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3579U - 一种肠造口腹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造口腹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3579U
CN208693579U CN201820296513.5U CN201820296513U CN208693579U CN 208693579 U CN208693579 U CN 208693579U CN 201820296513 U CN201820296513 U CN 201820296513U CN 208693579 U CN208693579 U CN 208693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abdomen
skidding
plush copper
gas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65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惠娟
张丽英
冯予红
曹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2965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3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3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35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造口腹带,包括腹前带和与腹前带配合使用的腹后带,所述腹前带上开设有造口孔,所述腹前带两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腹后带两端为与连接环配合使用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外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穿过连接环后回折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粘接;所述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有与人体腰椎部配合的后气囊。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肠造口腹带,通过两个连接带调节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防止肠造口腹带移动,同时,在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置后气囊,与人体腰椎部凹陷位置配合在肠造口腹带水平转动的方向上设置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肠造口腹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造口腹带。
背景技术
“造口”是由于直肠疾病接受造口手术而形成的,为的是使排泄物顺利输出,腹带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常用来束紧、固定腹部伤口,以降低腹部切口的张力,减轻局部水肿及疼痛、避免切口裂开、促进切口康复。现有的腹带在使用时,往往会在腰上发生水平转动或者上下移动,造成造口袋移位、滑脱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往往会降低造口袋的使用效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有技术急需一种防止造口腹带移位,包裹稳定的肠造口腹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止造口腹带移位,包裹稳定的肠造口腹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肠造口腹带,包括腹前带和与腹前带配合使用的腹后带,所述腹前带上开设有造口孔,所述腹前带两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腹后带两端为与连接环配合使用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外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穿过连接环后回折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粘接;
所述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有与人体腰椎部配合的后气囊,所述后气囊后端面与腹后带粘接,所述后气囊上设置有后气囊单向充气阀,所述后气囊单向充气阀穿过腹后带向外伸出。
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肠造口腹带,通过两个连接带调节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防止肠造口腹带移动,同时,在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置后气囊,与人体腰椎部凹陷位置配合在肠造口腹带水平转动的方向上设置阻力,由于人体腰椎部凹陷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在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打起(气泵或者气筒)对后气囊充气,后气囊与腰椎部凹陷结构自然贴合,并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气压调节,在起到限制腹带转动的同时,也能兼顾患者较为舒适的使用感受。
作为优选地,所述后气囊呈椭球形,所述后气囊前端面为绒面。这样的设计可以较好通过椭球形后气囊与人体腰椎部凹陷位置贴合。同时,绒面可以使得患者的皮肤获得较好的触感。
作为优选地,所述后气囊从上至下成排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后气囊之间为间隙。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竖直方向上,后气囊成排设置,充气后,患者可以通过间隙使得三个后气囊相对位置稍作调整,患者可以完成角度不大的弯腰等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两个连接带之间为后气囊固定片,所述后气囊固定片上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外延区域。这样的设计加大了后气囊固定片的面积,固定在后气囊固定片内表面的后气囊可以做大,与人体腰椎部凹陷位置贴合面积增加,增加了限位效果,降低了压强,获得了更加舒适的体感。
