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5863U -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5863U
CN208705863U CN201821033767.4U CN201821033767U CN208705863U CN 208705863 U CN208705863 U CN 208705863U CN 201821033767 U CN201821033767 U CN 201821033767U CN 208705863 U CN208705863 U CN 208705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sulating film
touch
signal conductor
electri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37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志强
林孟癸
林青峰
陈秋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37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5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5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5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包含依序迭合的透明基底层、透明触控感应层、第一绝缘膜、第一信号导线层、第二绝缘膜、接地层、第三绝缘膜以及第二信号导线层;利用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第二信号导线层分别搭接传送该透明触控感应层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信号至一信号输出端口;并藉于第一信号传输线与第二信号传输线的迭层之间绝缘地设置该接地层以消除寄生电容,避免对触控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

Description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面板的构造,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窄边框触控面板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多点触控(Multitouch)功能的触控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上,其中又以交互电容式触控板为现在市场的主流触控技术;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是由设在同层的复数感应数组所组成,每一感应数组具一感应电极及多数的驱动电极,该等感应电极及驱动电极分别通过信号导路而连接至电接点,该等电接点被设置在触控板的边缘部位,且分别搭接于信号传输排线(FPC),据此将该触控感应器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一感应信号处理回路。如图5所示,由于传统的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构造的电接点10’数量繁多,导致触控板的边缘部位必须加宽加大,以便于有足够的面积容纳该等电接点与信号传输线的设置,然而这结果将造成触控板的边框肥大,不仅减损有效触控操作面积,也违反了现今电子产品设计的轻薄、短小的趋势潮流。
如图6及图7所示,目前为减少触控板的边缘设置面积,乃将各感应数组上数量众多的感应电极及驱动电极的电接点10’分布设置在一侧边再利用一绝缘膜覆20’设于该等电接点 10’上,并在绝缘膜上与电接点相应位置开设贯穿孔30’,然后藉由信号导路TX通过该等绝缘膜的贯穿孔30’将各个感应数组的位于同一轴线位置上的驱动电极电接点彼此电性连接以串联形成一信号通道(Channel),据此减少与信号传输排线搭接组合的电接点数量,以及在触控板边框部位的信号导路布线数量,以达缩小触控板边框宽度的目的。然而,在前述缩小触控板边框宽度的构造中,该等感应电极的信号导路RX及驱动电极的信号导路TX是分布在同一侧边的平面而平行地设置,因此如果该技术应用在大尺寸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上所设置的大量感应数组,将使感应电极的信号导路RX及驱动电极的信号导路TX布线数量倍增,亦将面临边框无法有效缩减的困扰,显然上述传统的触控信号传输架构的缺失仍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可将感应电极的信号导路及驱动电极的信号导路分开布设并分层迭置,信号导路布线所需的宽度减半,从而缩小触控板边框部位的设置宽度,且在信号导路的迭层间设有消除寄生电容的结构,以避免对触控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
为了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包含:一透明基底层,其中央区域为透明的可瞻区,并于其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边框以形成一遮蔽区;一透明触控感应层,其具有复数感应数组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内,个别的所述感应数组包含复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一第二感应电极,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通过第一透明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通过第二透明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第二电接点;一第一绝缘膜,其覆设在复数所述第一电接点的设置区域上方,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有复数贯穿孔恰可分别对应于复数所述第一电接点的位置;一第一信号导线层,其设置于所述遮蔽区的范围内,其包含复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贯穿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接点上,且将各个所述感应数组的位于同一轴线位置上的各个所述第一电接点电性连接以串联形成一信号通道,并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末端电性连接到信号输出端口,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遮蔽区的外侧边缘部位;一第二绝缘膜,其绝缘遮蔽地覆盖在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层上;一接地层,其迭置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一第三绝缘膜,其绝缘遮蔽地覆盖在所述接地层上;以及一第二信号导线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膜上,其包含复数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接点上,并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末端电性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藉由所述接地层的设置来消除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层与所述第二信号导线层之间的寄生电容,避免对触控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
