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9171U -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9171U
CN208809171U CN201820612786.6U CN201820612786U CN208809171U CN 208809171 U CN208809171 U CN 208809171U CN 201820612786 U CN201820612786 U CN 201820612786U CN 208809171 U CN208809171 U CN 208809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rainage
maxillary sinus
channel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27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宁
何晶
孙长伏
李俊林
何志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6127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9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9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91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以及气囊;其中,气囊设置在引流主体的外壁上;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气囊相连通,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第二通道用于引流液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能够依靠第二通道将上颌窦内的液体导出,同时依靠鼓起的气囊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无需再用纱布塞进上颌窦内止血吸液,导流主体极容易从上颌窦内撤出,且不会刮设在骨质上,患者不会痛苦。

Description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上颌窦是上颌骨内的骨内含气的骨性膨胀腔。口腔外科手术,如累计上颌窦后,则需要术后在上颌窦内填塞纱条加压止血减少渗出,纱条一段从鼻腔粘膜穿出,术后十天左右撤出纱条,患者比较痛苦,且塞纱条在撤出的过程中容易刮在上颌窦内的小碎骨或者尖锐的骨头上,产生较大的阻力,不容易撤出纱条,且更加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颌窦内填塞纱条加压止血效果差,且止血后纱条撤出困难,容易刮设在形成窦壁的骨质上,给患者造成痛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以及气囊;其中,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引流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引流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主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能够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密封塞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主体靠近所述气囊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口,且所述引流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接液袋,所述接液袋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口相连通;所述接液袋上设置有刻度,用于测量引流液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所述引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主体为橡胶引流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穿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出所述引流口;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引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主体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盖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负压引流组件,所述负压引流组件包括主体、弹簧以及顶盖;其中,所述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主体相连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顶盖插设在所述排气口内;所述引流主体上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能够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卡夹,所述卡夹包括两个卡爪以及弹簧;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卡爪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卡爪相连接;两个所述卡爪转动连接,且两个卡爪能够对接在一起并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引流主体能够穿过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所述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膨胀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膨胀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向所述第一通道内输送的气体或者液体能够进入所述膨胀腔,以使形成膨胀腔的所述引流器的侧壁弹性变形鼓起;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引流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以及气囊;其中,气囊设置在引流主体的外壁上,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使用时,将引流主体设置有气囊的一端置于患者的上颌窦内,再将引流主体的第一通道远离气囊的一端口与输送装置相连接,输送装置可为压力输气装置或者压力输液装置,进而向气囊内打气或者打液体如盐水,使气囊鼓起,气囊支撑住上颌窦的窦壁,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同时,第二通道与气囊位于同一侧的端口与上颌窦相相连通,从而将上颌窦内积存的液体引流出,进而液体从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口流出,从而能够将上颌窦内的积液排出,当液体完全排出后,再将气囊的内气体放出,使得气囊贴附在导流主体上,而后再将导流主体移出上颌窦,在移出的过程中不会刮设在骨质上,撤出过程更加顺畅,且不会因为刮设在骨质上,而造成患者疼痛。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能够依靠第二通道将上颌窦内的液体导出,同时依靠鼓起的气囊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无需再用纱布塞进上颌窦内止血吸液,导流主体极容易从上颌窦内撤出,且不会刮设在骨质上,患者不会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主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主体与密封塞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引流主体,101-安装孔,102-引流口,103-第一通道,104-第二通道,2-气囊,3密封塞,4-接液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1以及气囊2;其中,气囊2设置在引流主体1的外壁上;引流主体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3以及第二通道104;第一通道103的一端口与气囊2相连通,第一通道103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第二通道104用于引流液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1以及气囊2;其中,气囊2设置在引流主体1的外壁上,引流主体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3以及第二通道104。