扣方便允许可逆地附接各种锻炼带和其他可选器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带的一个端部连接到沿主带的某个位置,由此形成围绕固定或静止物体放置以锚固住系统的环圈。所述锻炼系统还包括锚固器,所述锚固器可以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并与主带结合使用。
锻炼带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主带,并且在相对端部处由用户接合或保持以用于实施多种锻炼。锻炼带可以是非弹性或弹性的带。长度可调节的非弹性带允许用户通过基本上抵靠固定的带移动用户身体由此使用用户身体的自身阻力来进行锻炼,而弹性带允许用户拉拽由弹性带自身提供的阻力。弹性带还提供用于将可选器材(诸如,不同形状的握把)连接到弹性带自身的环圈。包含健身环以代替握把的锻炼带也是锻炼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提供其他另外的类型的锻炼。具有软表面的保护套管可以附接到锻炼带的各种部分,以在使用或锻炼期间最小化由用户皮肤与锻炼带的那部分之间的任何接触造成的对用户皮肤的刺激。
锻炼系统提供各种可选器材,这些可选器材可以附接到锻炼系统以用于实施多种其他锻炼。例如,为用户的脚提供吊挂件的带可以附接到非弹性锻炼带的端部以用于接收用户的脚,从而实施使用脚的锻炼。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带使用非弹性锻炼带上的现有握把来支撑用户的脚(诸如,用户的脚的脚底弓部)。腕带(其也可用作脚带)可以附接到弹性锻炼带,以允许使用用户的腕或脚来锻炼。还提供背心,所述背心可以由用户穿戴并且在背心上的各种点处附接到弹性锻炼带。
下文为结合各附图对锻炼系统的各种部件的描述。如所注意的,应了解的是,以下描述旨在说明锻炼系统的各种部件,且并不旨在受限于任何特定的设计或细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如本文中所描述的锻炼系统的部件的设计方面的变化。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透视图。锻炼系统100是基于带的锻炼系统,其提供:主带102,所述主带用于附接到静止物体和用于附接到各种锻炼带104;以及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的其他附件。主带102用于将系统锚固到静止或固定物体,所述物体将支撑由用户通过使用锻炼带104或其他附件施加在系统上的无论什么力。主带102通过使用主带扣106附接到锻炼带104。下文更详细地描述锻炼系统100的这些部件中的每一者。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透视图。主带102是非弹性带,其可以由足以承受住在使用期间其将经受的力的任何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102由非弹性尼龙材料制成。应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102是单段带,其在自身折叠以形成顶部带部分202和底部带部分204。在这个构型中,主带102的两个端部在它们彼此叠置处被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叠置所处的位置206被缝合成使得将这些端部固定在一起并且足以承受住施加到主带102的任何力,如若不然其将导致两个端部分离。然而,应了解的是,每个端部还可单独地向后折叠到带上,并且以类似的方式沿带附接在与另一端部的附接分离的点处。由于带自身折叠,所以在主带102的每个端部208、210处形成环圈212、214。另外,在沿主带102的长度的各点处的缝合部218既可用于将顶部带部分202和底部带部分204固定到彼此,又可用于通过允许对于每个长度的顶部带部分202使底部带部分204的长度更长来沿主带102的底部带部分204的长度形成另外的环圈220。应了解的是,可以将主带102的总长度制成为任何长度,并且也可以改变缝合部218的数目及因此沿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的数目。
各种部件附接到主带102。主带扣106附接到主带102,使得其被配置成沿主带102的长度自由滑动。此主带扣106用于连接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的锻炼带,且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了所述主带扣。快挂(carabiner)224或类似装置被连接穿过在主带102的一个端部208处的一个环圈212。下文结合图3来进一步讨论此快挂224。装置226或锚固器附接到在主带102的另一端部210处的环圈214,所述装置或锚固器用于接合静止物体(诸如,关闭的门)和用于将主带102固定到静止物体,由此防止主带102被拉离静止物体。下文进一步讨论了此锚固器226。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另一个透视图。连接在主带102的一个端部208处的快挂224用于将主带102的所述端部208固定到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通过将主带102的端部208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固定到环圈220中的一者,主带102形成环圈。主带扣106现在可以沿通过将主带102的端部208附接到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而形成的此环圈来自由滑动。然而,应了解的是,主带扣106现在被固定到主带102,并且可以沿远离用于接合静止物体的锚固器226或主带102的相对端部210的方向拉主带扣106而不与主带102断开连接。换句话说,通过将主带102的端部208固定到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主带扣106现在被固定到主带102。一旦用于接合静止物体的锚固器226被固定到静止物体,主带102且不言自明地主带扣106也就被固定到静止物体。因此,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将由用户接合的带附接到这个主带扣106也有效地将这些带固定到静止物体,以允许用户进行锻炼。
应了解的是,可以使用快挂224将主带102的端部208固定到沿主带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任一者。选择使用哪个环圈220取决于在使用期间主带102的期望长度。例如,如果主带102固定到相对高的静止物体,则可使用环圈220中的定位在距用于接合静止物体的锚固器226更远处的一者。以这种方式,从锚固器226到主带扣106的距离将更大,以允许在距静止物体更远的距离处由用户接合带。相反,如果相对更短的主带102是期望的,则可使用更接近用于接合静止物体的锚固器226的环圈220,由此在使用期间提供相对更短的主带102。还应了解的是,虽然示出了快挂224,但是可使用允许将主带102的端部208连接到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的任何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提供以下能力:将主带102的端部208容易地连接到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以及使主带102的端部208与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环圈220中的一者断开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装置提供足够的强度,以避免使主带102的端部208与沿主带102的底侧部分204的给定的环圈220断开连接,特别是在使用锻炼系统期间。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静止物体的装置的透视图。锚固器226(其附接到主带102(见图2)的一个端部210)用于将主带102固定到静止物体(诸如,门),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锚固器226包括具有两个主体404的杆主体402,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附接有一个主体。杆主体402是在相对端部处附接到两个主体404中的一者的圆柱形主体,这两个主体也是圆柱状主体。在一个实施例中,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圆柱状主体404具有大于圆柱形杆主体402的直径的直径以及沿圆柱体的长度,该长度小于圆柱形杆主体402的长度。防滑圆形垫406设置在每个主体404的表面上,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成围绕主体404的整个围界但可并未沿主体404的整个圆柱体长度设置。应了解的是,防滑垫406的厚度足以使防滑垫406的外表面在主体404的表面上方延伸。应了解的是,防滑垫406可用于最小化锚固器226或防止锚固器226在使用期间沿其所邻近的表面(诸如,门或门框)移动。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垫406可设计成避免锻炼系统与锚固器226抵靠其放置的静止物体之间的任何接触。换句话说,防滑垫406可用于避免划伤或破坏静止物体(诸如,门或门框)。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装置的分解视图。如所示,锚固器226的杆主体402在每个端部502、504处带螺纹。因此,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每个主体404具有对应的阴性螺纹506、508以促进将每个主体404旋拧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上。应了解的是,从杆主体402的端部移除主体404中的一者的这种能力准许锚固器226附接到主带102的端部201和从主带102的端部201移除锚固器226。换句话说,通过从杆主体402的端部移除主体404中的一者,可将杆插入穿过在主带102的端部210处的环圈214(见图2),且其后可将主体404固定到杆主体402的其相应端部。应了解的是,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主体404的尺寸和重量彼此类似,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尺寸和重量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404为大体直立圆柱形主体(不过圆柱体的端部或边缘可被圆化),其具有与杆主体402的中心轴线共线的中心轴线但具有大于杆主体402的直径的直径。应进一步了解的是,在杆主体402的端部处的主体404的总尺寸经尺寸设计成防止主带102的环圈214越过主体404。由于主体404的更大的尺寸,主带102将被固定在这两个主体404之间。替代地,可以相对于主体404的尺寸将环圈214的尺寸制得足够小以实现相同的结果。还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杆主体402和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主体404由具有一定密度的金属制成,所述密度向整个锚固器226提供足够的重量以增加其稳定性从而在使用期间发挥功能。还应了解的是,杆主体402的长度应足以固定附接到其端部的每个主体404,并且具有暴露于主体404之间的足够长度以容纳主带102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暴露于主体404之间的长度近似相同或仅略大于主带102的宽度,以使主带102沿杆主体402或在主体404之间的滑动最小化。
应了解的是,杆主体402可为实心杆或棒,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任何合适的金属)制成。类似地,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主体404可为实心的,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任何合适的金属,诸如用于杆主体402的相同的金属)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可为光滑抛光的金属。然而,应了解的是,用于建构杆主体402和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主体404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住由用户施加在锻炼系统上的力。
防滑垫406为圆形带,并且通过使用摩擦配合围绕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每个端部的主体404被固定在圆形沟槽510内,所述圆形沟槽围绕每个主体404的整个围界或外部延伸。防滑垫406具有在设置于这些沟槽510内时围绕主体404提供足够紧密的配合的直径。再者,应了解的是,防滑垫406的厚度足以使防滑垫406的表面在主体404的表面上方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垫406由塑料、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然而,可以使用在接触另一个表面时提供防滑功能的任何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垫可涂覆有或注入有多种颗粒,这些颗粒将起到在接触表面时防止防滑垫打滑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垫的外表面设有多个隆起部、凹陷部、条纹、波状线、网纹线、或凸起或凹陷的字母或数字、或以上各者的任何组合,以提供防滑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防滑垫406的材料被选择成简单地提供锚固器226与锚固器226正抵靠其搁置的静止物体之间的缓冲,以避免划伤、破坏静止物体(诸如,门或门框)的表面或使其产生凹痕。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装置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如所示,使用螺纹502/506、504/508将杆主体402拧紧到附接至其每个端部的主体404中。然而,应了解的是,杆主体402的仅一个端部可包含螺纹,并且在主体404中的待附接到杆主体402的所述端部上的一者的开孔上具有对应螺纹。在这个实施例中,杆主体402可与附接到杆主体402的非螺纹端部的另一主体404一体式形成。此外,应了解的是,主体404的端部(即,圆柱体的端部)可如所示那样具有轮廓或被圆化。
图7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打开位置中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在使用中,必须首先将锻炼系统100固定到固定或静止物体,以允许用户接合带并且在系统的相对端部不移动的情况下拉拽它们以进行锻炼。锚固器226正是提供这种固定连接的东西,其用于接合静止物体(诸如,关闭的门)和用于将主带102固定到静止物体。如所示,将主带102的端部210处的锚固器226放置成越过门702的顶部706,所述门已相对于其门框704被打开。然后,关上门702,这使锚固器226留在门702的一侧上,而主带102和锻炼系统100的剩余部分留在门702的相对侧上。这防止了当在使用期间拉拽在门702的相对侧上的主带102时(即,通过用户拉拽附接到主带102的带)锚固器226被拉回越过门702的顶部。
