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6391U - 一种恒压火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压火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6391U
CN208726391U CN201820192059.9U CN201820192059U CN208726391U CN 208726391 U CN208726391 U CN 208726391U CN 201820192059 U CN201820192059 U CN 201820192059U CN 208726391 U CN208726391 U CN 208726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piston
cylinders
springs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20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1920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6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6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63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压火罐,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罐体内设有隔板和活塞;所述的隔板固定在罐体的中间位置,将罐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活塞位于上腔内,活塞周边与罐体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的罐体上壁上设有活塞口,所述的活塞杆从活塞口内伸出,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罐体下腔内设有出气阀,出气阀连通下腔和上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罐内压力恒定可调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恒压火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压力恒定的火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的方法包括留罐、走罐、闪罐和刺络拔罐等,其中留罐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火罐留在体表后,由于在负压环境下,体表的汗液蒸发速度加快,另外从皮下会渗出一些气体,再加上从火罐边缘渗入的气体的共同作用使火罐内部空气增加,从而一段时间后火罐内的气压会随之升高,会减弱火罐的治疗作用。
传统火罐使用不便,因此现在市场上有手动抽气真空火罐,其原理在于抽取罐内气体,实现负压,治疗结束是打开顶端气阀,空气进入,解除负压。但是因为操作人员的不同,火罐内的负压值过大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甚至产生张力性水泡,而负压值过小治疗又效果不好;对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应该采用不同的负压值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有火罐内的负压值不能规范化控制,因此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现有手动抽气真空火罐的气阀在顶端,覆盖衣物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导致撒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力恒定的火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压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罐体内设有隔板和活塞;所述的隔板固定在罐体的中间位置,将罐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活塞位于上腔内,活塞周边与罐体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的罐体上壁上设有活塞口,所述的活塞杆从活塞口内伸出,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罐体下腔内设有出气阀,出气阀连通下腔和上腔;所述的出气阀包括二号孔、三号弹簧、四号弹簧、三号柱体和四号柱体;所述的二号孔是水平的阶梯孔,包括内段、中段和外段,其中中段处的内径小于内段和外段处的内径;二号孔的内侧端设有二号螺栓,所述的二号螺栓轴心处设有轴心孔,用于通气;所述的三号弹簧位于二号孔的靠近内端的位置,所述的三号柱体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端帽、细段、粗段和外端帽,其中三号柱体粗段部分位于二号孔的中段处,三号柱体的细段和内端帽分别二号孔的内段处,外端帽位于二号孔的外段处,三号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二号螺栓和三号柱体上,二号孔的中段处设有竖