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97585U -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97585U
CN208797585U CN201821492254.XU CN201821492254U CN208797585U CN 208797585 U CN208797585 U CN 208797585U CN 201821492254 U CN201821492254 U CN 201821492254U CN 208797585 U CN208797585 U CN 20879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transformer
reactive
compensator
sv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922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群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4922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9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9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9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涉及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领域。该同相供电变电所包括三相高压母线、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连接的单相主变压器、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连接的牵引网和负序补偿装置;所述负序补偿装置主要由三相补偿变压器、无功补偿器和测控单元构成;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与三相高压母线的ABC三相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与所述无功补偿器连接;所述无功补偿器与所述测控单元连接;无功补偿器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地取消牵引变电所出口处的电分相,实现同相供电,还能有效地解决牵引变电所产生的负序进行实时补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序补偿技术的同相供电变所。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普遍采用由公用电力系统供电的单相工频交流制,为使单相的牵引负荷在三相电力系统中尽可能平衡分配,电气化铁道往往采用轮换相序、分相分区供电的方案。分相分区处的相邻供电区之间用分相绝缘器隔离,形成电分相,简称分相。电分相环节是整个牵引供电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列车过分相成为了高速铁路乃至整个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瓶颈。
理论和实践表明在牵引变电所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或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可以取消其出口处的电分相,在分区所采用双边连通技术可以取消该处的电分相,从而消除供电瓶颈,提高铁路供电能力和运输能力。但其核心通过改变牵引变电所的有功潮流来实现负序补偿,使负序达标。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牵引变电所的有功潮流,通过无功潮流控制来解决牵引变电所的负序补偿的技术问题,使负序治理达到国家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能有效地解决牵引变电所产生的负序进行实时补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该同相供电变电所包括三相高压母线、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连接的单相主变压器和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连接的牵引网;其中:所述负序补偿装置主要由三相补偿变压器、无功补偿器和测控单元构成;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的原边与三相高压母线HB的ABC三相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与所述无功补偿器连接;所述无功补偿器与所述测控单元连接。
所述测控单元主要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控制器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端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压互感器原边并接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中的A相和B相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原边串接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原边A相馈线。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无功补偿器主要由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组成。
具体地,当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为YNd联结组时,则所述第一无功补偿单元与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a相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无功补偿单元与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b相端口连接。
具体地,当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为DNd联结组时,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ca相端口与所述第一无功补偿单元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次边bc相端口与所述第二无功补偿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相主变压器原边绕组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中的A相和B相连接,所述单相主变压器次边绕组一端接地,所述单相主变压器次边绕组另一端引至牵引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需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支持:
一种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序补偿装置的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方法,其中,设三相高压母线的负序允许容量为Sd,设牵引网负荷功率因数为1,所述负序补偿方法包括步骤具体为:所述控制器利用t时刻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分别测量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通过单相主变压器的负荷对应的负序功率S;控制器在单相主变压器的负荷处于牵引工况条件下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吸收感性无功功率Q1、第二无功补偿单元吸收等量的容性无功功率Q2,而在单相主变压器的负荷处于再生工况条件下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吸收容性无功功率Q1、第二无功补偿单元吸收等量的感性无功功率Q2,设Q1与Q2产生的负序分量之和的大小为SC,则Q1、Q2的值为当Q1、Q2<0时,令Q1=Q2=0,代表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均停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所需无功补偿器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即不占有电网的正序容量,与之配套的三相补偿变压器只传输负序功率,不传输正序功率,具有免缴容量电费的技术优势,同时,不改变牵引变电所牵引网的有功潮流。
二、无功补偿器工况可逆,当同相供变电系统处于等效再生工况时,仍可向电网送出达标的电能。
三、单相主变压器TT与三相补偿变压器MT可以共箱安装,减少占地。
四、结构简单,性能优越、技术先进、方法可靠,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序补偿装置所在的同相供电变电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测控单元与无功补偿器之间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负序补偿装置的三相补偿变压器与无功补偿器之间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负序补偿装置的三相补偿变压器与无功补偿器之间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在此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交直交列车的功率因数很高,可达到1,以三相高压母线位负序达标考核点,则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电流或功率可以通过安装负序补偿系统进行补偿,补偿后达到国标要求,其中负序补偿系统通过其无功补偿器SVG产生负序潮流,且不改变原有的有功潮流。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该同相供电变电所包括三相高压母线HB、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连接的单相主变压器TT和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连接的牵引网OCS。