使用时,将引流主体1设置有气囊2的一端置于患者的上颌窦内,再将引流主体1的第一通道103远离气囊2的一端口与输送装置相连接,输送装置可为压力输气装置或者压力输液装置,进而向气囊2内打气或者打液体如盐水,使气囊2鼓起,气囊2支撑住上颌窦的窦壁,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同时,第二通道104与气囊2位于同一侧的端口与上颌窦相相连通,从而将上颌窦内积存的液体引流出,进而液体从第二通道104的另一端口流出,从而能够将上颌窦内的积液排出,当液体完全排出后,再将气囊2的内气体放出,使得气囊2贴附在导流主体上,而后再将导流主体移出上颌窦,在移出的过程中不会刮设在骨质上,撤出过程更加顺畅,且不会因为刮设在骨质上,而造成患者疼痛。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能够依靠第二通道104将上颌窦内的液体导出,同时依靠鼓起的气囊2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无需再用纱布塞进上颌窦内止血吸液,导流主体极容易从上颌窦内撤出,且不会刮设在骨质上,患者不会痛苦。其中,可选地,气囊2能够胶粘在引流主体1上,当然,不仅限于此。其中,可选地,当气囊2充满气体后,可将第一通道103封闭,防止气囊2内的气体或者液体从第一通道103的端口漏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引流主体1开设有安装孔101,安装孔101与第一通道103相连通;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密封塞3,密封塞3能够插设在安装孔101内,且密封塞3用于密封第一通道103。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塞3的一端能够插设在安装孔101内,由于安装孔101与第一通道103相连通,密封塞3能够隔断第一通道103,即使得与气囊2相连通的部分第一通道103与外界隔绝,防止气囊2内的气体或者液体漏出。具体而言,安装孔101开设在引流主体1的侧壁上,且安装孔10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通道103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引流主体1靠近气囊2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口102,且引流口102与第二通道104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引流主体1靠近气囊2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口102,且引流口102与第二通道104相连通,引流口102将上颌窦内的液体引流出,引流口102进一步加快了引流效率。具体而言,引流口102的数量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接液袋4,接液袋4的进口能够与第二通道104远离气囊2的一端口相连通;接液袋4上设置有刻度,用于测量引流液的体积。
在该实施例中,接液袋4的进口能够与第二通道104远离气囊2的一端口相连通,接液袋4用于承接第二通道104引流出的液体,且接液袋4上设置有刻度,用于测量引流液的体积。具体而言,接液袋4包括袋体以及连接颈;其中,连接颈的一端插设在袋体内,连接颈的另一端能够插设进第二通道104内;连接颈为弯折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通道103以及第二通道104均沿引流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引流主体1为橡胶引流主体1。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04沿引流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于引流主体1的两端,能够将上颌骨内的液体导出。引流主体1可采用橡胶引流主体1,引流主体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但又不会较硬,防止戳伤患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穿设在第二通道104内,且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出引流口102;引流管上开设有引流孔。(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穿设在第二通道104内,且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从引流口102穿出并位于引流主体1的外部,引流管能够伸缩到不同的位置,引流不同位置的液体,使得上颌窦内任何角落均不会积存液体。此外,引流管上开设有引流孔,即位于引流主体1外部的引流管上开设有引流孔,位于第二通道104内的部分引流管同样开设有引流孔,从而引流管内引流出的液体能够经过引流孔进入到第二通道104内,再经过第二通道104排出,增加了排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引流主体1远离气囊2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上盖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引流主体1远离气囊2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可将封盖于出液口的密封盖取下,将出液口连接至吸液装置,吸液装置能够将通过第二通道104将上颌窦内的积液吸出,从而加快排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负压引流组件,负压引流组件包括主体、弹簧以及顶盖;其中,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弹簧设置在主体内,且弹簧的两端均与主体相连接;主体上设置有排气口,顶盖插设在排气口内;引流主体1上还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能够与出液口相连通。(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负压引流组件的进液口连接至引流主体1上的出液口,再打开主体上的顶盖,用手压缩主体,排出主体内的气体,再将顶盖盖好,主体内的气体被排出,根据负压原理,使得囊腔内的液体自动流出囊腔,液体沿着第二通道104流入负压引流组件的主体内,进而排出上颌窦内的液体,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加快了排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至少一个卡夹,卡夹包括两个卡爪以及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卡爪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卡爪相连接;两个卡爪转动连接,且两个卡爪能够对接在一起并围设成容纳空间,引流主体1能够穿过容纳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卡夹包括两个卡爪以及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卡爪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卡爪相连接,一个卡爪上设置有向另一个卡爪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位于弹簧的下方,两个延伸部通过转轴相连接,从而使得两个卡爪转动连接,当医护人员相向压设两个卡爪的端部时,两个卡爪的另一端张开,医护人员可将引流主体1放置在两个延伸部的下方,当医护人员关闭两个卡爪的瞬时,夹设在某一处如衣服上,从而将引流主体1固定住,引流主体1不会发生倾斜或者弯折等,保证引流的顺畅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1,引流主体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3、第二通道104以及膨胀腔;第一通道103的一端口与膨胀腔相连通,第一通道103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向第一通道103内输送的气体或者液体能够进入膨胀腔,以使形成膨胀腔的引流主体1的侧壁弹性变形鼓起;第二通道104用于引流液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包括:引流主体1,引流主体1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3、第二通道104以及膨胀腔。