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5194U -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5194U
CN208785194U CN201820099836.5U CN201820099836U CN208785194U CN 208785194 U CN208785194 U CN 208785194U CN 201820099836 U CN201820099836 U CN 201820099836U CN 208785194 U CN208785194 U CN 208785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sitioning seat
pillow
positio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9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i Jin Hardwar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i Jin Hardwar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i Jin Hardwar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i Jin Hardwar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99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5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5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5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包括枕头壳、固定块、插板和定位装置,所述枕头壳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枕头架插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定位装置两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和按钮,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按钮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壳结构两端外壁、所述第一定位座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两端均设置有通孔结构,所述连接板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定位结构依次旋转连接在所述通孔结构和所述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按钮带动连接板控制定位结构运动,使枕头壳、定位装置和插板三者之间同时多角度变换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背景技术
牙科治疗椅是牙科综合治疗器械的主要部分之一,适用于各种牙齿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包括高速涡轮牙钻等伸入到口腔中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若出现任何的不稳定极易发生医疗事故。目前的牙科治疗椅的座椅本体的面积和高度基本为固定值,且都具有枕头和枕头架。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可上下调节枕头高度的枕头架,可对于身材差别较大的人体使用时,尤其是在成年人或幼童使用时,由于座椅本体的参数不可调,不同身材的人躺在座椅上,其头部的位置和角度会由于座椅结构而受影响,因此,调节枕头架直线上的运动的功能过于单一,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带跟鞋底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治疗仪枕头架机构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中,包括枕头壳、固定块、插板和定位装置,所述枕头壳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插板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定位装置外部;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定位座表面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外壳结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壳结构两端外壁、所述第一定位座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两端均设置有通孔结构,所述连接板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通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大孔和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大孔边沿,所述定位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内和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两个主定位柱和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主定位柱依次旋转连接在所述大孔内和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主定位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一端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卡位呈圆周式均匀分布,所述端盖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外,所述柱体另一端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外,所述限位柱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带动所述限位柱一端套设连接至所述卡孔中,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插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定位柱上。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座表面设置有多个配合孔,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定位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表面设置有轴孔,所述按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配合孔后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轴孔后与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座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用于顶起所述连接板。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固定块包括螺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锁紧部对称式设置在所述螺钉连接部两侧,所述插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对称式设置在所述板体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柱体两端和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销连接座,所述端盖对应套接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第一锁紧部内壁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内壁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柱体另一端对应套接进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环状结构。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外壳结构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所述上合盖和所述下合盖内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上合盖两端外壁和所述下合盖两端外壁均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外壳结构两端宽度小于所述外壳结构中部宽度。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限位柱外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两侧面,所述卡槽一侧内壁与所述连接板卡合连接,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使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卡槽滑动的运动空间。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结构。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轴孔内设置有轴套。
