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0030U -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0030U
CN208820030U CN201821407226.3U CN201821407226U CN208820030U CN 208820030 U CN208820030 U CN 208820030U CN 201821407226 U CN201821407226 U CN 201821407226U CN 208820030 U CN208820030 U CN 20882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conduc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onduct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72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应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72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0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器件的温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储存有导热介质;与导热介质间隔设置的导热层,导热层用于与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温控子模块包括导热介质流通管道、温度传感器以及微型水泵,导热介质流通管道连通导热介质,且与导热层相接触,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导热层和/或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微型水泵设置于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用于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控制所述微型水泵的工作,以分别控制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这样,可以减小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提升了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池需要合适的温度区间才能良好地进行充放电工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充放电工作都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在温度过低时,电池化学活性降低,再者会影响破坏其化学特性,随之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温度提升,而电池内部或表面温度过高,都将影响其工作特性,甚至缩短其使用寿命。对此,业界通常通过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以使电池良好地进行充放电工作。然而,现有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通常针对电池整体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导致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装置,解决了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通常针对电池整体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导致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器件的温度,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储存有导热介质;
与所述导热介质间隔设置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用于与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
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所述温控子模块包括导热介质流通管道、温度传感器以及微型水泵,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且与所述导热层相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层和/或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所述微型水泵设置于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
所述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控制所述微型水泵的工作,以分别控制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包括:
液流管道,所述液流管道贴于所述导热层的表面或者设于所述导热层中,且呈弯曲盘旋状设置;
第一导液管道,所述第一导液管道的入口与所述导热介质连通,所述第一导液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液流管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液管道上连接有所述微型水泵;
以及,第二导液管道,所述第二导液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液流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导热介质连通。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流管道的出口;
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用于与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层之间,用于将所述导热介质与所述导热层间隔。
可选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隔热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导热层具有孔隙,且所述孔隙中填充有导热硅脂。
可选的,所述导热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采集的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对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包括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参数为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参数,所述第二温度参数为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参数,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对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以对所述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外,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或者
若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外,则控制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控制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其中,所述i和所述j均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所述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之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或者
若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和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与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和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对应的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
若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所述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能够分别对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即实现电池各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化控制,这样可以减小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提升了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流管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子模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器件的温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1,壳体1内储存有导热介质;
与导热介质间隔设置的导热层2,导热层2用于与发热器件相接触;
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3,温控子模块3包括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温度传感器32以及微型水泵33,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连通导热介质,且与导热层2相接触,温度传感器32设置于导热层2和/或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上,微型水泵33设置于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上;