直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腔和二号孔,二号孔中段处位于通气孔下开口的内外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密封圈,其中所述的两个密封圈之间的距离大于三号柱体细段的长度,通过三号柱体、密封圈和活塞的共同作用将上腔完全密封住;所述的三号柱体的内端帽和外端帽的直径大于二号孔中段部分的内径;所述的四号弹簧位于三号柱体的外侧,其中三号弹簧的弹力大于四号弹簧的弹力;四号柱体位于四号弹簧的外侧,四号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三号柱体和四号柱体上,四号柱体的外端从二号孔伸出;所述的出气阀的外端设有旋钮,所述的旋钮包括旋钮壁、旋钮手柄和旋钮杆,所述的旋钮的内端部分是圆筒形的旋钮壁结构,所述的旋钮壁的内端面呈圆柱螺旋线形,所述的四号柱体的外端顶在旋钮壁的内端面上;旋钮壁的轴心处设有旋钮杆,所述的罐体上设有与旋钮杆相适应的旋钮孔,所述的旋钮杆的内端插入到旋钮孔内,旋钮杆上套有旋钮弹簧,通过旋钮弹簧的作用旋钮向外顶;旋钮的外端是旋钮手柄结构;所述的旋钮壁位于罐体上内凹的结构内,该内凹结构形成一腔体;旋钮处设有端盖结构;端盖处设有孔,该孔的直径小于旋钮壁的直径,所述的端盖位于旋钮壁的外侧,旋钮手柄从端盖孔内伸出;所述的端盖上标有刻度,所述的旋钮手柄上设有用于指向刻度的标记;所述的活塞杆下端设有竖直盲孔,该竖直盲孔下端开口位于活塞的底面,活塞杆上设有连通竖直盲孔和活塞杆外侧的水平孔,水平孔的位置满足当活塞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孔的外端开口处位于所述的活塞口处;水平孔内设有五号柱体,所述的水平孔内端设有内凸缘,内凸缘处的直径小于五号柱体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五号柱体内端向内进入到竖直盲孔处;五号柱体的水平长度小于水平孔的长度;五号柱体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作用将水平孔完全密封,竖直盲孔内设有水平的五号弹簧,所述的五号弹簧一端顶在五号柱体的内端面上,另一端顶在竖直盲孔的孔壁上或另一个五号柱体的内端面上;罐体上壁上活塞口处设有水平盲孔,所述的水平盲孔的内端开口处位于活塞口处与所述的水平孔相适应的位置,所述的相适应是指当活塞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盲孔内端开口正对着所述的水平孔;水平盲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的五号柱体外端面的直径;所述的水平盲孔外端设有六号弹簧,六号弹簧的内侧设有六号柱体;六号弹簧的弹力小于五号弹簧的弹力。
上述的加热元件连接电线和插头。
上述下腔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上述下腔内设置温度调节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
2、上腔和出气阀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内,保证了下腔内的真空度不变;
3、活塞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
4、使用完毕后活塞杆的位置能够自动解锁;
5、通过先进气后取罐的方式,避免了患者疼痛、受伤;
6、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温度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出气阀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进气阀和出气阀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为便于叙述,设定在出气阀15内,靠近旋钮14的一端为外端,相反的方向为内。
实施例1中,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17,罐体17内设有隔板10和活塞7。所述的隔板10固定在罐体17的中间位置,将罐体17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9和下腔11。所述的活塞7位于上腔9内,活塞7周边与罐体17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7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2,所述的罐体17上壁上设有活塞口,所述的活塞杆2从活塞口内伸出,活塞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1。通过活塞手柄1上下推动活塞7可以改变罐体17腔内的空气压力。
罐体下腔11内设有出气阀15,出气阀15连通下腔11和上腔9,其作用在于使下腔11内的空气流到上腔9内,使下腔11内的气压降低。