作为优选地,所述造口孔两侧设置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两端与腹前带连接为一体,所述弹力带宽度为1-2cm。这样的设计,使得造口孔左右的弹力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局部对造口孔的位置进行微调,便于和造口袋的位置匹配。
作为优选地,所述腹前带内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头。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腹前带内表面与腹部皮肤之间形成摩擦接触,进一步限制腹前带的移动,尤其是在造口孔位置附近的移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滑凸头设置在防滑圆盘上,所述防滑圆盘外缘与腹前带连接为一体。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滑圆盘包括外盘面,内盘面,所述外盘面和内盘面外缘连接固定,所述外盘面和内盘面中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滑凸头连接片,所述防滑凸头固定于防滑凸头连接片内表面,所述内盘面开设有容纳防滑凸头伸出的内通孔;所述防滑凸头连接片与外盘面之间还设置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形状与防滑凸头连接片形状适配,所述挤压气囊上设置有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所述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穿过外盘面向外伸出。
通过这样的设计,外盘面和内盘面(选取硬质材料,如塑料、金属等)之间的挤压气囊充气后(在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打起(气泵或者气筒)对挤压气囊充气),在空腔的限制作用下,挤压防滑凸头连接片,进而导致防滑凸头伸出内通孔外,与腹部皮肤接触,起到防滑作用,通过挤压气囊的气压来调节防滑凸头伸出内通孔外的长度,也就是防滑凸头与腹部的压力程度,进一步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防滑的需要调节挤压气囊的压强程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内通孔外径大于防滑凸头外径,所述挤压气囊上均布有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和外盘面的透气孔;所述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为透气织布材质,所述外盘面上设置有外通孔。这样的设计,体内的热量可以通过防滑凸头与内通孔之间的间隙,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外通孔向外界传递,提高了防滑圆盘的透气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的体感。
作为优选地,与魔术贴勾面对应的连接带内表面固定有防滑凸头,所述防滑凸头为纳米远红外磁石。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腹后带的防滑能力,同时将防滑凸头材质选择为纳米远红外磁石在防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理疗保健效果。远红外磁石与人体体温接触后产生深度热效应,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祛风除湿、镇痛去寒、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肠造口腹带,通过两个连接带调节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防止肠造口腹带移动,同时,在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置后气囊,与人体腰椎部凹陷位置配合在肠造口腹带水平转动的方向上设置阻力,由于人体腰椎部凹陷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在腹前带和腹后带的连接松紧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打起(气泵或者气筒)对后气囊充气,后气囊与腰椎部凹陷结构自然贴合,并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气压调节,在起到限制腹带转动的同时,也能兼顾患者较为舒适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前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腹后带结构示意图(单一后气囊);
图3为腹后带结构示意图(多个后气囊);
图4为腹前带和腹后带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滑圆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滑圆盘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腹前带;2、腹后带;3、造口孔;4、连接环;5、连接带;6、魔术贴勾面;7、魔术贴毛面;8、后气囊;9、后气囊单向充气阀;10、间隙;11、后气囊固定片;12、弧形外延区域;13、弹力带;14、防滑凸头;15、防滑圆盘;16、外盘面;17、内盘面;18、防滑凸头连接片;19、内通孔;20、挤压气囊;21、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22、透气孔;23、外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肠造口腹带,包括腹前带1和与腹前带1配合使用的腹后带2,所述腹前带1上开设有造口孔3,所述腹前带1两端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腹后带2两端为与连接环4配合使用的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外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魔术贴勾面6和魔术贴毛面7,所述魔术贴毛面7穿过连接环4后回折与魔术贴勾面6配合粘接;
所述腹后带2内表面中部设有与人体腰椎部配合的后气囊8,所述后气囊8后端面与腹后带2粘接,所述后气囊8上设置有后气囊单向充气阀9,所述后气囊单向充气阀9穿过腹后带2向外伸出。
所述后气囊8呈椭球形,所述后气囊8前端面为绒面。
所述后气囊8从上至下成排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后气囊8之间为间隙10。
所述两个连接带5之间为后气囊固定片11,所述后气囊固定片11上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外延区域12。