其中,所述负序补偿装置NCS主要由三相补偿变压器MT、无功补偿器SVG和测控单元MC构成;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的原边与三相高压母线HB的ABC三相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与所述无功补偿器SVG连接;所述无功补偿器SVG与所述测控单元MC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绕组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连接,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次边绕组一端接地,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次边绕组另一端引至牵引网OCS。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网OCS向负荷(列车)LC供电。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测控单元MC主要由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和控制器CD 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CD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的测量端连接,所述控制器CD输出端与所述无功补偿器SVG的控制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互感器PT原边并接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CT原边串接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A相馈线。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无功补偿器SVG主要由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组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为YNd联结组,所述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与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a相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与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b相端口连接。
由于所述包括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的无功补偿器SVG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只传输负序功率,不传输正序功率。因此,所述控制器CD在负荷LC处于牵引(或再生)工况条件下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吸收感性(容性)无功功率、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吸收容性(感性)无功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电压互感器PT亦可同时连接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B相和C相上,或者同时连接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C相和A相上,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与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连接亦作相应调整。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SS的负序补偿装置NCS,该同相供电变电所包括三相高压母线HB、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连接的单相主变压器TT和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连接的牵引网OCS;其中:所述同相供电变电所SS还包括负序补偿装置NCS;所述负序补偿装置NCS主要由三相补偿变压器MT、无功补偿器SVG和测控单元MC构成;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的原边与三相高压母线HB的ABC三相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与所述无功补偿器SVG连接;所述无功补偿器SVG与所述测控单元MC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绕组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连接,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次边绕组一端接地,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次边绕组另一端引至牵引网OCS。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网OCS向列车LC供电。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测控单元MC主要由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和控制器CD 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CD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的测量端连接,所述控制器CD输出端与所述无功补偿器SVG的控制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压互感器PT原边并接于所述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CT原边串接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A相馈线。
如图4所示,所述无功补偿器SVG主要由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组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为DNd联结组,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 MT次边ca相端口与所述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连接,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bc相端口与所述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连接。
由于所述包括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的无功补偿器SVG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只传输负序功率,不传输正序功率。因此,所述控制器CD在负荷LC处于牵引(或再生)工况条件下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吸收感性(容性)无功功率、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吸收容性(感性)无功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电压互感器PT亦可同时连接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B相和C相上,或者同时连接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C相和A相上,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与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连接亦作相应调整。
所述包括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的无功补偿器SVG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只传输负序功率,不传输正序功率。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负序补偿装置需要通过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方法来支持,其中,所述负序补偿方法包括步骤具体为:设三相高压母线HB的负序允许容量为Sd,设牵引网负荷功率因数为1;
控制器CD利用t时刻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分别测量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通过单相主变压器TT的负荷对应的负序功率S;
在单相主变压器TT的负荷处于牵引工况条件下,所述控制器CD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 SVG1吸收感性无功功率为Q1、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吸收等量的容性无功功率为Q2,设Q1与 Q2产生的负序分量之和的大小为SC,则Q1、Q2的值为当Q1、Q2<0 时,令Q1=Q2=0,代表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均停运。
在单相主变压器TT的负荷处于再生工况条件下,所述控制器CD控制第一无功补偿单元 SVG1吸收容性无功功率为Q1、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吸收等量的感性无功功率为Q2,设Q1与 Q2产生的负序分量之和的大小为SC,则Q1、Q2的值为当Q1、Q2<0 时,令Q1=Q2=0,代表第一无功补偿单元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均停运。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负序补偿方法利用无功补偿器只产生负序分量,不产生正序分量的特点,不仅能不占有电网的正序容量及与之配套的三相补偿变压器只传输负序功率,不传输正序功率;还具有免缴容量电费的技术优势,以及不改变牵引变电所牵引网的有功潮流。

Claims (7)