如图2所示,所述的出气阀15包括二号孔40、三号弹簧27、四号弹簧32、三号柱体39和四号柱体33。所述的二号孔40是水平的阶梯孔,包括内段、中段和外段,其中中段处的内径小于内段和外段处的内径。二号孔40的内侧端设有二号螺栓26,所述的二号螺栓26轴心处设有轴心孔,用于通气。所述的三号弹簧27位于二号孔40的靠近内端的位置,所述的三号柱体39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端帽28、细段29、粗段30和外端帽31,其中三号柱体粗段30部分位于二号孔40的中段处,三号柱体细段29和内端帽28分别二号孔40的内段处,外端帽31位于二号孔40的外段处,三号弹簧27的两端分别顶在二号螺栓26和三号柱体39上,二号孔40的中段处设有竖直的通气孔16,所述的通气孔1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腔9和二号孔40,二号孔40中段处位于通气孔16下开口的内外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密封圈34,其中所述的两个密封圈34之间的距离大于三号柱体细段29的长度,通过三号柱体39、密封圈34和活塞7的共同作用将上腔9完全密封住。所述的三号柱体39的内端帽28和外端帽31的直径大于二号孔40中段部分的内径,从而防止三号柱体39移动位置过大。所述的四号弹簧32位于三号柱体39的外侧,其中三号弹簧27的弹力大于四号弹簧32的弹力。四号柱体33位于四号弹簧32的外侧,四号弹簧32的两端分别顶在三号柱体39和四号柱体33上,四号柱体33的外端从二号孔40伸出。
假设三号弹簧27、四号弹簧32的弹力分别是F3、F4,三号柱体粗段30处的截面面积S2。自然状态时,三号弹簧27对三号柱体39的弹力大于四号弹簧32对三号柱体39的弹力,因此三号柱体39内端帽28顶在二号孔40内段与中段之间的连接处;此时由于三号柱体细段29位于二号孔40的中段,三号柱体39不能够对二号孔40的中段处形成密封,所以此时出气阀15处于打开状态,上腔9与下腔11之间通过出气阀15可连通,上腔9与下腔11之间的空气可以自由来往。当下腔11内气压减小后,由于三号柱体39内端受到的气压小于外端受到的气压,当下腔11内气压小于一定值后,大气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将三号柱体39向内侧推动,三号柱体粗段30完全位于二号孔40的中段处,通过三号柱体粗段30将二号孔40的中段完全密封住,此时出气阀15处于关闭状态,阻断了上腔9与下腔11之间的空气流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腔9的气压小于下腔11的气压,因此出气阀15所起到的作用是,当下腔11内的气压超过一定值后,出气阀15打开,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当下腔11内的气压小于该值后,出气阀15关闭。此时下腔11内的气压值是P2=P0-(F3-F4)/S2,即通过出气阀15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始终小于P2。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出气阀15的外端设有旋钮14,所述的旋钮包括旋钮壁35、旋钮手柄36和旋钮杆37,所述的旋钮14的内端部分是圆筒形的旋钮壁35结构,所述的旋钮壁35的内端面呈圆柱螺旋线形,所述的四号柱体33的外端顶在旋钮壁35的内端面上,旋转旋钮14,从而可以调节四号柱体33的位置,进而可以调节四号弹簧32的压缩量;旋钮壁35的轴心处设有旋钮杆37,所述的罐体17上设有与旋钮杆37相适应的旋钮孔(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旋钮杆37的内端插入到旋钮孔内,旋钮杆37上套有旋钮弹簧38,通过旋钮弹簧38的作用旋钮14向外顶。旋钮14的外端是旋钮手柄36结构,用来旋转旋钮14。所述的旋钮壁35位于罐体17上内凹的结构内,该内凹结构形成一腔体。旋钮14处设有端盖13结构,所述的端盖13通过螺纹、螺钉或其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与罐体17相连接,罐体17上设有与其相适应的螺纹、螺钉孔等连接结构。端盖13处设有孔,该孔的直径小于旋钮壁35的直径,所述的端盖13位于旋钮壁35的外侧,旋钮手柄36从端盖孔内伸出。通过端盖13起到限制旋钮14位置的作用,防止旋钮14被弹簧向外顶出。所述的端盖13上标有刻度,所述的旋钮手柄36上设有用于指向刻度的标记。旋转旋钮手柄36,通过旋钮手柄36的标记所对应的刻度可以读出罐体下腔11内所设置的气压的数值。
通过旋钮14的作用可以使四号柱体33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进而能够使四号弹簧32压缩或释放,从而能够改变四号弹簧32对相应柱体产生的弹力,即F4的大小,由于P2=P0-(F3-F4)/S2,因此当旋钮14沿某一方向旋转使四号弹簧32释放后,F4的值减小,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出P2的值也随之减小,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减小下腔11内的气压;当旋钮1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F4的值增加,P2值也随之增加,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增大下腔11内的气压。所以通过旋钮14能够起到调节下腔11内气压的作用。
