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3980U -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3980U
CN208693980U CN201820588515.1U CN201820588515U CN208693980U CN 208693980 U CN208693980 U CN 208693980U CN 201820588515 U CN201820588515 U CN 201820588515U CN 208693980 U CN208693980 U CN 208693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nchoring system
face
catheter ancho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885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萍
陈国忠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90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filed Critical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8205885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3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3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3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开设有第一通孔的弧形面板,装置本体包括套筒结构、基座和至少两个楔形夹爪,其中,套筒结构用于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位于其上的第一螺纹和位于楔形夹爪上的第二螺纹的配合带动楔形夹爪沿位于基座上的导轨滑动以调节基座上的通孔的大小进而适应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中的导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对不同管径的导管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不同的病人的气管大小存在差异,如成年患者、婴幼儿患者、新生儿患者或者是气管狭窄的成人等,从而使得在进行插管治疗时,需要针对不同病患需采用不同管径大小的气管,但由于现有的医疗器材无法适应不同管径的气管等导管的固定,使得在临床插管治疗中,需要随时配备多个不同管径的导管固定装置以应对不同气管大小的病患治疗,导致治疗过程麻烦,操作不便,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中,通过对该导管固定装置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适应不同管径大小的导管的固定,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所述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开设有第一通孔的弧形面板,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套筒结构、开设有第二通孔的基座以及至少两个楔形夹爪;
所述基座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从基座的外表面向第二通孔延伸的至少两个导轨;
所述套筒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和设置于所述套筒一端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端面朝向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第一螺纹;
所述楔形夹爪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啮合的第二螺纹,且每个所述楔形夹爪远离所述第二螺纹的面开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端面安装于所述弧形面板,所述楔形夹爪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安装于所述导轨,且一一对应,所述套筒结构通过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基座,以使所述第三端面上的第一螺纹与所述楔形夹爪上的第二螺纹啮合,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心共线;
其中,所述套筒结构用于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配合带动所述楔形夹爪沿所述导轨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进而适应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中的导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至少两个第二凹槽,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一一对应,所述楔形夹爪通过第一凹槽与所述导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三端面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多个卡钩;
所述套筒结构通过多个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使得所述套筒结构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卡钩沿着所述第三凹槽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多个所述卡钩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三端面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第三凹槽包括多个子凹槽,多个所述子凹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处,多个所述卡钩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子凹槽中,且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导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弧形面板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带的至少两个安装槽,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带安装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弧形面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吸痰管穿过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导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牙垫,所述牙垫上开设有用于气管导管穿过的第五通孔,所述牙垫设置于所述弧形面板远离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轴心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选择中,所述牙垫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凹槽,至少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中,通过对该导管固定装置的巧妙设计,能够通过转动套筒结构带动楔形夹爪沿基座上的导轨滑动以调节用于导管固定的孔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管径大小的导管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除能够实现对不同管径大小的导管的固定之外,还可通过设置于弧形面板上的通孔实现对吸痰管等导管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导管固定装置的适应性和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楔形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的基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的牙垫的剖面图。
图10为图8中所示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的牙垫的另一剖面图。
图标:10-导管固定装置;11-装置本体;110-基座;1100-第二通孔;1101-第一端面;1102-第二端面;1103-导轨;11030-第二凹槽;1104-第三凹槽;111-套筒结构;1110-套筒;1111-第三端面;1112-第三通孔;1113-第一螺纹;1114-卡钩;112-楔形夹爪;1120-第二螺纹;1121-第一凹槽;12-弧形面板;121-第四通孔;122-安装槽;13-牙垫;130-第五通孔;131-第四凹槽;14-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10包括装置本体11和开设有第一通孔的弧形面板12,所述装置本体11包括套筒结构111、开设有第二通孔1100的基座110以及至少两个楔形夹爪112,所述基座110包括第一端面1101和第二端面1102,所述第二端面1102上设置有从基座110的外表面向第二通孔1100延伸的至少两个导轨1103,所述套筒结构111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1110和设置于所述套筒1110一端的第三端面1111,所述第三端面111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112,且所述第三端面1111朝向所述套筒1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1113,所述楔形夹爪112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113啮合的第二螺纹1120,且每个所述楔形夹爪112远离所述第二螺纹1120的面开设有与所述导轨1103匹配的第一凹槽1121。
