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5136U -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 Google Patents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85136U
CN208785136U CN201820361178.2U CN201820361178U CN208785136U CN 208785136 U CN208785136 U CN 208785136U CN 201820361178 U CN201820361178 U CN 201820361178U CN 208785136 U CN208785136 U CN 208785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human body
original position
switch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11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显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3611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85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85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851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包括主体框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张紧机构和电控系统,人体平移机构带动人体同步移动,转接行驶机构提供转接车潜行的驱动力,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同步逆向协同运转,实施人体直线性、渐进性抬升与下降以及同步平移,实现上车、调位、行驶、下车的人体转接功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无障碍的自由潜行,并且能够维持人体整体性形态结构与功能位置,保持原有位姿,确保病人在病室、手术室、治疗室、各种辅助检查室之间安全、平稳和舒适地转移接送,有效降低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满足医疗护理操作要求与促进康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活动受限病人,在不改变人体原有位姿的前提下,安全、平稳、舒适的转移接送病人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的增加,医院病人转移接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活动受限病人,在转移接送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体的原有位姿,稍有不慎均可造成病人二次伤害,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原有位姿的转移接送设备,一直是临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临床上活动受限的病人包括术后、瘫痪、意识障碍、外伤、骨伤、急危重症等,在进行手术、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特殊检查等医疗活动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病房→手术室→特种治疗室→检查室之间往返。目前,病人的转移接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搬动方式:医护人员及家属手抱肩抬的方式,将病人搬运到运送车上或者指定位置,这是传统的和最基本的人体转运方式。由于室内空间狭小受限,人力搬运往往需要病床两侧转接,转运病人的过程与动作复杂,增加劳动强度,浪费时间和人力,使得病人产生不安全感。经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对人体局部不均衡和不稳定的作用力,受力点的距离不同而受到应力和弯矩不同,极易改变人体整体性结构与功能性体位。
2、采用转接工具:包括转接板、转运床单、过床易、滑行的垫与板等,首先需要通过手工搬动病人到所使用的转接工具,再通过搬动转接工具及病人到转运车上或者直接搬动转接工具到所要到达的地方,然后再将病人从转接工具上搬动到指定位置。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搬运人员的数量,降低劳动强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是病人于转接板的搬上搬下过程,不免要对病人进行拉扯,同样容易改变人体整体性结构与功能性体位。
3、转接电动机械产品:基于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机电一体化与液压产品开发上,因此各种辅助搬移病人的机电、液压设备应运而生。虽然这些设备的可操作性高,替代了人工搬动,有效降低劳动强度,但对病人来说,在移动的过程中,位置转换程序不减,机械性的动作使得病人自身感觉不适和恐惧,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擦伤。
目前来看,人工搬动方式劳动强度大,转接工具和转接电动机械产品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在病人转移接送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活动受限病人都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人体的原有位姿,稍有不慎均可造成病人二次伤害,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如何从人体自身生理结构、功能位置、医疗护理需求的角度,在不改变病人原位姿的前提下转移接送病人,是医用转接设备研制工作的“瓶颈”。因此,研制一种既最大限度的保持人体整体性形态结构与功能位置,不改变病人的原有位姿,又能够安全、平稳、舒适的转移接送病人的医用型设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利用机械传动与人体力学的相关原理,在维持人体整体性形态结构与功能位置,保持原有位姿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平稳、舒适地转移接送病人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以有效降低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满足临床医疗护理操作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包括主体框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张紧机构和电控系统;