所述的活塞杆2下端设有竖直盲孔8,该竖直盲孔8下端开口位于活塞7的底面,活塞杆2上设有连通竖直盲孔8和活塞杆2外侧的水平孔18,水平孔18的位置满足当活塞7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孔18的外端开口处位于所述的活塞口处。水平孔18内设有五号柱体4,所述的水平孔18内端设有内凸缘,内凸缘处的孔径小于五号柱体4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五号柱体4内端向内进入到竖直盲孔8处。五号柱体4的水平长度小于水平孔18的长度(水平孔18长度不包括内凸缘部分),从而当五号柱体4内端顶在内凸沿处时,水平孔18外端与五号柱体4外端面之间会形成内凹的空腔。五号柱体4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作用将水平孔18完全密封,竖直盲孔8内设有水平的五号弹簧3,所述的五号弹簧3一端顶在五号柱体4的内端面上,另一端顶在竖直盲孔8的孔壁上或另一个五号柱体4的内端面上。罐体17上壁上活塞口处设有水平盲孔41,所述的水平盲孔41的内端开口处位于活塞口处与所述的水平孔18相适应的位置,所述的相适应是指当活塞7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盲孔41内端开口正对着所述的水平孔18。水平盲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的五号柱体4外端面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五号柱体4外端插进水平盲孔41内。所述的水平盲孔41外端设有六号弹簧5,六号弹簧5的内侧设有六号柱体6,自然状态时,通过六号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将六号柱体6的内端从水平盲孔41内顶出。六号弹簧5的弹力小于五号弹簧3的弹力。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的发挥效果,可以在下腔11内设置加热元件42,所述的加热元件42通过开关电路连接供电单元,所述的供电单元可以为交流电供电,也就是包括电线和插头;所述的供电单元也可以为直流电供电,也就是包括电池。使用时将开关打开,供电单元供电,从而能够起到加热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为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烫伤,下腔11内还可以设有与开关电路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当加热元件42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后,自动切断加热元件42的电路。为了能够调节不同的温度,还可以设置温度调节元件,即用来调节切断加热元件42电路时的温度,由于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元件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了恒温箱等各种场合,因此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元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首先将活塞7向下推动至最底部,在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患者的穴位上,然后向上拉动活塞7,在活塞7下方的上腔9部分会形成负压,由于负压作用,所述的五号柱体4被大气向内推动,顶在水平孔18的内凸缘处,活塞7拉到最上方时,所述的六号柱体6对准水平孔18,通过六号弹簧5的作用将六号柱体6向内侧推出,从而六号柱体6内端插进水平孔18的外端,通过六号柱体6和水平孔18的共同作用将活塞杆2卡住,防止其下落。刚开始时,出气阀15打开,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上腔9内,然后下腔11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当气压值小于P2后,出气阀15关闭。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通过旋钮14设置下腔11内的气压值。火罐留在体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表的汗液的蒸发,另外从皮下会渗出一些气体,再加上从火罐边缘渗入的气体的共同作用使火罐下腔11内的空气增加,从而一段时间后火罐下腔11内的气压会随之升高,当该气压值大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打开,此时上腔9内的气压小于下腔11内的气压,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下腔11内的气压减小,直到小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关闭。当拔罐完毕后,将本实用新型从穴位上取下,下腔11内气压增大后出气阀15打开,空气进入上腔9内,直到上腔9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力平衡,由于六号弹簧5的弹力小于五号弹簧3的弹力,通过五号弹簧3的弹力作用将五号柱体4顶出,将六号柱体6从水平孔18内顶出,活塞杆2不再被卡住,从而可将活塞7自由向下推动,实现复位。整个拔火罐过程便完成了。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上腔9和出气阀15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11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9内,保证了下腔11内的真空度不变,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活塞7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防止其下移造成上腔9内气压增大,使用完毕后活塞杆2的位置能够自动解锁。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温度治疗,从而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2中,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除了包括实施例1中的技术特征外,还包括进气阀12。为便于叙述,设定在进气阀12内,靠近旋钮14的一端为外端,相反的方向为内。