特别是,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为一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
特别是,所述接地层为一导电性材料薄层,该导电性材料选自于银箔、铜箔、铝箔、金属氧化物薄膜、金属镀膜或导电银浆(conductive silver paste)印刷面等,但其材料种类不以前述实施范围为限。
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功能及技术特征,熟习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迭层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件分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件组合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数组的平面图。
图5为一现有的触控感应器结构的平面图。
图6为另一现有的触控感应器结构的平面图。
图7为图6的现有的触控感应器结构的构件分离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基底层
11 可瞻区
12 遮蔽区
20 触控感应层
21 感应数组
22 第一感应电极
23 第二感应电极
22a 第一透明导路
22b 第一电接点
23a 第二透明导路
23b 第二电接点
30 第一绝缘膜
31 贯穿孔
40 第一信号导线层
41 第一信号传输线
50 第二绝缘膜
60 接地层
70 第三绝缘膜
80 第二信号导线层
81 第二信号传输
OP 信号输出端口
10’ 电接点
20’ 绝缘膜覆
30’ 贯穿孔
TX 信号导路
RX 信号导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后附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该等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的实施范例,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以该说明为限。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一交互电容式触控板结构,其包含透明基底层10、透明触控感应层20、第一绝缘膜30、第一信号导线层40、第二绝缘膜50、接地层60、第三绝缘膜70以及第二信号导线层80;其中,该基底层10为一高透光率的透明薄层,可选用各种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薄板,例如玻璃板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亦可为一透明柔性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的薄膜,但该基底层的材料种类不以前述实施范围为限;在该基底层10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边框,该边框是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不透光薄膜层,前述绝缘性材料可选用油墨或光阻等材料,并藉由实施印刷、涂布等技术手段将绝缘性材料设置在该基底层10的表面之上,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利用在该不透光边框的设置因此在基底层10上界定出一形成在中央部位的可瞻区11,以一形成在四周边缘部位的遮蔽区12。
该透明触控感应层20是由高透光率的导电材料所制成的,前述透明导电材料可以选用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聚乙撑二氧噻吩等材质的透明薄膜,但不限于此;该透明触控感应层20包含复数个并排设置在前述可瞻区11内的感应数组21;详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个别的感应数组21是由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2(即,驱动电极)以及一第二感应电极23(即,感应电极)共同组成,各第一感应电极22均呈短梳状造型,且分别在其右侧边具有数个沿水平轴向延伸设置的驱动导体单元;而第二感应电极23呈梳状造型,其沿着垂直轴向延伸设置并在左侧边设有多数沿水平轴向平行设置的感应导体单元;第一感应电极22与第二感应电极23彼此呈互补形状对应设置;此外,第一感应电极22分别通过第一透明导路22a连接至设在遮蔽区12内的第一电接点22b;而第二感应电极23则通过第二透明导路23a连接至设在遮蔽区12内的第二电接点23b。
第一绝缘膜30覆设于各排感应数组21的第一电接点22b上方,且在第一电接点22b上设有多个贯穿孔31,使该等贯穿孔恰可分别对应于前述那些第一电接点22b的位置。
第一信号导线层40被设在遮蔽区12的范围内,其包含多条第一信号传输线41(即,驱动信号传输线),个别第一信号传输线41可通过该第一绝缘膜上的贯穿孔31而将各感应数组21的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位置上的多个第一电接点22b电性连接,据此串联形成一信号通道,并使第一信号传输线41可正交地绝缘横跨通过第二透明导路23a,且第一信号传输线41末端电性连接至设置在遮蔽区12外侧边缘的信号输出端口OP。第一信号导线层40为一种低电阻率的电导线,例如是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或银浆印刷线等,但使用的材料种类不以前述实施范围为限。
第二绝缘膜50绝缘遮蔽地覆盖在前述第一信号导线层40上;接地层60为一导电性材料薄层,例如是银箔、铜箔、铝箔、金属氧化物薄膜、金属镀膜或导电银浆印刷面等,但其材料种类不以前述实施范围为限,接地层60被迭置于第二绝缘膜50上;第三绝缘膜70绝缘遮蔽地覆盖在前述接地层60上;最好,前述第二绝缘膜50、接地层60与第三绝缘膜7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规格。
第二信号导线层80设置在前述第三绝缘膜70上,其包含数条第二信号传输线81(即,感应信号传输线),第二信号传输线81可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接点23b上,并使第二信号传输线81末端电性连接至设置在遮蔽区12外侧边缘的信号输出端口OP;第二信号导线层80为一种低电阻率的电导线,例如是金、银、铜、铝、钼、镍或前述材料的合金或银浆印刷线等,但使用的材料种类不以前述实施范围为限。
上述触控板结构的实施例,是利用第一信号传输线41(即,驱动信号传输线)传送第一感应电极22(即,驱动电极)的信号,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81(即,感应信号传输线)传送第二感应电极23(即,感应电极)的信号,再藉一排线搭接该信号输出端口OP以将触控感应信号传送至一信号处理回路进行运算(图未显示);前述排线可选自于软性扁平排线(FFC)或软性印刷电路板(FPC)等,但不限于此。由于第一信号传输线41与第二信号传输线 81是分开布设并分层迭置,因此可大幅缩小触控板边框部位的设置宽度,克服窄边框触控板的产制设计难题;另外,藉由在第一信号传输线41与第二信号传输线81的迭层之间绝缘地设置该接地层60以消除寄生电容,避免对触控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请求范围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所有修正及变形。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以上所述形式,很明显参考上述说明后,能有更多技术均等性的改良与变化;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4)