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结构的枕头连接架,其中,所述连接孔一端设置成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两端设置有定位结构,在按钮带动下连接板控制定位结构运功,使枕头壳、定位装置和插板三者之间同时多角度变换位置关系,改变枕头架的空间位置,提高枕头架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安装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枕头壳;2、固定块;3、插板;4、定位装置;5、外壳结构;6、定位结构;7、第一定位座;8、第二定位座;9、连接板;10、弹性元件;11、按钮;12、安装孔;13、大孔;14、小孔;15、主定位柱;16、限位柱;17、端盖;18、卡孔;19、卡槽;20、配合孔;21、连接孔;22、轴孔;23、连接柱;24、螺钉连接部;25、第一连接部;26、第一锁紧部;27、第二连接部;28、第二锁紧部;29、销连接座;30、限位孔;31、上合盖;32、下合盖;33、轴套;3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和图2,该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包括枕头壳1、固定块2、插板3和定位装置4,枕头壳1连接在固定块2上,固定块2和插板3分别连接在定位装置4两端。
具体的,定位装置4包括外壳结构5和定位结构6,外壳结构5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座7和第二定位座8,第一定位座7和第二定位座8连接,第一定位座7和第二定位座8之间设置有连接板9,第二定位座8表面连接有弹性元件10,外壳结构5一侧开口(图中未标出),开口内设置有按钮11,按钮11与连接板9连接,外壳结构5两端外壁、第一定位座7两端和第二定位座8两端均设置有通孔结构,连接板9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2,通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大孔13和至少一个小孔14,小孔14设置在大孔13边沿,定位结构6依次设置在通孔结构内和安装孔12内。
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6包括两个主定位柱15和至少两个限位柱16,主定位柱15依次旋转连接在大孔13内和安装孔12内,主定位柱15包括柱体,柱体一端连接有端盖17,端盖17内设置有多个卡位18,卡位18呈圆周式均匀分布,端盖17突出设置于外壳结构5外,柱体另一端突出设置于外壳结构15外,限位柱16连接在安装孔12上,实际使用时,定位装置4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主定位柱15和至少一个限位柱16。如图1所示,限位柱16与连接板9相互垂直式设置,弹性元件10用于带动限位柱16一端套设连接至卡位18中,固定块2和插板3分别连接在主定位柱15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座7表面设置有多个配合孔20(实际应用中,配合孔20的孔径可根据使用者要求而加工成不同大小,但功能均相同),连接板9和第二定位座8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21(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的带标注的两个连接孔21结构,连接孔21的孔径根据使用者要求而加工,连接板9上的连接孔21孔径可与第二定位座8上的连接孔21的孔径不相同),连接板9表面还设置有轴孔22,按钮11设置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画出),连接柱23穿过配合孔20后与连接板9通过螺钉(图中未画出)连接固定,第一定位座7和第二定位座8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图中未标出),连接件依次穿过配合孔20和轴孔22后与第二定位座8连接。第二定位座8表面设置有安装槽(图中未标出),弹性元件10一端连接在安装槽内,弹性元件10另一端用于顶起连接板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0选用弹簧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块2包括螺钉连接部24、第一连接部25和第一锁紧部26,第一连接部25和第一锁紧部26对称式设置在螺钉连接部24两侧,插板3包括板体(图中未标出),板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7和第二锁紧部28,第二连接部27和第二锁紧部28对称式设置在板体两侧,第一连接部25、第一锁紧部26、第二连接部27、第二锁紧部28、柱体两端和端盖17上均设置有销连接座29,端盖17对应套接进第一连接部25和第二连接部27内,第一锁紧部26内壁和第二锁紧部28内壁均设置有限位孔30,柱体另一端对应套接进限位孔30内,第一连接部25和第二连接部27均为环状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提供一种结构安装连接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定位装置4的安装方法:
将带卡槽19的限位柱16限位连接至连接板9上,再将主定位柱15依次通过外壳结构5上的大孔、第一定位座7两端的大孔13、连接板9上的安装孔12和第二定位座8两端的大孔13处,且使主定位柱15两端突出设置在外壳结构5外部, 将按钮11上的连接柱23穿过第一定位座7表面的配合孔20后与连接板9连接固定,再使连接件(图中未画出)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座7表面的配合孔20和连接板9表面的轴孔22后与第二定位座8连接固定。
定位装置4的使用方法:
定位装置在使用前,第二定位座8上的弹性元件10将连接板9顶起,使连接板9上的限位柱16一端套设在端盖17内的卡孔18内,此时,主定位柱是不可旋转的;按压按钮11,带动连接板9下压弹性元件10,使连接板9带动限位柱16一端退出至端盖17外,此时,主定位柱15和端盖17是同步旋转的,使限位柱16可卡位至不同角度上的卡孔18内。
枕头壳1、固定块2、插板3和定位装置4之间的安装连接方法:
将固定块2上的螺钉连接部24与枕头壳1外壁螺钉连接,将主定位柱15的端盖17分别套装至第一连接部25和第二连接部27内,将主定位柱15另一端分别套接进第一锁紧部26内壁的限位孔30内和第二锁紧部26内壁设置的限位孔30内,使用定位销34分别对应穿设进各销连接座29中固定,至此,完成固定块2与定位装置4的连接,完成插板3与定位装置4的连接。
枕头壳1、固定块2、插板3和定位装置4的使用方法:
操作者按压定位装置4上的按钮11,使主定位柱15可旋转后,可同时改变枕头壳1和插板3相对于定位装置4的空间位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结构5包括上合盖31和下合盖32,上合盖31和下合盖32内均设置有安装座(图中未标出),便于定位安装各定位座和连接板9,上合盖31两端外壁处和下合盖32两端外壁处均设置有多个缺口(图中未标出),当上合盖31和下合盖32闭合后,形成完整的外壳结构5,两合盖闭合后在外壳结构5外壁由多缺口组合形成大孔13和小孔14结构。外壳结构5两端宽度小于外壳结构5中部宽度(如图3所示),可使端盖17表面与外壳结构5中部表面平齐,使定位装置4结构紧凑,起到美化外观和节省安装空间的技术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限位柱16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19,卡槽19设置有两侧面,卡槽19一侧内壁与连接板9卡合连接,卡槽19内设置有可使连接板9相对于卡槽19滑动的运动空间,限位柱16一端在连接板9的带动下被套接进卡孔18内,退回时限位柱16另一端由小孔内壁进行限位,使限位柱16原路返回。实际应用中,亦可将限位柱16另一端弹性元件10,则需要对第二连接座8上的小孔14一端口进行封堵,以使弹簧结构一端可安装于小孔14内,并产生相对挤压的力,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在卡槽19内为连接板9提供可相对活动的空间,以使连接板9产生对弹簧结构的下压力,还可减少或避免在无需调节各结构位置关系时,因外力随意碰触按钮11使主定位柱15被解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旋转,防止连接板9的不必要移动影响弹簧结构的伸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板9表面轴孔22内设置有轴套32。