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7850U -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7850U
CN208717850U CN201821360565.0U CN201821360565U CN208717850U CN 208717850 U CN208717850 U CN 208717850U CN 201821360565 U CN201821360565 U CN 201821360565U CN 208717850 U CN208717850 U CN 208717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dy
falling zo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devic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05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禹
孙晓鑫
张赫然
郭耸松
孙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autiful Land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utiful Land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utiful Land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05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7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7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7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以缓解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技术存在植被选择范围窄、苗木易死亡、施工复杂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槽体和固定钉;槽体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槽体包括连接组件,多个槽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每个槽体均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或多个槽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且位于顶部的槽体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根据水体涨落幅度选择固定方式,保证植物不会长时间浸没于水中,水体对最底部植物的破坏较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牢固,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各国政府均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实施具体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其中,随着电力资源各项优势的不断凸显,人们纷纷将眼光投放在电力的开发上。在对电力的过度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水库周期性蓄水造成的消落带。
消落带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主要是指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裸露于水面的区域。此外还包括特殊气候造成的消落带(如干旱导致洞庭湖水位下降)。
二是周期性蓄水。在大型水库(如三峡大坝),消落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所导致的水位升降所造成的。
消落带的出现,使得河流、湖泊、水库的整体景观效果极差。鉴于此,国内先后研发了一些相关技术来开展消落带的修复,如通过建设漂浮装置并栽植植被后进行植被恢复,或通过构建种植槽后栽植耐水淹植被进行修复等。上述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消落带的裸露问题,但仍旧存在一些弊端,如漂浮装置的固定比较困难,耐水淹植被由于涨水期过长或落水期过长导致苗木死亡,造成植被选择范围窄等问题。
因此,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技术存在植被选择范围窄、苗木易死亡、施工复杂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以缓解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技术存在植被选择范围窄、苗木易死亡、施工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槽体和固定钉;
所述槽体内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所述槽体包括连接组件,多个所述槽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
每个所述槽体均通过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
或多个所述槽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且位于顶部的所述槽体通过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所述消落带。
更进一步地,
所述槽体包括背板和槽身;
所述槽身安装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背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背板的凸出部分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所述固定孔。
更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扣和连接环;
所述连接扣安装于所述槽体的顶部;
所述连接环安装于所述槽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环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背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安装有所述连接扣,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均安装有所述连接环。
更进一步地,
所述槽体底部和侧面均设置有排水孔。
更进一步地,
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槽体之间设置有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能够将下部的所述槽体内部水分引流至上部的所述槽体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钉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固定钉的中心均匀分布的倒刺。
更进一步地,
还包括安装网格,多个所述槽体均安装于所述安装网格,所述安装网格的顶部安装于所述消落带,且所述安装网格覆盖于所述消落带表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槽体内部铺设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内盛装所述植物生长基质。
更进一步地,