图8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关闭位置中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一旦已将锚固器226放置成越过门702的顶部706并且已将门702关闭,锚固器226的尺寸就足以使其无法在门702的顶部706与门框704之间被拉动。如所示,仅主带102的一部分从锚固器226以及在门702的顶部706与邻近的门框704之间传递到门702的另一侧。因此,应了解的是,锚固器226(包括杆主体402和附接到其端部的主体404)的尺寸可以进行尺寸调节,但仅需要尺寸足以避免被拉动穿过存在于门702的顶部706与邻近的门框704之间的任何开口。
图9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当门处于关闭位置中时用于将图2的主带固定到门和门框的装置的放置的侧视图。如所示,在门702关闭的情况下,锚固器226设置在门702的一侧上,并且附接到锚固器226的主带102穿过在门702的顶部706与门框704的邻近表面之间的空间传递到门702的相对侧,在所述相对侧处,用户902接合附接到主带102的带104以用于进行锻炼。应了解的是,一旦经由用户拉拽附接到主带102的带104来拉拽主带102,在附接到锚固器226的杆主体402的端部的每个主体404上的防滑垫406就接合门702和门框704的表面。防滑垫406与门702和门框704的表面之间的这种接合最小化且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锚固器226在使用期间移动,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小化或防止划伤、破坏门702和门框704的表面或使其产生凹痕。反过来,由于杆主体402的长度经尺寸设计成最小化或防止主带102沿杆主体402滑动(如上文所描述的),所以类似地,主带102在用户锻炼期间沿门702的顶部不滑动或移动。因此,锚固器226在使用期间为锻炼系统100提供了静止锚固点,所述静止锚固点避免了锻炼系统在使用期间例如沿门702的顶部706滑动。
应了解的是,锚固器226可以经配置和尺寸设计以使其使用与提供和门与门框类似的关系的任何固定或静止物体相适应。换句话说,准许锚固器226位于一侧上并且仅允许相对薄的带(即,主带102)穿过开口传递到另一侧的任何静止物体均可以用于固定主带102以用于锻炼中。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锻炼系统的另一个主带的透视图。在针对静止物体(诸如,关闭的门)无法使用用于接合静止物体的锚固器226的那些情形中,可使用不同的主带1002。此主带1002与图2中所示的主带102的类似之处在于其也是非弹性带,其可以由足以承受住在使用期间其将经受的力的任何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1002由非弹性尼龙材料制成。应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带1002是单段的带,其自身折叠以形成顶部带部分1004和底部带部分1006。在这个构型中,主带1002的两个端部在它们叠置处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叠置所处的位置1008被缝合成使得将这些端部固定在一起并且足以承受住施加到主带1002的任何力,如若不然其将导致与主带1002分离。然而,应了解的是,每个端部还可单独地向后折叠到带上,并且以类似的方式附接在沿带与另一端部的附接分离的点处。由于带自身折叠,所以在主带1002的每个端部1010、1012处形成环圈。另外,沿主带1002的长度在各点处的缝合部1014既可用于将顶部带部分1004和底部带部分1006固定到彼此,又可用于通过在制造期间允许对于每个长度的顶部带部分1004使底部带部分1006的长度更长来沿主带1002的底部带部分1006的长度形成另外的环圈1016。应了解的是,可以将主带1002的总长度制成为任何长度,并且也可以改变缝合部1014的数目及因此改变沿底侧部分1006的环圈1016的数目。
与图2中所示的主带102类似,在这个实施例中,各种部件也附接到主带1002。与结合图2所描述的主带扣相同的主带扣106附接到主带1002;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主带扣106附接到环圈中的一者,其在主带1002的端部1012处。再者,此主带扣106用于连接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或保持的锻炼带,且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了该主带扣。与结合图2所描述的快挂相同的快挂224或类似装置类似地连接到在主带1002的另一端部1010处的另一环圈。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静止物体的图10的主带的另一个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适合于使用用于附接到静止物体(诸如,门)的锚固器226的静止物体不可用,所以静止物体可为树1102或允许主带1002缠绕到物体上的任何其他的静止物体。取决于静止物体(诸如,树1102)的周长,快挂224可以附接到通过放置各种缝合部1014而沿主带1002的长度形成的适当的环圈1016。适当环圈1016是这样的环,即一旦通过快挂224将主带1002的端部1010固定到给定环圈1016,主带1002就围绕静止物体(在这种情况下为树1102)被固定(例如,通过紧密配合)。一旦被固定,用户就可以利用附接到主带扣106的相同带104以用于进行锻炼。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图10的锻炼系统的主带的锚固器的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图10的主带1002可固定到单独的锚固器1200,所述锚固器自身被固定到固定或静止物体(诸如,墙壁)。图12A示出了单独的锚固器1200,其具有三角形基座1202和上主体部分1204,上主体部分1204从三角形基座1202向上延伸并且主带1002可附接到所述上主体部分。三角形基座1202限定中心开口1206和三个开口1208,这三个开口中的每一者位于三角形基座1202的相应拐角处。三个开口1208中的每一者被配置成接收可以用于将基座1202固定到静止物体的螺钉1210或类似的连接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三个螺钉1210中的每一者将被插入穿过在三角形基座1202的拐角处的相应开口1208,并且被旋拧到静止物体(诸如,墙壁或天花板)的表面中。上主体部分1204具有三个部分1212,这三个部分分别从三角形基座1202的每个拐角以向上的方式延伸。这三个部分1212在位于三角形基座1202的平面上方的位置处相遇以形成相连的上表面1214,相连的上表面1214定位在由三角形基座1202形成的中心开口1206之上。此构型(包括以向上方式延伸以相遇成在位于三角形基座1202上方的相连的上表面1214的三个部分1212)起到限定在每一对邻近的部分1212与三角形基座1202之间的若干开口1216的作用。这些开口1216用于将主带1002固定到锚固器1200。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2A的锚固器的俯视图。如所示,这是用户将具有的视图,好似锚固器1200附接到竖直墙壁。因此,如所示,由三角形基座1202形成的中心开口1206在这个视图中将不可见。
在使用中,可以将主带1002插入穿过在三角形基座1202与上主体部分1204之间所产生的开口1216。特别地,主带1002将被插入到这些开口1216中的一者中且因此插入到锚固器1200的中心中,并且然后向后退出穿过这些开口1216中的第二者。在那时,快挂224可以附接到沿主带1002的长度形成的适当环圈1016,如上文结合图11所描述的那样。本质上,这三个部分1212中的任一者均可以充当主带1002可以围绕其被固定的结构。应了解的是,可以使用锚固器1200的其他形状,并且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将锚固器1200固定到供使用的静止物体。特别地,可以使用基座的各种形状并且可以使用上主体部分的各种形状,前提条件是主带1002可以插入到基座与上主体部分之间所产生的空间中和从所述空间中出来。
还应了解的是,附接到主带102的一个端部210的锚固器226(见图4)也可与图12A中所示的锚固器1200结合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主带102的一个端部210(见图3)馈送穿过开口1216中的至少两个,并且将其附接到锚固器226。以这种方式,当拉拽主带102时,将抵靠从三角形基座1202的每个拐角以向上方式延伸的三个部分1212中的两者来拉拽锚固器226,由此抵靠锚固器1200来固定主带10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主带102的端部210馈送穿过开口1216中的至少两个,并且在定位于中心开口1206之上的上表面1214内或下方将其附接到锚固器226。以这种方式,锚固器226将多半驻留在这个上表面1214下方,且其端部可突出穿过开口1216中的两者,使得主体404在以向上方式延伸的部分1212的外部。在使用时,当拉动主带102时,锚固器226抵靠以向上方式延伸的这些部分1212中的两者搁置,由此将主带102固定到锚固器1200。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主带扣的透视图。主带扣106用于将主带102连接到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或保持的锻炼带104。主带扣106包括限定三个开口1304、1306的带扣主体1302。一个开口1304位于主带扣106的一个端部1308处,并且用于连接到主带102。其他两个开口1306是对称的,并且接收和固定一对锻炼带104的相应端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两个开口1306由带扣主体1302的壁限定并具有闩锁(诸如,快挂特征),所述闩锁形成带扣主体1302形成开口1306的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被打开时允许接入开口1306以实现将锻炼带104的相应端部环套到这些开口中以将锻炼带104固定到主带扣106的目的。
带扣主体1302是相对扁平的主体,其具有在中心的实心Y状部分1310和外围界部分1312,外围界部分1312形成带扣主体1302的外围界并且基本上包绕或环绕Y状部分1310。带扣主体1302(包括Y状部分1310和外围界部分1312)基本上提供限定开口1304、1306的壁。位于主带扣106的一个端部1308处的开口1304特别地由带扣主体1302的相连部分(即,Y状部分1310的上部分(即,“Y”中的“V”状部分)与围界部分1312的组合)形成。因此,主带102必须穿引通过该开口1306。参考如图2中所示的主带102,可以使主带穿过主带扣106中的该开口1306,之后将主带102与用于接合静止物体(诸如,关闭的门)的锚固器226连接。换句话说,可以将主带102穿过主带扣106中的此开口1306,且其后可以将锚固器226的杆主体402穿过在主带102(见图2)的端部210处的环圈214,且其后可将每个主体404(或如果另一主体404已经附接到杆主体402,则为一个主体404)固定到杆主体402的其相应端部。
两个对称开口1306与主带102所附接的主带扣106的端部1308相对或在其下方。这些对称开口1306两者都在主带102所附接的开口1306下方,并且两者都定位在彼此旁边或邻近于彼此。这两个开口1306由Y状部分1310的竖直或向下部分而分离。因此,Y状部分1310的该竖直或向下部分形成对于这些开口1306中的每一者来说共同的内壁。Y状部分1310的上部分(基本上为Y的V状部分)形成这些开口1306中的每一者的上侧,并且在这些开口1306中的每一者与在这些开口1306上方的主带102所附接到的开口1304之间形成共同的壁。
这些开口1306的外壁或围界包括侧壁部分1314和底壁部分1316,这两者都是整个外围界部分1312的一部分。每个侧壁部分1314包括弹簧加载门叶(gate)1318,所述弹簧加载门叶提供允许将相应的锻炼带104连接到带扣主体1302的快挂型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打开弹簧加载门叶1318以在带扣主体1302的围界壁中提供开口以及接入开口1306并使例如在每个锻炼带104的一个端部处的环圈通过以用于连接到带扣主体1302。具体地,一旦门叶1318处于打开位置中,底壁部分1316的梢端1320就将暴露出来,并且可以被馈送穿过在每个锻炼带104的端部处的环圈,其后弹簧加载门叶1318将基于其偏置而返回到其原始的关闭位置。然后将使锻炼带的环圈保持在开口1306内,且在使用期间(其中锻炼带104将被拉离主带扣106),将抵靠带扣主体1302的底壁部分1316来拉拽并由其保持锻炼带的环圈。因此,可以再次打开弹簧加载门叶1318以移除锻炼带104的环,由此使锻炼带104与主带扣106断开连接。应了解的是,通过使用在关闭位置中被偏置的弹簧加载门叶1318,任何所附接的锻炼带都将无法意外脱离带扣主体1032。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分解透视图。如所示,主带扣106包括带扣主体1302,所述带扣主体是实心主体,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其是相连或单件式主体。弹簧加载门叶1318被定位作为侧壁部分1314并且形成其一部分,所述侧壁部分限定用于接收和附接锻炼带104的开口1306的侧部。如所示,每个弹簧加载门叶1318包括门叶1402、弹簧1404、以及销1406。