所述主体框架是由横向支架与辊筒相互联接而成,其中,横向支架是由倒置的等腰梯形板通过H形连接件固定而成,四组横向支架竖直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在四组横向支架上纵向穿设有设计数量的辊筒,各辊筒与横向支架的连接部均设有轴承,在四组横向支架中间部位的上、下沿设有4根加强辊筒,4根加强辊筒的截面呈矩形排列,所述主体框架呈倒置的梯形结构;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包括导向辊筒A、普通辊筒A、加强辊筒A、电动辊筒A、支撑辊筒A;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上沿依次设有导向辊筒A-普通辊筒A-加强辊筒A-电动辊筒A-支撑辊筒A-加强辊筒A-普通辊筒A-导向辊筒A,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的同一平面上,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A,同一侧的同步带轮A通过同步带齿A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A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人体平面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A与加强传动辊筒A之间的传送带外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A;
所述转接行驶机构包括导向辊筒B、普通辊筒B、加强辊筒B、电动辊筒B、支撑辊筒B;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上依次设有导向辊筒B-普通辊筒B-加强辊筒B-电动辊筒B-支撑辊筒B-加强辊筒B-普通辊筒B-导向辊筒B,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的腰部-下沿-腰部位置,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B,同一侧的同步带轮B通过同步带齿B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B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上宽下窄且四边圆滑的楔形滑板状的转接车行驶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B与加强传动辊筒B之间的传送带B外侧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B;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能够同时或者单独正反两个方向运行;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滚轴、滚轴支撑座、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上设有6根张紧滚轴,其中,3根张紧滚轴A设在人体平移机构的底部,3根张紧滚轴B设在转接行驶机构的顶部,6根张紧滚轴分为上下两组交错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在位于中间的两组横向支架上分别设有与张紧滚轴直径等宽的长方形滑行口,6根张紧滚轴分别纵向穿过设在中间两组横向支架上的长方形滑行口、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相应的滚轴支撑座上;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丝杆固定座、丝杆、螺母和丝杆摇臂,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的倒梯形板之间的中间部位设有上、中、下3个丝杆固定座,上、下两根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3个丝杆固定座上,上、下两个螺母分别与上、下两根丝杆结合,上丝杆A的上端和下丝杆B的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度的丝杆摇臂,构成上、下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的梯形板之间设有上、下两组连杆,上组连杆A分别与上边螺母A和上组张紧滚轴支撑座A的上沿相连接,下组连杆B分别与下边螺母B和下组张紧滚轴支撑座B的下沿相连接,形成上、下两个螺母滚轴支撑架;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位置的两组横向支架的中间部位的倒梯形板之间设有上、下两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上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C分别与上组滚轴支撑座A的下沿连接,下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D分别与下组滚轴支撑座B的上沿连接,带U形弯曲的连杆分左、右且相向设置,上组的带U形弯曲的连杆C绕过下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D把6根张紧滚轴交错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上、下两个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与滚轴支撑架将张紧滚轴连成一体,通过螺旋传动机构带动螺母滚轴支撑架、滚轴支撑架以及张紧滚轴沿横向支架上的长方形滑行口作同步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人体平移机构和转接行驶机构传动带的张紧程度的调节;
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动辊筒控制器,电动辊筒控制器设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支架的电控部件支架上,电动辊筒控制器的外侧设有与横向支架平行的电控操作板,电控操作板的上沿标有操作指引图标,正面设有与指引图标相对应的操作按钮,下沿设有电源开关旋钮;所述电动辊筒控制器与电动辊筒及电源连接,通过电动辊筒控制器实现电动辊筒运转,进而带动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同步或逆向协同运转,实施人体直线性、渐进性抬升与下降以及同步平移,实现病人上车、调位、行驶、下车的转移接送。