所述槽体为亚克力或塑钢或发泡陶瓷。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槽体和固定钉;槽体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槽体包括连接组件,多个槽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每个槽体均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或多个槽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且位于顶部的槽体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
使用时,首先对实施区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实施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现状情况,进而确定实施地适用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的尺寸、植物种类以及固定方式。其次,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作适合于实施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并确定所使用的固定方式。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每个槽体均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槽体尺寸选择范围较广;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多个槽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位于顶部的槽体通过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槽体尺寸选取较小的数值,以利于槽体的漂浮,避免槽体长期淹没于水中。同时,制作连接组件,以便于槽体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预制好的槽体在现场进行固定安装。最后,配置植物生长基质并填充入容纳空间,栽种植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具有两种固定方式,可以根据水体涨落幅度进行选择,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常水位线和最高水位线的高度差较小,采用分别固定的方式,固定牢固,且最底部植物不会长时间浸没于水中,水体对最底部植物的破坏较小。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常水位线和最高水位线的高度差较大,采用连接组件连接和仅固定最上端槽体的方式,底部槽体能够漂浮于水中,水位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槽体偏离消落带的程度逐渐加剧,槽体由贴合于消落带转变为漂浮于水面,而不会浸没于水体中造成植物死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中的修复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低水位的修复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常水位的修复效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高水位的修复效果图。
图标:100-槽体;200-固定钉;300-植物生长基质;400-无纺布;500-灌木;600-草本植物;700-最低水位线;800-常水位线;900-最高水位线;110-容纳空间;120-连接组件;121-连接扣;122-连接环;130-背板;131-固定孔;132-第一侧面;133-第二侧面;134-第三侧面;135-第四侧面;140-槽身;150-排水孔;160-引流组件;170-安装网格;210-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轴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中的修复效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低水位的修复效果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常水位的修复效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高水位的修复效果图。
包括槽体100和固定钉200;槽体100内部形成容纳空间110,容纳空间110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300;槽体100包括连接组件120,多个槽体100通过连接组件120连接为一整体;每个槽体100均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或多个槽体100通过连接组件120连接为一整体,且位于顶部的槽体100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
使用时,首先对实施区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实施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现状情况,进而确定实施地适用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的尺寸、植物种类以及固定方式。其次,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作适合于实施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并确定所使用的固定方式。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每个槽体100均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槽体100尺寸选择范围较广;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多个槽体100通过连接组件120连接为一整体,位于顶部的槽体100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槽体100尺寸选取较小的数值,以利于槽体100的漂浮,避免槽体100长期淹没于水中。同时,制作连接组件120,以便于槽体100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预制好的槽体100在现场进行固定安装。最后,配置植物生长基质300并填充入容纳空间110,栽种植物。
本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具有两种固定方式,可以根据水体涨落幅度进行选择,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700、常水位线800和最高水位线900的高度差较小,采用分别固定的方式,固定牢固,且最底部植物不会长时间浸没于水中,水体对最底部植物的破坏较小。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700、常水位线800和最高水位线900的高度差较大,采用连接组件120连接和仅固定最上端槽体100的方式,底部槽体100能够漂浮于水中,水位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槽体100偏离消落带的程度逐渐加剧,槽体100由贴合于消落带转变为漂浮于水面,而不会浸没于水体中造成植物死亡。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槽体100包括背板130和槽身140;槽身140安装于背板130,且与背板130形成容纳空间110,容纳空间110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300或其他物体,灌木500和草本植物600种植于容纳空间110;背板130的凸出部分设置有固定孔131,固定钉200安装于固定孔131。
槽体100的具体尺寸为:槽身140长40-80cm,宽20-40cm,高20-40cm,壁厚1-3cm;背板130厚2-4cm,背板130长度与槽身140长度相等,背板130高度为槽身140高度的2倍,背板130凸出的部分用于设置固定孔131。
