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9509U -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9509U
CN208769509U CN201721347158.1U CN201721347158U CN208769509U CN 208769509 U CN208769509 U CN 208769509U CN 201721347158 U CN201721347158 U CN 201721347158U CN 208769509 U CN208769509 U CN 208769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route
shell
outlet
treatment facil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71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荣
吴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471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9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9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9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功能模块,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至少一个间室,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间室内;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通过将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壳体上,简化了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管路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饮水机,为方便水路和电路的布置,饮水机的壳体结构通常设计的较大,且由于壳体内部水路和电路布置复杂,导致饮水机各个部件组装费时费力。
此外,管路(例如硅胶管)与功能模块连接不当或管路老化时,饮水机容易出现渗水现象,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的至少部分水路与壳体融合形式一体,壳体组件整体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水处理装置,该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洁、安装工序较少、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中,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功能模块,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至少一个间室,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间室内;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通过将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壳体上,简化了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管路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分水水路和出水水路,所述分水水路向所述功能模块供水,通过所述功能模块制冷或制热后的水通过所述出水水路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结构还包括:排水水路,所述排水水路与所述功能模块连通以排空所述功能模块中的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结构还包括:排气气路,所述排气气路与出水水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水水路、所述出水水路、所述排水水路和所述排气气路至少之一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所述分水水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分水水路至少包括:制冷分水水路,所述制冷分水水路与所述制冷模块连通以向所述制冷模块供水;制热分水水路,所述制热分水水路与所述制热模块连通以向所述制热模块供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水水路还包括:常温出水水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水水路包括:一个第一进口和三个第一出口,其中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热出口,该制热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制热分水水路,另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冷出口,该制冷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制冷分水水路,再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常温出口,该常温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常温出水水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自上向下限定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制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间室内,所述制冷模块设于所述第二间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水水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水水路包括:第一出水水路,所述第一出水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热模块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冷模块的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气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排气气路包括:
第一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一出水水路连通;第二排气气路,所述第二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二出水水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二子壳体和所述第三子壳体均为一端向上敞开的圆筒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由于水路结构至少部分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上,简化了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管路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子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子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子壳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壳体组件100;
壳体10;第一子壳体1;第二子壳体2;第三子壳体3;第一间室11;第二间室12;
第一进口211;制热出口212;制冷出口213;常温出口214;制热分水水路215;制冷分水水路216;常温出水水路217;
第一出水水路221;热水出口2211;第二出水水路222;冷水出口2221;
第一排水水路231;第二排水水路232;
第一排气气路241;第二排气气路242;
制热模块200;
制冷模块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100。其中,水处理装置可以为饮水机或净饮机,如图1所示,该水处理装置通常包括制冷模块300和/或制热模块200的功能模块,通过供水模块向制冷模块300和制热模块200供水。制冷模块300和制热模块200均可以设置壳体10内。
如图2-图5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水路结构。具体地,壳体10限定出至少一个间室,功能模块安装于间室内,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也就是说,水处理装置的水路结构可以仅一部分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另一部分可以为明管(例如硅胶管),通过明管和融合于壳体10的水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路系统;或者水处理装置的水路结构也可以全部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即整个水路系统均形成于壳体10上,水处理装置的不再额外设置明管管路。
