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0508U -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0508U
CN208820508U CN201821709173.0U CN201821709173U CN208820508U CN 208820508 U CN208820508 U CN 208820508U CN 201821709173 U CN201821709173 U CN 201821709173U CN 208820508 U CN208820508 U CN 208820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interfac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09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东
石亚光
陈赛
曾鑫
严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ian T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ian T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ian T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ian T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09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0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0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0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包括MCU控制底座,MCU控制底座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中心处安装有支撑轴,支撑轴远离控制电路板的一端部安装有充电座,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充电座内安装有充电线圈,控制电路板通过固定插接孔连接有散热机构,控制电路板远离散热机构的一端顶面嵌设安装有OLED显示屏。本实用新型过采用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种电源接口,兼容QC2.0&3.0标准充电协议,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两接口通过逻辑电路电路实现互非逻辑关系,保证两种接口电路工作独立性,配置OLED显示屏,可以将无线充电器工作模式及状态信息量化地反馈给用户,更加直观。

Description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电量的不断消耗,需要充电的次数相较于以往也是不断增加。相比传统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具有方便、安全、耐用等多重优点,为广大手机用户带来了便利。
无线充电作为现在手机一大先进的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人机交互方面多采用led灯的方式来向用户传达充电状态信息,然而仅仅通过指示灯来反馈信息总是单一的;另在无线充电器电源接口类型上,多采用单独一种类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要求,同时充电时将手机平放在充电座上,散热效果差,影响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如今无线充电器充电接口单一、电量显示不明显以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包括MCU控制底座,所述MCU控制底座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中心处安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远离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端部安装有充电座,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Type C接口相邻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固定插接孔,所述充电座内安装有充电线圈,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固定插接孔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控制电路板远离所述散热机构的一端顶面嵌设安装有OLED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电路保护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路保护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与OLED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线圈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端部安装有风扇固定座,所述风扇固定座上开设有风扇安装孔,所述风扇安装孔内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的顶面还嵌设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底座远离所述风扇固定座的一端的中心处连接有固定插接条。
优选的,所述风扇固定座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且所述底座与所述风扇固定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插接条与所述固定插接孔的尺寸大小相适配,且所述固定插接条与所述固定插接孔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和蓄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无线充电器通过采用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种电源接口,兼容QC2.0&3.0标准充电协议,Type C接口和Micro USB接口两接口通过逻辑电路电路实现互非逻辑关系,保证两种接口电路工作独立性,配置OLED显示屏,可以将无线充电器工作模式及状态信息量化地反馈给用户,更加直观;同时将充电座通过支撑轴增高,使得电池在充电时,散热效果更好,延长其使用寿命。
2、本无线充电器通过在MCU控制底座一侧安装散热风扇,可以在充电时,加快电池周围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强度,防止温度过高,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将固定插接条与固定插接孔插接配合,方便拆卸后进行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MCU控制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MCU控制底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MCU控制底座;11、控制电路板;111、MCU控制模块;112、电源模块;113、电路保护模块;114、充电模块;115、显示模块;12、支撑轴;13、充电座;14、Type C接口;15、Micro USB接口;16、固定插接孔;17、充电线圈;2、OLED显示屏;3、散热机构;31、底座;32、风扇固定座;33、风扇安装孔;34、散热风扇;35、蓄电池;36、固定插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MCU控制底座1,MCU控制底座1包括控制电路板11,控制电路板11的中心处安装有支撑轴12,支撑轴12远离控制电路板11的一端部安装有充电座13,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设置有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控制电路板11与Type C接口14相邻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固定插接孔16,充电座13内安装有充电线圈17,控制电路板11通过固定插接孔16连接有散热机构3,控制电路板11远离散热机构3的一端顶面嵌设安装有OLED显示屏2。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板11上设置有MCU控制模块111、电源模块112、电路保护模块113、充电模块114以及显示模块115。
具体的,如图5所示,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的输出端均与电源模块1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2的输出端与MCU控制模块111输入端电性连接,MCU控制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电路保护模块113、充电模块114以及显示模块115的输入端,显示模块115的输出端与OLED显示屏2的输入端连接,电路保护模块113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114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模块114的输出端与充电线圈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此外,充电模块114的输出端与MCU控制模块111输入端电性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MCU控制模块111采用32位可编程控制芯片,充电线圈17配置双线圈,充电效率更高,速度更快;OLED显示屏2采用12832OLED显示屏,该显示屏为0.91寸OLED液晶显示屏、128*32分辨率、白色单色,MCU控制模块111实时采集充电模块114中充电座13工作状态的电压、电流、功率及温度等信息数据,再通过控制显示模块115,将数据显示在128320LED显示屏2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充电线圈17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如图5和图6所示,工作时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的输入端将交流电经电源模块112的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经过MCU控制模块111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充电模块114的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充电线圈17的初级绕组,供给电池充电,或直接用24V直流电端直接为充电线圈17供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种电源接口,兼容QC2.0&3.0标准充电协议,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两接口通过逻辑电路电路实现互非逻辑关系,保证两种接口电路工作独立性,配置OLED显示屏,可以将无线充电器工作模式及状态信息量化地反馈给用户,更加直观;同时将充电座13通过支撑轴12增高,使得电池在充电时,散热效果更好,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2