使用时,将引流主体1设置有膨胀腔的一端置于患者的上颌窦内,再将引流主体1的第一通道103远离膨胀腔的一端口与输送装置相连接,输送装置可为压力输气装置或者压力输液装置,进而向膨胀腔内打气或者打盐水等,使得膨胀腔鼓起,从而使得形成膨胀腔的引流主体1的侧壁弹性变形鼓起,膨胀腔的外壁支撑住上颌窦的窦壁,对形成窦壁的骨质进行加压止血,同时,第二通道104与膨胀腔位于同一侧的端口与上颌窦相连通,从而将上颌窦内积存的液体引流出,进而液体从第二通道104的另一端口流出。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能够依靠第二通道104将上颌窦内的液体导出,且只需依靠导流主体自身膨胀鼓起,对上颌窦的窦壁加压止血,无需再用纱布塞进上颌窦内止血,进而方便撤出引流主体1,且引流主体1不会刮设在骨质上,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主体以及气囊;其中,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引流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引流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主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能够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密封塞用于密封所述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主体靠近所述气囊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口,且所述引流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液袋,所述接液袋的进口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口相连通;所述接液袋上设置有刻度,用于测量引流液的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所述引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主体为橡胶引流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穿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出所述引流口;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引流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主体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盖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引流组件,所述负压引流组件包括主体、弹簧以及顶盖;其中,所述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主体相连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顶盖插设在所述排气口内;所述引流主体上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能够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卡夹,所述卡夹包括两个卡爪以及弹簧;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卡爪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卡爪相连接;两个所述卡爪转动连接,且两个卡爪能够对接在一起并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引流主体能够穿过所述容纳空间。
10.一种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主体,所述引流主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膨胀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膨胀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向所述第一通道内输送的气体或者液体能够进入所述膨胀腔,以使形成膨胀腔的所述引流主体的侧壁弹性变形鼓起;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引流液体。
CN201820612786.6U 2018-04-26 2018-04-26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9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2786.6U CN208809171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2786.6U CN208809171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9171U true CN208809171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27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9171U (zh) 2018-04-26 2018-04-26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9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92940U (zh) 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7871196U (zh) 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
WO2016086610A1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8809171U (zh) 上颌窦术后填塞引流装置
CN102935250A (zh) 一种具有自动换瓶与安全保护的输液装置
CN205252152U (zh)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
CN205515714U (zh) 一种带球囊的注药冲洗引流管
CN208492785U (zh) 胸腹腔引流装置及系统
CN201324415Y (zh) 输液器快速排气装置
CN217793925U (zh) 一种新型胸腔引流冲洗装置
CN205434517U (zh) 一种胰腺重力灌洗装置
CN213251745U (zh) 一种内冲洗负压引流管
CN209695944U (zh) 瘘口冲洗引流装置
CN202909164U (zh) 一种临床医用微型负压引流装置
CN208852085U (zh) 一种医用负压防漏气引流护创装置
CN202086849U (zh) 一次性使用袋式灌肠输液器
CN110575570A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CN207886467U (zh) 一种临床护理用引流装置
CN211675559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CN209437745U (zh) 防脱落引流管
CN208481563U (zh) 造瘘袋及医疗穿戴设备
CN209933596U (zh) 计量引流盒
CN217472457U (zh) 一种一次性引流袋
CN208448278U (zh) 一种用于肛门括约肌失控患者的肠道冲洗装置
CN108324343A (zh) 一种用于肛肠科术后镇痛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