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0870U -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80870U CN208780870U CN201821433258.0U CN201821433258U CN208780870U CN 208780870 U CN208780870 U CN 208780870U CN 201821433258 U CN201821433258 U CN 201821433258U CN 208780870 U CN208780870 U CN 2087808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fine
- fiber
- optical
- annular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自动光纤交换机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排列,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正面为光纤的接入面,背面为光纤的输出面;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的光缆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通信物理通道的主流,在光纤传输线路中,一根光缆通常包括多条光纤,在光纤配线架(ODF)或光缆交接箱(光交箱)实现与另一根光缆或终端用户的多条光纤对应连接,ODF或光交箱中的光纤物理通道在应用中会根据连接的需要重新配线,就是重新插拔并对接,也经常会存在维护的操作。
传统的ODF或光交箱插拔对接、跳纤(将光纤插头插到目标位置的插座中)的工作完全由人工完成,即人工根据工单需求,根据位置描述去到光交箱现场,然后找寻需要维护的光纤,然后人工跳纤。需要人工先找到ODF或光交箱的位置,然后人工通过光纤上的纸质标签或电子标签识别光纤号,然后人工观察ODF或光交箱中光纤的缠绕情况,如果需要跳接的光纤缠绕严重需要人工在不影响其余既有业务的前提下捋顺光纤,然后人工跳接光纤,人工记录光纤跳接的结果,然后人工把记录数据录入到数据库,如果跳接时光纤缠绕严重且无法辨识哪些光纤有业务哪些光纤无业务,则维护非常困难,造成既有光纤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提出一种通过机械手实现自动光纤交换机中的光纤自动插拔对接;而自动对接要求光纤位置固定,且不能缠绕,否则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配线装置,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自动光纤交换机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排列,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
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正面为光纤的接入面,背面为光纤的输出面;
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
接入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N条接入光纤由接入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接入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上至下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接入面对应行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输出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的N条输出光纤由输出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输出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输出面对应列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所述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包括:盒体201、转盘202与卷簧203;转盘202铰接于盒体201中心,卷簧设于盒体201与转盘202间;转盘202的外圆柱面同向并排平行布置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直径是上绕线环槽204直径的2~8倍;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间设连通的连接通道206;连接通道206内切下绕线环槽 205的槽底柱面,外切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柱面;光纤穿过连接通道206,一端在上绕线环槽204的正向缠绕后延伸至外接光缆;另一端在下绕线环槽205的反向缠绕后连接光纤插头300。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缆配线装置,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纤配纤对称矩阵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光纤收纤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光纤收纤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光纤收纤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缆配线装置的光纤收纤盘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描述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除特殊说明均不特指该方位,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所述产品的放置方向不同其描述也不尽相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理解的方位,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光纤交接箱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规则排列,这里N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常N为8、16、24、32、48、64,等等。考虑到设备的尺寸与实际的需求,一般采用N=24。
本例中,所述的光缆配线装置,其结构上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
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正面为接入面;正面也就是前面,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背面为输出面,背面也就是后面。本例中,设定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竖直放置,则两面分别为前、后方向,如水平放置,则分别为上与下,只是方位的改变,均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例图中以24×24为例。光纤对接接头101也就是直通的光纤适配器,如SC-SC 光纤适配器。
如图1与图2所示,接入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左侧或右侧,本例在左侧,所述的N条接入光纤由接入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接入光纤的光纤插头500按次序从上至下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接入面对应行的光纤对接接头101;其插入位置为该接入光纤的初始位置;输出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上方或下方,本例在上方,所述的N条输出光纤由输出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输出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输出面对应列的光纤对接接头101;其插入位置为该输出光纤的初始位置。
为了方便光纤的初始位置与后续插入的目标位置,考图1所示,光纤对接接头101的位置信息用坐标表示,水平X轴方向的间距为X1;垂直Y轴方向的间距为Y1;以24×24 的矩阵为例,如图中的(1,1)、(1,24)、(24,1)……与(24,24)等均表示一个光纤对接接头的位置信息。这些位置信息与间距可用于自动插拨的控制。
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具体的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的光纤收纤装置200,类似于卷尺的结构,所述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包括:盒体201、转盘202与卷簧203;转盘202铰接于盒体 201中心,卷簧设于盒体201与转盘202间;转盘202的外圆柱面同向并排平行布置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直径是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直径的 2~8倍;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间设连通的连接通道206;连接通道206内切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柱面,外切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柱面;光纤穿过连接通道206,一端在上绕线环槽204的正向缠绕后延伸至外接光缆,这一端一般称为尾纤;另一端在下绕线环槽205的反向缠绕后连接光纤插头300。