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3用于通过对温度传感器32的监测,控制微型水泵33的工作,以分别控制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发热器件可以是指能够产生热能的器件,例如芯片、硬盘、电池、高压开关柜或者电子设备等,对此并不作限制;上述发热器件通常在运行或工作时对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可以是位于发热器件表面的发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对发热器件的各发热区域分别进行温度的控制,这里,可通过导热层对发热器件的各发热区域分别进行换热。例如,在发热器件的某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过高时,该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对该发热区域进行降温控制;在发热器件的某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过低时,该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对该发热区域进行升温控制;具体地,例如发热器件的某发热区域的温度为-30摄氏度,该温度低于预设温度-20摄氏度,需要进行升温控制,而导热介质为15摄氏度的液体,此时可以开启该温控子模块中的微型水泵,这样可以使导热介质流动传输至与该发热区域接触的导热层,以使导热层与该发热区域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能够使该发热区域的温度升高;至于降温控制的具体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此不进行赘述。
壳体1可以是指层状的结构体;上述壳体1主要用于对温度控制装置进行机械防护,并且使温度控制装置与电、液体或气体等进行隔离,还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优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外壳11和储液层12,外壳11可以作为整个温度控制装置的外层,起到隔离和防护的作用,而储液层12则储存导热介质,且储液层12的内部还可以具备一定的孔隙余量,以减小导热介质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导热介质可以是指传输热量的液体或气体,以对发热器件加热或散热;优选地,上述导热介质可以是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液体,具体可以在壳体1中设置一独立的温控系统,而通过该温控系统可以使液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前面已知发热器件通常在运行或工作时对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由此该温度范围可以与发热器件在工作时的要求温度匹配。例如,若发热器件是电池,则导热介质可以是温度范围在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的液体,而温度范围在15摄氏度至35摄氏度则可以使电池的化学特性较好,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充放电工作。具体地,导热介质可以是水、硅油或者乙二醇水溶液等;当然,上述导热介质还可以是其他介质,对此并不作限制。
由于温度控制装置需要与发热器件进行接触以传递热量,而固体表面都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即温度控制装置与发热器件的接触的交界面上普遍存在着空隙或沟壑,这些空隙中充满着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产生接触热阻,进而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将会使温度控制装置的控制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发挥作用。由此,为了减少温度控制装置与发热器件之间的孔隙,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发热器件与温度控制装置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接触热阻,需要设置导热层2。导热层2可以是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介质材料制成的导热结构,主要可以采用导热硅胶,辅以氧化物等一些其他辅材制成。具体地,导热层2可以是导热硅胶层或导热硅胶片,当然,也可以是导热胶带、导热垫片、导热硅脂、导热粘合剂等;对此并不作限制。此外,导热层2还可以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发热器件的表面积大小或者已知发热面积大小,设置对应面积大小的导热层2,这样不至于造成浪费,从而节省成本。
上述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3,可以是均匀地、紧密地排布在一起;其主要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温度的作用。其中,通过温度传感器32可以对发热器件的发热区域的温度进行采集,而温控子模块可以对温度传感器32采集到的温度参数进行监测;此外,通过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以及微型水泵33则可以控制发热器件的发热区域的温度,温度传感器32和微型水泵33均可以与芯片电连接。上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可以是将导热介质实现循环流动的管道回路,而通过微型水泵33的开启或关闭则可以决定导热介质是否在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中进行流动,进而对发热器件的温度产生影响。其中,微型水泵33的转速可以根据发热器件的温度进行变化,在转速较高时换热能力更强,转速较低时可以满足一般的换热需求,这样可以温度控制装置的对发热器件温度的控制更加灵活和弹性。
上述温度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可以是:电池正在进行充电或放电,期间不断发出热量,而由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热量产生的速率以及位置也存在差异;将温度控制装置与电池外壳接触,此时每个温度传感器32将会获取到各自对应的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并将这些温度参数发送给温控子模块中的芯片,芯片将会对发送过来的各个温度参数进行分析处理,以根据这些温度参数判断是否启动各个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33,从而不断更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内的液体,实现热量转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3通过对所述温度传感器32的监测,控制微型水泵33的工作,能够分别对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即实现电池各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化控制,这样可以减小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提升了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
可选的,导热介质流通管道31包括:
液流管道311,液流管道311贴于导热层2的表面或者设于导热层2中,且呈弯曲盘旋状设置;
第一导液管道312,第一导液管道312的入口与导热介质连通,第一导液管道312的出口与液流管道311的入口连通,第一导液管道312上连接有微型水泵33;
以及,第二导液管道313,第二导液管道313的入口与液流管道311的出口连通,第二导液管道313的出口与导热介质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流管道311主要用于使导热介质与发热器件的表面之间实现热传递。前面已经得知,导热层2可以是导热硅胶层或导热硅胶片,当上述导热层2是导热硅胶层时,液流管道311可以设于导热层2中,这样液流管道311的周围被导热层2包裹,可以比较均匀地传递热量;当导热层2是导热硅胶片时,液流管道311则可以贴于导热硅胶片的表面,从而也可以良好地传递热量。当然,液流管道311还可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布置,对此并不进行限制。而液流管道311呈弯曲盘旋状设置,具体可以参见图3中所示出的液流管道311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可以使液流管道311的各部分比较紧凑和均匀,从而更利于传递热量。当然,液流管道311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可以是平面方形、平面圆形、立体圆形、立体方形、椭圆等,对此并不作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发热器件的形状进行设计,以使温度控制装置适用于各种发热器件。此外,第一导液管道312主要是作为将导热介质从壳体1中传输进入液流管道311的通路,而第二导液管道313则主要是将导热介质从液流管道311中排出的通路,可以理解,第一导液管道312、第二导液管道313和液流管道311构成了一可以使导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回路,从而可以实现导热介质的不断更新。
这样,可以使导热介质的传递更加可靠和合理,从而可以提升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效果。
可选的,温度传感器32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321,第一温度传感器321设置于液流管道311的出口;
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22,第二温度传感器322设置于导热层2的用于与发热器件相接触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21设置于液流管道311的出口,可以理解为第一温度传感器321检测的是导热介质从用于与发热器件之间传递热量的液流管道311中流出后的温度,该温度可以理解为导热介质与发热器件实现换热之后所体现的温度;而第二温度传感器322设置于导热层2的用于与发热器件相接触的表面,可以理解为第二温度传感器322检测的是发热器件表面的某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可以理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22检测到的温度参数,有利于温控子模块3决定是否需要对发热器件表面的某个发热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应当注意,第二温度传感器322与导热层2接触界面之间可以进行隔热设置;例如,两者之间可以设置隔热胶带或隔热垫片等,以隔绝来自导热层部分的热量;这样,可以有利于第二温度传感器322检测到的温度参数主要为发热器件的发热区域的温度,从而减小了其他温度产生的干扰,提升了精确度。
这样,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2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22能够进一步减少发热器件各个发热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以更加均衡地对发热器件的温度进行控制。