所述造口孔3两侧设置有弹力带13,所述弹力带13两端与腹前带1连接为一体,所述弹力带13宽度为1-2cm。
所述腹前带1内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头14。
所述防滑凸头14设置在防滑圆盘15上,所述防滑圆盘15外缘与腹前带1连接为一体。
所述防滑圆盘15包括外盘面16,内盘面17,所述外盘面16和内盘面17外缘连接固定,所述外盘面16和内盘面17中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滑凸头连接片18,所述防滑凸头14固定于防滑凸头连接片18内表面,所述内盘面17开设有容纳防滑凸头14伸出的内通孔19;所述防滑凸头连接片18与外盘面16之间还设置有挤压气囊20,所述挤压气囊20形状与防滑凸头连接片18形状适配,所述挤压气囊20上设置有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21,所述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21穿过外盘面16向外伸出。
所述内通孔19外径大于防滑凸头14外径,所述挤压气囊20上均布有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18和外盘面16的透气孔22;所述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18为透气织布材质,所述外盘面16上设置有外通孔23。
与魔术贴勾面6对应的连接带5内表面固定有防滑凸头14,所述防滑凸头14为纳米远红外磁石。
实施例1
一种肠造口腹带,包括腹前带1和与腹前带1配合使用的腹后带2,所述腹前带1上开设有造口孔3,所述腹前带1两端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腹后带2两端为与连接环4配合使用的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外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魔术贴勾面6和魔术贴毛面7,所述魔术贴毛面7穿过连接环4后回折与魔术贴勾面6配合粘接;腹前带1和腹后带2整体为棉质透气布料。
所述腹后带2内表面中部设有与人体腰椎部配合的后气囊8,所述后气囊8后端面与腹后带2粘接,所述后气囊8上设置有后气囊单向充气阀9,所述后气囊单向充气阀9穿过腹后带2向外伸出。
所述后气囊8呈椭球形,所述后气囊8前端面为绒面。
所述后气囊8从上至下成排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后气囊8之间为间隙10。
所述两个连接带5之间为后气囊固定片11,所述后气囊固定片11上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外延区域12。后气囊固定片11为毛毡布料。
所述造口孔3两侧设置有弹力带13,所述弹力带13两端与腹前带1连接为一体,所述弹力带13宽度为1-2cm。弹力带13为弹性布料。
在使用时,将造口孔3与造口位置调节适配,通过连接带5与连接环4配合,将腹前带1和腹后带2连接为环形的腹带,并通过魔术贴勾面6和魔术贴毛面7配合位置的调整,调整至合理的松紧程度;对后气囊单向充气阀9充气,后气囊8与腰椎部凹陷结构自然贴合,并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气压调节,在起到限制腹带转动的同时,也能兼顾患者较为舒适的使用感受。
优选后气囊8从上至下成排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后气囊8之间为间隙10。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竖直方向上,后气囊8成排设置,充气后,患者可以通过间隙10使得三个后气囊8相对位置稍作调整,患者可以完成角度不大的弯腰等动作。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腹前带1内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头14。
所述防滑凸头14设置在防滑圆盘15上,所述防滑圆盘15外缘与腹前带1连接为一体。
所述防滑圆盘15包括外盘面16,内盘面17,所述外盘面16和内盘面17外缘连接固定,所述外盘面16和内盘面17中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滑凸头连接片18,所述防滑凸头14固定于防滑凸头连接片18内表面,所述内盘面17开设有容纳防滑凸头14伸出的内通孔19;所述防滑凸头连接片18与外盘面16之间还设置有挤压气囊20,所述挤压气囊20形状与防滑凸头连接片18形状适配,所述挤压气囊20上设置有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21,所述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21穿过外盘面16向外伸出。外盘面16和内盘面17为聚四氟乙烯硬材质,扣合连接,防滑凸头连接片18为透气棉布料。
所述内通孔19外径大于防滑凸头14外径,所述挤压气囊20上均布有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18和外盘面16的透气孔22;所述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18为透气织布材质,所述外盘面16上设置有外通孔23。
与魔术贴勾面6对应的连接带5内表面也固定有防滑凸头14,所述防滑凸头14为纳米远红外磁石。
在腹前带1和腹后带2连接为环形的腹带松紧度调整好之后,通过对挤压气囊20充气,挤压气囊20膨胀后在空腔的限制作用下,挤压防滑凸头连接片18,进而导致防滑凸头14伸出内通孔19外,与腹部皮肤接触,起到防滑作用,通过挤压气囊20的气压来调节防滑凸头14伸出内通孔19外的长度(在挤压气囊20未充气状态,在腹部皮肤的压力下,防滑凸头14回压至空腔内,无法起到防滑作用),也就是防滑凸头14与腹部的压力程度,进一步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防滑的需要调节挤压气囊20的压强程度。
在较为炎热的夏季,热量从防滑凸头14与内通孔19之间的间隙10、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18、外通孔23向外界传递,提高了防滑圆盘15的透气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的体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前带和与腹前带配合使用的腹后带,所述腹前带上开设有造口孔,所述腹前带两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腹后带两端为与连接环配合使用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外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穿过连接环后回折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粘接;