如图5所示,牵拉出光纤插头300,转盘202转动,下绕线环槽205出纤,转盘202转动,带动上收纳盘203转动,由于缠绕方向相反,尾纤同时收纤,防止多余的尾纤互相缠绕,再不需要人工处理捋顺光纤,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直径是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直径的2~8倍,也就是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直径小一些,可以多缠绕一些光纤,同时可以根据空间尺寸调整相差的倍数,做到可以将多余的光纤收纳;实际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设计,或者在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多缠绕几圈,相当于增加其直径。
由于单根的光纤收纤装置由一个大直径的下绕线环槽205和一个小直径的上绕线环槽 204构成,光纤在下绕线环槽205和上绕线环槽204中的绕线方向相反即一个顺时针绕一个逆时针绕,当下绕线环槽205时上绕线环槽204出线,下绕线环槽205出线时上绕线环槽204收线,定义下绕线环槽205的半径为R,上绕线环槽204的半径为r,则下绕线环槽 205一圈能收线2πR,上绕线环槽204一圈才出线2πr,如果控制下绕线环槽205最大收线为一圈那上绕线环槽204最多出线2πr,这样就可以解决配线中富裕光纤的缠绕问题。
如图6所示,本例中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都是24路,则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配置一个24 路的光纤收纤盘组。考虑到光纤故障时的维护,24路光纤收纤装置设计成抽屉方式,单根光纤故障时,只需抽出对应故障光纤的光纤收纤装置跟换即可,不会影响其余光纤。
可见,本发明的种光缆配线装置,依据上述结构,将光纤整理排列,位置信息明确、可控,可以自动整理收纳光纤,不会发生缠绕,保证光纤插拔对接,可靠性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且维护时效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光缆配线装置,设于自动光纤交换机中,实现N条接入光纤与N条输出光纤的排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与两套光纤收纤盘组;
所述的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包括N×N个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光纤对接接头(101),正面为光纤的接入面,背面为光纤的输出面;
所述的光纤收纤盘组包括N个层叠的光纤收纤装置(200),每个光纤收纤装置(200)缠绕安装一根光纤;
接入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N条接入光纤由接入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接入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上至下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接入面对应行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输出面的光纤收纤盘组设于光纤配纤对称矩阵盘(10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的N条输出光纤由输出面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引出,N条输出光纤的光纤插头(300)按次序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插入光纤对接接头(101)矩阵的输出面对应列的光纤对接接头(10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收纤装置(200)包括:盒体(201)、转盘(202)与卷簧(203);转盘(202)铰接于盒体(201)中心,卷簧设于盒体(201)与转盘(202)间;转盘(202)的外圆柱面同向并排平行布置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直径是上绕线环槽(204)直径的2~8倍;上绕线环槽(204)与下绕线环槽(205)间设连通的连接通道(206);连接通道(206)内切下绕线环槽(205)的槽底柱面,外切上绕线环槽(204)的槽底柱面;光纤穿过连接通道(206),一端在上绕线环槽(204)的正向缠绕后延伸至外接光缆;另一端在下绕线环槽(205)的反向缠绕后连接光纤插头(3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3258.0U CN208780870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33258.0U CN208780870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80870U true CN208780870U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59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33258.0U Active CN208780870U (zh) | 2018-09-03 | 2018-09-03 |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8087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293A (zh) * | 2021-08-03 | 2021-12-1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一种分离式光纤储纤盒 |
WO2024011701A1 (zh) * | 2022-07-14 | 2024-01-18 |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盘线装置 |
-
2018
- 2018-09-03 CN CN201821433258.0U patent/CN2087808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293A (zh) * | 2021-08-03 | 2021-12-17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一种分离式光纤储纤盒 |
WO2024011701A1 (zh) * | 2022-07-14 | 2024-01-18 | 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盘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80870U (zh) | 一种光缆配线装置 | |
CN103154795B (zh) | 用于提供固定光纤连接的方法、装置 | |
CN109154706A (zh) | 具有一体化接合隔室的高密度分配框架 | |
US10830976B2 (en) | Splicing and termination tray, distribution frame, and 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 |
WO2019085289A1 (zh) | 实现光纤配线的装置和方法 | |
CN204631325U (zh) | 改进型光纤盘绕装置 | |
CN206818935U (zh) | 数据中心用迷你光缆 | |
CN205067826U (zh) | 一种智能光纤配线盘 | |
CN205210354U (zh) | 一种气吹式光缆分线箱 | |
CN107065104A (zh) | 一种光纤布线装置 | |
CN206710656U (zh) | 一种光纤终端接收器辅助盒 | |
CN204439895U (zh) | 光纤配线架 | |
CN109116498B (zh) | 一种光纤配线柜 | |
CN103605193B (zh) | 光纤配线柜 | |
CN207601376U (zh) | 即插即用式光缆交接箱 | |
CN204287563U (zh) | 一种光纤配线架 | |
CN208060784U (zh) | 一种出带状光缆盒式光分路器 | |
CN201628791U (zh) | 大芯数帽式光缆接头盒 | |
JP3129788B2 (ja) | 光引落接続函および引落工法 | |
CN105974547A (zh) | 一种光缆分纤箱及其布线方法 | |
CN207352224U (zh) | 一种具有分光跳接功能的帽式光缆接头盒 | |
CN205294490U (zh) | 一种用于整机柜服务器光纤线的理线装置 | |
CN209590333U (zh) | 一种通信机房用新型光纤跳线 | |
CN2550780Y (zh) | 旋转式熔接配线组合模块 | |
CN105301721A (zh) | 一种智能光纤配线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5 Address after: 100142 4th Floor, Building C, Baihua Science Park, 45 Beiwa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IQIHAOD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8, 2nd Floor, Building No. 7, Fengxian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ZXA System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