门叶1402被配置成具有与外围界部分1312的宽度和深度类似或相同的宽度和深度,使得在关闭位置中,外围界部分1312在其整个长度上提供一致的形状。每个门叶1402包括在门叶1402的一个端部处的凹进槽1408,以用于接收为带扣主体1302的一部分或附接到带扣主体1302的限位突耳(limit tab)1410。在门叶1402的相对端部处,第二凹进槽1412容纳弹簧1404,所述弹簧围绕销1406盘卷并且围绕销1406定位,所述销从门叶1402的顶部穿过门叶1402的主体竖直地延伸到位于带扣主体1302的枢转表面1416上的孔1414。因此,在门叶1402的此端部处,门叶可通过抵抗弹簧1404偏置被推压来绕销1406枢转以旋转到开口1306中,使得其相对端部移向Y状部分1310的竖直或向下部分。此时,门叶1402将处于打开位置中。在无施加到门叶1402的任何推力或外力的情况下,弹簧1404的偏置将迫使门叶1402沿相反方向或远离开口1306枢转到关闭位置中。门叶1402将沿此方向枢转,直到其被邻接抵靠凹进槽1408的后壁的限位突耳1410止挡。此时,门叶1402将处于关闭位置中,且将再次通常符合外围界部分1312的侧壁部分1314并形成其一部分。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截面俯视图。如所示,主带扣106被示为具有主带102,所述主带使用带扣主体1302的上开口1304而在端部1308处附接到带扣主体1302。此外,如所示,门叶1402已被推压到部分打开位置中。换句话说,外力(基本上为沿所示箭头的方向抵靠门叶1402推压锻炼带104)已克服了弹簧1404的力而推压门叶1402,使得门叶1402已围绕销1406的轴线枢转,从而导致门叶1402的相对端部移动到开口1306中。因此,在门叶1402处于此打开位置中的情况下,沿带扣主体1302的外围界部分1312的侧壁部分1314产生了开口1502。此开口1502准许使锻炼带104的端部(例如,在锻炼带104的端部处的环圈)通过,以移动越过门叶1402并进入到开口1306中(再次如由箭头方向所示)。此外,可以将底壁部分1316的每个暴露出来的梢端1320馈送穿过在每个锻炼带104的端部处的环圈。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另一个截面俯视图。图16图示了锻炼带104到主带扣106的已完成的附接。如所示,在已处于如图15中所示的打开位置中之后,门叶1402现在处于关闭位置中,且再次大体上符合带扣主体1302的外围界部分1312的侧壁部分1314并形成其一部分。因此,应了解的是,在锻炼带104已被环套到带扣主体上之后,门叶1402由于弹簧1404的偏置而返回到关闭位置,由此关闭在门叶1402打开时所提供的开口并且防止锻炼带无意中脱离主带扣106。另外,应了解的是,在使用期间,如果使用环圈附接到主带扣106,则锻炼带可以根据需要沿带扣主体1302(见图13)的外围界部分1312的侧壁部分1314和底壁部分1316滑动到不同位置(由锻炼带104的虚线型式所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锻炼带104将不脱离带扣106,因为门叶1402处于关闭位置中。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3的主带扣的透视图。如所示,主带102使用带扣主体1302的上开口1304而在端部1318处附接到带扣主体1302。每个锻炼带104已经由门叶1318附接到主带扣106,这些门叶被示为处于关闭位置中。因此,在使用中,当用户沿与主带10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拉拽锻炼带104时,锻炼带104将通常抵靠带扣主体1302的底壁部分1316驻留。应了解的是,如果在使用中锻炼带104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则这些锻炼带具有沿底壁部分1316滑动且甚至覆盖侧壁部分1314(包括门叶1318)上的能力,而没有脱离主带扣106的风险。
一般来说,应了解的是,如上文所描述的主带扣106提供只利用一个装置或主体就将主带102附接到两个锻炼带104中的每一者的能力。此外,经由弹簧加载门叶的快挂特征,主带扣106提供容易且牢固地附接两个锻炼带104的能力。此外,经由弹簧加载门叶的快挂特征,主带扣106提供容易附接和脱离两个锻炼带104而不必使主带102与其所附接的任何静止物体脱离的能力。这允许实现相对容易地将其他类型的锻炼器材附接到主带扣106的能力。虽然主带扣106可由任何材料建构,但是此类材料应适合于承受住在使用期间其将经受的力,以避免出故障和使主带102抑或锻炼带104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带扣106由金属材料制成,诸如铝(包括7075铝)。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如所示,这一对锻炼带1800是图1中所示的锻炼带104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锻炼带1802为非弹性带。每个锻炼带1802包括两个单独的非弹性带,其包括使用锻炼带带扣1808附接在一起的上带1804和下带1806。应了解的是,可使用锻炼带带扣1808来调节上带1804的长度及因此锻炼带1802的总长度,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上带1804包括一个端部1810,所述端部包括用于附接到主带扣106(见图1)的环圈1812,如结合图13到图17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下带1806也包括与上带1804相对或离其最远的端部1814,端部1814包括用于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或抓握的握把1816。非弹性锻炼带1802可由足以承受住在使用期间施加到其的力的任何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非弹性锻炼带1802由尼龙材料制成。
每个握把1816包括握把带1818和握把抓持件1820。握把带1818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到下带1806的端部1814,这可例如使用缝合方式来进行。握把抓持件1820是空心圆筒,其具有延伸穿过可由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管的中心的开口。管的表面可具有橡胶或类似涂层,以促进由用户抓持。握把带1818穿过圆筒中的开口。应了解的是,握把带1818的长度可改变以适应由用户的手或脚来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握把带具有足以允许用户使用手或脚来接合握把抓持件1820的长度。握把带1818可为单段的材料(诸如,尼龙材料),其端部被缝合在一起以形成穿过握把抓持件1820的材料环圈。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将握把带1818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缝合部可以定位在握把抓持件1820的开口内。
图1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8的锻炼带一起使用的锻炼带带扣的透视图。带扣1808包括:带扣主体1902,其基本上为相对扁平的方形或矩形形状,其限定具有矩形或方形形状的中心开口1903;以及中心件1904,其被保持在由带扣主体1902限定的内部或开口中。中心件沿带扣主体1902的一对给定的相对侧自由滑动,但通过从中心件1904的拐角延伸成使得它们设置在带扣主体1902的围界外部的四个突耳1905被保持在带扣主体1902内,因此防止从带扣主体1902移除中心件1904。带扣主体1902及中心件1904可由足以承受住在使用期间放置在其上的任何力的金属或任何其他材料制成。
图1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锻炼带的锻炼带带扣1808的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上带1804从带扣主体1902的一侧穿过带扣开口1903传递到另一侧,围绕带扣中心件1904并且返回穿过带扣开口1903。因此,在穿过带扣1808之后,上带1804基本上在其自身上对折,从而产生与上带1804平行行进的第二上带1804'。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在上带1804上施加力时,将抵靠带扣主体1902来拉拽带扣1808的中心件1904,由此在带口主体1902内挤压上带1804并防止其自由穿过带扣主体1902。更特别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件1904具有:光滑的圆状侧,其从带扣主体1902的一侧延伸到带扣主体1902的相对侧;以及相对侧,其具有多个隆起部以在上带1804穿过带扣主体1902时提供抵靠上带1804的一侧的抓持动作。以这种方式,当在上带1804上施加力时(诸如,在锻炼期间),上带1804的环圈(通过使带扣主体穿过并且围绕中心件1904形成)沿朝向上带1804的方向抵靠带扣主体1902的框架拉拽中心件1904,由此在中心件1904与带扣主体1902之间挤压上带1804。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件1904当将力施加到上带并且其被悬挂(taunt)时抵靠或接触上带1804的一面或一侧包含多个尖的隆起部以促进其与上带1804接合以及有助于防止上带1804移动穿过带扣主体1902。换句话说,这些隆起部设计成接合上带1804中所使用的材料或织物,以在上带1804被使用或处于悬挂(taunt)的位置时牢固地保持上带1804。
使用上带套管1906使两个带1804、1804'保持抵靠彼此,所述上带套管位于带扣主体1902的上带1804侧上。这个上带套管1906可由弹性尼龙材料制成,并且可通过将用于制成上带套管1906的材料的端部缝合在一起而形成为套管或环圈,由此形成内部开口,带1804、1804'的两个部分可以沿任一方向滑动穿过所述内部开口。下带1806仅仅环套围绕带扣主体1902的一个端部,所述端部是与其中上带1804穿过带扣主体1902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在环套围绕带扣主体1902的一个端部之后,下带1806的端部其自身被反折并且附接到其自身(例如,使用缝合部1908(也示于图18中)),由此产生用于将下带1806附接到带扣主体1902的环圈。
安全带1910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下带1806,并且可通过缝合到下带1806被附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带1910可附接到其中下带1806自身被反折并且使用缝线1908被附接所处的相同位置。安全带1910也在相对端部处附接到上带套管1906。安全带1910设计成使得将防止由用于保持上带1804抑或下带1806的带扣1808造成的将如若不然导致丧失这两个带之间的连接的任何故障。在此类情况下,在带扣1808出故障使得上带1804和下带1806将不再被保持在一起时,安全带1910将仍然保持上带1804与下带1806连接。否则,上带1804与下带1806的分离会导致用户出人意料地失去平衡。应了解的是,安全带1910可由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突然施加其可能经历的力时其强度足以避免撕裂。例如,如果带扣出故障,则用户的体重或施加到下带1806的力将突然被施加到安全带1910。因此,安全带1910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拉强度)以承受住此类力。
图1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9B的锻炼带的所述部分沿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图19C更详细地图示了安全带1910到上带套管1906的连接。如所示,单独材料环圈1912位于上带套管1906内。这个单独材料环圈1912可由与上带套管1906相同的非弹性材料制成。可将这个单独材料环圈1912的端部缝制在一起以完成环圈的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独材料环圈1912的端部可一同缝制在与用于形成上带套管1906的材料的端部被缝制在一起的位置相同的位置1914处。另外,也可使用第二组缝合部1916在第二位置处将这个单独材料环圈1912附接到上带套管1906的内底部。然而,应了解的是,上带1804(特别地,上带1804')沿任一方向自由穿过这个单独材料环圈1912的中心且因此穿过上带套管1906。特别地,应了解的是,上带的两个部分1804、1804'沿任一方向自由穿过这个单独材料环圈1912的中心且因此穿过上带套管1906,这促进了使用带扣1808来调节上带1804的长度的能力。以这种方式,安全带1910间接地连接到上带1804,因为如果带扣1808出故障,则由下带1806在其穿过带扣主体1902时形成的环圈将通过单独材料环圈1912被保持在上带套管1906内,由此防止上带1804与下带1806分离。
参考图19B,可通过将上带1804的一部分拉拽穿过带扣来调节上带1804的长度。应了解的是,上带的一个部分1804'具有终止端部,所述终止端部仅通过环绕上带的两个部分1804、1804'的套管1822(见图18)被聚集并且保持抵靠上带的另一部分1804,所述套管远离带扣1808而更接近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环圈1812所在的上带1804的端部。此套管1822直接附接到上带的部分1804'的终止端部。然而,应了解的是,此套管1822可以与上带1804'的终止端部一起沿上带1804滑动。因此,为使上带1804的总长度延长,可通过将上带的该部分1804'拉拽穿过带扣主体1902来使上带的部分1804'变得更短,由此使上带1804的另一部分的长度变得更长。在这种情况下,上带1804'的终止端部和套管1822两者将更接近带扣主体1902定位。替代地,通过将上带的那部分1804'(和套管1822)拉拽远离带扣主体1902,上带1804的所述部分将变得更短。因此,应了解的是,通过调节上带1804的长度,锻炼带1802的总长度将被调节到用户的期望长度。还应了解的是,套管1822防止终止端部1804'抑或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环圈1812所在的上带1804的端部(即,上带1804的另一终止端部)穿过此套管1822。因此,此套管1822也间接地防止这些端部在带扣1808或对应的带扣主体1902出故障的情况下滑动穿过上带套管1906。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另外的脚用吊挂件的图18的锻炼带的透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脚用吊挂件2002可以附接到每个锻炼带1802的握把带1818。脚用吊挂件2002包括具有两个端部2006的脚用吊挂件带2004,每个端部具有对应的紧固件2008的一个部分(诸如,钩或环圈紧固件或VELCRO紧固件的一个部分)。脚用吊挂件带2004可以为非弹性材料,诸如尼龙材料。配对或对应的紧固件2010在每个握把带1818的每一侧上定位在握把带1818附接到下带1806的端部所处的点附近。脚用吊挂件带2004在每个端部2006处附接到握把带1818上的对应的紧固件2010。脚用吊挂件带2004的长度使得其长于握把带1818的长度。因此,当悬挂(taunt)时,脚用吊挂件带2004将围绕现有的握把或手柄1820并在其下面延伸。以这种方式,用户的脚的脚跟或后部可以搁置在脚用吊挂件带2004上,使得用户的脚的底部的中段或弓部可以抵靠抓持件1820搁置以在锻炼期间实现额外的支撑。柔软材料的舒适带2012可沿脚用吊挂件带2004的给定长度附接在脚用吊挂件带2004的当脚用吊挂件带2004附接到握把带1818时面向内的表面上。此舒适带2012可提供柔软表面,用户的脚的跟部或后部将在锻炼期间搁置在所述柔软表面上以避免被脚用吊挂件带2004的下面的非弹性材料摩擦或触痛。然而,应了解的是,取决于要实施的锻炼,用户可将用户的脚的任何部分放置在吊脚床内。
在使用中,上文结合图18到图20所描述的锻炼带将附接到如上文所描述的主带扣106。主带102(结合图2到图9所描述的主带102抑或结合图10到图12B所描述的主带1002)将附接到固定或静止物体,由此为锻炼系统提供锚固器。然后可由用户使用锻炼带1800以进行锻炼。应了解的是,因为上文结合图18和图19A到图19C所描述的锻炼带为非弹性的,所以这些锻炼带的使用或使用这些锻炼带实施的锻炼通常要求锻炼带具有相等的长度并且在锻炼期间保持悬挂。换句话说,在使用非弹性带的大多数锻炼中,带将保持悬挂并且用户的身体将相对于带移动。以此方式可实施的一些锻炼包括胸前推、扩胸(chest fly)、俯卧撑、窄握俯卧撑、射手俯卧撑(close grip press up)、宽引体、窄引体、单臂引体、射手引体(archer row)、反向扩展(reverse fly)、悬浮蹲(suspended squat)、悬浮蹲跳(suspendedsquat jump)、悬挂箭步蹲、增强式箭步蹲、俯卧弯腿、平板支撑、反向平板支撑、蹲踞式跳、屈体、以及摆锤式仰卧起坐。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如所示,一对锻炼带2100是图1中所示的锻炼带104的另一个实施例。与结合图18所示的锻炼带1800形成对比,图21中所示的锻炼带2100是弹性带,其允许用户通过拉拽带来将力施加到带并使其克服由弹性带自身的材料提供的阻力延伸,然后当用户释放所施加的力时带自动恢复到其原始长度。
