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6237U -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6237U
CN208736237U CN201821198708.2U CN201821198708U CN208736237U CN 208736237 U CN208736237 U CN 208736237U CN 201821198708 U CN201821198708 U CN 201821198708U CN 208736237 U CN208736237 U CN 20873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emperator
heat exchanger
secondary side
plate heat
sid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87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谯立新
李百俊
周爱红
赵蕾
李建波
程卫芳
石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old Sun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old Sun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old Sun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old Sun Device Fabr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87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62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包括减温器、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口,二次侧回水口;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低温进口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支流管道与减温器的减温器低温进口连通。原设备二次侧回水口的低温水全部水量都经过板式换热器进入减温器,使得减温器的容量大故换热面积大成本高。现改进产品大部分低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少部分低温水进入减温器获取热量后与板式换热器合流供至用户。由于水量少,减温器容量大大减小从而降低换热面积,而且由于二次侧回水口的水温比较低使得成本降低换热效果不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系统换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中,换热降温设备是常用的节能或者生产设备。常用的换热降温设备为减温器+板式换热器组合形式。减温器负责把大于150度的蒸汽降温至150度以下,在板换的使用工况允许情况下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次热媒(被加热水),一次热媒系统降温后流入补水箱或用户所指定的地方;二次热媒回水进入换热机组经除污器过滤除污后,首先进入循环水泵,再大部分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少部分水进入减温器获取热量后供至用户。
如附图2所示,板式换热器内换热后水温稍高,且全部流向减温器并对高温蒸汽(150-200℃)降温,由于温差偏小,降温所需水量大,降温时间长,所需减温器的体积就比较大,现需要一种重新布局的管路,满足对高温蒸汽快速降温且减温器体积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原设备二次侧回水口的低温水全部水量都经过板式换热器进入减温器,使得减温器的容量大故换热面积大成本高。现改进产品大部分低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少部分低温水进入减温器获取热量后与板式换热器合流供至用户。由于水量少,减温器容量大大减小从而降低换热面积,而且由于二次侧回水口的水温比较低使得成本降低换热效果不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包括减温器、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口,二次侧回水口;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低温进口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支流管道与减温器的减温器低温进口连通;
减温器的减温器低温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低温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连通;
所述减温器还包括减温器高温进口、减温器高温出口,所述减温器高温进口通过阀门组及管道连接蒸汽入口,减温器高温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高温进口,换热器高温出口连接冷凝水收集器。
所述阀门组包括三个手动阀门、一个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串联设在两手动阀门中间组成流通阀组,另一手动阀门与所述流通阀组并联。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还包括流量控制器,所述蒸汽入口、二次侧出水口、二次侧回水口均设有流量控制器。
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流量检测仪和电动阀门。
所述支流管道上设有支流阀门。
所述电动阀门、流量检测仪均连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原设备二次侧回水口的低温水全部水量都经过板式换热器进入减温器,使得减温器的容量大故换热面积大成本高。现改进产品大部分低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少部分低温水进入减温器获取热量后与板式换热器合流供至用户。由于水量少,减温器容量大大减小从而降低换热面积,而且由于二次侧回水口的水温比较低使得成本降低换热效果不减。
2、供水温度由智能的流量控制器根据供水的温度信息,自动调节热媒进口温控阀的开度,使室内达到适宜的温度。具有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组装灵活、维修方便。
3、阀门组采用电动阀门串联设在两手动阀门中间组成流通阀组,另一手动阀门与所述流通阀组并联的方式,当电动阀门损坏时可以关闭电动阀门两侧的手动阀门,然后打开并联的手动阀门,让高温蒸汽临时经过并联的手动阀门,然后可以安全的维修电动阀门,采用这种方式安全高效,不会因为高温蒸汽而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管路连接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依据的现有技术管路连接视图。
图中:1-减温器,2-板式换热器,11-蒸汽入口,12-阀门组,13-减温器高温进口,14-减温器高温出口,15-减温器低温出口,16-减温器低温进口, 17-二次侧出水口,21-二次侧回水口,22-流量控制器,23-换热器低温进口, 24-换热器低温出口,25-换热器高温进口,26-换热器高温出口,27-支流管道,28-支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包括减温器1、板式换热器2、二次侧出水口17,二次侧回水口21;所述二次侧回水口21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器低温进口23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口21通过支流管道27 与减温器1的减温器低温进口16连通;减温器1的减温器低温出口15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17连通,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器低温出口24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17连通。