1.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包括三相高压母线(HB)、与三相高压母线(HB)连接的单相主变压器(TT)和与单相主变压器(TT)连接的牵引网(OCS);其特征在于:负序补偿装置(NCS)安装于同相供电变电(SS)内,由三相补偿变压器(MT)、无功补偿器(SVG)和测控单元(MC)构成;三相补偿变压器(MT)的原边与三相高压母线HB的A、B、C三相连接,三相补偿变压器(MT)的次边与无功补偿器(SVG)连接;无功补偿器(SVG)与测控单元(MC)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单元(MC)由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和控制器(CD)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CD)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互感器(PT)、电流互感器(CT)的测量端连接,控制器(CD)输出端与无功补偿器(SVG)的控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互感器(PT)的原边并接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之间,电流互感器(CT)的原边串接于单相主变压器(TT)原边的A相馈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器(SVG)由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和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为YNd联结组时,则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与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a相端口连接,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与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b相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三相补偿变压器(MT)为DNd联结组时,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ca相端口与第一无功补偿单元(SVG1)连接,三相补偿变压器(MT)次边bc相端口与所述第二无功补偿单元SVG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主变压器(TT)的原边绕组与三相高压母线(HB)中的A相和B相连接,单相主变压器(TT)的次边绕组一端接地,另一端引至牵引网(OCS)连接。
CN201821492254.XU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Active CN20879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2254.XU CN208797585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2254.XU CN208797585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97585U true CN208797585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20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92254.XU Active CN208797585U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9758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429A (zh) * 2018-09-12 2018-11-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
CN109088415A (zh) * 2018-09-12 2018-12-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14043904A (zh) * 2021-11-22 2022-02-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气化铁路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14336639A (zh) * 2022-03-17 2022-04-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牵引变电所及其潮流控制方法
CN109088415B (zh) * 2018-09-12 2024-06-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429A (zh) * 2018-09-12 2018-11-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
CN109088415A (zh) * 2018-09-12 2018-12-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8923429B (zh) * 2018-09-12 2024-01-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
CN109088415B (zh) * 2018-09-12 2024-06-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14043904A (zh) * 2021-11-22 2022-02-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气化铁路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14043904B (zh) * 2021-11-22 2023-04-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气化铁路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14336639A (zh) * 2022-03-17 2022-04-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牵引变电所及其潮流控制方法
CN114336639B (zh) * 2022-03-17 2022-05-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牵引变电所及其潮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8828A (zh) 一种基于同相牵引变压器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208797585U (zh)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的负序补偿装置
CN109572491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牵引网供电构造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11116B (zh) 用于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单相电能质量控制器
CN102694386B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负序不平衡补偿方法
CN103094912B (zh) 一种750kV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励磁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9217330B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变电系统
CN209344791U (zh) 一种基于同相牵引变压器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补偿装置
CN108923429A (zh) 一种同相供电变电所
CN109066718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变电系统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9510213A (zh) 基于牵引-补偿变压器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82900B (zh)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风电外送的直流输电控制方法
CN208939596U (zh) 一种基于单相变压与YNd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
CN104716652A (zh) 一种磁控型可控并联电抗器
CN209344790U (zh) 基于牵引-补偿变压器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
CN106130020A (zh) 一种适用于双回线路的串联补偿装置
CN109510212A (zh) 基于单相变压与t接线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8923440A (zh) 一种牵引变电所群的负序补偿测控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56785A (zh) 基于单相变压与YNd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208939591U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变电构造
CN208797586U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变电系统的负序补偿装置
CN209344789U (zh) 基于单相变压与t接线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
CN209344780U (zh) 基于单相变压与Dd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
CN109361212A (zh) 基于单相变压与Dd补偿的同相供电综合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9066737A (zh) 一种牵引-补偿变压器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