进一步地,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横向支架外侧,4根加强辊筒与2根导向辊筒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辊筒的辊轴之间设有电控部件支架,电控部件支架上沿设有能够开合、且防止意外操作的电控部件护板,在横向支架上沿的两根加强辊筒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组成尾部支架,所述尾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首部,4根加强传动辊筒与2根导向辊筒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传动辊筒的辊轴之间设有可放置旋转丝杆摇臂等工具的微型工具箱,工具箱的上沿设有能够开合的工具箱盖,横向支架上沿的2根加强传动辊筒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组成首部支架,所述首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部位的两组横向支架的倒梯形板之间设有纵向把手,纵向把手位于横向支架的两侧,在纵向把手上配备有专用人体约束带,四组横向支架的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丝杆末端设有塑料丝杆护盖。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操作板的正面设有用于控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逆向同步运转的联动潜行机构的相应按钮;人体平移机构设有右移、左移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左、右平移及移动速度的调节;转接行驶机构设有右行、左行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左右行驶及行驶速度的调节;联动潜行机构设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控制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的逆向同步运转及运转速度的调节,左上-右下按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潜行,移接人体从左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右侧下车;右上-左下按钮移接人体从右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左侧下车。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辊筒、加强辊筒、支撑辊筒的直径为35-45mm,设在横向支架的中间部位,所述普通辊筒、导向辊筒的直径为15-25mm,设在横向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辊筒、导向辊筒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以增强转接车主体的承载力与抗压强度;所述支撑辊筒、普通辊筒采用工程塑料制作,以减轻转接车主体结构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平移机构上的四组横向支架所隔开的三个区域内设有三条环形传送带,三条环形传送带环绕耦合在人体平移机构的所有辊筒上,并在电动辊筒的驱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行驶机构上的四组横向支架所隔开的三个区域内设有三条环形传送带,三条环形传送带环绕耦合在转接行驶机构的所有辊筒上,并在电动辊筒的驱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两侧的导向辊筒以一上一下、一前一后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辊筒同步传送的结构与原理,将人体平移与转接行驶两个单纯的同步传动机构分为上下设置,人体平移机构消除人体与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摩擦阻力,与人体同步移动;转接行驶机构消除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与床面的摩擦阻力,提供潜行的驱动力。
2、四边圆滑上宽下窄的扁平梯形主体框架,整体像一个滚动的楔形滑板,在病人转接过程中,第一,能够顺应性倾斜,通过循环运动的传送带,变人体整体升降为线性、渐进性升降,在同步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人体原位姿不变;第二,转接行驶机构循环运动的传送带围绕梯形主体框架的两腰和下底,无论水平还是倾斜状态同样能够行驶,适应不平整或不在一个平面的支撑体上行驶;第三,行驶过程中,减少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与支撑体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阻力,行驶灵活、省力,也便于行驶方向调整。
3、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两侧的导向辊筒以一上一下、一前一后设置,在传送带接触人体后,让人体与床面之间留下一定的缓冲空隙,通过上下传送带分别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循环转动,从而使床上和人体的床单、衣物等杂物在缓冲空隙得到缓冲,然后顺着传送带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移动,避免相互缠绕。
4、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顺应性的倾斜,传送带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阻力不断增加,有利于人体与传送带同步移动;对人体的压强降低,局部压力减轻,保持了人体的原有位姿。
5、张紧力是传送带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之一,通过张紧机构可实现多点联动。第一,在有限的空间里,传送带拉紧行程扩大了三倍;第二,张紧滚轴通过螺母滚轴支撑架与滚轴支撑架的横向连接与滚轴滑行口的左右限定,确保张紧滚轴同步的、稳定的上下直线运动;第三,对传送带多点的、结构性的作用,一方面增强对传送带的张紧力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传送带的作用面积,形成稳定的支撑作用,确保传送带的同步、稳定运行。