可选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隔热层4,隔热层4设置于壳体1与导热层2之间,用于将导热介质与导热层2间隔。其中,上述隔热层4主要用于隔绝热量;其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例如岩棉、硅酸盐等;优选地;上述隔热层4可以是内部设有空腔的层结构,例如气凝胶真空板、真空板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隔热层4也可以通过对材质的选取实现支撑的功能,即同时具备隔热支撑的功能,对此并不作限制。
这样,通过隔热层4将导热介质与导热层2间隔,从而可以实现热量隔离,避免导热层2与壳体1之间发生不受控制的热量传导。
可选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支撑层5,支撑层5设置于壳体1与隔热层4之间。其中,支撑层5主要起到对结构进行支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稳定壳体1、隔热层和导热层2。上述支撑层5可以采用强度高的塑料等材质制成。
本实施方式,通过支撑层5可以使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强度较高,且比较稳定。
可选的,导热层2具有孔隙,且孔隙中填充有导热硅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得知温度控制装置与发热器件之间存在空隙,会产生接触热阻;由此,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导热层2接触发热器件时,产生一定的压力将导热硅脂从导热层2中挤出,挤出的导热硅脂将会填充导热层2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降低粗糙度,有效降低接触热阻。
这样,通过在导热层2的孔隙中填充有导热硅脂,可以进一步降低接触热阻,从而提高导热效率。
可选的,导热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这样,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导热介质,可以提升温度控制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当然,上述导热介质还可以采用其他介质,前面对此已作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温度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采集的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
其中,发热区域可以为发热器表面的区域。具体可以是通过温控子模块中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参数。每个温控子模块对应有一个发热区域;例如,温度控制装置具有3个温控子模块A、B和C,当温度控制装置与发热器件电池的表面发生接触时,那么与温控子模块A发生接触的发热区域a则是对应的,同理发热区域b与温控子模块B对应,发热区域c与温控子模块C对应。
步骤502、根据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
前面已经得知发热器件,例如电池在进行充放电工作时其表面各区域的温度都会发生变化,那么获取得到的温度参数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根据这些温度参数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实现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消除各个发热区域之间的温度差异的目的。仍以步骤501中的例子作为示例,假设电池的工作温度区间为-20摄氏度至55摄氏度,而a的温度参数为60摄氏度,b的温度参数为50摄氏度,c的温度参数为-30摄氏度;可以知道a和c的温度没有处于工作温度区间,需要分别对a进行散热以及对c进行加热,以使它们的温度达到工作温度区间。这样,通过根据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能够实现电池各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化控制,减小了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提升了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
可选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包括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其中,第一温度参数为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参数,第二温度参数为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上述根据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根据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以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
其中,上述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可以理解为N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和N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各自对应的微型水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N个温控子模块各自对应的微型水泵。例如,在步骤501提出的例子中,温控子模块A、B和C分别具有第一传感器A1、B1和C1,第二传感器A2、B2和C2,以及微型水泵甲、乙和丙;可以理解,A、A1与A2对应微型水泵甲,B、B1与B2对应微型水泵乙,C、C1与C2对应微型水泵丙;即就是温控子模块A中的第一传感器A1获取的第一温度参数对应微型水泵甲;其他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根据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可以使控制更加精细,从而使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效果更好。
可选的,上述根据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外,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处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控制所述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或者
若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外,则控制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控制所述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其中,i和j均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本实施方式中,在前面已经得知诸如电池这样的发热器件在工作时需要处于有一个合适的温度区间,从而发热器件才能良好地进行工作。由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是发热器件的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从而上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是与发热器件良好地工作时处于的温度区间相匹配;而第一温度参数是导热介质与发热区域进行换热后体现的温度,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第一温度参数与第二温度参数之间的温差通常比较小,上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可以设定为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相近。优选地,在发热器件确定为电池的情形下,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是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是-20摄氏度至55摄氏度。当然,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和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并不作限制。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效果,从而保证发热器件的温度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以良好地进行工作。
可选的,上述根据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之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第j个第一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或者
若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和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若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与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和第j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本实施方式中,若要使电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常要使电池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电池在进行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电池表面的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之间可能存在各种差异,即电池各个发热区域之间的温度不一致,温度的不一致亦有可能导致电池的一致性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各个第一温度参数以及各个第二温度参数之间的差异进行监控,之后通过根据监控到的数据对电池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以消除差异。例如,第一预设阈值为6摄氏度,第一温度参数A1为50摄氏度,第一温度参数A2为60摄氏度,第一温度参数A3为55摄氏度,其中,A1与A2之间的差值为10摄氏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6摄氏度,则可以认为A1对应的发热区域与A2对应的发热区域之间的温度不一致,需要针对两者分别进行控制调整;此时,若A1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及B1对应的微型水泵正在工作,则可以分别关闭A1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及B1对应的微型水泵;若A1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及B1对应的微型水泵没有工作,则可以继续进行温度检测。