每个弹性锻炼带2102具有被配置成附接到主带扣106(包括结合图13到图17所描述的主带扣)的一个端部2104。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端部2104附接到连接器2106以连接到主带扣106。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2106包括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材料环圈2106。此材料环圈2106可为非弹性材料,诸如尼龙材料。每个弹性锻炼带2102具有在锻炼带2102的长度的端部处并且与一个端部2104相对的另一端部2108,所述另一端部2108被配置成附接到握把2110,所述握把2110在锻炼期间由用户接合或抓持以拉动每个相应的弹性带2102。
每个弹性锻炼带2102在不伸展时具有固定的长度,所述长度是基于在锻炼期间供使用的舒适长度来选择的。然而,应了解的是,可以将弹性锻炼带2102的长度制成为期望的任何长度。如下文结合图22进一步描述的,每个弹性锻炼带2102具有弹性内部构件2202(见图22A),所述弹性内部构件沿弹性锻炼带2102的全长延伸并且可以可逆地伸展,因为其可以沿纵向方向拉拽和伸展并且在释放拉力时将自动恢复到其原始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内部构件2202是空心弹性管,其可为空心橡胶管;然而,应了解的是,可使用任何弹性纵向管。然而,此内部构件2202由外盖2112环绕,所述外盖也沿弹性锻炼带2102的全长从一个端部2104延伸到另一端部2108。如所示,此外盖2112可由布料(例如,包括棉布、帆布或基于塑料的材料(诸如,尼龙))建构,并且基本上呈圆筒的形状。然而,此外盖2112具有大于弹性锻炼带2102的长度的长度,使得当在其端部处附接到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4、2108时,外盖2112未伸展开(taunt),且因此沿其长度且绕其直径提供大量摺痕或折痕2114。换句话说,外盖2112遍及建构其的材料的整体具有褶皱和折痕。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盖2112的长度长于弹性内部构件2202在伸展到其最长长度时的最大长度。应了解的是,在使用中,外盖2112防止或最小化在由用户释放施加于弹性锻炼带2102上的任何拉力或力时产生的绳子的任何移动。在一些情形中,一旦用户释放弹性锻炼带,那么为返回到其正常位置,其可能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跳动或波动并且可撞击或伤害用户。通过使用外盖2112,得以最小化或防止此类不受控制的移动,由此使得弹性锻炼带2100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当用户使弹性内部构件2202伸展时,外盖2112也伸展。由于外盖2112的长度长于弹性内部构件2202,所以其可以伸展到与弹性内部构件2202相同的长度而并未变得与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断开连接。
应了解的是,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可与每个锻炼带2102结合使用。例如,可一起使用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诸如,单独的弹性管材段),这些弹性内部构件将全部被外盖2112包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将彼此平行,并且从锻炼带2102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单一弹性管材段用作弹性内部构件2202,其中弹性管材在锻炼带2102的每个端部处被折叠并且从锻炼带2102的一个端部传递到另一端部,由此类似地提供从锻炼带2102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的多个弹性管材段。
图2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1的锻炼带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示出了弹性锻炼带2102中的一者的一个端部2104。外盖2112被示为覆盖弹性内部构件2202(用虚线被示为管)。如上文所描述的,在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4处,存在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连接器覆盖物2204用于覆盖或环绕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4与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之间的连接部。此连接器覆盖物2204可为任何材料,包括塑料,诸如薄塑料保鲜膜或非弹性材料。可通过缝合部2206来将连接器覆盖物2204缝制到连接器2106以将连接器覆盖物2204固定就位。应了解的是,外盖2112的端部可延伸到此相同点,使得通过相同的缝合部2206(见图22B)来固定外盖2112。
图2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2的锻炼带的所述端部的透视图,其图示了锻炼带与连接到主带扣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连接器覆盖物2204和外盖2112两者都由虚线所示。如上文所描述的弹性内部构件2202可为空心管(诸如,空心橡胶管),其为弹性的并且能够沿其纵向轴线或沿其长度的方向被拉拽,在这种情况下其长度将响应于拉拽其的力而增加。在释放所述力时,弹性内部构件2202将自动恢复到其原始长度。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端部2205附接到环状构件2210,诸如金属D环,不过可使用用于连接两个材料件的任何类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进而附接到连接至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端部2205通过使用在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主体中的槽或开口2212而附接到环状构件2210。由于弹性内部构件2202为弹性的,所以其主体也是能够变形的。因此,可以将弹性内部构件2202馈送穿过并且围绕环状构件2210,且然后馈送到槽或开口2212中使得弹性内部构件2202穿过在端部2205附近的其自身内部并且朝向弹性锻炼带2102的另一端部穿出来。在这个构型中,弹性内部构件2202被固定到环状构件2210。可以附接可由与弹性内部构件2202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制成的弹性帽2214(由虚线所示)以覆盖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端部2205(所述弹性帽在所述端部处附接到环状构件2210)之间的连接,以进一步牢固化弹性内部构件2202或管与环状构件2210之间的连接。换句话说,弹性帽2214可提供环绕弹性内部构件2202与环状构件2201之间的连接的紧密配合,以进一步确保所述连接不被弱化或出故障。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帽2214可为与弹性内部构件2202相同的材料,并且可为空心橡胶管,其围绕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端部2205(所述弹性内部构件在所述端部处附接到环状构件2210)提供紧密的摩擦配合并且也可覆盖环状构件2210的一部分或全部。
应了解的是,在其中使用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诸如,多件单独的弹性管材)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者可采用如上文针对单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所描述的方式在其每个端部处被附接。应了解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弹性帽2214可以用于环绕每个单独的弹性内部构件2202或每件弹性管材的所有连接部。在其中使用单一弹性管材段并且使其从一个端部来回传递到另一端部以提供与使用多个单独的弹性内部构件2202类似的效应的那些实施例中,单一弹性管材段可以仅穿过在端部处使用的相应的环状构件(诸如,环状构件2210,或如图23中所示的环状构件2304,或如图24中所示的环状构件2404)。应了解的是,可以使用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包括单独的弹性内部构件,或从端部来回传递到端部的单一弹性管材段)以提供具有更大阻力的锻炼带。另外,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使用提供了锻炼带的更长的寿命,因为将通过使用多个弹性内部构件2202来提高其弹性寿命。此外,通过使用单独的弹性内部构件,一个构件中的故障避免了锻炼带彻底出故障,因为其余的弹性内部构件仍将起作用。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21的锻炼带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如所示,用于连接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使用围绕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端部紧密配合的帽2302(由虚线所示)。此帽2302可与如上文结合图22B所描述的弹性帽2214相同或类似。在这个实施例中,连接器2304(以虚线所示)(其可为环状连接器,诸如D环连接器)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弹性帽2214,且在其另一端部处附接到连接至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盖帽2306(与上文结合图22A所描述的连接器覆盖物2204类似)配合成罩在弹性内部构件2202与帽2302之间、帽2302与连接器2304之间、以及连接器2304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之间的连接部。此盖帽2306可为布料或硬塑料材料,并且可以通过摩擦配合被附接或被缝制或胶合就位。
图2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握把连接到图21的锻炼带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如上文结合图21所描述的,由用户接合或抓持的握把2110连接到弹性锻炼带2108。应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握把2110是可以由用户抓持的材料环圈。结合图22A/B或图23所描述的任一实施例均可用于将弹性内部构件2202连接到连接器2402,所述连接器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类似或相同。换句话说,弹性内部构件2202可在这个端部处以与其相对端部的连接方式相同的方式被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连接器2402是由非弹性材料(诸如,尼龙布)制成的环圈,所述非弹性材料可为与用于连接到主带扣106的连接器2106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可以通过使用缝合部2406使缠绕到环状构件2404(与图22B中的环状构件2210或图23中的环状构件2304类似)上的一段材料的端部彼此连接来形成此材料环圈2402。然后,使用另一段非弹性材料或尼龙布2408以缠绕到附接至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连接器或环圈2402上并且缠绕到握把2110的端部2410上。使用缝合部2412(见图24B)将该段非弹性材料2408的端部固定到彼此,由此固定握把2110的端部2410和附接到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环圈2402的端部。图24A图示了在缠绕到握把2110的端部2410上和缠绕到附接到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环圈2402的端部上之前以及在通过缝合部2412被固定之前的该段非弹性材料2408。应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非弹性材料2408的长度的取向垂直于连接到环状构件2404的材料环圈2402的长度。
图2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握把连接到图21的锻炼带的图24A的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图24B与图24A相同,除了其图示的是在缠绕到握把2110的端部2410上和缠绕在附接到弹性内部构件2202的环圈2402的端部上之后以及在通过缝合部2412被固定之后的此段非弹性材料2408之外。
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握把2110由摸起来柔软的编织织物制成,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皮革、绒面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这促进由用户的抓持,但也准许用户皮肤直接接触握把2110而没有摩擦皮肤或对皮肤造成其他不适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握把织物的柔软性质,用户也可使用户身体的其他部分(诸如,脚)经受握把2110,而具有相同的触觉体验。