所述的进气阀12位于罐体下腔11内靠近出气阀15的位置。进气阀12连通下腔11和罐体17外,其作用在于使外部空气进入下腔11内使下腔11内气压升高。
如图5所示,所述的进气阀12包括一号孔21、一号弹簧20、二号弹簧24、一号柱体22和二号柱体25。所述的一号孔21是内粗外细的水平阶梯孔,一号孔21的内侧端设有一号螺栓19,所述的一号螺栓19轴心处设有轴心孔,用于通气。所述的一号弹簧20位于一号孔21的靠近内端的位置,一号柱体22位于一号弹簧20的外侧,一号弹簧20的两端分别顶在一号螺栓19和一号柱体22上,一号柱体22的直径大于一号孔21外侧细段处的直径,从而一号柱体22外端顶在一号孔21粗段与细段之间的连接处,一号柱体22的外端面设有密封圈23,从而能通过一号柱体22能够将一号孔21的细段密封住。所述的二号弹簧24位于一号柱体22的外侧,其中一号弹簧20的弹力大于二号弹簧24的弹力,二号柱体25位于二号弹簧24的外侧,二号弹簧24的两端分别顶在一号柱体22和二号柱体25上,二号柱体25的外端从一号孔21内伸出,二号柱体25的直径小于一号孔21外侧细段处的直径,以便于通气。
二号柱体25外端和所述的四号柱体33的外端同时顶在旋钮壁35的内端面上,旋转旋钮14,从而可以调节二号柱体25和四号柱体33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二号弹簧24和四号弹簧32的压缩量。
假设一号弹簧20、二号弹簧24的弹力分别是F1、F2,一号孔21细段的截面面积S1,大气压力为P0。自然状态时,一号弹簧20对一号柱体22的弹力大于二号弹簧24对一号柱体22的弹力,因此一号柱体22外端顶在一号孔21粗段与细段之间的连接处,此时进气阀12处于关闭状态;当下腔11内气压减小后,由于一号柱体22内端受到的气压小于外端受到的气压,当下腔11内气压小于一定值后,大气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将一号柱体22向内侧推动,此时进气阀1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空气从进气阀12进入下腔11内,使下腔11内的气压升高,防止由于下腔11内真空度过高造成患者产生疼痛感。此时下腔11内的气压值是P1=P0-(F1-F2)/S1,即通过进气阀12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始终大于P1。
通过进气阀12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大于P1,通过出气阀15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小于P2,因此必须要满足P1<P2,即P0-(F1-F2)/S1<P0-(F3-F4)/S2,不等式简化后就是(F1-F2)/S1>(F3-F4)/S2。
通过旋钮14的作用可以使二号柱体25和四号柱体33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进而能够使二号弹簧24和四号弹簧32压缩或释放,从而能够改变二号弹簧24和四号弹簧32对相应柱体产生的弹力,即F2和F4的大小,由于P1=P0-(F1-F2)/S1、P2=P0-(F3-F4)/S2,因此当旋钮14沿某一方向旋转使二号弹簧24和四号弹簧32释放后,F2和F4的值减小,通过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P1和P2的值也随之减小,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减小下腔11内的气压;当旋钮1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F2和F4的值增加,P1和P2值也随之增加,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增大下腔11内的气压。所以通过旋钮14能够起到调节下腔11内气压的作用。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通过旋钮14设置下腔11内的气压值,当将气压值调高时,二号弹簧24的弹力F2增大,P1值随之增大,当P1值大于下腔11内的实际气压值后,进气阀12自动打开,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阀12进入到下腔11内,下腔11内的气压值增大,直到大于P1后进气阀12自动关闭。火罐留在体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表的汗液的蒸发,另外从皮下会渗出一些气体,再加上从火罐边缘渗入的气体的共同作用使火罐下腔11内的空气增加,从而一段时间后火罐下腔11内的气压会随之升高,当该气压值大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打开,此时上腔9内的气压小于下腔11内的气压,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下腔11内的气压减小,直到小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关闭。当拔罐完毕后,将旋钮14向内推动,通过二号柱体25将二号弹簧24向内推动,二号弹簧24的压缩量增大,其弹力也随之增大,通过二号弹簧24的弹力作用将一号柱体22向内侧推动,进气阀12打开,外部空气进入到下腔11内,直到下腔1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力平衡,将本实用新型从穴位上取下,下腔11内气压增大后出气阀15打开,空气进入上腔9内,直到上腔9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力平衡,由于六号弹簧5的弹力小于五号弹簧3的弹力,通过五号弹簧3的弹力作用将五号柱体4顶出,将六号柱体6从水平孔18内顶出,活塞杆2不再被卡住,从而可将活塞7自由向下推动。