槽体100尺寸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槽体100的重量增加,水位线升高时,槽体100不易漂浮,且固定钉200承受的作用力增大,易导致固定钉200弯折或脱离消落带。槽体100尺寸也不宜过小,过小会导致固定不牢固,槽体100易随水流而脱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连接组件120包括连接扣121和连接环122;连接扣121安装于槽体100的顶部;连接环122安装于槽体100的底部,连接扣121与连接环122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连接环122与连接扣121之间为活动连接,各槽体100能够在连接环122许可的范围内自由移动。进一步地,连接组件120包括多个连接环12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连接环122的数量,进而调整各槽体100之间的距离。
背板130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背板130包括第一侧面132、第二侧面133、第三侧面134和第四侧面135;第一侧面132与第三侧面134相对设置,第二侧面133与第四侧面135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2与第二侧面133均安装有连接扣121,第三侧面134与第四侧面135均安装有连接环122。
由于在铺设时,背板130贴合于消落带表面,槽身140内部盛装植物生长基质300,所以将连接组件120安装于背板130,具有便于安装,连接牢固的优点。
具体而言,连接组件120插装于背板130,或焊接于背板130。实际使用时,多个槽体100之间既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串联,又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串联(具体请参见图2)。每个槽体100均实现了多点连接,即使其中一个槽体100一侧的连接组件120脱落,其它侧面的连接组件120仍然能够连接该槽体100,保证该槽体100不会脱落。另外,铺设多个槽体100连接为一整体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时,槽体100也不易脱落,降低了加工布置难度,且回收维修或更换也更为便捷。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槽体100底部和侧面均设置有排水孔150。
具体而言,排水孔150孔径大小为1.0cm,设置数量以每0.01㎡一个为宜。便于排出槽体100内部多余的水分,同时也可避免植物生长基质300随水流排出槽体1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上下相邻的两个槽体100之间设置有引流组件160,引流组件160能够将下部的槽体100内部水分引流至上部的槽体100内。
由于槽体100在铺设时,采用的是多层铺设的排布形式,下层的槽体100距离水位线最近,其内部的水分也是最充足的,而上层槽体100距离水位线较远,依靠水流浸泡或冲刷补充水分的方式不可行,因此需要引流组件160将下层槽体100内的水分引流至上层槽体100内,为上层槽体100内植物的生长提供水源。
具体而言,引流组件160的一端插接在下部的槽体100内,另一端插接在上部的槽体100内,可直接吸收下部槽体100内部的水分并运送至上部槽体100的植物生长基质300内部,为植物生长补充水分。引流组件160可以为具有吸水作用的棉线或棉布。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固定钉200设置有多个沿固定钉200的中心均匀分布的倒刺210(具体请参见图1)。
倒刺210远离固定孔131一端与固定钉200连接,倒刺210的张开程度由远离固定孔131的一端向靠近固定孔131的一端逐渐变大,形成喇叭状结构。固定钉200钉入固定孔131和消落带的过程中,消落带的阻力沿倒刺210的方向,传递至人体的作用力较小。拔出固定钉200的过程中,由于倒刺210的喇叭状结构,导致消落带对多根倒刺210的阻力增加,固定钉200难以拔出消落带。倒刺210的设置提高了槽体100的固定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还包括安装网格170,多个槽体100均安装于安装网格170,安装网格170的顶部安装于消落带,且安装网格170覆盖于消落带表面。
固定钉200依次穿过背板130和安装网格170,固定于消落带。采用多个槽体100单独固定的方式时,回收维修或更换槽体100时,工作人员将安装网格170向上提拉即可。靠近水位线的消落带质地疏松,导致固定钉200的固定不牢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方式,使得位于下部的槽体100可以固定于安装网格170,提高了固定牢固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槽体100内部铺设无纺布400,无纺布400内盛装植物生长基质300。
无纺布400厚度约为0.1-0.3cm,主要用于留存植物生长基质300并透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槽体100为亚克力、塑钢、发泡陶瓷等轻质材料。
采用轻质材料制作槽体100,能够减小槽体100的重力,便于槽体100的漂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无纺布400内装有植物生长基质300,植物生长基质300包含腐熟有机质、聚丙烯酰胺类粘结剂、壤土类物质。植物生长基质300的容重介于0.6-0.9g/cm3之间,腐熟有机质、聚丙烯酰胺类粘结剂、壤土类物质的体积比为6.5-7.5:0.1-0.5:2.0-3.0。植物生长基质300中栽植有灌木500及播有草本植物600种子,其可为灌木500、草本植物600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但不限于此,
无纺布400内装有轻质培养基,轻质培养基的材料组成为:黏土22%,腐熟花生壳55%,腐熟农作物秸秆20%,粘结剂为0.2%。轻质培养基中栽植有灌木500和草本植物600。灌木500的种类为夹竹桃,草本植物600的种类为鸢尾和菖蒲。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1相并列的另一优选方案,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属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范围,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修复消落带生态的方法,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中槽体的轴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中的修复效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低水位的修复效果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常水位的修复效果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中高水位的修复效果图。
包括:实施地现场调查,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的区域,每个槽体100均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的区域,多个槽体100通过连接组件120连接为一整体,位于顶部的槽体100通过固定钉200安装于消落带;铺设无纺布400,将槽体100固定于消落带;配置植物生长基质300并填充入容纳空间110;栽种灌木500或草本植物6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消落带生态的方法中,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具有两种固定方式,可以根据水体涨落幅度进行选择,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小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700、常水位线800和最高水位线900的高度差较小,采用分别固定的方式,固定牢固,且最底部植物不会长时间浸没于水中,水体对最底部植物的破坏较小。对于水体涨落幅度大于50cm时,最低水位线700、常水位线800和最高水位线900的高度差较大,采用连接组件120连接和仅固定最上端槽体100的方式,底部槽体100能够漂浮于水中,水位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槽体100偏离消落带的程度逐渐加剧,槽体100由贴合于消落带转变为漂浮于水面,而不会浸没于水体中造成植物死亡。本实施例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和固定钉;