图2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图21的弹性锻炼带一起使用的握把调节器的透视图。参考图21,握把调节器2115可以附接到每个握把2110。具体地,握把调节器2115是单一固定主体2414,其具有两个邻近的开口2416、2418以用于使握把2110的材料环圈穿过每个开口。因此,握把调节器2115可以沿握把2110滑动,由此使每个握把2110的开口2117变得更大或更小。例如,当抓持或握住形成握把2110的织物时,用户会期望更紧密地抓持。在这种情况下,握把调节器2115定位成更接近握把的端部而更远离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8,由此使开口2117变得更小并且为用户提供更紧密的抓持。握把调节器2115可以移动成更接近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8,以形成更大的开口2117来接收可能是用户的脚以用于进行锻炼。握把调节器2115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诸如橡胶或塑料,前提条件是此类材料在开口2416、2418的内部上具有相对光滑的表面以促进沿握把2110的材料进行滑动。然而,应了解的是,这些开口经尺寸设计成还围绕握把2110的材料提供摩擦配合,使得握把调节器2115不容易滑移并且在选择了握把调节器2115的期望位置并将握把调节器2115定位在这个位置之后在锻炼期间留在原地。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以与图21的弹性锻炼带一起使用的一对握把的透视图。一对锻炼握把2500可以附接到结合图21所描述的弹性锻炼带以供在锻炼期间由用户使用。每个锻炼握把2502包括握把带2504和握把抓持件2506。用于此锻炼握把2502的构造和材料可与和上文结合图18关于握把带1818和握把抓持件1820所描述的非弹性锻炼带1800相关联的握把1816类似或相同。握把带2504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由此在握把带2504的与握把抓持件2506相对的端部处形成环圈2508。此环圈2508连接到连接器25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可为快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握把带2504的端部连接到围绕连接器2510形成环圈2508的一件单独的非弹性材料。握把带2504的端部和这件单独的非弹性材料的端部可一同被缝制在相同位置处。非弹性套管2512可用于使握把2504在连接器2510或快挂附近保持就位。在一些实施例中,非弹性套管2512可缝合(未示出)到握把带2504,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此缝合部可用于将握把带2504的端部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环圈2508,或固定握把带2504的端部连同围绕连接器2510形成环圈2508的那件单独的非弹性材料的端部。参考图21,环圈2116附接到每个弹性带2102的端部2108。这些环圈2116可以用于经由连接器2510来附接锻炼握把2500,由此向用户提供与编织织物或柔软有韧性的握把2110相比较而为不同的类型或风格的握把(在这种情况下为实心或固定的握把)。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锻炼握把2500的总长度或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8与握把抓持件2506之间的距离可与从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8到沿编织织物型柔软握把2110的离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2108最远的点的对应距离类似或相同,由此提供离弹性锻炼带2102的类似的距离,就好似用户正使用编织织物型柔软握把2110。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切换握把以舒适地进行锻炼,则用户将不必移动弹性锻炼带2100的锚固点。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人使用具有图21的弹性锻炼带的锻炼系统的侧视图。就锻炼系统到静止物体(在这个实施例中为关闭的门2601)的连接而言,此图26与图9的情况类似。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人2602正使用上文结合图21所描述的弹性锻炼带2100。弹性锻炼带2100被示为处于正常、未延伸位置2602(由虚线所示)中,而在由用户2602使用时处于延伸或伸展位置2604中。在后一种位置中,用户2602被示为抓持握把2110并且将握把抓持件推离门2601(如由用虚线画出的箭头所示),由此使弹性锻炼带2100伸展远离门2601。将弹性锻炼带2100拉离静止物体或关闭的门2601所需的力是由用户2602进行的锻炼。替代地,用户可面向门2601并且将弹性锻炼带2100拉离门2601。用户2602然后将放松,并且弹性锻炼带2100将沿背对门2601的方向自动缩回。当然,可以实施利用能够使弹性锻炼带2100延伸的其他锻炼。例如,可以实施的一些锻炼包括分膝盖劈柴式运动(woodchop)、劈柴式运动(wood chop)、palof推举(palof press)、平板支撑肩膀推举、直拳(straight punch)和上剪(upper cut)、平板撑爬行(plank walk outs)、捕鸟式(birddog)、侧举、下斜卧推、分膝引体、俄式扭、熊爬、分膝下拉、以及最大强度平板支撑。
图2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具有锻炼环的另一对锻炼带的透视图。锻炼带2700与如上文结合图18所描述的非弹性锻炼带1800相同。因此,上文关于非弹性锻炼带1800(如上文结合图18所描述)所描述的所有特征同等地适用于锻炼带2700,除了关于握把的特征之外。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锻炼带2702具有圆形锻炼环2702(诸如,健身环)以代替如图18中所示的握把1816,所述圆形锻炼环允许用户实施其他类型的锻炼。健身环2704通过使用附接到下带1806的端部1814的环圈2706而附接到下带1806的端部1814。环圈2706可通过上文所描述的任何连接器(诸如,上文结合图22A、图22B或图23所描述的连接器)附接到下带1806的端部1814。在一个实施例中,锻炼环2702连接到为两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的环圈,每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沿其长度具有一组对应的钩或环圈紧固件或VELCRO并且被一同缝制在其端部处使得当缠绕到健身环2704上时,这些材料段可以叠置并且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或VELCRO紧固件可以附接到彼此,由此围绕健身环2704形成环圈。第三段非弹性材料也在其一个端部处与具有一组对应的钩或环圈紧固件或VELCRO的两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的端部缝制在一起。此第三段非弹性材料然后延伸远离健身环2704,并且被缝制到在锻炼带2700的端部处的连接器。此连接器可以是与如图19C中所示的环圈组合相同的环圈组合,其中,所述第三段非弹性材料以与安全带1910相同的方式连接到所示的环圈。因此,应了解的是,每个下带1806可形成环圈(图27A中未示出),所述环圈穿过此连接器(如图19C中所示的上带1804、1804'类似地穿过上带套管1906那样)并且围绕VELCRO紧固件穿过,其中下带1806的端部如所示在带扣1808附近被缝制在一起。另外,保护套管(与图28A中所示的保护套管类似)可以设置成围绕环圈2706,以最小化与用户皮肤的任何刺激性接触。因此,此保护套管可由摸起来柔软的材料制成,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皮革、绒面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套管可围绕环圈2706被永久地缝制。因此,应了解的是,在每个下带1806围绕VELCRO紧固件形成环圈的情况下,保护套管可覆盖下带1806的这样一个部分,即该部分覆盖VELCRO紧固件并且围绕健身环2704穿过。
图27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下带与健身环之间的连接的一个实施例。如所示,健身环2704如果由包括两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2708、2710的环圈2706保持,每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沿其长度具有一组对应的钩或环圈紧固件或VELCRO并且被一同缝制在它们的端部2712处使得当缠绕在健身环2704上时,这些段的材料2708、2710可以叠置并且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或VELCRO紧固件可以附接到彼此,由此如所示围绕健身环2704形成环圈2706。第三段的非弹性材料2714也在其一个端部处与具有一组对应的钩或环圈紧固件或VELCRO的两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2708、2710的端部缝制在一起。此第三段的非弹性材料2714延伸远离健身环2704,并且被缝制到在锻炼带2700的端部处的连接器2718。此连接器2718可以与如图19C中所示的具有内环圈1912的上带套管1906相同,其中,所述第三段非弹性材料2714以与安全带1910附接到内环圈1912相同的方式连接到内环圈(未示出)。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段非弹性材料2714附接到内环圈的内侧(inside)。
如所注意的,在这个实施例中,下带1806形成绕健身环2704穿过的环圈2720。下带1806以与如图19C中所示的上带1804、1804'类似的方式穿过连接器2718。以这种方式,可以将下带1806拉离健身环2704,以减小围绕健身环的环圈的尺寸并且收紧围绕健身环且具体地围绕具有VELCRO紧固件的环圈2708的外部的下带1806,所述VELCRO紧固件也可以通过调节VELCRO紧固件的叠置部分而围绕健身环2704紧密配合。
图27C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如连接到如图27B中的健身环的下带的部分透视图。如所示,下带1806围绕健身环2704的给定位置以及围绕紧密地缠绕在健身环2704上的环圈2706的外部形成环圈2720。由下带1806形成的环圈2720被示为比图27B中所示的环圈2720小得多,并且应了解的是,可以将下带1806拉拽穿过连接器2718以围绕环圈2706以及围绕健身环2704收紧环圈2720,由此覆盖环圈2706和紧固件。如所注意的,由下带1806形成的包围健身环2704的环圈2720的这部分可具有保护套管(未示出)或覆盖物,所述保护套管或覆盖物设置成围绕环圈2720的这部分或设置在下环圈2720的这部分的外表面上以最小化与用户皮肤的任何刺激性接触。因此,此保护套管可由摸起来柔软的材料制成,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皮革、绒面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套管可围绕环圈2720被永久地缝制。
形成环圈2720的下带1806的一个部分穿过带扣1902,并且自身对折或反折。下带1806'的另一部分具有邻近于下带1806的另一部分的端部的端部,在所述点处,使用缝合部2722将这三个部分(下带1806、下带1806的在穿过带扣1902之后自身对折的那部分的端部、以及下带1806'的另一部分的端部)缝制在一起。应了解的是,类似于图19B中所示的方式和缝合部1908,可在这个相同的点处将安全带1910类似地缝制到这些部分。
图27D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如图27B中所示的健身环的环圈的透视图。如上文所描述的,环圈2706包括两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2708、2710,每段单独的非弹性材料沿其长度具有一组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或VELCRO 2724、2726。当附接时,环圈2706的一段2708抵靠健身环2704的表面被缠绕,使得其内侧将邻近于健身环2704且由此暴露在其相对的外侧上的多组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2724中的一者。环圈2706的另一段2710缠绕在另一段2708(其缠绕在健身环2704的表面上)上。一旦被缠绕,具有另一组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2726的段2710的内侧就将与暴露在另一段2708的外侧上的一组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2724连接。
在这个实施例中,抓持垫2728附接到缠绕在健身环2704的表面上并抵靠所述表面的段2708的内侧。抓持垫2728与健身环2704的表面之间的接触产生足够的摩擦,使得健身环2704不滑动穿过由两段2708、2710形成的环圈2706。因此,可以最小化或防止在使用期间健身环2704发生滑移。在一些实施例中,抓持垫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其完全缠绕在健身环2704的整个周长上。应了解的是,可以将提供足够摩擦的任何材料用于抓持垫2827,诸如橡胶或EVA泡沫材料。
图2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图1的锻炼装置一起使用的保护套管的俯视图。保护套管2802是矩形或方形的扁平材料件,其可以用于缠绕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锻炼系统中使用的任何带的某些部分上,以避免用户皮肤与带的那部分之间的刺激。保护套管2802包括对应的钩和环圈或VELCRO紧固件部分2804、2806。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804中的一者沿保护套管2802的一侧2808设置在保护套管2802的顶表面2810上。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806沿保护套管2802的相对侧2814设置在底表面2812上。在使用中,可以将保护套管2802缠绕在锻炼系统的任何带的任何部分上,使得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804、2806将与保护套管2808配对并将其固定到带。因此,应了解的是,保护套管的在附接到带之后面向外的侧部由柔软材料制成,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绒面革、皮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所述材料人摸起来柔软并且将最小化由于在所述特定点处用户皮肤抵靠带进行摩擦所经历的任何刺激、擦伤或擦痛。
图2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绕锻炼带设置的图28A的保护套管的顶部透视图。非弹性锻炼带1802被示为具有保护套管2802,所述保护套管沿下锻炼带1806(即,在带带扣1808下面,见图18)的一部分放置。如所示,保护套管2802缠绕在锻炼带1806上,并且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804、2806将彼此连接,由此将保护套管固定到锻炼带1806。应了解的是,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804、2806将在保护套管2802的内部上,并且仅暴露在保护套管的面向外的侧部(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为底侧2812,如由用于指示底面的箭头所示)上的柔软材料。因此,用户皮肤与带的这个部分之间的任何接触都将抵靠保护套管2802的柔软的暴露材料。应了解的是,虽然保护套管2802被示为与图18的非弹性带1800的下带1806一起使用,但是保护套管2802可以与锻炼系统的任何带或任何部分一起使用,以最小化对用户皮肤的刺激。