上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功能独特,通过电控系统的功能协同与控制,实现双层、双向联合同步传动机构运转,运用人体线性、渐进性抬升与下降以及同步平移的移动方式,保持人体原有位姿不变,完成实施上车、调位、行驶、下车的人体转移接送功能,其操作简单方便。在转移接送病人的全过程中,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两侧就像一个前端圆滑的双向楔子,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无障碍的自由潜行,在不改变病人原有位姿的前提下,实现了病人在病室、手术室、治疗室、各种辅助检查室之间安全、平稳、舒适地转移与接送,有效降低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满足医疗护理操作要求以及病人康复需求。其制作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传送带与装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倒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结构性支撑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倒梯形板,2- H形连接件,3-横向支架,4-电动辊筒,5-加强辊筒,6-支撑辊筒,7-普通辊筒,8-导向辊筒,9-导向滚轴,10-张紧滚轴,11-传送带,12-同步带齿,13-同步带轮,14-滚轴滑行口,15-滚轴连杆,16-滚轴螺母连杆,17-滚轴支撑座,18-螺母,19-丝杆,20-丝杆固定座,21-丝杆摇臂,22-电动辊筒控制器,23-电控操作板,24-电控护板,25-纵向把手,26-横向把手,27-人体约束带,28-工具箱,29-工具箱盖,30-塑料装饰板,31-丝杆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包括主体框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张紧机构和电控系统。如图1至图6所示。
所述主体框架是由横向支架3与辊筒相互联接而成,其中,横向支架3是由倒置的等腰梯形板1通过H形连接件2固定而成,四组横向支架3竖直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在四组横向支架3上纵向穿设有设计数量的辊筒,各辊筒与横向支架3的连接部均设有轴承,在四块横向支架3中间部位的上、下沿设有4根加强辊筒5,4根加强辊筒5的截面呈矩形排列,所述主体框架呈倒置的梯形结构。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包括导向辊筒8、普通辊筒7、加强辊筒5、电动辊筒4、支撑辊筒6。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3上沿依次设有导向辊筒8-普通辊筒7-加强辊筒5-电动辊筒4-支撑辊筒6-加强辊筒5-普通辊筒7-导向辊筒8,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3的同一平面上,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13,同一侧的同步带轮13通过同步带齿12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11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人体平面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7与加强传动辊筒5之间的传送带11外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9。
所述转接行驶机构包括导向辊筒8、普通辊筒7、加强辊筒5、电动辊筒4、支撑辊筒6。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3上依次设有导向辊筒8-普通辊筒7-加强辊筒5-电动辊筒4-支撑辊筒6-加强辊筒5-普通辊筒7-导向辊筒8,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3的腰部-下沿-腰部位置,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13,同一侧的同步带轮13通过同步带齿12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11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上宽下窄且四边圆滑的楔形滑板状的转接车行驶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7与加强传动辊筒5之间的传送带11外侧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9。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能够同时或者单独正反两个方向运行。
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整体结构上,辊筒分为两组,上组辊筒平面设置,导向滚筒设在主体框架两侧最前沿,直径约25 mm,与床面的垂直高度约100 mm,低于男性平均胸厚245mm的二分之一。下组辊筒沿主体框架的腰部-下沿-腰部设置,下组导向滚筒位于上组导向滚筒的后下方。上下两组辊筒两侧的导向辊筒8以一上一下、一前一后设置,上下两组辊筒分别被环形传送带11环绕,组成一个四边圆滑上宽下窄的扁平梯形主体框架,整体像一个滚动的楔形滑板。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滚轴10、滚轴支撑座17、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上设有6根张紧滚轴10,其中,3根张紧滚轴10设在人体平移机构的底部,3根张紧滚轴10设在转接行驶机构的顶部,6根张紧滚轴10分为上下两组交错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在位于中间的两组横向支架3上分别设有与张紧滚轴10直径等宽的长方形滚轴滑行口14,6根张紧滚轴10分别纵向穿过设在中间两组横向支架3上的长方形滚轴滑行口14、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相应的滚轴支撑座17上。