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3087U -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3087U
CN208733087U CN201821300818.5U CN201821300818U CN208733087U CN 208733087 U CN208733087 U CN 208733087U CN 201821300818 U CN201821300818 U CN 201821300818U CN 208733087 U CN208733087 U CN 208733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pond
culture pond
n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08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煜
罗小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xiong Green Wave Healt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xiong Green Wave Health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xiong Green Wave Health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xiong Green Wave Health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08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3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3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3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培养池内设置有培养网,培养网的下端固定在培养池的池底,培养网的上端与提升机构连接,提升机构用于调节培养网竖直方向的高度,培养池上还设置有微藻种子撒料管,撒料管沿着培养池的长度方向移动,撒料管的一端与微藻种子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培养池内还设置有供氧管,供氧管与供养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培养池的池底设置有收集管,收集管与抽吸装置的抽吸口连通。当不同季节的太阳光照角度的差异,从而提升机构改变培养网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改变培养网的张开角度,进而确保太阳光能够有效的照射在培养网上,从而能够确保培养网上的藻类能够有效接触阳光,从而可有效提高藻类的生长量。

Description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再生能源物质的生产原料,能够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油脂、淀粉、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生长周期短,生物量积累能力强,广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板面相对、依次排列的培养板培养微藻,培养板为平面板,各个培养板等距间隔设定且均直立设置,培养板的养殖面上覆盖有种子液和培养基,种子液在培养基中经过光线照射形成微藻。对于太阳光线而言,太阳光线的高度角不同,照射在养殖面上的光照面积和光照均匀度(同时受光照强度条件的影响)也不同,养殖面上的微藻产量随光照面积和光照均匀度的不同而变化,光照面积越大和/或光照均匀度越高,则养殖面的微藻产量越大。然而,当太阳光线的高度角较小时,相邻培养板之间对光线产生部分阻挡,导致培养板上的光照均匀度存在差异,使藻泥产量较低;当太阳光线的高度角较大时,大量光线直接照射在相邻培养板之间的空隙中,少量光线照射在培养板上,导致藻泥产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藻培养装置,能够提高微藻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所述培养池内设置有培养网,所述培养网沿着培养池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培养网的下端固定在培养池的池底,所述培养网的上端与提升机构连接,提升机构用于调节培养网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培养池上还设置有微藻种子撒料管,所述撒料管沿着培养池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撒料管的一端与微藻种子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培养池内还设置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与供养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培养池的池底设置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抽吸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当不同季节的太阳光照角度的差异,从而提升机构改变培养网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改变培养网的张开角度,进而确保太阳光能够有效的照射在培养网上,从而能够确保培养网上的藻类能够有效接触阳光,从而可有效提高藻类的生长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微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微藻培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10,所述培养池10内设置有培养网20,所述培养网20沿着培养池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培养网20的下端固定在培养池10的池底,所述培养网20的上端与提升机构连接,提升机构用于调节培养网20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培养池10上还设置有微藻种子撒料管30,所述撒料管30沿着培养池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撒料管30的一端与微藻种子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培养池10内还设置有供氧管40,所述供氧管40与供养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培养池10的池底设置有收集管50,所述收集管50与抽吸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当不同季节的太阳光照角度的差异,从而提升机构改变培养网20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改变培养网20的张开角度,进而确保太阳光能够有效的照射在培养网20上,从而能够确保培养网上的藻类能够有效接触阳光,从而可有效提高藻类的生长量;
当需要种植藻类时,启动微藻种子供料机构向撒料管30导入微藻孢子,并且撒料管30沿着培养池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将孢子均匀的撒在培养网20上,确保孢子的正常生长;
利用供氧管40向培养池10导入氧气,从而确保微藻的正常供氧量,确保微藻的正常生长;
上述的培养池10产生的藻泥及其他杂质可通过收集管50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池10内设置有藻泥收集盒60,所述培养网20穿置在藻泥收集盒60的盒腔内,所述藻泥收集盒60的两侧盒壁设置有刮料软板61,所述刮料软板61的板端与培养网20的网面抵靠;
由于微藻在生长的过程中,培养网20上粘附大量的藻泥,对后期的微藻生长产生影响,利用上述的藻泥收集盒60及刮料软板61能够实施对藻泥的清理。
具体地,为实现对培养网20高度的调整,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培养池10两端池壁的滑轨11,所述滑轨11竖直,所述培养池10内还设置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水平且两端与滑轨11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培养网20的上端设置有线绳与滑杆12固定;