图2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图1的锻炼装置一起使用的腕带的俯视图。腕带2902被示为处于打开扁平位置中。腕带是矩形扁平材料件,其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材料件并且连接到锻炼系统的锻炼带且用于在锻炼期间插入或保持用户手腕。换句话说,用户可使用腕带2902以代替锻炼带上的握把来进行锻炼。腕带2902包括:突耳2903,其从腕带延伸;以及对应的钩和环圈部分2904、2906,它们分别位于腕带2902上和突耳2903的底面或底侧上。腕带还包括材料环圈2908,所述材料环圈从腕带2902向外延伸以用于连接到锻炼系统。应了解的是,此环圈2908可以以任何方式(诸如,缝合部)附接到腕带,所述方式提供足以承受住在锻炼期间其将经受的力的附接,诸如给定的用户的重量。应了解的是,腕带2902的底侧2910(即,与顶侧2912相对并且如由用于指示底面的箭头所示的侧部)可以由人摸起来柔软的材料制成,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绒面革、皮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并且所述材料将最小化在训练期间由于与用户手腕的接触所经历的任何刺激、擦伤或擦痛。还应了解的是,用户也可将腕带与用户的脚一起使用。
图2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图29A的腕带的透视图。在使用中,通过使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904和2906抵靠彼此配对来将腕带2902形成为圆筒。当腕带2902形成为圆筒时,在突耳2903的底面上的钩和环圈部分2906可以附接到相对端部处的在腕带2902上的对应的钩和环圈部分2904,由此在圆筒中将腕带2902的两个端部放在一起。应了解的是,腕带2902的两个端部可以根据需要以变化的量叠置,以提供适当的直径来供由用户使用腕带2902,前提条件是存在钩和环圈式紧固件部分2904、2906的足以确保这些端部之间的牢固连接的叠置。如所示,腕带2902的底侧2910是腕带2902的将暴露于用户的手腕或脚的内表面。因此,用于此底侧2910的柔软材料最小化或防止对用户皮肤的任何刺激。环圈2908可以附接到例如在如图21中所示的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处的环圈2116。因此,代替使用握把2110的做法是,用户可使用腕带2902或一对腕带2902来进行锻炼。金属钩或快挂或其他连接器(见图25中的连接器2510,其用于将握把2500连接到在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处的环圈2116)可用于促进腕带2902的环圈2908与弹性锻炼带2102的环圈2116之间的连接。
图3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图1的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背心的前视透视图。背心3000可以由用户穿戴,并且可以连接到图1的锻炼系统以用于进行锻炼。背心3000具有背面板3002、一对肩带3004、以及腰带3006。肩带3004环套越过背面板3002的顶部3008的一侧并附接到背面板3002(见图30B),且在另一相对端部处附接到腰带3006的对应端部3010、3012。在使用中,用户将把背心放置成围绕其躯干。用户手臂将放置在背面板3002与肩带3004之间,使得肩带3004将在背面板的顶部3008附近搁置在用户肩膀的顶部上,所述背面板将抵靠用户的背搁置。肩带连接到胸部带扣3014,所述胸部带扣将肩带3004固定成交叉在用户的胸前并且可以用于通过调节交叉在用户胸前的肩带3004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围绕在用户的胸部的背心3000的合身度。也可以将胸部带扣3014断开连接,以在这个位置处使每个肩带3004彼此释放。腰带3006也包括腰部带扣3016,以连接围绕在用户的腰部的腰带3006的两个端部3010、3012以及收紧或调节围绕在用户的腰部的腰带3006的合身度。也可以将腰部带扣3016断开连接以使腰带3006的端部3010、3012彼此释放,从而促进从用户的躯干移除背心3000。
背面板3002、肩带3004和腰带3006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包括将承受住在用于锻炼期间跨越背心施加的力的任何类型的布料。背面板3002的内侧3018以及腰带3006的内侧可包括一种材料以作为背面板3002自身的一部分抑或作为单独的材料层,所述材料芯吸在锻炼期间来自用户背部的水或汗水或以其他方式起作用以使用户的背与背心3000的背面板3002之间的空间通气。在一个实施例中,这种材料是网材料。用于将胸部带扣3014和腰部带扣3016连接到肩带3004的相应部分和腰带3006的端部3010、3012的材料可以类似地为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将承受住在用于锻炼期间跨越背心施加的力的任何类型的布料,诸如非弹性尼龙材料。胸部带扣3014和腰部带扣3016可为具有调节其所连接的带的长度的能力并且具有适合于承受住在用于锻炼期间跨越背心施加的力的强度的任何带扣,包括塑料带扣。
肩带3004可具有保护套管3020,所述保护套管沿肩带3004的长度或长度的一部分延伸以最小化在穿戴时的刺激或不舒服。因此,保护套管3020可由如结合图28A的保护套管2802所描述的柔软材料制成。保护套管3020可为沿其长度的一侧或在沿其长度的某些位置处具有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或VELCRO紧固件的一段材料,其允许保护套管3020缠绕在肩带3002上并且使用紧固件以与结合图28A所描述的保护套管2802类似的方式被固定。这允许出于方便性也移除保护套管3020,诸如用于清洗。保护套管3020还可具有嵌有用于保护套管3020的材料的填料(padding),诸如泡沫填料。应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填料定位在保护套管3020内,使得其在直接抵靠用户肩膀搁置的一侧上沿保护套管3020的长度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套管3020仅沿肩带3004的长度的在穿戴时接触用户肩膀的那部分延伸。
肩带3004也可各自具有顶部带3022,所述顶部带附接到背面板3002的背面(见图30B)并且环套越过平行于肩带3004的背面板的顶部3008且沿肩带3004的全长延伸。此顶部带3022可类似地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包括将承受住在用于锻炼期间跨越背心施加的力的任何类型的布料(包括非弹性尼龙材料)。可使用缝合部3024将该顶部带3022附接到肩带。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带3022沿顶部带3022或肩带3004的某一长度并未附接到肩带300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某一长度可为顶部带3022从背面板3002到沿肩带3004的长度的预定位置(诸如,沿肩带3004的长度的中间位置)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顶部带3022仅在位于此预定位置与其中肩带3004附接到腰带3006的位置之间的位置(诸如,如图30A中所示的缝合部3024的位置)处附接到肩带3004。在这个实施例中,环3026(诸如,金属环)可绕顶部带3022设置,并且沿顶部带3022的未附接到肩带3004的那部分滑动。另外,顶部带3022可具有长于肩带3004的长度,使得当缝合到肩带3004时,可以产生一个或多个环圈3028。环3026和环圈3028可以用于将背心连接到锻炼系统,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应了解的是,顶部带3022可以沿肩带3004的全长延伸,并且与肩带3004一起被附接到腰带3006。
腰带3006可类似地具有沿腰带3006的长度延伸的顶部带3030。此外,类似地,可在各种位置处缝合该段顶部带3030,以在顶部带3030与腰带3006之间提供环圈。环3032(诸如,金属环)可类似地附接到这些环圈以用于将背心连接到锻炼系统,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
图3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供与图1的锻炼系统一起使用的图30A的背心的后视透视图。背面板3002用于将肩带3004固定到背心3000。肩带3004跨越背面板的背面从背心3000的顶侧3008的一侧对角地延伸跨越背面板3002,使得它们在背面板3002的近似中间处十字交叉并且在其相应端部处附接到背面板3002的底部3034的相对侧。使用缝线3036沿邻近于背面板3002的肩带3004的整个围界将肩带3004缝合到背面板3002。顶部带3022沿肩带3002的全长延伸,并且可类似地使用缝合部3038附接到肩带3004,这可在沿顶部带3022的各种位置处完成。因此,顶部带3022也在背面板3002的近似中心处十字交叉。在这个位置处,顶部带3022被缝合以允许在顶部带3022与对应的肩带3004之间形成一对环圈3040。如所示,这些环圈3040中的一者固有地在另一环圈3040的下面。另外,在背心3000的背面中,环圈3042在腰带3006的长度的近似中心处附接到顶部带3030和腰带3006。环3044(诸如,金属环)可附接到此环圈。如下文所讨论的,这些环圈3040和环3044也可用于将背心3000连接到锻炼系统。
一般地,应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由用户将各种环圈3028和环3026、3032、3044附接到锻炼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圈3028或环3026、3032、3044可以附接到如结合图21所描述的弹性锻炼带2100上的环圈2116。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使用对应的环圈3028或环3026、3032、3044将背心3000的每一侧连接到弹性锻炼带2102中的一者以用于进行锻炼。就环圈3028到弹性锻炼带2100上的环圈2116的连接而言,可使用单独的金属钩或快挂或其他连接器(见图25中的连接器2510,其用于将握把2500连接到在弹性锻炼带2102的端部处的环圈2116)以促进此连接。
图3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供用作脚用吊挂件的带的透视图。脚用吊挂件带3102包括两个端部3104、3106,每个端部具有环圈3108、3110。这些环圈3108、3110是通过将每个端部3104、3106自身反折并且例如通过缝合部(未示出)将其附接而形成的。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缝合部可使得每个端部3104、3106处的每个环圈3108、3110是闭合的环而非为开放的环圈。每个端部3104、3106还具有钩和环圈式紧固件(诸如,VELCRO)的对应带3112。对应带3112被示为在一个端部3106上但将被定位在另一端部3104的底面上,使得当使用钩和环圈式紧固件将端部3104、3106附接到彼此时,带3102形成非扭曲环圈。应了解的是,可以调节钩和环圈式紧固件的对应带3112的长度,以在附接到彼此时允许通过允许调节钩和环圈式紧固件的对应带3112的叠置量来调节因此形成的环圈的长度。此外,可在沿带3102的各种位置处放置标记(未示出),诸如跨越带3102的宽度的缝合部,并且这些标记被用作导引件以允许用户更容易选择钩和环圈式紧固件的期望的叠置量。还应了解的是,如所示,端部3104、3106渐缩。此外,在带3102的一侧上,材料带3114沿带3102的一部分设置。此材料带3114可为当用户的脚或鞋子被放置在脚用吊挂件中时最小化或避免其发生滑移的任何材料。例如,用户可将他们的脚放置在带3102的环圈中,使得用户的脚跟或用户脚踝的背面或用户鞋子的背面抵靠此材料带3114搁置。因此,此材料带3114提供最小化或避免在使用期间用户的脚或鞋子发生滑移的摩擦阻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此材料带3114可为硅膜。
图3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31A的带在形成为环圈时的透视图。如所示,带3102的端部3104、3106已彼此连接来形成环圈,使得材料带3114在所述环圈的内侧。以这种方式,用户将使他们的脚放置成穿过环圈,使得他们的脚的脚跟将搁置在材料带3114的顶部上。如下文进一步结合图33描述的,可以将脚用吊挂件的带3102附接成穿过抓持件或握把3116的圆柱形开口,所述抓持件或握把附接到本实用新型的锻炼带中的一者。例如,可以将脚用吊挂件的带3102附接到图18中所示的非弹性带的握把1820中的一者。应了解的是,当期望同时使用两个脚用吊挂件时,用户可将一个带3102附接到图18中所示的非弹性带的每个握把1820。如所示,带3102的端部3104、3106彼此连接,并且设置在握把3116内。这允许保护端部3104、3106之间的连接,以最小化或避免在使用期间带3102的端部3104、3106之间的连接发生任何意外丧失。应了解的是,为将脚用吊挂件的带3102连接到握把3116,使带3102的一个端部穿过沿握把3116的长度的开口,且然后使用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来附接另一端部。一旦被连接,然后就将带3102拉动穿过握把3116中的开口一直到沿带3102的某个位置,在这个位置处,端部3104、3106已彼此连接且因此在握把3116内叠置。应了解的是,也可使用每个端部3104、3106处的环圈3108、3110以促进将带3102连接到本实用新型的锻炼带,诸如通过使用另一个连接器(诸如,快挂)。应了解的是,脚用吊挂件的用户可与结合图20所描述的脚用吊挂件相同的方式将其用于进行锻炼,且反之亦然。例如,应了解的是,取决于要进行的锻炼,用户可将用户的脚的任何部分放置在吊脚床内。
图3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31A的带的一侧的俯视图。如所示,材料带3114具有预定长度,并且与带3102的每个端部3104、3106近似等距。因此,当端部3104、3106附接到彼此时,此材料带3114将与握把3116近似相对。在使用期间,用户的脚被放置在脚用吊挂件内并且抵靠此材料带3114搁置。
图32A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供用作脚用吊挂件的带的端部的另一种构型。如所示,在带3102的每一侧上,带3102的一个端部已沿其长度的一部分3202被折叠。然后,通过缝合部3204将这些折叠部分3202附接到带3102。以这种方式,带3102的端部已渐缩,并且可以更容易被馈送到握把3116中并穿过握把3116,如上文和下文结合图33所描述的那样。应了解的是,可以如所示来配置带3102的每个端部3104、3106。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每个端部3104、3106处的叠置长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叠置长度使得当带3102的两个端部3104、3106被连接时,组合的叠置部分与握把3116的长度近似为相等的长度。