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丝杆固定座20、丝杆19、螺母18和丝杆摇臂21,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3的倒梯形板之间的中间部位设有上、中、下3个丝杆固定座20,上、下两根丝杆19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3个丝杆固定座20上,上、下两个螺母18分别与上、下两根丝杆19结合,上丝杆19的上端和下丝杆19的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度的丝杆摇臂21,构成上、下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3的梯形板之间设有上、下两组滚轴螺母连杆16,上组螺母滚轴连杆16分别与上边螺母18和上组滚轴支撑座17的上沿相连接,下组滚轴螺母连杆16分别与下边螺母18和下组滚轴支撑座17的下沿相连接,形成上、下两个螺母滚轴支撑架。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位置的两组横向支架3的中间部位的倒梯形板1之间设有上、下两组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15,上组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15分别与上组滚轴支撑座17的下沿连接,下组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15分别与下组滚轴支撑座17的上沿连接,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分左、右且相向设置,上组的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15绕过下组带U形弯曲的滚轴连杆15把6根张紧滚轴10交错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上、下两个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与滚轴支撑架将张紧滚轴10连成一体,通过螺旋传动机构带动螺母滚轴支撑架、滚轴支撑架以及张紧滚轴10沿横向支架3上的长方形滚轴滑行口14作同步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人体平移机构和转接行驶机构传动带11的张紧程度的调节。
传送带11要正常运转,必须保证传送带11有一定的张紧力。一定的张紧力才能使传送带11和电动辊筒4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保证电动辊筒4带动传送带11正常运转,张紧力是传送带11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之一。鉴于整体高度仅有100 mm的主体框架上,设有上、下两组环形传送带11构成的联动潜行机构,框架内空间有限、传动面积之大,只能采结构简单的螺旋式张紧机构,但是螺旋式张紧机构的缺点是拉紧行程小,为克服拉紧行程小、张紧力不足的缺点,在上、下螺旋传动机构之间分别设置了3个张紧滚轴10,通过螺母滚轴支撑架与滚轴支撑架将张紧滚轴连成一体,每个张紧滚轴10限定在与张紧滚轴10直径等宽的长方形滚轴滑行口14内,构成多点联动张紧机构,实施对传送带11强大的张紧与稳定支撑作用。
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动辊筒控制器22,电动辊筒控制器22设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支架的电控部件支架上,电动辊筒控制器22的外侧设有与横向支架3平行的电控操作板23,电控操作板23的上沿标有操作指引图标,正面设有与指引图标对应的操作按钮,下沿设有电源开关旋钮。所述电动辊筒控制器22与电动辊筒4及电源连接,通过电动辊筒控制器22实现电动辊筒4运转,进而带动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同步或逆向协同运转,实施人体直线性、渐进性抬升与下降以及同步平移,实现病人上车、调位、行驶、下车的转移接送。
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通过电控操作板23发布指令,通过电动辊筒控制器22控制电动辊筒4运转。根据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系统功能需求,电控操作板23主要操作目标是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以及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联动潜行,人体平移机构设有右移、左移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左右平移及移动速度的调节。转接行驶机构设有右行、左行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左右行驶及行驶速度的调节。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联动潜行设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控制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的逆向同步运转及运转速度的调节,左上-右下按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潜行,移接人体从左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右侧下车;右上-左下按钮移接人体从右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左侧下车。
所述电动辊筒4采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配置的直流电动辊筒,电动辊筒控制器22、电控操作板23等电控部件设在尾部支架上。根据功能与操作需要,把通过同步逆向协同运转而实施的潜行功能设为联动潜行机构,平移与行驶为两个独立运转机构,控制目标分成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和联动潜行机构三个功能板块,操作指令设有右移、左移、无级调速旋钮、右行、左行、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等7个功能键以及相应的指引图标和部件护板,操作简便安全。