所述腹后带内表面中部设有与人体腰椎部配合的后气囊,所述后气囊后端面与腹后带粘接,所述后气囊上设置有后气囊单向充气阀,所述后气囊单向充气阀穿过腹后带向外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囊呈椭球形,所述后气囊前端面为绒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囊从上至下成排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后气囊之间为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带之间为后气囊固定片,所述后气囊固定片上下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外延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孔两侧设置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两端与腹前带连接为一体,所述弹力带宽度为1-2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前带内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凸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头设置在防滑圆盘上,所述防滑圆盘外缘与腹前带连接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圆盘包括外盘面,内盘面,所述外盘面和内盘面外缘连接固定,所述外盘面和内盘面中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防滑凸头连接片,所述防滑凸头固定于防滑凸头连接片内表面,所述内盘面开设有容纳防滑凸头伸出的内通孔;所述防滑凸头连接片与外盘面之间还设置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形状与防滑凸头连接片形状适配,所述挤压气囊上设置有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所述挤压气囊单向充气阀穿过外盘面向外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孔外径大于防滑凸头外径,所述挤压气囊上均布有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和外盘面的透气孔;所述连通防滑凸头连接片为透气织布材质,所述外盘面上设置有外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肠造口腹带,其特征在于:与魔术贴勾面对应的连接带内表面固定有防滑凸头,所述防滑凸头为纳米远红外磁石。
CN201820296513.5U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肠造口腹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93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6513.5U CN208693579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肠造口腹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6513.5U CN208693579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肠造口腹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3579U true CN208693579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3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651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93579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肠造口腹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35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9541A (zh) * 2018-03-05 2018-07-24 江阴市人民医院 一种肠造口腹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9541A (zh) * 2018-03-05 2018-07-24 江阴市人民医院 一种肠造口腹带
CN108309541B (zh) * 2018-03-05 2023-09-15 江阴市人民医院 一种肠造口腹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9165B2 (en) Anti-reflux/heartburn treatment device
CN209017912U (zh) 一种护腰带
CN208693579U (zh) 一种肠造口腹带
CN206714860U (zh) 一种泌尿科用阴囊固定装置
CN108514470A (zh) 用于骨科病人患处的防压护理装置
KR20110115934A (ko) 척추 디스크 추간판(椎間板) 견인(牽引) 및 자세교정베개
CN113081426A (zh) 一种用于咳痰辅助的外骨骼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08309541A (zh) 一种肠造口腹带
CN213130216U (zh) 一种可调颈部托架
CN207445111U (zh) 胸外科用胸带
CN201586124U (zh) 一种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胸带
CN208989529U (zh) 一种俯卧位医疗床
CN208193201U (zh) 一种骨科用可调节式固定夹板
CN206641964U (zh) 分指器可调式脑卒中肩手关节矫形器
CN214761680U (zh) 一种充气式颈托
CN206026515U (zh) 一种充气加压式疝气治疗带
CN205339446U (zh) 一种脊柱手术用体位垫
CN214549774U (zh)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外展固定枕
CN209048385U (zh) 肩关节防护衣
CN201271308Y (zh) 一种疝气带
CN110433025A (zh) 一种可调节疝气带
CN110236912A (zh) 一种防止卧床老年病人下肢肌肉萎缩按摩装置
CN211512648U (zh) 一种侧躺式背俞穴按摩靠垫
CN220588456U (zh) 胃肠外科术后护理带
CN210962478U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康复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