由于连接板9做往复直线运动,使连接件穿过轴套9,起到避免结构间相互摩擦磨损的作用,可使连接板9运动更平稳,从而使限位柱16与端盖17内卡孔18对接更准确,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孔21一端设置成喇叭状。本结构中多使用沉头螺钉(图中未画出)进行结构连接,且沉头螺钉也为解决结构连接技术问题的常用技术手段。因此根据该螺钉结构的钉头形状,将连接孔21端部设置成喇叭状,可避免因结构连接方法和使用强度等原因造成的螺钉脱孔的技术问题,将螺钉头隐藏在连接孔21中亦达到了结构连接紧凑和美化结构外观的作用,该连接孔21结构亦可增强结构连接的工作效率。因此,连接连接柱24与连接板9的螺钉种类为沉头螺钉,连接件亦为沉头螺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壳、固定块、插板和定位装置,所述枕头壳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插板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定位装置外部;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定位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定位座表面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外壳结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壳结构两端外壁、所述第一定位座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两端均设置有通孔结构,所述连接板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通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大孔和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大孔边沿,所述定位结构依次设置在所述通孔结构内和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两个主定位柱和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主定位柱依次旋转连接在所述大孔内和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主定位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一端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卡孔呈圆周式均匀分布,所述端盖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外,所述柱体另一端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外,所述限位柱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带动所述限位柱一端套设连接至所述卡孔中,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插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定位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表面设置有多个配合孔,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定位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表面设置有轴孔,所述按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配合孔后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和所述第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轴孔后与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座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用于顶起所述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螺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锁紧部对称式设置在所述螺钉连接部两侧,所述插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对称式设置在所述板体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柱体两端和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销连接座,所述端盖对应套接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第一锁紧部内壁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内壁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柱体另一端对应套接进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所述上合盖和所述下合盖内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上合盖两端外壁和所述下合盖两端外壁均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外壳结构两端宽度小于所述外壳结构中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外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两侧面,所述卡槽一侧内壁与所述连接板卡合连接,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使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卡槽滑动的运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内设置有轴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一端设置成喇叭状。
CN201820099836.5U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Active CN208785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9836.5U CN208785194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9836.5U CN208785194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5194U true CN208785194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9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9836.5U Active CN208785194U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5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21169A1 (en) Electric puffs
CN206214391U (zh) 手持式按摩器
CN208785194U (zh)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枕头连接架
CN108078754A (zh) 美容仪
CN206290735U (zh) 一种非线性调节混水阀阀芯
CN103919675A (zh) 按摩面罩
CN107961066A (zh) 一种能够切换使用功能的新型椎弓根钉
CN208941682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06134072U (zh) 一种齿科教学模型
CN205515516U (zh) 一种舞蹈健身拍打器
CN206651711U (zh) 电压力锅
CN209023048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包括该折叠机构的滑板车
CN208404735U (zh) 一种截骨导向
CN208447620U (zh) 一种医疗器械旋转分度定位装置
CN212662227U (zh) 改进型摇摆扭动机构
CN214074257U (zh) 一种中医内科脾胃诊疗辅助装置
CN207477540U (zh) 一种椎弓根螺钉
CN218247637U (zh) 胸外科用术后体位固定装置
CN205805252U (zh) 一种活动即停机构
CN213553589U (zh) 一种中医理论应用具有调节结构便于移动的临床按摩装置
CN211356489U (zh) 一种中医推拿用姿态调整固定装置
CN215274359U (zh) 一种高适应性智能调整型按摩器
CN219983729U (zh) 一种适用性广的哺光仪
CN213723317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锻炼器
CN214803936U (zh) 一种磁疗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