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横向支架3外侧,4根加强辊筒5与2根导向辊筒8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辊筒5的辊轴之间设有电控部件支架,电控部件支架上沿设有能够开合、且防止意外操作的电控部件护板24,在横向支架3上沿的两根加强辊筒5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26,组成尾部支架,所述尾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板装饰30。尾部支架长度150 mm,由于人体卧位的重心靠近上肢,电控操控板23设置于尾部支架,在不影响人体移动的前提下,在主体框架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尾部支架一定程度上缩短主体框架的长度,减少传动机构的传动面积与降低电动滚筒的力矩,同时还具有人体平面支撑作用,因此,尾部支架相对长一些。首部支架长度仅有50mm,支架上设有一个隐蔽的微型工具箱28,可以收纳丝杆摇臂等少量小型工具。尾部、首部支架末端均设有横向把手26,中间两组横向支架3的两侧设有纵向把手25,以便于对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手工把控。纵向把手25上设有人体约束带27,确保病人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尾部支架、首部支架和中间两组横向支架3裸露的表面使用环保塑料包裹装饰,外围空间设有塑料装饰板30。
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首部,4根加强传动辊筒5与2根导向辊筒8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辊筒5的辊轴之间设有可放置丝杆摇臂21等工具的微型工具箱28,工具箱28的上沿设有能够开合的工具箱盖29,横向支架3上沿的两根加强辊筒5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26,组成首部支架,所述首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30。
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部位的两组横向支架3的倒梯形板1之间设有纵向把手25,纵向把手25位于横向支架3的两侧,在纵向把手25上配备有专用人体约束带27,四组横向支架的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30,丝杆末端设有塑料丝杆护盖31。
所述电控操作板23的正面设有用于控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逆向同步运转的联动潜行机构的相应按钮,如图6所示。转移接送病人时,将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置于人体一侧,保持与人体首尾一致和纵向平行,打开电源开关,接病人上车:如果病人位于转接车左侧,按动电控操作板23上的左上-右下按钮,如果病人位于转接车右侧,按动电控操作板23上的右上-左下按钮,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开始逆向同步运转。在转接行驶机构的驱动下,转接行驶机构与床面之间的摩擦阻力,通过转接行驶机构的循环运动的传送带11转化为转接车行驶的动力,驱动转接车向人体方向行驶,接触人体后,平移机构的传送带11对人体施加一个向人体方向的驱动力,同时转动的传送带11遇到人体摩擦助力后,将产生带动人体同步向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对侧移动的趋势,在继续行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自身重力作用,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将逐渐向人体方向倾斜,人体与传送带11的接触面积随之增加,摩擦阻力不断增强,通过循环运动的传送带11将摩擦阻力转化为带动人体向对侧同步移动的动力,与人体同步向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对侧移动,当人体重心移至转接板中间或偏右的位置时,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将向对侧倾斜,返回到与床面平行状态,这时可以关闭联动潜行机构按钮,实现接病人上车的功能。送病人下车时,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行驶至将要放置病人位置,如果送病人从右侧下车,按动电控操作板23上的左上-右下按钮,如果送病人从左侧下车,按动电控操作板23上的右上-左下按钮,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开始逆向同步运转,在转接行驶机构的驱动下,转接车向床面一侧行驶,人体平移机构带动人体向床面对侧平移,人体重心逐渐向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一侧转移,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随之向对侧倾斜,人体继续移动与床面接触,当人体遇到床面的摩擦阻力后停止移动,人体平移机构传送带11对人体的作用力随着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后撤逐渐减小,直至离开人体,实现送病人下车的功能。通过分别按动各个机构的无级调速旋钮来调整其运转速度,通过按动右移、左移按钮调整人体在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上的左右位置,根据需要按动右行、左行按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左右两个方向的行驶,运载病人到目标位置,远距离运送病人,通常可以移至其它移动平台上,在此不再叙述。通过上下同步传动机构的协同运转,在不改变人体原有位姿的情况下,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潜行,实施病人上车、下车与行驶功能,实现病人在病室、手术室、治疗室、各种辅助检查室之间平稳、安全与舒适地转移接送。
上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整体尺寸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 10000-1988)》人体尺寸标准,结合临床的实际需要确定,中心高100mm,两侧边20 mm,人体支撑面长1800 mm,宽500 mm,所有部件均依照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整体尺寸与功能要求设定。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替换或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包括主体框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张紧机构和电控系统;