由于该壳体10具有与壳体10融合成一体的水路结构,在水路结构一部分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的情况,水处理装置可以减少对明管的使用数量,在水路结构全部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时,水处理装置可以不再额外设置明管,减少了安装明管管路的安装空间,使得壳体10结构的整体体积可以大幅缩小,使得整个壳体10结构设计更加精致。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的形状结构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对于竖置式的水处理装置而言,如图2-图5所示,壳体10可以为圆柱形,对于水平放置的水处理装置而言,壳体10可以为方形。
此外,壳体10由PP材质制备而成,在该壳体10上形成水路结构,相比于硅胶材质的明管而言,对污垢的吸附能力较差,由此,可以长期保证水路的清洁度,提高水处理装置的水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将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简化了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管路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结构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分水水路和出水水路。其中,通过分水水路向功能模块供水,通过功能模块制冷或制热后的水通过出水水路送出。
可选实施例中,水路结构还可以包括:排水水路。排水水路与功能模块连通以排空功能模块中的水。即在需要排空功能模块中的水时,导通排水水路完成排水,其中,该排水水路可以直接与功能模块连接将功能模块中的水直接排出,该排水水路也可以与分水水路连通,功能模块中的水可以先流向分水水路,在通过排水水路向外排水。
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水路结构还可以包括:排气气路。排气气路与出水水路相通。即功能模块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气路向外排出,例如,在制冷模块300加水之前,制冷模块300中的空气可以依次经过相应的出水水路和排气气路对外排出。又例如,在制热模块200加水之前,制热模块200中的空气也可以依次经过相应的出水水路和排气气路对外排出,制热模块加热过程所产生的蒸汽也可以通过排气气路对外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水水路、出水水路、排水水路和排气气路至少之一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也就是说,水路结构可以为明管与融合于壳体10上的水路的混合管路结构,分水水路21或出水水路或排水水路或排气气路的其中之一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水路结构的其余部分为明管,即水处理装置的水路结构可以为包括明管和融合于壳体10的水路的混合管路结构;或者水路结构全部均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实现完全无明管化。在该种情况,水处理装置的水路系统与电路系统可以做到完全分离,避免了水路结构渗水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300和制热模块200的其中之一。换言之,具有该壳体组件100的水处理装置可以只具有制冷模块300或只具有制热模块200,或者同时具有制冷模块300和制热模块200。其中,制冷模块300包括冷罐,制热模块200可以包括热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处理装置包括:制冷模块300和制热模块200。其中,壳体10自上向下可以限定出第一间室11和第二间室12,制热模块200设于第一间室11内,制冷模块300设于第二间室12内。在该实施例中,分水水路、出水水路、排水水路和排气气路均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换言之,水路结构均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使得水处理装置完全无明管化。
相比于通过明管(例如硅胶管)所构成的水路结构而言,将水路结构全部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使得水处理装置的水路结构与电路系统完全分离,提高了水处理装置的安全性。且将水路结构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相比于传统水处理装置的硅胶管与功能模块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渗水现象,使得各个水路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性更好。
可选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分水水路至少包括:制冷分水水路216、制热分水水路215和常温出水水路217,制冷分水水路216与制冷模块300连通以向制冷模块300供水,制热分水水路215与制热模块200连通以向制热模块200供水,常温出水水路217直接对外输送常温水。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水水路可以包括:一个第一进口211和三个第一出口,其中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热出口212,该制热出口212与第一进口211连通以形成制热分水水路215,另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冷出口213,该制冷出口213与第一进口211连通以形成制冷分水水路216,再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常温出口214,该常温出口214与第一进口211连通以形成常温出水水路217。也就是说,分水水路21通过一个进口分别向制热分水水路215、制冷分水水路216和常温出水水路217送水。其中,制热分水水路215向热罐送水,加热后的热水从出水水路向外送出,制冷分水水路216向冷罐送水,制冷后的冷水从出水水路向外送出。
另一些可选示例中,出水水路包括:第一出水水路221和第二出水水路222。第一出水水路221的入口与制热模块200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路的入口与制冷模块300的出水口连通。其中,第一出水水路具有第一水平延伸段,该第一水平延伸段的出口为热水出口221,第二出水水路具有第二水平延伸段,该第二水平延伸段的出口为冷水出口2221,第一水平延伸段、第二水平延伸段和常温出水水路相互平行。
排水水路包括:第一排水水路231和第二排水水路232,第一排水水路231的入口与制热模块200连通。第二排水路的入口与制冷模块300连通。排气气路可以包括:第一排气气路241和第二排气气路242。其中,第一排气气路241与第一出水水路221连通。
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壳体110、第二子壳体210和第三子壳体310,第一子壳体110、第二子壳体210和第三子壳体310均为一端向上敞开的圆筒体。其中,每个圆筒体均包括筒底和沿所述筒体外周面向上延伸的筒壁,所述水路分布于所述筒底和筒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0和水路结构,其中,水路结构包括:制冷分水水路216、制热分水水路215、常温出水水路217、第一出水水路221、第二出水水路222、第一排水水路231、第二排水水路232、第一排气气路241和第二排气气路242,其中,制冷模块为冷罐,制热模块为热罐。
在上述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的制水过程大致如下:供水模块中的水从第一进口分三路进入分水水路中,其中一路为制热分水水路,通过制热分水水路向热罐送水,在进水过程中,热罐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一排气气路对外排出,其中,热罐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也可以通过第一排气气路排出,从而将热罐内的压力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加热后的热水通过第一出水水路对外送出;另一路为制冷分水水路,通过制冷分水水路向冷罐送水,在进水过程中,冷罐中的空气通过第二出水水路和第二排气气路向外排出,从而将冷罐内的压力保持在适当的范围,经过冷罐制冷后水从第二出水水路对外送出;再一路为常温出水水路,供水模块中的水直接通过常温出水水路对外送水。