可通过提拉滑杆12沿着滑轨11竖直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对培养网20提升高度的改变。
为实现对撒料管30的移动,所述撒料管30的管长方向水平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出料头31,所述撒料管30上设置有吊环32,所述培养池10的上端设置有绳索卷辊70,所述绳索卷辊70的牵引绳与吊环32固定且一端抵靠在过渡滚轮33上,所述过渡滚轮33的旁侧设置有收卷辊34,所述,所述绳索卷辊70的牵引绳一端与收卷辊34连接;
通过转动收卷辊34,从而使得撒料管30沿着培养池10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微藻孢子的均匀喷洒。
优选地,所述供氧管40竖直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气头41。
优选地,所述微藻种子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盒80,所述供料盒80上设置有第一抽料泵81,所述第一抽料泵81的出口通过软管与撒料管30连通。
优选地,所述抽吸装置包括第二抽料泵91,所述第二抽料泵91的进料口与收集管50连通,所述第二抽料泵91的出料口与收集盒90连通。
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池(10),所述培养池(10)内设置有培养网(20),所述培养网(20)沿着培养池(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培养网(20)的下端固定在培养池(10)的池底,所述培养网(20)的上端与提升机构连接,提升机构用于调节培养网(20)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培养池(10)上还设置有微藻种子撒料管(30),所述撒料管(30)沿着培养池(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撒料管(30)的一端与微藻种子供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培养池(10)内还设置有供氧管(40),所述供氧管(40)与供养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培养池(10)的池底设置有收集管(50),所述收集管(50)与抽吸装置的抽吸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10)内设置有藻泥收集盒(60),所述培养网(20)穿置在藻泥收集盒(60)的盒腔内,所述藻泥收集盒(60)的两侧盒壁设置有刮料软板(61),所述刮料软板(61)的板端与培养网(20)的网面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培养池(10)两端池壁的滑轨(11),所述滑轨(11)竖直,所述培养池(10)内还设置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水平且两端与滑轨(11)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培养网(20)的上端设置有线绳与滑杆(1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料管(30)的管长方向水平且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出料头(31),所述撒料管(30)上设置有吊环(32),所述培养池(10)的上端设置有绳索卷辊(70),所述绳索卷辊(70)的牵引绳与吊环(32)固定且一端抵靠在过渡滚轮(33)上,所述过渡滚轮(33)的旁侧设置有收卷辊(34),所述,所述绳索卷辊(70)的牵引绳一端与收卷辊(3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40)竖直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喷气头(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种子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盒(80),所述供料盒(80)上设置有第一抽料泵(81),所述第一抽料泵(81)的出口通过软管与撒料管(3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包括第二抽料泵(91),所述第二抽料泵(91)的进料口与收集管(50)连通,所述第二抽料泵(91)的出料口与收集盒(90)连通。
CN201821300818.5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Active CN208733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0818.5U CN208733087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0818.5U CN208733087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3087U true CN208733087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30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0818.5U Active CN208733087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3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514A (zh) * 2019-10-14 2020-01-03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利用养殖废水培养紫球藻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514A (zh) * 2019-10-14 2020-01-03 贵州民族大学 一种利用养殖废水培养紫球藻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7567B (zh) 光生物反应器
CN102482629B (zh) 光生物反应器
WO2015131830A1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382443A (zh) 一种培养微藻的新方法
CN101748054B (zh) 微藻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
CN208733087U (zh)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US202400931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herent culture of microalgae in thin liquid layer by mobile mechanical stirring
CN104186301A (zh) 一种海藻养殖设备及海藻养殖方法
CN207201739U (zh) 一种工厂化淡水珍珠养殖系统
CN204393040U (zh) 串联式可转动螺旋形无土栽培装置
CN206751785U (zh) 一种硅藻培养板式反应器
CN204824904U (zh)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206204310U (zh) 一种接种装置以及用于微藻固体培养的装置
JP2012023989A (ja) 循環型の光生物反応器
CN106635768B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93251A (zh) 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CN103555563A (zh) 一种连续自动采收型微藻混合养殖装置
CN102703325A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衣藻的方法
CN107549069A (zh) 一种工厂化淡水珍珠养殖系统
CN105018330B (zh) 一种多层半干贴壁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4789451B (zh) 一种光合生物培养装置
CN206706102U (zh) 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
CN208055324U (zh) 一种普适性开放式微藻培养系统
CN205628814U (zh) 立式微藻反应器清洗装置
CN208008801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