所述减温器1还包括减温器高温进口13、减温器高温出口14,所述减温器高温进口13通过阀门组12及管道连接蒸汽入口11,减温器高温出口14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高温进口25,换热器高温出口26连接冷凝水收集器。
原设备二次侧回水口的低温水全部水量都经过板式换热器2进入减温器1,使得减温器1的容量大故换热面积大成本高。现改进产品大部分低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2,少部分低温水进入减温器1获取热量后与板式换热器2合流供至用户。由于水量少,减温器1容量大大减小从而降低换热面积,而且由于二次侧回水口的水温比较低使得成本降低换热效果不减。
所述阀门组12包括三个手动阀门、一个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串联设在两手动阀门中间组成流通阀组,另一手动阀门与所述流通阀组并联。
阀门组12采用电动阀门串联设在两手动阀门中间组成流通阀组,另一手动阀门与所述流通阀组并联的方式,当电动阀门损坏时可以关闭电动阀门两侧的手动阀门,然后打开并联的手动阀门,让高温蒸汽临时经过并联的手动阀门,然后可以安全的维修电动阀门,采用这种方式安全高效,不会因为高温蒸汽而烫伤。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还包括流量控制器22,所述蒸汽入口11、二次侧出水口17、二次侧回水口21均设有流量控制器22。
所述流量控制器22包括流量检测仪和电动阀门。所述支流管道27上设有支流阀门28。所述电动阀门、流量检测仪均连接控制系统。
供水温度由智能的流量控制器22根据供水的温度信息,自动调节热媒进口温控阀的开度,使室内达到适宜的温度。具有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组装灵活、维修方便。
实施例二:
我们举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与原有结构的对比
换热量2000KW一次侧:0.6MPa饱和蒸汽;二次侧:55/65℃
0.6MPa饱和蒸汽是164℃,板式换热器胶垫最高耐温150℃所以把164℃的蒸汽降到145℃需加一台减温器。水量全部经过减温器与部分经过减温器所选减温器大小对比如下表(我们以换热量2000KW,循环水量172t/h来举例):
原减温器 改进管路后的减温器
减温器容量 172t/h 25t/h
减温器直径 DN400 DN250
换热面积 8m<sup>2</sup> 2m<sup>2</sup>
减温器内换热管数量 Φ19L=1000 134根 Φ19L=1000 33根
改进后的减温器的直径、面积、换热管数、口径都比原减温器小很多,但是换热效率没有变化,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减温器、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出水口,二次侧回水口;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低温进口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口通过支流管道与减温器的减温器低温进口连通;
减温器的减温器低温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低温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侧出水口连通;
所述减温器还包括减温器高温进口、减温器高温出口,所述减温器高温进口通过阀门组及管道连接蒸汽入口,减温器高温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高温进口,换热器高温出口连接冷凝水收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阀门组包括三个手动阀门、一个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串联设在两手动阀门中间组成流通阀组,另一手动阀门与所述流通阀组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流量控制器,所述蒸汽入口、二次侧出水口、二次侧回水口均设有流量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流量检测仪和电动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流管道上设有支流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电动阀门、流量检测仪均连接控制系统。
CN201821198708.2U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3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8708.2U CN208736237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8708.2U CN208736237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6237U true CN208736237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870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36237U (zh) 2018-07-26 2018-07-26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92179A1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8644860A (zh) 一种大型火电厂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8087944B (zh) 一种基于水水喷射器的凝结水再循环供热系统
CN206959658U (zh) 全自动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203190836U (zh) 开闭式节能冷却塔
CN103925729B (zh) 空调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中央空调
CN107101247A (zh) 一种移动式蓄热装置
CN208736237U (zh) 一种新型减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结构
CN105546842B (zh) 高效太阳平板吸热系统
CN109140772A (zh) 基于一种热泵与快速电热模块组合的热水器及地暖
CN205536656U (zh) 一种多种供热工况的阶梯供热热泵机组
CN201582901U (zh) 一种热水供热系统
CN207455704U (zh) 一种小区供热二次网支线水力调节供热系统
CN204881237U (zh) 一种具有强化换热效果的蒸汽换热系统
CN209229864U (zh) 一种高温汽水换热机组
CN103912325B (zh) 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水供热凝汽器实现高背压可调运行装置
CN208983651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水系统
CN211204465U (zh) 一种开式太阳能闭式承压空气能中央热水系统
CN203857708U (zh) 一种供冷供热供热水调节系统
CN208108874U (zh) 一种多级换热器的温开水器
CN206546036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3203130U (zh) 太阳能采暖器
CN220728327U (zh) 一种利用热水箱平衡峰谷期负荷的供热系统
CN217274459U (zh) 一种暖气片、地暖串联供热机组
CN207365151U (zh) 智能型混水供热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