所述主体框架是由横向支架与辊筒相互联接而成,其中,横向支架是由倒置的等腰梯形板通过H形连接件固定而成,四组横向支架竖直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在四组横向支架上纵向穿设有设计数量的辊筒,各辊筒与横向支架的连接部均设有轴承,在四组横向支架中间部位的上、下沿设有4根加强辊筒,4根加强辊筒的截面呈矩形排列,所述主体框架呈倒置的梯形结构;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包括导向辊筒A、普通辊筒A、加强辊筒A、电动辊筒A、支撑辊筒A;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上沿依次设有导向辊筒A-普通辊筒A-加强辊筒A-电动辊筒A-支撑辊筒A-加强辊筒A-普通辊筒A-导向辊筒A,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的同一平面上,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A,同一侧的同步带轮A通过同步带齿A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A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人体平面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A与加强传动辊筒A之间的传送带外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A;
所述转接行驶机构包括导向辊筒B、普通辊筒B、加强辊筒B、电动辊筒B、支撑辊筒B;在所述主体框架的横向支架上依次设有导向辊筒B-普通辊筒B-加强辊筒B-电动辊筒B-支撑辊筒B-加强辊筒B-普通辊筒B-导向辊筒B,全部辊筒纵向排列在所述横向支架的腰部-下沿-腰部位置,各辊筒两端的辊轴上分别设有同步带轮B,同一侧的同步带轮B通过同步带齿B相互啮合链接,环形的传送带B环绕耦合在上述纵向依次排列的辊筒上形成上宽下窄且四边圆滑的楔形滑板状的转接车行驶支撑体,在位于两边普通传动辊筒B与加强传动辊筒B之间的传送带B外侧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滚轴B;
所述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能够同时或者单独正、反两个方向运行;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滚轴、滚轴支撑座、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上设有6根张紧滚轴,其中,3根张紧滚轴A设在人体平移机构的底部,3根张紧滚轴B设在转接行驶机构的顶部,6根张紧滚轴分为上下两组交错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在位于中间的两组横向支架上分别设有与张紧滚轴直径等宽的长方形滑行口,6根张紧滚轴分别纵向穿过设在中间两组横向支架上的长方形滑行口,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相应的滚轴支撑座上;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丝杆固定座、丝杆、螺母和丝杆摇臂,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的倒梯形板之间的中间部位设有上、中、下3个丝杆固定座,上、下两根丝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3个丝杆固定座上,上、下两个螺母分别与上、下两根丝杆结合,上丝杆A的上端和下丝杆B的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张紧度的丝杆摇臂,构成上、下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两端横向支架的梯形板之间设有上、下两组连杆,上组连杆A分别与上边螺母A和上组张紧滚轴支撑座A的上沿相连接,下组连杆B分别与下边螺母B和下组张紧滚轴支撑座B的下沿相连接,形成上、下两个螺母滚轴支撑架;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位置的两组横向支架的中间部位的倒梯形板之间设有上、下两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上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C分别与上组滚轴支撑座A的下沿连接,下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D分别与下组滚轴支撑座B的上沿连接,带U形弯曲的连杆分左、右且相向设置,上组的带U形弯曲的连杆C绕过下组带U形弯曲的连杆D把6根张紧滚轴交错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上、下两个滚轴支撑架;螺母滚轴支撑架与滚轴支撑架将张紧滚轴连成一体,通过螺旋传动机构带动螺母滚轴支撑架、滚轴支撑架以及张紧滚轴沿横向支架上的长方形滑行口作同步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人体平移机构和转接行驶机构传动带的张紧程度的调节;
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电动辊筒控制器,电动辊筒控制器设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支架的电控部件支架上,电动辊筒控制器的外侧设有与横向支架平行的电控操作板,电控操作板的上沿标有操作指引图标,正面设有与指引图标对应的操作按钮,下沿设有电源开关旋钮;所述电动辊筒控制器与电动辊筒及电源连接,通过电动辊筒控制器实现电动辊筒运转,进而带动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同步或逆向协同运转,实施人体直线性、渐进性抬升与下降以及同步平移,实现病人上车、调位、行驶、下车的转移接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尾部横向支架外侧,4根加强辊筒与2根导向辊筒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辊筒的辊轴之间设有电控部件支架,电控部件支架上沿设有能够开合、且防止意外操作的电控部件护板,在横向支架上沿的两根加强辊筒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组成尾部支架,所述尾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的首部,4根加强传动辊筒与2根导向辊筒的辊轴延伸部分的末端相互连接,加强传动辊筒的辊轴之间设有可放置旋转丝杆摇臂等工具的微型工具箱,工具箱的上沿设有能够开合的工具箱盖,横向支架上沿的两根加强传动辊筒的辊轴末端设有横向把手,组成首部支架,所述首部支架的表面包裹有环保塑料,其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