1.一种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基底层,其中央区域为透明的可瞻区,并于其四周边缘区域设有不透光的边框以形成一遮蔽区;
一透明触控感应层,其具有复数感应数组被设置在所述可瞻区内,个别的所述感应数组包含复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一第二感应电极,个别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通过第一透明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第一电接点,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通过第二透明导路而电性连接至设在所述遮蔽区内的第二电接点;
一第一绝缘膜,其覆设在复数所述第二电接点的设置区域上方,且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有复数贯穿孔恰可分别对应于复数所述第一电接点的位置;
一第一信号导线层,其设置于所述遮蔽区的范围内,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层包含复数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贯穿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接点上,且将各个所述感应数组的位于同一轴线位置上的各个所述第一电接点电性连接以串联形成一信号通道,并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末端电性连接到信号输出端口,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遮蔽区的外侧边缘部位;
一第二绝缘膜,其绝缘遮蔽地覆盖在所述第一信号导线层上;
一接地层,其迭置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
一第三绝缘膜,其绝缘遮蔽地覆盖在所述接地层上;以及
一第二信号导线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膜上,其包含复数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接点上,并使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末端电性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透明触控感应层为一交互电容式触控感应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地层为一导电性材料薄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地层为银箔、铜箔、铝箔、金属氧化物薄膜、金属镀膜或导电银浆印刷面之一。
CN201821033767.4U 2018-07-02 2018-07-02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Active CN208705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3767.4U CN20870586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3767.4U CN20870586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5863U true CN208705863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3767.4U Active CN208705863U (zh) 2018-07-02 2018-07-02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58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CN102467291B (zh) 触控面板装置
CN104635981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991688B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EP2333649A2 (en)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structure
US20110147192A1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4793777A (zh)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CN103576975B (zh) 导电基板及触控面板
TWI457652B (zh) 全平面觸控面板
CN106775154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4182101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M405012U (en) Resistance-type touch panel
CN202956748U (zh) 共接式走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8705863U (zh) 触控感应器边缘区的信号导线连接构造
CN106598318A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
CN202351840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JP3217788U (ja) 透明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構造
CN106843611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4281307B (zh) 触控面板
US20190258345A1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Flexible Flat Cable of Touch Panel
CN107368217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06489549U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207008590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屏
CN206557746U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204009816U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