具体地,所述基座110通过所述第一端面1101安装于所述弧形面板12,所述楔形夹爪112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21安装于所述基座110上的导轨1103,且一一对应,所述套筒结构111通过所述套筒1110套设于所述基座110,以使所述第三端面1111上的第一螺纹1113与所述楔形夹爪112上的第二螺纹1120啮合,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100和所述第三通孔1112的轴心共线。其中,所述基座110可以与所述弧形面板12一体成型,所述基座110也可以通过卡扣、螺纹等方式设置于所述弧形面板12,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对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上述设计中,所述套筒结构111可用于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螺纹1113和所述第二螺纹1120的配合带动所述楔形夹爪112沿所述导轨1103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通孔1100的大小进而适应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中的导管。其中,在对不同气管大小的病人的插管治疗中,可直接通过调节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中的用于安装气管导管的孔径(如第二通孔1100)的大小实现,使得治疗过程相对简单,且操作方便。详细地,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可调节孔径范围可以达到3mm~11mm,以适应3mm~11mm的外径的气管导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1103的数量可以为但不限于图4所示的三个,且各所述导轨1103可以等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基座110的第二端面1102上,所述导轨1103的大小、形状应于所述第一凹槽1121的大小、形状匹配。可选地,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楔形夹爪112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二端面1102上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100连通的至少两个第二凹槽11030,所述导轨1103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1030中,且一一对应,所述楔形夹爪112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21和所述导轨1103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11030中,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1030的大小、形状应于所述楔形夹爪112的大小、形状匹配,且所述第二凹槽11030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如所述第二凹槽11030可以与所述第二通孔1100连通,也可以与第二通孔1100和所述基座110的外表面均连通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实际应用中,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楔形夹爪112可沿着所述导轨1103在所述第二凹槽11030中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夹爪112的形状不限于图5中所示,如所述楔形夹爪112还可以为圆锥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另外,为了提高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避免在通过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对气管等导管的固定时造成导管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夹爪112与导管接触的位置处为与导管外形匹配的圆弧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套筒结构111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如图3所示,所述套筒1110远离所述第三端面11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1104匹配的多个卡钩1114,以及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110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01的位置还开设有第三凹槽1104。其中,所述套筒结构111通过多个所述卡钩1114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1104中,使得所述套筒结构111在外力的驱动下可通过所述卡钩1114沿着所述第三凹槽1104转动。应理解的是,所述卡钩1114的数量、形状、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计,如,多个所述卡钩1114可以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套筒1110远离所述第三端面1111的一端,且所述卡钩1114可以为两个、三个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所述第三凹槽1104可以为沿所述基座110外表面的圆周方向开设的条形凹槽等,实际实施时,所述第三凹槽1104可以包括多个子凹槽,多个所述子凹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基座110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01的位置处,多个所述卡钩1114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子凹槽中,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弧形面板12用于在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使用过程中与人脸贴合,以便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佩戴和使用,因此,所述弧形面板12的形状可与人脸部形状匹配,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弧形面板12上还开设有用于吸痰管穿过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121,所述第四通孔121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其中,所述第四通孔12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四通孔121的形状、大小等可根据插入该第四通孔121的导管的形状、大小确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为了提高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使用过程的稳固性和便捷性,实际实施时,请再次参阅图6,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还包括固定带14,所述弧形面板12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带14的至少两个安装槽122,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122分别位于所述装置本体11的两侧,所述固定带14安装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122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带14可通过卡扣、捆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22中,且所述固定带14可以由两个子固定带组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两个所述子固定带通过打结或卡扣等方式固定在脑后实现对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佩戴。为了使得所述固定带14的使用范围更广,且佩戴方便,所述固定带14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便于气管等导管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100等深入病人口腔中,病人的嘴巴应为微张开状态,但由于导管插入过程中造成的异物感或者不适感导致病人嘴巴容易紧闭或者病人处于麻醉状态等无法自主张开嘴巴等问题出现,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还包括牙垫13,所述牙垫13上开设有用于气管导管穿过的第五通孔130,所述牙垫13设置于所述弧形面板12远离所述装置本体11的一侧,所述第五通孔130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100和第三通孔1112的轴心共线。可选地,为了便于对所述牙垫13的更换等,所述牙垫13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弧形面板12。
基于上述牙垫13的设计,在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病人可先咬住所述牙垫13再进行气管等导管的插入,从而避免由于病人嘴巴闭合导致导管插入困难的问题发生,同时也可避免在导管插入过程中对病人嘴巴造成损伤。在一个实施例中,图9为所述牙垫13的截面图,即所述牙垫13的中心为所述第五通孔130,上、下两侧设置为平面,左右两侧为弧形状,从而使得所述牙垫13的形状与嘴巴的形状更为适配,以提高导管固定装置10的实用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牙垫13可采用无菌、无毒的弹性材料制成,且该弹性材料可具有一定的强度,如硅胶等。