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可以使电池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电池具备更良好的性能。
可选的,上述根据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分别控制N个第一温度参数和N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第i个第一温度对应的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开启;
若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与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之差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第i个第一温度参数和第i个第二温度参数对应的微型水泵关闭。
本实施方式中,前面已经得知第一温度参数可以理解为导热介质与发热器件之间发生热量交换之后所体现的温度,而第二温度参数可以理解为发热器件的发热区域的温度,由此,同一个温控子模块所获取得到的第一温度参数和第二温度参数之间若是差距过大,则可以认为换热无效,即温控子模块失灵;由此,第一温度参数和第二温度参数之间的差值需要处于一个合适的数值,即第二预设阈值;否则存在换热失效的风险。例如,第二预设阈值为10摄氏度,温控子模块甲获取得到第一温度参数A和第二温度参数B,A为50摄氏度,B为25摄氏度,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10摄氏度,则需要开启第一温度参数A和第二温度参数B对应的微型水泵,即温控子模块甲中的微型水泵。优选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20摄氏度;当然,第二预设阈值还可以为其他温度,对此并不作限制。
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各温控子模块进行的温度控制失效,从而使温度控制装置的稳定性较好。
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温控子模块对应的微型水泵,以对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分别进行控制;能够实现电池各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化控制,减小了电池工作时各个发热区域的温度差异,从而提升了对电池温度的控制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器件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储存有导热介质;
与所述导热介质间隔设置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用于与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
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所述温控子模块包括导热介质流通管道、温度传感器以及微型水泵,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连通所述导热介质,且与所述导热层相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层和/或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所述微型水泵设置于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上;
所述至少两个温控子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控制所述微型水泵的工作,以分别控制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两个发热区域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流通管道包括:
液流管道,所述液流管道贴于所述导热层的表面或者设于所述导热层中,且呈弯曲盘旋状设置;
第一导液管道,所述第一导液管道的入口与所述导热介质连通,所述第一导液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液流管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液管道上连接有所述微型水泵;
以及,第二导液管道,所述第二导液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液流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液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导热介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流管道的出口;
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用于与所述发热器件相接触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层之间,用于将所述导热介质与所述导热层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隔热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具有孔隙,且所述孔隙中填充有导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
CN201821407226.3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Active CN208820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7226.3U CN208820030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7226.3U CN208820030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0030U true CN208820030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7226.3U Active CN208820030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0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640B (zh) 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CN106785185A (zh) 一种液冷和加热一体化动力锂电池pack
CN20887384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CN206610883U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WO2005093341A1 (ja) 熱音響装置
CN10903055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板传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6098613U (zh) 一种液冷和加热一体化动力锂电池pack
CN110212265A (zh) 一种直流快充液冷电池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CN108010293A (zh) 一种基于NB-IoT的广域直连的在线监控系统
CN208820030U (zh)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CN108336447B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管理结构
CN206595367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0875505A (zh)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482390B (zh) 智能空气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850877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2089375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板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210766206U (zh) 三明治式减振结构
CN210148733U (zh) 一种热收缩管扩张后预冷却机构
CN207879490U (zh) Egr冷却水控制系统
CN220304610U (zh) 一种防冻保温水表箱
CN112034126A (zh) 一种跨界区域的水体监控预警系统
CN207865535U (zh) 空调器
CN2074591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热管理装置
CN207219135U (zh) 用于x光机的低能耗冷却装置
CN213811295U (zh) 一种耐高温型吸音尖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6

Address after: Room B030, office card, maker space, youth hom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unit 1004, No.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0

Address after: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office card position B030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of youth home, unit 1004,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7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