整个拔火罐过程便完成了。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上腔9和出气阀15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11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9内,保证了下腔11内的真空度不变,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活塞7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防止其下移造成上腔9内气压增大,使用完毕后活塞杆2的位置能够自动解锁。传统的拔火罐结束后,在负压时将火罐从体表上拔下的方式容易造成患者疼痛、受伤等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先进气后取罐的方式,避免了患者疼痛、受伤。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温度治疗,从而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3中,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活塞杆2和罐体17上壁,其他结构同实施例2,其中相同部分的技术特征在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如图6所示,所述的活塞杆2周边设有一个或多个弹簧片43,所述的弹簧片43的上端与活塞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片43的下端向外翘起。罐体17上壁的活塞口44的直径大于活塞杆2的直径,从而在活塞口44与活塞杆2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的宽度大于弹簧片43的厚度,小于弹簧片43下端翘起的距离,从而当将弹簧片43压下后,活塞杆2和弹簧片43能够顺利出入活塞孔44,当将活塞杆2完全向上拉出后,弹簧片43下端向外翘起,从而通过弹簧片43将活塞杆2卡住。
原始状态下,活塞杆2和弹簧片43位于罐体内,使用时通过活塞手柄1将活塞杆2向上拉出,同时将弹簧片43从罐体17内拉出,拉出后弹簧片43向外翘起,从而能够将活塞杆2的位置卡住;使用完毕后用手按下弹簧片43,同时向下推动活塞手柄1,从而能够将活塞杆2和弹簧片43从活塞口内推进罐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恒压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罐体内设有隔板和活塞;所述的隔板固定在罐体的中间位置,将罐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活塞位于上腔内,活塞周边与罐体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的罐体上壁上设有活塞口,所述的活塞杆从活塞口内伸出,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罐体下腔内设有出气阀,出气阀连通下腔和上腔;所述的出气阀包括二号孔、三号弹簧、四号弹簧、三号柱体和四号柱体;所述的二号孔是水平的阶梯孔,包括内段、中段和外段,其中中段处的内径小于内段和外段处的内径;二号孔的内侧端设有二号螺栓,所述的二号螺栓轴心处设有轴心孔,用于通气;所述的三号弹簧位于二号孔的靠近内端的位置,所述的三号柱体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端帽、细段、粗段和外端帽,其中三号柱体粗段部分位于二号孔的中段处,三号柱体的细段和内端帽分别二号孔的内段处,外端帽位于二号孔的外段处,三号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二号螺栓和三号柱体上,二号孔的中段处设有竖直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腔和二号孔,二号孔中段处位于通气孔下开口的内外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密封圈,其中所述的两个密封圈之间的距离大于三号柱体细段的长度,通过三号柱体、密封圈和活塞的共同作用将上腔完全密封住;所述的三号柱体的内端帽和外端帽的直径大于二号孔中段部分的内径;所述的四号弹簧位于三号柱体的外侧,其中三号弹簧的弹力大于四号弹簧的弹力;四号柱体位于四号弹簧的外侧,四号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三号柱体和四号柱体上,四号柱体的外端从二号孔伸出;所述的出气阀的外端设有旋钮,所述的旋钮包括旋钮壁、旋钮手柄和旋钮杆,所述的旋钮的内端部分是圆筒形的旋钮壁结构,所述的旋钮壁的内端面呈圆柱螺旋线形,所述的四号柱体的外端顶在旋钮壁的内端面上;旋钮壁的轴心处设有旋钮杆,所述的罐体上设有与旋钮杆相适应的旋钮孔,所述的旋钮杆的内端插入到旋钮孔内,旋钮杆上套有旋钮弹簧,通过旋钮弹簧的作用旋钮向外顶;旋钮的外端是旋钮手柄结构;所述的旋钮壁位于罐体上内凹的结构内,该内凹结构形成一腔体;旋钮处设有端盖结构;端盖处设有孔,该孔的直径小于旋钮壁的直径,所述的端盖位于旋钮壁的外侧,旋钮手柄从端盖孔内伸出;所述的端盖上标有刻度,所述的旋钮手柄上设有用于指向刻度的标记;所述的活塞杆下端