图32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钩和环圈式紧固件的图32A的带的端部的构型。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3112设置在折叠部分3202的顶部上,并且可以沿其围界缝制就位至下面的带3102,以进一步将折叠部分3202固定就位。应了解的是,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3112可以仅为矩形并被缝制到带3102,同时仅覆盖折叠部分3202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3112可以为矩形,其具有覆盖叠置部分3202的全长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3112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匹配折叠部分3202的全长的围界并且沿折叠部分3202的全长延伸。还应了解的是,在带3102的相对端处,折叠部分将在带3102的相对侧上,使得当带3102形成为环圈时,对应的钩和环圈式紧固件3112将与带3102的相对端部配对而使带3102不扭曲。此外,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102的端部可以仅为无任何环圈(诸如结合图31A所示的环圈)或无任何渐缩部(如图32A中所示)的方形拐角。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附接到图18的锻炼带的握把的图31A的脚用吊挂件的透视图。每个握把1816包括握把带1818和握把抓持件1820,其中,握把抓持件1820具有从一侧延伸穿过到另一侧的开口,所述开口允许握把带181穿过握把抓持件1820。脚用吊挂件的带3102类似地穿过握把抓持件1820的这个开口。如上文所描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带3102的两个端部3104、3106之间的连接部设置在握把抓持件1820的开口内以提供对这个连接部的保护,由此最小化或避免两个端部3104、3106的分离。如上文所描述,带3102的一个端部沿握把抓持件1820的长度穿过开口,且然后使用钩和环圈式紧固件来附接另一端部。一旦被连接,然后就将带3102拉拽穿过握把抓持件1820中的开口一直到沿带3102的某个位置,在这个位置处,端部3104、3106已彼此连接且因此在握把抓持件1820内叠置。如所示,材料带3114沿带3102定位,使得其基本上与带3102的端部3104、3106之间的连接相对并且在带3102的内表面上或在由带3102形成的环圈的内侧的那个表面上。
图3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脚用吊挂件的透视图,所述脚用吊挂件与图18的锻炼带的握把形成为一体。如所示,握把带1818穿过握把1820。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握把带1818具有折叠部分3402、3404,其中,每个部分3402、3404以与结合图32A所描述和示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沿握把带1818的给定长度折叠在握把带1818自身的顶部上。应了解的是,沿握把带1818的每个边缘或长度的折叠部分3204、3404各自被折叠在握把带1818的相同侧的顶部上。折叠部分3402、3404沿握把带1818定位,使得在使用握把抓持件1820期间,折叠部分3402、3404将位于握把抓持件1820自身内。折叠部分3402、3404通过沿这些折叠部分3402、3404进行缝合而保持就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遍及折叠部分3402、3404的长度将带3406放置在握把带1818的相同侧上。可以使用用于将折叠部分342、3404保持就位的相同缝合部来附接此带3406。此带3406可以由柔软材料制成,诸如先前结合各种保护套管和盖所描述的柔软材料,诸如超细纤维、棉、丝绸、绒面革、皮革、或其他柔软材料或海棉质材料,所述材料人摸起来柔软并且将最小化由于在所述特定点处用户皮肤抵靠带摩擦所经历的任何刺激、擦伤或摩擦。
图3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4A的吊脚床的透视图。如所示,覆盖折叠部分3402、3404的带3406准许用户沿握把带1818滑动握把抓持件1820以暴露被带3406覆盖的折叠部分3402、3404。在这个构型中,用户可将握把1816和握把带1818用作脚部吊挂件。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将用户的脚或用户的脚的任何部分抵靠该带3406。考虑到其柔软的表面,此举最小化或避免对用户皮肤的刺激。应了解的是,这个实施例也可与结合图25中所示的握把结合使用。
上文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然而,应了解的是,替代性实施例是可能的,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例如,在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缝合部以将各种部件附接到彼此。应了解的是,可使用附接用于锻炼系统中的类型的材料的替代性方法,诸如将材料胶合或融合在一起,前提条件是此举提供足够强大的连接以承受住在使用或锻炼期间施加在所述连接上的力。另外,可将许多材料用于系统的各种部件,包括各种弹性和非弹性材料,前提条件是此类材料具有必要的强度(诸如,抗拉强度)以承受住在使用或锻炼期间施加在所述连接上的力。例如,可使用各种布料或布类型的材料,包括棉布、帆布或基于塑料的材料或尼龙材料。另外,锻炼系统的各种部件(包括主带扣、以及其他带扣和快挂)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多种金属,前提条件是此类材料具有足以承受住在使用期间施加到它们的力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金属部件可由铝制成,诸如7075铝。此外,虽然已提到各种锻炼,但是应了解的是,用户可将锻炼系统用于广泛多种锻炼,特别是结合可以附接到锻炼系统以供使用的多种可选器材进行的锻炼。另外,应了解的是,其他可选器材也可设计成用于附接到锻炼系统的各部分。

Claims (20)

1.一种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带,所述主带具有长度、第一端部、以及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静止物体,所述第二端部被配置成附接到沿所述主带的长度的第一位置,由此在附接到所述第一位置时形成环圈;
带扣,所述带扣附接到所述主带的所述环圈并且限定两个分开的开口;
一对锻炼带,所述锻炼带中的每一者具有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所述带扣的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一者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
一对握把,所述握把中的每一者附接到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被配置成在所述环圈内沿所述主带自由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包括一对闩锁,其中,所述闩锁中的每一者分别形成围界壁的一部分,其限定由所述带扣限定的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闩锁中的每一者打开和关闭,由此分别向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每一者提供围界壁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带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环圈,并且还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配置成附接到所述环圈,所述主体具有中心圆柱形部分,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具有一对相对端部和一对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每一者附接到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所述相对端部中的一者,其中,所述圆柱形主体具有大于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直径的直径以及小于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长度的长度;以及
一对防滑垫,所述一对防滑垫设置成围绕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每一者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成可逆地附接和脱离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所述相对端部中的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锻炼带包括一对非弹性锻炼带,其中,所述非弹性锻炼带中的每一者的长度是能够调节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带中的每一者包括:第一带;第二带;带扣,所述带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带的长度;以及套管,所述套管沿所述第一带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带穿过所述套管,并且还包括:
一对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中的每一者具有附接到所述第二带的第一端部以及附接到所述套管且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带,所述带中的每一者具有长度和两个端部,所述端部被配置成与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对应的一者配对,由此在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一者处形成环圈,其中,所述长度足以保持用户的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锻炼带包括一对弹性锻炼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锻炼带各自在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包括环圈以用于附接第二对握把。
11.一种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带,所述主带具有长度、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沿所述主带的长度的第一位置,由此在附接到所述第一位置时形成足以环绕静止物体的环圈;
带扣,所述带扣附接到所述主带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具有两个分开的开口;
一对锻炼带,所述锻炼带中的每一者具有被配置成用于附接到所述带扣的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一者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
一对握把,所述握把中的每一者附接到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锚固器,所述锚固器用于附接到静止物体以及用于附接到所述环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包括一对闩锁,其中,所述闩锁中的每一者分别形成围界壁的一部分,其限定由所述带扣限定的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闩锁中的每一者打开和关闭,由此分别向所述两个分开的开口中的每一者提供围界壁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带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环圈,并且还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配置成附接到所述环圈,所述主体具有中心圆柱形部分,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具有一对相对端部和一对圆柱形主体,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每一者附接到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所述相对端部中的一者,其中,所述圆柱形主体具有大于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直径的直径以及小于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长度的长度;以及
一对防滑垫,所述一对防滑垫设置成围绕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每一者的外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主体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成可逆地附接和脱离所述中心圆柱形部分的所述相对端部中的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锻炼带包括一对非弹性锻炼带,其中,所述非弹性锻炼带中的每一者的长度是能够调节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带中的每一者包括:第一带;第二带;带扣,所述带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带的长度;以及套管,所述套管沿所述第一带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带穿过所述套管,并且还包括:
一对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中的每一者具有附接到所述第二带的第一端部以及附接到所述套管且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带,所述带中的每一者具有长度和两个端部,所述端部被配置成与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对应的一者配对,由此在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一者处形成环圈,其中,所述长度足以保持用户的脚。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锻炼带包括一对弹性锻炼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锻炼带各自在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包括环圈以用于附接第二对握把。
CN201820669248.0U 2017-05-05 2018-05-07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Active CN2088238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6397 2017-05-05
TW106206395U TWM547875U (zh) 2017-05-05 2017-05-05 雙扣型之安全扣具
TW106206395 2017-05-05
TW106206397U TWM548229U (zh) 2017-05-05 2017-05-05 繩體端部應用之阻擋器
TW106206396 2017-05-05
TW106206396U TWM548186U (zh) 2017-05-05 2017-05-05 彈力繩之構造
US15/921,611 US10898751B2 (en) 2017-05-05 2018-03-14 Strap-based exercise system
US15/921611 2018-03-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3874U true CN208823874U (zh) 2019-05-07

Family

ID=6401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69248.0U Active CN208823874U (zh) 2017-05-05 2018-05-07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CN201810426247.8A Pending CN108785965A (zh) 2017-05-05 2018-05-07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6247.8A Pending CN108785965A (zh) 2017-05-05 2018-05-07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98751B2 (zh)
EP (1) EP3618934A4 (zh)
CN (2) CN208823874U (zh)
AU (1) AU2018263156A1 (zh)
WO (1) WO2018203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3071A1 (en) * 2016-06-20 2017-12-28 Nautilus, Inc. Rigging system for suspension exercise training
US10413770B2 (en) * 2017-07-03 2019-09-17 Norman Paul Gustafson Power arc exercise device
USD853276S1 (en) * 2017-09-27 2019-07-09 Changzhou Globe Co., Ltd. Chest-buckle
US20200108290A1 (en) * 2018-10-09 2020-04-09 Sarah Marie Strazza Gluteal muscle exercise device
US11278759B2 (en) * 2019-03-13 2022-03-22 Ken Fewell Enhanced exercise vest
DE112019007445T5 (de) * 2019-06-12 2022-03-03 Jang Ho PARK Tragbare vorrichtung zum armtraining während des gehens
WO2021092566A1 (en) * 2019-11-07 2021-05-14 Beckish Kelli Avonne Arm-training device
USD933144S1 (en) * 2020-01-17 2021-10-12 T2 Fitness Products Inc. Training band
USD912742S1 (en) * 2020-05-05 2021-03-09 Joicom Corporation Strap for an exercise apparatus
DE202020102682U1 (de) * 2020-05-13 2020-05-22 Trenkle & Trenkle GbR (vertretungsberechtigte Gesellschafter: Kilian Trenkle, 87459 Pfronten; Sylvia Trenkle, 87459 Pfronten) Dehnungsgerät für Dehnübungen
USD911464S1 (en) * 2020-07-13 2021-02-23 Beijing Generation Great Wall Culture Media Co., Ltd. Resistance band
USD979675S1 (en) * 2021-06-04 2023-02-28 TIU IP Holdings Co., LLC Exercise band
KR102489761B1 (ko) * 2021-09-02 2023-01-18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탄성력과 탄성선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탄성유닛 및 그 작동방법
CA3234815A1 (en) * 2021-10-12 2023-04-20 Hygear Ltd. Suspension training systems with machine learning capabilities
US11779798B2 (en) * 2021-12-23 2023-10-10 Garrett Glenn Drumheller Exercise systems and methods
USD989896S1 (en) * 2022-03-04 2023-06-20 Vikingstrength Llc Tricep rope
USD970659S1 (en) 2022-04-06 2022-11-22 Forefront Designs Ltd. Tricep str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754A (en) * 1992-05-18 1993-04-20 Maclean Colin R Variable resistance leg harness exercise apparatus
US6336260B1 (en) * 2000-07-06 2002-01-08 Basecamp Innovations, Ltd. Gated rigging plate
CN2614725Y (zh) * 2003-04-02 2004-05-12 谷智慧 牵制运动带
US7090622B2 (en) 2003-04-09 2006-08-15 Fitness Anywhere, Inc. Exercise device grips and accessories for exercise devices
US7806814B2 (en) 2003-04-09 2010-10-05 Fitness Anywhere, Inc. Combination grip for an exercise drive
US7044896B2 (en) 2003-04-09 2006-05-16 Fitness Anywhere, Inc. Exercise device including adjustable, inelastic straps
CN101325987A (zh) 2005-11-07 2008-12-17 菲特尼斯安尼沃尔公司 用于训练装置的组合把手
US7785244B2 (en) 2007-09-17 2010-08-31 Fitness Anywhere Inc. Combination grip for an exercise device
US20090075790A1 (en) * 2007-09-17 2009-03-19 Randal Hetrick Combination anchor for an exercise device
US8083653B2 (en) 2007-09-17 2011-12-27 Fitness Anywhere, Llc Exercise device having a door anchor
US7762932B2 (en) 2007-09-17 2010-07-27 Fitness Anywhere, Inc. Inelastic exercise device having a limited range
US8337371B2 (en) * 2009-12-31 2012-12-25 Vollmer Jr David L Method and hands-free apparatus for muscle isolation during weight lifting exercise
US8152704B2 (en) 2010-01-07 2012-04-10 CrossCore, Inc. Pulley training system
AU2011293171B2 (en) 2010-08-27 2015-07-23 Jfxd Trx Acq Llc Strap restraint apparatus
CN202044695U (zh) 2011-01-05 2011-11-23 吴盈庆 拉绳运动器
CN202069053U (zh) 2011-02-17 2011-12-14 陈世添 挂钩
US9433258B2 (en) 2011-07-29 2016-09-06 Fitness Anywhere, Llc Strap adjuster and keeper
US8840532B2 (en) 2011-07-29 2014-09-23 Fitness Anywhere, Llc Strap adjuster and keeper and method of strap control
US8696527B2 (en) * 2012-01-10 2014-04-15 Ying-Ching Wu Exerciser with easy-to-adjust inelastic straps
US9849327B2 (en) * 2012-11-30 2017-12-26 Gorgi Nikkaran Exercise apparatus
US9061176B2 (en) 2012-11-30 2015-06-23 Gorgi Nikkaran Exercise apparatus
US8979716B1 (en) 2014-06-20 2015-03-17 Kenneth C. Rawlins Portable exercise equipment
US20160339289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Riley Axelson Plyometric exercise device
CN205964828U (zh) * 2016-06-06 2017-02-22 杨一丁 助力引体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13879A1 (en) 2021-04-22
US20180318631A1 (en) 2018-11-08
AU2018263156A1 (en) 2019-11-28
EP3618934A1 (en) 2020-03-11
CN108785965A (zh) 2018-11-13
WO2018203286A1 (en) 2018-11-08
EP3618934A4 (en) 2021-01-13
US10898751B2 (en)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3874U (zh) 基于带的锻炼系统
US10486008B2 (en) Looped suspension exercise system
US5433688A (en) Exercise device worn on the user's body having resilient resistance mechanisms
US9295869B2 (en) Functional resistance exercise apparatus
US20070015642A1 (en) Body vest gym
US20080280737A1 (en) Weighted Exercise Chaps and Method
US20120202658A1 (en) Wearable exercise equipment
US20050227833A1 (en) Wearable exercise apparatus
US20100222189A1 (en) Functional Resistance Exercise Apparatus
US6286146B1 (en) Method of wearing weighted training vest while listening to audio equipment
US10322311B2 (en) Portable workout pouch for medicine ball
US9931531B2 (en) Weighted exercise vest
US20200384308A1 (en) Wearable resistance exercise garmentand method of resistance exercise
CN207174627U (zh) 用于由使用者穿戴以提升物体的提升系统
US20230065438A1 (en) Portable Wearable Resistance Band Training Apparatus
US20150306454A1 (en) Method of increasing lung capacity for enhanced oxygen exchange using upper appendage during positioning
US10398923B2 (en) Adjustable resistance band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US5933874A (en) Chest protector
US20180250578A1 (en) Gripping glove
US8715145B1 (en) Exercise apparatus for activating the muscles
US20140315699A1 (en) Apparatus for activating particular muscles
CA2801763A1 (en)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
US20170216708A1 (en) Weightlifting Neck Support Harness
US20230310923A1 (en) Sport training resistance bands
CN220213824U (zh) 一种腹部锻炼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