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0652U -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 Google Patents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0652U
CN208750652U CN201821201923.3U CN201821201923U CN208750652U CN 208750652 U CN208750652 U CN 208750652U CN 201821201923 U CN201821201923 U CN 201821201923U CN 208750652 U CN208750652 U CN 208750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t spot
secondary hot
light
optica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19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磊
江景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kayama Masada Photoelectr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kayama Masada Photoelectr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kayama Masada Photoelectric Ltd filed Critical Nakayama Masada Photoelectric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19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0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0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0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涉及反射器技术领域。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包括:反射罩,反射罩包括罩首、罩身以及罩台,罩首和罩台分别位于罩身的两端,罩首用于笼罩LED灯珠,反射罩的截面轮廓尺寸从罩首一侧向着罩台一侧逐渐增大。收光环,收光环包括连接部和收光口,连接部与罩台连接,收光环的截面轮廓尺寸从连接部向着收光口逐渐减小。LED灯珠发出的光能够从罩首处向着收光口投射并从收光口向外部射出。无副光斑LED反射器能够防止照明时产生副光斑,使得光照更为均匀,避免光照不均带来的问题。

Description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射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背景技术
LED灯发光组件具有节能,使用寿命长,光强度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在商用和民用方面得到推广和应用。同时LED灯虽然具有明亮的投射光远,但是其投射效果为直线方式,光照范围有局限。
为了解决LED灯所具有的上述局限,目前普遍采用反射罩或者反射器对LED灯的投射光进行反射,形成漫射光线,提高照明范围和光感舒适度。
但是反射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光照区域存在着亮度不均的情况,不均的光照导致光源照度的浪费,同时对于使用者的眼睛而言,这样明暗不均的照射效果更容易导致眼部疲累,久而久之还容易导致近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能够防止照明时产生副光斑,使得光照更为均匀,避免光照不均带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包括罩首、罩身以及罩台,所述罩首和所述罩台分别位于所述罩身的两端,所述罩首用于笼罩LED灯珠,所述反射罩的截面轮廓尺寸从所述罩首一侧向着所述罩台一侧逐渐增大;
收光环,所述收光环包括连接部和收光口,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罩台连接,所述收光环的截面轮廓尺寸从所述连接部向着所述收光口逐渐减小;
LED灯珠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罩首处向着所述收光口投射并从所述收光口向外部射出。
具体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通过反射罩与收光环的配合,能够很好地防止光源射出后,有副光斑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收光环的内表面具有喷哑黑而成的哑黑防眩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身的内表面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身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形,圆形横截面轮廓的所述罩身的内表面均布60等分的球面反射方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收光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罩身的靠近所述罩台一侧的开口的口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首的中央为光源点,从光源点射出的光照经过所述收光口后的照射区域的截面呈扇形,扇形的照射区域截面的角度为7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台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所述罩首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20.2mm,所述反射罩的高度为66.4mm;
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所述收光口的内圆轮廓直径为63.5mm,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光口之间部分的高度为3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台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所述罩首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18.3mm,所述反射罩的高度为60.2mm;