设有竖直盲孔,该竖直盲孔下端开口位于活塞的底面,活塞杆上设有连通竖直盲孔和活塞杆外侧的水平孔,水平孔的位置满足当活塞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孔的外端开口处位于所述的活塞口处;水平孔内设有五号柱体,所述的水平孔内端设有内凸缘,内凸缘处的直径小于五号柱体的直径,从而能够防止五号柱体内端向内进入到竖直盲孔处;五号柱体的水平长度小于水平孔的长度;五号柱体的内端面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作用将水平孔完全密封,竖直盲孔内设有水平的五号弹簧,所述的五号弹簧一端顶在五号柱体的内端面上,另一端顶在竖直盲孔的孔壁上或另一个五号柱体的内端面上;罐体上壁上活塞口处设有水平盲孔,所述的水平盲孔的内端开口处位于活塞口处与所述的水平孔相适应的位置,所述的相适应是指当活塞移动至最上方时,水平盲孔内端开口正对着所述的水平孔;水平盲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的五号柱体外端面的直径;所述的水平盲孔外端设有六号弹簧,六号弹簧的内侧设有六号柱体;六号弹簧的弹力小于五号弹簧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的加热元件连接电线和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压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压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内设置温度调节元件。
CN201820192059.9U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恒压火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26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059.9U CN208726391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恒压火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2059.9U CN208726391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恒压火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6391U true CN208726391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205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26391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恒压火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63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646A (zh) * 2020-05-08 2020-09-22 成都西油华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井工作液高温高压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3646A (zh) * 2020-05-08 2020-09-22 成都西油华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井工作液高温高压沉降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6810C (zh) 作为药草辅助医疗的拔罐艾灸器具
CN109172353A (zh) 一种聚能艾灸装置
CN208726391U (zh) 一种恒压火罐
CN107320309B (zh) 自动吸气防过压真空拔罐器
CN205163617U (zh) 艾灸盒
CN108310495A (zh) 一种带有负压补偿腔的火罐
CN108159515A (zh) 一种恒压火罐
CN209316008U (zh) 一种新型的封气式针刺放血排栓抽拔一体罐装置
CN203244629U (zh) 拔罐针灸多用医疗器
CN217472386U (zh) 一种带有集烟功能的雷火灸盒
CN209564446U (zh) 一种拔罐
CN205268570U (zh) 一种脐灸罐
CN208989820U (zh) 一种新型负压拔罐器
CN106798639A (zh) 一种持续负压状态呼吸式艾灸拔罐装置及方法
CN208591305U (zh) 透药灸具
CN106344981A (zh) 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CN207012339U (zh) 一种自动药熏理疗机
CN206577124U (zh) 紫砂艾灸椅
CN208511593U (zh) 一种靶向透穴经络排堵仪
CN104984415B (zh) 便捷式拔罐器
CN205360071U (zh) 热疗拔罐器
CN206730194U (zh) 一种外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罐装置
CN108325005A (zh) 一种双气室拔罐装置
CN103480051A (zh) 一种中医用拔火罐
CN216674934U (zh) 一种可填充替换中草药芯的新型药熏胸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