在所述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中间部位的两组横向支架的倒梯形板之间设有纵向把手,纵向把手位于横向支架的两侧,在纵向把手上配备有专用人体约束带,四组横向支架的外围设有塑料装饰板,丝杆末端设有塑料丝杆护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电控操作板的正面设有用于控制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逆向同步运转的联动潜行机构的相应按钮;人体平移机构设有右移、左移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左、右平移及移动速度的调节;转接行驶机构设有右行、左行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左右行驶及行驶速度的调节;联动潜行机构设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按钮和无级调速旋钮,控制人体平移机构与转接行驶机构的逆向同步运转及运转速度的调节,左上-右下按钮实施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在人体与人体支撑体之间潜行,移接人体从左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右侧下车;右上-左下按钮移接人体从右侧上车或者移送人体从左侧下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电动辊筒、加强辊筒、支撑辊筒的直径为35-45mm,设在横向支架的中间部位,所述普通辊筒、导向辊筒的直径为15-25mm,设在横向支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电动辊筒、导向辊筒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以增强转接车主体的承载力与抗压强度;所述支撑辊筒、普通辊筒采用工程塑料制作,以减轻转接车主体结构的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人体平移机构上的四组横向支架所隔开的三个区域内设有三条环形传送带,三条环形传送带环绕耦合在人体平移机构的所有辊筒上,并在电动辊筒的驱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转接行驶机构上的四组横向支架所隔开的三个区域内设有三条环形传送带,三条环形传送带环绕耦合在转接行驶机构的所有辊筒上,并在电动辊筒的驱动下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其特征是:所述人体平移机构、转接行驶机构两侧的导向辊筒以一上一下、一前一后设置。
CN201820361178.2U 2018-03-16 2018-03-16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5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1178.2U CN208785136U (zh) 2018-03-16 2018-03-16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1178.2U CN208785136U (zh) 2018-03-16 2018-03-16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85136U true CN208785136U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9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117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5136U (zh) 2018-03-16 2018-03-16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851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4468A (zh) * 2018-03-16 2018-07-27 杨显斌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4468A (zh) * 2018-03-16 2018-07-27 杨显斌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9607B (zh) 多功能重症护理系统
US7998096B1 (en) Paraplegic controlled, concealed mechanized walking device
CN102247260B (zh) 线角驱动下肢助行器
WO2018233322A1 (zh) 一种下肢训练康复设备
CN202211834U (zh) 线角驱动下肢助行器
CN202802005U (zh)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CN105832498A (zh) 下颌康复机器人
CN106580602B (zh) 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
CN106074039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08785136U (zh)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CN201139700Y (zh) 运动式康复训练手推轮椅
CN206995417U (zh) 一种便于调节大小的医院用床
CN204542714U (zh) 多功能重症护理机构
CN207575419U (zh) 一种按摩椅
CN205947947U (zh) 可实现腰扭转及360。翻身及起座的轮椅床
CN108013987A (zh) 一种医疗辅助护理机
CN203315647U (zh) 带移动副的可变轨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训练机构
CN201147465Y (zh) 背部曲线锤打式按摩结构
CN207785450U (zh) 一种康复训练器
CN103892947A (zh) 一种无臂残疾人穿脱裤子的辅助装置
CN108324468A (zh) 人体原位姿潜伏式转接车
CN205626225U (zh) 一种多功能悬吊牵引床
CN109259945B (zh) 一种双向移出多功能手术搬运床
CN202314031U (zh) 多功能感应护理床
CN107174477A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式脑瘫儿康复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