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7677U -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7677U
CN208767677U CN201821758136.9U CN201821758136U CN208767677U CN 208767677 U CN208767677 U CN 208767677U CN 201821758136 U CN201821758136 U CN 201821758136U CN 208767677 U CN208767677 U CN 208767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pe
direct current
current cabinet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8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凡
杜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Qi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8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7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7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7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包括机壳,机壳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流屏本体,机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机壳内腔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降温管。该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通过利用制冷机对其降温管内部进行输出冷气,使其降低直流屏本体周围的温度,然后再利用汞受热膨胀,通过浮球带动活动杆向上位移,继而带动挡板与其出风管的靠口处分离,冷气通过出风管直接对其机壳内部降温提供冷气,以及再通过气体的气压压强原理,推动封堵板向上位移,使其气体进入降温管内部循环,当机壳内部的温度降低时,汞液态水位降低,使其浮球下降,继而达到通过挡板再对其出风管进行封堵,从而达到了对直流屏本体内部自动节能降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背景技术
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力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它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直流屏由交配电单元、充电模块单元、降压硅链单元、直流馈电单元、配电监控单元、监控模块单元及绝缘监测单元组成,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小型发电厂、水电站、各类变电站,和其他使用直流设备的用户(如石化、矿山、铁路等),适用于开关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仪器、仪表、继电保护和故障照明等场合,直流屏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控制、保护、管理、测量的新型直流系统。目前,现有的直流屏由于长期工作与高温环境下,不具备内部自动降温装置,从而导致直流屏内的组件元器使用寿命减短,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解决了现有的直流屏由于长期工作与高温环境下,不具备内部自动降温装置,从而导致直流屏内的组件元器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流屏本体,所述机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所述机壳内腔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的底部横管与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机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管的左侧与制冷机的进风管和制冷管内部连通,所述降温管的底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使用管,所述使用管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使用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管,所述梯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梯形管的顶部插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末端插入使用管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表面与梯形管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使用管内腔的底部盛放有汞,所述活动杆位于使用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浮球漂浮在汞的面上,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板,所述降温管的两条竖管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内部与降温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块远离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管的内圈滑动套接在滑杆的表面,所述降温管的顶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换气管,所述换气管的内部与降温管内部连通,所述两个换气管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降温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封堵板,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与降温管顶部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底部与封堵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换气管的内壁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抵挡块。
优选的,所述两个使用管分别以机壳的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使用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套环,所述加固套环的底部与降温管底部的横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塞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闭垫,所述密闭垫中部的内壁固定套接在活动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位于梯形管外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的底部与梯形管顶部的开口接触。
优选的,所述挡板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板,所述密封垫板的侧面与出风管的开口接触。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通过制冷机的设置,以及降温管、固定座、使用管、梯形管、滑杆、活动杆、汞、活塞板、浮球、出风管、固定块、挡板、连接杆、滑动套管、换气管、固定杆、封堵板、压缩弹簧和抵挡块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利用制冷机对其降温管内部进行输出冷气,从而达到降低直流屏本体周围的温度,然后再利用汞受热膨胀,通过浮球带动活动杆向上位移,继而带动挡板与其出风管的靠口处分离,冷气通过出风管直接对其机壳内部降温提供冷气,以及再通过气体的气压压强原理,推动封堵板向上位移,使其机壳内部的气体进入降温管内部循环,当机壳内部的温度降低时,汞液态水位降低,使其浮球下降,继而达到通过挡板再对其出风管进行封堵,起到自动节能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对直流屏本体内部自动节能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的A处内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的B处内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3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壳;2、直流屏本体;3、制冷机;4、降温管;5、固定座;6、使用管;7、加固套环;8、梯形管;9、滑杆;10、活动杆;11、汞;12、活塞板;13、浮球;14、密闭垫;15、限位套管;16、出风管;17、限位板;18、固定块;19、挡板;20、密封垫板;21、连接杆;22、滑动套管;23、换气管;24、固定杆;25、封堵板;26、压缩弹簧;27、抵挡块;2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包括机壳1,机壳1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流屏本体2,机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3,机壳1内腔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降温管4,降温管4的底部横管与固定座5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座5的底部与机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降温管4的左侧与制冷机3的进风管和制冷管内部连通,降温管4的底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使用管6,两个使用管6分别以机壳1的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使用管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套环7,加固套环7的底部与降温管4底部的横管固定连接,通过加固套环7的设置,从而起到了对其使用管6进行加固的效果,使用管6的顶部开设有开口,使用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管8,梯形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9,梯形管8的顶部插入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10的末端插入使用管6的内部,活动杆10的表面与梯形管8的顶部滑动连接,使用管6内腔的底部盛放有汞11,活动杆10位于使用管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13,浮球13漂浮在汞11的面上,活动杆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板12,活塞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闭垫14,密闭垫14中部的内壁固定套接在活动杆10的表面,通过密闭垫14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保护活塞板12的效果,活动杆10位于梯形管8外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套管15,限位套管15的底部与梯形管8顶部的开口接触,通过限位套管15的设置,从而起到了对其活动杆10位移限位的效果,降温管4的两条竖管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6,出风管16的内部与降温管4的内部连通,活动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远离滑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9,挡板19远离固定块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板20,密封垫板20的侧面与出风管16的开口接触,通过密封垫板20的设置,从而起到了加大了对其出风管16的密闭性,固定块18远离挡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22的侧面固定连接,滑动套管22的内圈滑动套接在滑杆9的表面,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通过限位板17的设置,从而起到了对其滑动套管22进行限位的效果,降温管4的顶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换气管23,换气管23的内部与降温管4内部连通,两个换气管23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24,固定杆24的顶部与降温管4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24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封堵板25,固定杆24的表面套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的顶部与降温管4顶部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26的底部与封堵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换气管23的内壁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抵挡块27,固定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8。