在水处理装置长期不用或需要做清洁的时候,可以导通第一排水水路和第二排水水路,分别将冷罐和冷罐中的水排空,从而避免水长期残留于热罐或冷罐中。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限定的间室只有热罐,水路结构包括常温出水水路、制热分水水路、与制热分水水路连通的第一排水水路、热罐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水路及与第一出水水路连通的第一排气气路。其中,热罐的出水口位于热罐的顶部,热罐的进水口位于热罐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10限定的间室只有冷罐,水路结构包括常温出水水路、制热分水水路、与制热分水水路连通的第一排水水路、热罐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水路及与第一出水水路连通的第一排气气路。其中,冷罐的出水口位于热冷罐的顶部,冷罐的进水口位于冷罐的底部。冷罐的出水口设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伸入冷罐内,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冷罐与第二出水水路的入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由于水路结构至少部分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上,简化了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管路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
对于水处理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至少一个间室,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间室内;
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至少部分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分水水路和出水水路,所述分水水路向所述功能模块供水,通过所述功能模块制冷或制热后的水通过所述出水水路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还包括:排水水路,所述排水水路与所述功能模块连通以排空所述功能模块中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结构还包括:排气气路,所述排气气路与出水水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水路、所述出水水路、所述排水水路和所述排气气路至少之一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的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所述分水水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分水水路至少包括:
制冷分水水路,所述制冷分水水路与所述制冷模块连通以向所述制冷模块供水;
制热分水水路,所述制热分水水路与所述制热模块连通以向所述制热模块供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水路还包括:常温出水水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水路包括:一个第一进口和三个第一出口,其中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热出口,该制热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制热分水水路,另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制冷出口,该制冷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制冷分水水路,再一个第一出口构设成常温出口,该常温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以形成常温出水水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自上向下限定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制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间室内,所述制冷模块设于所述第二间室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水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水水路包括:
第一出水水路,所述第一出水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热模块的出水口连通;
第二出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冷模块的出水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水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排水水路包括:
第一排水水路,所述第一排水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热模块连通;
第二排水水路,所述第二排水路的入口与所述制冷模块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气路融合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排气气路包括:
第一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一出水水路连通;
第二排气气路,所述第二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二出水水路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和第三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所述第二子壳体和所述第三子壳体均为一端向上敞开的圆筒体。
15.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1721347158.1U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8769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158.1U CN208769509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7158.1U CN208769509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9509U true CN208769509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4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7158.1U Active CN208769509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9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57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57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O149125B (no) Automatisk signalekvaliseringskrets for aa tilveiebringe en optimalisert likestroem til ett eller flere telefonapparater uavhengig av abonnentsloeyfens lengde
CN207821670U (zh) 台式直饮机
CN205002351U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储水罐
CN208769509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106044883A (zh) 饮用水制备装置
CN109222649A (zh) 台式直饮机
CN20422758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9662572A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109631312A (zh) 一种防冻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391700U (zh) 水处理装置
CN109023853A (zh) 一种集成有加热功能的进水阀及洗衣机
CN104214953A (zh) 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CN207774790U (zh) 水处理装置
CN209172012U (zh) 苏打水机
CN209518748U (zh) 水处理装置
CN207435012U (zh) 水处理装置
CN100453014C (zh) 超滤亲水膜防二次污染饮水机
CN111947310A (zh) 储水罐以及燃气热水器
CN208267024U (zh) 一种智能马桶用加热组件
CN208769507U (zh) 净饮机
CN221037062U (zh) 一种可自清洗的板式换热器
CN206113308U (zh) 热水器水路装置
CN212339645U (zh) 储水罐以及燃气热水器
CN110260442A (zh) 一种墙体水箱装置
CN2936068Y (zh) 超滤亲水膜防二次污染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