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所述收光口的内圆轮廓直径为57.6mm,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光口之间部分的高度为29.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罩台的周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罩身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靠近所述罩首的为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罩台的为所述第二部,所述罩身内表面的切面在所述第一部为外切面,在所述第二部为内切面,外切面与内切面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交界处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通过反射罩与收光环的配合,再通过对反射罩的形状设计,对收光环进行喷涂哑黑防眩层,能够很好地防止光源射出后,有副光斑产生。并且对于光源的引导性好,使得照明时的照明区域都是有效区域,光亮度好,且均匀性好,能够很好地避免光照不均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反射罩的从罩台往罩首方向的视图;
图3为扇形照射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的反射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反射罩;11-罩首;13-罩身;132-反射方格;134-第一部;136-第二部;15-罩台;30-收光环;31-连接部;33-收光口;101-照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包括:
反射罩10,反射罩10包括罩首11、罩身13以及罩台15,罩首11和罩台15分别位于罩身13的两端,罩首11用于笼罩LED灯珠,反射罩10的截面轮廓尺寸从罩首11一侧向着罩台15一侧逐渐增大;
收光环30,收光环30包括连接部31和收光口33,连接部31与罩台15连接,收光环30的截面轮廓尺寸从连接部31向着收光口33逐渐减小;
LED灯珠发出的光能够从罩首11处向着收光口33投射并从收光口33向外部射出。
其中,连接部31的内表面与罩台15的周面贴合。这样可以避免收光环30的连接部31影响罩身13内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的传播。
优选的,收光环30的内表面具有喷哑黑而成的哑黑防眩层。具有哑黑防眩层的收光环30能够更好地防止副光斑的产生。
具体的,罩身13的内表面为弧面。弧面设计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在罩身13内平滑铺展。
详细的,罩身13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形,圆形横截面轮廓的罩身13的内表面均布60等分的球面反射方格132。罩身13具有多层反射方格132,每一层的反射方格132围成圆环状,每个反射方格132占该层的弧度为6°。
通过设计60等分的球面反射方格132,光源发出的光在罩身13内的铺展更加均匀,且能够被球面的反射方格132引导,避免光线被罩身13损耗。
具体的,收光口33的口径小于罩身13的靠近罩台15一侧的开口的口径。这样可使得从罩身13的靠近罩台15一侧的开口的边缘射出的光线,能够投射到收光环30的内表面上,而不是直接投射到需要照明的地方。
由于从罩身13的靠近罩台15一侧的开口的边缘射出的光线更弱,这样的光线容易在照明的地方产生副光斑,而被收光环30阻挡后,从收光口33射出的光线的照度会更好,不会出现副光斑。
具体的,罩首11的中央为光源点,从光源点射出的光照经过收光口33后的照射区域的截面呈扇形,扇形的照射区域截面的角度为70°,在本实施例中,简称为照射角101。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将照射出去的光照范围控制在70°,这样可以使得照射区域的光线都是有效光线。即照明度好,并且均匀,不会有光照明暗不均的情况,相较于一般的反射器而言,表面上光照范围减小了,但是实际的有效光线照射的区域并没有减小,甚至还更大,而一般的反射器反射出去的光线容易产生副光斑,也就没有实际的照明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罩台15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罩首11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20.2mm,反射罩10的高度为66.4mm;
对应的,连接部31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收光口33的内圆轮廓直径为63.5mm,连接部31与收光口33之间部分的高度为32.5mm。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现有的反射器虽然对于光源有一定的引导集束的作用,但是在照明时会产生副光斑,使得照明区域的亮度不均,浪费有效光照,同时也会对使用者的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
实践发现,主要是边缘投射出去的光线由于内部的反射范围有限,所以射出的光线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光线更弱,使得光照区域的边缘会产生副光斑。
具体的,通过收光环30与反射罩10的配合,光源射出的在罩身13的边缘处照射光线能够被收光环30收挡。从而使得从收光口33投射出去的光线都是照度有保障的,照射时都是有效光线,避免副光斑的产生。
进一步的,通过在收光环30的内表面喷涂哑黑防眩材料形成哑黑防眩层,对于边缘的较弱的光线能够更好地阻挡吸收,避免在收光环30内再次反射到中央区域,从而避免再对中央区域的有效光线的照射产生影响。这样可以进一步更好地防止产生副光斑。
进一步的,将照射区的截面设计成70°,这样的角度控制,可以确保照射时的照射区域的亮度均匀,并且能够更加确保没有副光斑产生,使得使用了该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的灯具能够进行更好的照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罩台15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罩首11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18.3mm,反射罩10的高度为60.2mm;
对应的,连接部31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收光口33的内圆轮廓直径为57.6mm,连接部31与收光口33之间部分的高度为29.5mm。
其余结构均可参照实施例1。
这样的尺寸设计,同样能够实现实施例1中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罩身13包括第一部134和第二部136,靠近罩首11的为第一部134,靠近罩台15的为第二部136,罩身13内表面的切面在第一部134为外切面,在第二部136为内切面,外切面与内切面在第一部134和第二部136的交界处过渡。
其余结构均可参照实施例1。
通过对罩身13的设计,光源发出的光在第一部134的时候具有向中央集束的效果,配合收光环30的结构,同样能够像实施例1一样,防止副光斑产生,并且能够使得照射的区域光亮度好。