所述槽体内部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盛装植物生长基质;所述槽体包括连接组件,多个所述槽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
每个所述槽体均通过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消落带;
或多个所述槽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为一整体,且位于顶部的所述槽体通过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所述消落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包括背板和槽身;
所述槽身安装于所述背板,且与所述背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背板的凸出部分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钉安装于所述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扣和连接环;
所述连接扣安装于所述槽体的顶部;
所述连接环安装于所述槽体的底部,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安装有所述连接扣,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均安装有所述连接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底部和侧面均设置有排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槽体之间设置有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能够将下部的所述槽体内部水分引流至上部的所述槽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钉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固定钉的中心均匀分布的倒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网格,多个所述槽体均安装于所述安装网格,所述安装网格的顶部安装于所述消落带,且所述安装网格覆盖于所述消落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部铺设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内盛装所述植物生长基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亚克力或塑钢或发泡陶瓷。
CN201821360565.0U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Active CN208717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0565.0U CN20871785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0565.0U CN20871785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7850U true CN208717850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0565.0U Active CN20871785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78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406A (zh) * 2018-08-22 2018-11-02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消落带生态的方法
CN110424345A (zh) * 2019-08-06 2019-11-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阶段式农田硬质生态排水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9406A (zh) * 2018-08-22 2018-11-02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消落带生态的方法
CN110424345A (zh) * 2019-08-06 2019-11-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阶段式农田硬质生态排水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4673B1 (ko) 다기능성 생태복원 인공섬
CN201777934U (zh) 一种连续可调式沉水植物种植网床
CN106145374A (zh) 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生态沟渠及该沟渠的铺设方法
CN208717850U (zh)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
CN108729406A (zh) 一种消落带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消落带生态的方法
KR102029239B1 (ko) 친환경 파고라
CN102356735A (zh) 立体水田
CN203683234U (zh) 沉水植物模块化生长床
CN109220327A (zh) 一种屋顶绿化模块
CN108083448A (zh) 组合生态浮床
CN110512563A (zh) 一种针对山溪性河流洪水生态调蓄系统
CN210184013U (zh) 一种水库大坝两侧河道边坡绿化保护系统
CN207108610U (zh) 适用于消落带的人工浮床系统
CN207322136U (zh) 用于防止河道雨洪冲击的沉水植物的固定装置
CN108911157A (zh) 一种半自然沉水植物工艺设计
CN210726435U (zh) 用于监测蚯蚓生态功能的装置
CN208121719U (zh) 一种参与水调蓄和水处理的综合种养系统
CN205755971U (zh) 漂浮式三位一体光伏大棚
CN109306645A (zh) 一种生态树池
CN110074006A (zh) 水禽类生态养殖方法及养殖设备
CN210470496U (zh) 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保水抗旱防护系统
CN207354946U (zh) 一种栽培装置
CN209234375U (zh) 一种屋顶绿化模块
CN208549535U (zh) 一种半自然沉水植物种植载体
CN107142897B (zh) 鱼鳞坑生物护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5

Address after: 100027,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East Third Ring Road, No. 2, No. 27, Tianyuan port, block B

Patentee after: CITIC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eiqijia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Beiqijia Town, South District of Science City, the East Road, the East Road, the central grain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R & D building five layer 516

Patentee before: BEAUTIFUL LAND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