为了解决在使用时,充电座13上的电子产品散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人对实施例1中的MCU控制底座1作出改进,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散热机构3包括底座31,底座31的顶部一端部安装有风扇固定座32,风扇固定座32上开设有风扇安装孔33,风扇安装孔33内安装有散热风扇34,底座31的顶面还嵌设安装有蓄电池35,底座31远离风扇固定座32的一端的中心处连接有固定插接条36。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风扇34采用东莞市双腾舫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TF8025BL的直流散热风扇,额定电压为12V,其与蓄电池35的连接电路也由该厂家提供,该型号的直流散热风扇可防潮、防尘、防水IP55/IP68灌胶处理,风速可调节,根据日常气温进行风速调整,从而控制散热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进一步的,风扇固定座32与底座31垂直设置,且底座31与风扇固定座32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的,固定插接条36与固定插接孔16的尺寸大小相适配,且固定插接条36与固定插接孔16插接配合。
此外,散热风扇34和蓄电池35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MCU控制底座1一侧安装散热风扇34,可以在充电时,加快电池周围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强度,防止温度过高,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将固定插接条36与固定插接孔16插接配合,方便拆卸后进行携带,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将需要充电的手机平放置在充电座13上,通过Type C接头数据线将Type C接口与电源进行连接,或通过Micro USB接头数据线将Micro USB接口与电源进行连接,对充电座13上的手机进行充电,充电时,MCU控制模块111实时采集充电模块114中充电座13工作状态的电压、电流、功率及温度等信息数据,再通过控制显示模块115,将数据显示在128320LED显示屏2上,充电时,将底座31一端的固定插接条36插入至固定插接孔16上,将散热风扇34的开关打开,对充电座13上手机进行散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包括MCU控制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底座(1)包括控制电路板(11),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中心处安装有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远离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端部安装有充电座(13),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设置有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与所述Type C接口(14)相邻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固定插接孔(16),所述充电座(13)内安装有充电线圈(17),所述控制电路板(11)通过所述固定插接孔(16)连接有散热机构(3),所述控制电路板(11)远离所述散热机构(3)的一端顶面嵌设安装有OLED显示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上设置有MCU控制模块(111)、电源模块(112)、电路保护模块(113)、充电模块(114)以及显示模块(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 C接口(14)和Micro USB接口(15)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1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12)的输出端与所述MCU控制模块(111)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电路保护模块(113)、充电模块(114)以及显示模块(115)的输入端,所述显示模块(115)的输出端与OLED显示屏(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保护模块(113)的输出端与充电模块(1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14)的输出端与充电线圈(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14)的输出端与所述MCU控制模块(111)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底座(31),所述底座(31)的顶部一端部安装有风扇固定座(32),所述风扇固定座(32)上开设有风扇安装孔(33),所述风扇安装孔(33)内安装有散热风扇(34),所述底座(31)的顶面还嵌设安装有蓄电池(35),所述底座(31)远离所述风扇固定座(32)的一端的中心处连接有固定插接条(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座(32)与所述底座(31)垂直设置,且所述底座(31)与所述风扇固定座(32)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插接条(36)与所述固定插接孔(16)的尺寸大小相适配,且所述固定插接条(36)与所述固定插接孔(16)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34)和蓄电池(35)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CN201821709173.0U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08820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9173.0U CN208820508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9173.0U CN208820508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0508U true CN208820508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80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09173.0U Active CN208820508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0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4015A (zh) * 2019-08-02 2019-1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4015A (zh) * 2019-08-02 2019-1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456B (zh) 一种电池转运装置
CN102588755A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8820508U (zh) 一种双接口的无线充电器
CN10868419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CN202585958U (zh) 充电发光数据线
CN103647199A (zh) 与楼宇太阳能发电系统配套的多功能直流供电充电插座
CN204650412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散热垫
CN201916741U (zh) 可换电源灯管
CN207635216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饰灯
CN20761210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控制系统
CN207367176U (zh) 非接触式感应充电鼠标垫
CN20876835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5004809U (zh) 太阳能磁悬浮无线充电装置
CN201916740U (zh) 顶部供电灯管
CN206361605U (zh) 一种多功能灯杆
CN201868931U (zh) 一种具有蓝牙及Wi-Fi的连接的无线充电器
CN205942542U (zh) 用于电视电脑触控一体机的电脑组件
CN201887521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器
CN206251257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CN20998218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07911101U (zh) 一种机动车车灯光控控制器
CN204794647U (zh) 一种变压器与输出板集成化的电源装置
CN201956715U (zh) 可夜间照明的充电器
CN204597557U (zh) 一种双输入充电的移动电源
CN11019806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