综上所述,无副光斑LED反射器100通过反射罩10与收光环30的配合,再通过对反射罩10的形状设计,对收光环30进行喷涂哑黑防眩层,能够很好地防止光源射出后,有副光斑产生。并且对于光源的引导性好,使得照明时的照明区域都是有效区域,光亮度好,且均匀性好,能够很好地避免光照不均带来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包括罩首、罩身以及罩台,所述罩首和所述罩台分别位于所述罩身的两端,所述罩首用于笼罩LED灯珠,所述反射罩的截面轮廓尺寸从所述罩首一侧向着所述罩台一侧逐渐增大;
收光环,所述收光环包括连接部和收光口,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罩台连接,所述收光环的截面轮廓尺寸从所述连接部向着所述收光口逐渐减小;
LED灯珠发出的光能够从所述罩首处向着所述收光口投射并从所述收光口向外部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环的内表面具有喷哑黑而成的哑黑防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身的内表面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身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形,圆形横截面轮廓的所述罩身的内表面均布60等分的球面反射方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罩身的靠近所述罩台一侧的开口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首的中央为光源点,从光源点射出的光照经过所述收光口后的照射区域的截面呈扇形,扇形的照射区域截面的角度为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台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所述罩首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20.2mm,所述反射罩的高度为66.4mm;
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75mm,所述收光口的内圆轮廓直径为63.5mm,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光口之间部分的高度为32.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台的外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所述罩首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18.3mm,所述反射罩的高度为60.2mm;
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的内圆轮廓的直径为68mm,所述收光口的内圆轮廓直径为57.6mm,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收光口之间部分的高度为29.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罩台的周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副光斑LED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身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靠近所述罩首的为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罩台的为所述第二部,所述罩身内表面的切面在所述第一部为外切面,在所述第二部为内切面,外切面与内切面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交界处过渡。
CN201821201923.3U 2018-07-26 2018-07-26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Active CN208750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1923.3U CN208750652U (zh) 2018-07-26 2018-07-26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1923.3U CN208750652U (zh) 2018-07-26 2018-07-26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0652U true CN208750652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1923.3U Active CN208750652U (zh) 2018-07-26 2018-07-26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0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2552A (zh) * 2018-07-26 2018-10-16 中山雅大光电有限公司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2552A (zh) * 2018-07-26 2018-10-16 中山雅大光电有限公司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4911U (zh) 照明装置及其光学构件
TWM584058U (zh) 充電樁
CN208750652U (zh)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CN107293631A (zh) 发光二极管
TW200912195A (en) Light-spreading and energy-saving shade
CN206504274U (zh) 一种csp背光透镜
CN205299294U (zh) 一种天花板嵌入式洗墙灯
CN108662552A (zh) 无副光斑led反射器
CN207569783U (zh) 一种透镜
CN207112696U (zh) 一种微结构防眩光面罩
CN203115667U (zh) Led射灯
KR200353040Y1 (ko) 조명 장치
CN102777793B (zh) 一种偏光型led草帽灯珠
CN201858593U (zh) 一种防眩光led反光罩
CN104214668A (zh) 透镜及其应用该透镜的led灯具
KR20150123633A (ko) 렌즈, 커버부재 및 led조명장치
CN207065262U (zh) 一种广角照明灯
CN206890281U (zh) 一种led投光灯
CN103925560B (zh) 用于光设备的可互换反射器
KR20180011431A (ko) 피부치료용 광조사기 광원모듈
CN102913779B (zh) 发光体
JP3177268U (ja) 街灯構造
CN206786631U (zh) 新型泛光灯透镜
CN202938240U (zh) 一种用于led射灯的新型反射器
CN206247258U (zh) 新型反光杯及舞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