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9173U -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9173U
CN208809173U CN201820836722.4U CN201820836722U CN208809173U CN 208809173 U CN208809173 U CN 208809173U CN 201820836722 U CN201820836722 U CN 201820836722U CN 208809173 U CN208809173 U CN 20880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drainage tube
length direction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67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果
马钰
杨俊涛
王晓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8367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9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91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软质支撑框、第一引流装置、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卡扣和卡座;所述第一引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引流管和第一放置托,第一支撑框架安装在所述软质支撑框上,第一放置托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上,第一引流管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托上,第一引流管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软质支撑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第一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扣连接,第二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导出伤口内部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便于清理伤口,利于伤口恢复,同时便于对引流管进行拆除。

Description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口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术后或者伤口比较深的病人,以及伤口久治不愈的病人,为了及时地引流出其伤口内部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一般采用将一根软质导管置入伤口内部,并采用透明胶将软质导管的一端固定在病人的伤口处,从而将伤口内部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引导出。然而,在伤口处采用透明胶粘贴,容易造成伤口与空气隔绝,不利于伤口恢复,同时不便于对软质导管进行拆除和清理伤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便于导出伤口内部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便于清理伤口,利于伤口恢复,同时便于对引流管进行拆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软质支撑框、第一引流装置、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卡扣和卡座;所述第一引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引流管和第一放置托,第一支撑框架安装在所述软质支撑框上,第一放置托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上,第一引流管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托上,第一引流管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15°;所述软质支撑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第一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扣连接,第二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周向上设有多个等间距且同中心轴布置的环形限位槽,第一放置托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放置托的开口侧的一长边铰接有限位盖,限位盖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置托的另一长边扣接,限位盖的内侧设有与环形限位槽适配的固定片。
优选地,所述软质支撑框上设有第二引流装置,第二引流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架、第二引流管和第二放置托,第二支撑框架安装在软质支撑框上,第二引流管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托上,第二引流管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二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框架上表面的夹角为1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的进液端呈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软质支撑框与人体的接触轮廓设有透气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质支撑框上设置第一引流装置,软质支撑框通过卡扣和卡座套设在病人伤口上,第一引流管的进液端插入病人伤口内,使病人伤口处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经第一引流管和第一排液管排出;同时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便于对伤口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拆卸,从而便于清理伤口,利于伤口恢复。实践表明,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15°,便于将第一引流管插入病人伤口内,同时便于导出病人伤口处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第一放置托、限位盖和第一引流管沿径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软质支撑框,2-第一引流装置,21-第一支撑框架,22-第一引流管,221-环形限位槽,23-第一放置托,24-第一排液管,25-限位盖,251-固定片,3-第一弹性带,4-第二弹性带,5-卡扣,6-卡座,7-第二引流装置,71-第二支撑框架,72-第二引流管,73-第二放置托,74-第二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软质支撑框1、第一引流装置2、第一弹性带3、第二弹性带4、卡扣5和卡座6;第一引流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框架21、第一引流管22和第一放置托23,第一支撑框架21安装在软质支撑框1上,第一放置托23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21上,第一引流管22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托23上,第一引流管22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24;第一放置托23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放置托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框架2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15°;软质支撑框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带3和第二弹性带4连接,第一弹性带3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卡扣5连接,第二弹性带4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卡座6连接。将第一排液管24的出液端与负压装置连接,通过在软质支撑框1上设置第一引流装置2,软质支撑框1通过卡扣5和卡座6套设在病人伤口上,第一引流管22的进液端插入病人伤口内,使病人伤口处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经第一引流管22和第一排液管24排出;同时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便于对伤口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拆卸,从而便于清理伤口,利于伤口恢复。实践表明,第一放置托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框架2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15°,便于将第一引流管22插入病人伤口内,同时便于导出病人伤口处的积血或者其它液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管22周向上设有多个等间距且同中心轴布置的环形限位槽221,第一放置托23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放置托23的开口侧的一长边铰接有限位盖25,限位盖25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置托23的另一长边扣接,限位盖25的内侧设有与环形限位槽221适配的固定片251。限位盖25的固定片251的设计,以及固定片251与环形限位槽221的配合设计,便于通过限位盖25控制第一引流管22相对第一放置托23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第一引流管22的进液端插入病人伤口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软质支撑框1上设有第二引流装置7,第二引流装置7包括第二支撑框架71、第二引流管72和第二放置托73,第二支撑框架71安装在软质支撑框1上,第二放置托73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框架71上,第二引流管72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托73上,第二引流管72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二排液管74;第二放置托73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二放置托7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框架71上表面的夹角为10°-15°。第一引流装置2的设计,便于第一引流管22对病人的纵向伤口进行处理;第二引流装置7的第二引流管72便于对病人的横向伤口进行处理。第二引流管72和第二放置托73的固定方式与第一引流管22和第一放置托23的固定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管22的进液端呈扁平状,便于插入病人的伤口内,避免了伤口产生较大的撕裂,有利于伤口愈合。
本实施例中,软质支撑框1与人体的接触轮廓设有透气布,提高了软质支撑框1与病人皮肤接触的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质支撑框、第一引流装置、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卡扣和卡座;
所述第一引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引流管和第一放置托,第一支撑框架安装在所述软质支撑框上,第一放置托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框架上,第一引流管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托上,第一引流管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15°;
所述软质支撑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第一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扣连接,第二弹性带的远软质支撑框端与所述卡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周向上设有多个等间距且同中心轴布置的环形限位槽,第一放置托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放置托的开口侧的一长边铰接有限位盖,限位盖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置托的另一长边扣接,限位盖的内侧设有与环形限位槽适配的固定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框上设有第二引流装置,第二引流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架、第二引流管和第二放置托,第二支撑框架安装在软质支撑框上,第二放置托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框架上,第二引流管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托上,第二引流管的排液端连接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软质支撑框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二放置托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框架上表面的夹角为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进液端呈扁平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框与人体的接触轮廓设有透气布。
CN201820836722.4U 2018-05-31 2018-05-31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9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6722.4U CN20880917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6722.4U CN20880917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9173U true CN208809173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672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9173U (zh) 2018-05-31 2018-05-31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9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26333U (zh) 肾内科用透析固定装置
CN208809173U (zh) 伤口负压引流装置
CN209422192U (zh) 一种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医用束腹装置
CN107115588A (zh) 手环式输液管固定器
CN202314698U (zh) 留置针
CN213852349U (zh) 一种糖尿病足患者用vsd负压设备的排液装置
CN209075637U (zh) 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的固定装置
CN205360136U (zh) 一种y型留置针导管固定装置
CN103143105A (zh) 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7708310U (zh) 手环式输液管固定器
CN111437090A (zh) 一种乳腺疏通乳汁防溅及收集装置
CN202437783U (zh) 腹腔肿瘤积水引流器
CN208389106U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用双层贴膜
CN215021014U (zh) 一种压疮护理用连接吸氧装置橡胶管
CN217119040U (zh) 一种自排气过滤型留置针
CN214550521U (zh) 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14286258U (zh) 一种医用头部血滤导管的固定装置
CN202682531U (zh)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217567002U (zh) 一种手臂港穿刺固定敷贴
CN213526818U (zh) 一种可收缩方便使用的输液器
CN209475288U (zh) 一种留置针导管固定器
CN220442960U (zh) 一种防污导尿管
CN213787773U (zh) 一种方便用药的医疗手术巾布
CN213609279U (zh) 一种可调节负压连接管长度的固定装置
CN203790376U (zh) 头皮针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