使用时,首先通过制冷机3低效输出对其降温管4内部进行输出冷气,通过局部对直流屏本体2周围进行温度,当直流屏本体2的温度过高时,利用汞11受热膨胀,通过浮球13带动活动杆10向上位移,继而带动挡板19与其出风管16的靠口处分离,通过制冷机3高效输出冷气,使其出风管16直接对其机壳1内部降温提供冷气,使其直流屏本体2内部元器快速降温,以及由于气体的气压压强原理,机壳1内部的气压推动封堵板25向上位移,使其机壳1内部的气体进入降温管4内部循环,当机壳1内部的温度降低时,汞11液态水位降低,使其浮球13下降,继而达到通过挡板19再对其出风管16进行封堵,起到自动节能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对直流屏本体2内部自动节能降温的目的,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通过制冷机3的设置,以及降温管4、固定座5、使用管6、梯形管8、滑杆9、活动杆10、汞11、活塞板12、浮球13、出风管16、固定块18、挡板19、连接杆21、滑动套管22、换气管23、固定杆24、封堵板25、压缩弹簧26和抵挡块27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利用制冷机3对其降温管4内部进行输出冷气,从而达到降低直流屏本体2周围的温度,然后再利用汞11受热膨胀,通过浮球13带动活动杆10向上位移,继而带动挡板19与其出风管16的靠口处分离,冷气通过出风管16直接对其机壳1内部降温提供冷气,以及再通过气体的气压压强原理,推动封堵板25向上位移,使其机壳1内部的气体进入降温管4内部循环,当机壳1内部的温度降低时,汞11液态水位降低,使其浮球13下降,继而达到通过挡板19再对其出风管16进行封堵,起到自动节能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对直流屏本体2内部自动节能降温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腔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直流屏本体(2),所述机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制冷机(3),所述机壳(1)内腔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降温管(4),所述降温管(4)的底部横管与固定座(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的底部与机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管(4)的左侧与制冷机(3)的进风管和制冷管内部连通,所述降温管(4)的底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使用管(6),所述使用管(6)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使用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管(8),所述梯形管(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9),所述梯形管(8)的顶部插入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10)的末端插入使用管(6)的内部,所述活动杆(10)的表面与梯形管(8)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使用管(6)内腔的底部盛放有汞(11),所述活动杆(10)位于使用管(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13),所述浮球(13)漂浮在汞(11)的面上,所述活动杆(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板(12),所述降温管(4)的两条竖管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6),所述出风管(16)的内部与降温管(4)的内部连通,所述活动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远离滑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9),所述固定块(18)远离挡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管(22)的内圈滑动套接在滑杆(9)的表面,所述降温管(4)的顶部横管固定连接有两个换气管(23),所述换气管(23)的内部与降温管(4)内部连通,所述两个换气管(23)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的顶部与降温管(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4)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封堵板(25),所述固定杆(24)的表面套有压缩弹簧(26),所述压缩弹簧(26)的顶部与降温管(4)顶部横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26)的底部与封堵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换气管(23)的内壁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抵挡块(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使用管(6)分别以机壳(1)的中心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使用管(6)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套环(7),所述加固套环(7)的底部与降温管(4)底部的横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闭垫(14),所述密闭垫(14)中部的内壁固定套接在活动杆(10)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0)位于梯形管(8)外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套管(15),所述限位套管(15)的底部与梯形管(8)顶部的开口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9)远离固定块(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板(20),所述密封垫板(20)的侧面与出风管(16)的开口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8)。
CN201821758136.9U 2018-10-28 2018-10-28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Active CN208767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136.9U CN208767677U (zh) 2018-10-28 2018-10-28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136.9U CN208767677U (zh) 2018-10-28 2018-10-28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7677U true CN208767677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8136.9U Active CN208767677U (zh) 2018-10-28 2018-10-28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76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4028A (zh) * 2020-11-18 2021-02-26 刘龙龙 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4028A (zh) * 2020-11-18 2021-02-26 刘龙龙 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7677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直流屏
CN105020962A (zh)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水冷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CN204854128U (zh) 一种医疗核磁共振水冷机组
CN104061644B (zh) 快冷装置
CN213040784U (zh) 一种高压低温型跨临界co2并联制冷机组
CN205383809U (zh) 工业冷水机
CN202613874U (zh) 用于低温冰箱的柜口防露系统
CN201811490U (zh) 带有热回收的内切换水源热泵机组
CN206019063U (zh) 一种可回收利用低气压的风冷模块式热泵机组
CN101738056A (zh) 电冰箱式冷/暖空调-发电与淋浴的多功能系统装置
CN204987326U (zh) 热管空调一体式换热系统
CN210178536U (zh) 一种用于油冷却器和压缩机连接回路
CN205909604U (zh) 一种双循环工业冷水机组
CN209913697U (zh) 高压变频器空水冷系统
CN208735957U (zh) 一种便于压力控制的冷水机组
CN207335268U (zh) 一种实用新型工业冷水机
CN218296416U (zh) 一种闭式水冷却器的降温装置
CN219399584U (zh) 一种冷冻式干燥机散热装置
CN208620684U (zh) 一种制冷用易拆卸冷板
CN214486129U (zh) 一种食品生产车间用具有过滤结构的制冷装置
CN217709700U (zh) 一种电解水端板流道结构
CN205227624U (zh) 组合式双冷源制冷系统
CN221099369U (zh) 一种陶瓷烧结用冷却装置
CN218299548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用冷却装置
CN211118113U (zh) 一种便于更换出风管接头的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No.29 Haiying Road, Qi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Qi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12, Building 1, 288 Wuhua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ANKONG COMMUNICATION ELECTRIC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