另外,为了进一步使得病人在对所述牙垫13的咬合过程中更加方便,请再次结合参阅图8、图9和图10,所述牙垫13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凹槽131,至少两个第四凹槽131分别位于所述第五通孔130的两侧以使得病人在咬住所述牙垫13时该牙垫13发生形变。实际实施时,所述第四凹槽131可开设于所述牙垫13的弧形部处,且该第四凹槽131可以如图9所示,也可以为或图11所示的狭缝,也可以为沿所述牙垫13的长度方向的条形凹槽等,即所述第四凹槽131的大小、形状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对上述导管固定装置10的设计和描述中,所应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100、所述第三通孔1112和所述第五通孔130的轴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便于导管的插入,但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100、所述第三通孔1112和所述第五通孔130的大小等在此不做限制。另外,所述导管固定装置10中的各部件(如牙垫13、基座110、套筒结构111、楔形夹爪112等)均应采用无菌、无毒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10,其中,通过对该导管固定装置10的巧妙设计,能够通过转动套筒结构111带动楔形夹爪112沿基座110上的导轨11030滑动以调节用于导管固定的孔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管径大小的导管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除能够实现对不同管径大小的导管的固定之外,还可通过设置于弧形面板12上的通孔实现对吸痰管等导管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导管固定装置10的适应性和多功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开设有第一通孔的弧形面板,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套筒结构、开设有第二通孔的基座以及至少两个楔形夹爪;
所述基座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从基座的外表面向第二通孔延伸的至少两个导轨;
所述套筒结构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和设置于所述套筒一端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端面朝向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
所述楔形夹爪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啮合的第二螺纹,且每个所述楔形夹爪远离所述第二螺纹的面开设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端面安装于所述弧形面板,所述楔形夹爪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安装于所述导轨,且一一对应,所述套筒结构通过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基座,以使所述第三端面上的第一螺纹与所述楔形夹爪上的第二螺纹啮合,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心共线;
其中,所述套筒结构用于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配合带动所述楔形夹爪沿所述导轨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进而适应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中的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至少两个第二凹槽,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一一对应,所述楔形夹爪通过第一凹槽与所述导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三端面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多个卡钩;
所述套筒结构通过多个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使得所述套筒结构在外力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卡钩沿着所述第三凹槽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钩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三端面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包括多个子凹槽,多个所述子凹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处,多个所述卡钩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子凹槽中,且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弧形面板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带的至少两个安装槽,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所述固定带安装于至少两个所述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吸痰管穿过的至少一个第四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牙垫,所述牙垫上开设有用于气管导管穿过的第五通孔,所述牙垫设置于所述弧形面板远离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轴心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凹槽,至少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两侧。
CN201820588515.1U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08693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8515.1U CN20869398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8515.1U CN20869398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3980U true CN208693980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88515.1U Active CN20869398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39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5218A (zh) * 2018-04-23 2018-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110464899A (zh) * 2019-08-23 2019-11-19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灌肠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5218A (zh) * 2018-04-23 2018-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110464899A (zh) * 2019-08-23 2019-11-19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灌肠装置
CN110464899B (zh) * 2019-08-23 2021-05-18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灌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93980U (zh)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108355218A (zh)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203389198U (zh) 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
CN208809262U (zh) 一种防脱管气管插管装置
CN202761872U (zh) 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08927335U (zh) 一种气管插管导向固定器
CN211068396U (zh) 一种新型防脱输液器
CN208756750U (zh) 一种icu护理用管路定位装置
CN219110345U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8106395U (zh) 一种引导胃管置管的可视装置
CN217960947U (zh) 一种重症护理仪器管路约束定位装置
CN213609396U (zh) 一种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挂线装置
CN209270588U (zh) 胃管口腔置入式固定器
CN220025008U (zh) 一种胃镜口圈
CN219331610U (zh) 一种全麻胃镜检查的联合口圈
CN215461254U (zh) 适用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胃管留置病人用胃管固定器
CN215900685U (zh) 一种护理专业用吸痰导管用连接固定结构
CN216091758U (zh) 一种小儿cpap导管固定机构
CN210020790U (zh) 胃管固定装置
CN218606549U (zh) 一种防感染的呼吸内镜检查辅助装置
CN210250820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5916137U (zh) 鼻胃管固定装置
CN211434340U (zh) 一种肝胆外科用引流管防弯折装置
CN211096582U (zh) 一种输液器弹性夹紧式固定器
CN217828577U (zh) 脊柱外科俯卧位手术气管插管固定贴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6 West Second Ring North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O.900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56 West Second Ring North Road,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CHINESE PLA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