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7891U -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87891U CN208687891U CN201821422316.XU CN201821422316U CN208687891U CN 208687891 U CN208687891 U CN 208687891U CN 201821422316 U CN201821422316 U CN 201821422316U CN 208687891 U CN208687891 U CN 2086878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mog
- control system
- electric field
- master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主控系统、第一烟雾传感器、初滤网、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电源连接端,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第一烟雾传感器设置在进风口处,主控系统、第一烟雾传感器、初滤网、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电源连接端设置在外壳的周向上,第一烟雾传感器、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初滤网设置在进风口的下部,除烟雾电场滤芯设置在初滤网的下部,风扇组件设置在除烟雾电场滤芯的下部。该净化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方便使用,对室内的烟雾净化效果高,利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均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吸烟人员,在室内抽烟,不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造成“烟味”较大,而且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同时影响其他人员并造成被动吸“二手烟”,对其他非吸烟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能对室内的烟雾进行净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主控系统、第一烟雾传感器、初滤网、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电源连接端,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
第一烟雾传感器设置在进风口处,主控系统、第一烟雾传感器、初滤网、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电源连接端设置在外壳的周向上,电源连接端通过电线与第一烟雾传感器、主控系统、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相连接,第一烟雾传感器、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
初滤网设置在进风口的下部,除烟雾电场滤芯设置在初滤网的下部,风扇组件设置在除烟雾电场滤芯的下部。
进一步的是,外壳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顶壳体、上部外壳体、下部外壳体,进风口位于顶壳体上,出风口位于下部外壳体上。
进一步的是,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板、控制板,显示板、显示板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控制板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除烟雾电场滤芯、风扇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外壳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动翻板,电动翻板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电动翻板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初滤网为不锈钢支撑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是,外壳内部的设置有风道通腔,风扇组件设置在风道通腔中,风道通腔由中空的风道上壳、中空的风道中壳、中空的风道下壳构成。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风道下壳内表面上的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设置出风口处,离子发生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且离子发生器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底板,外壳设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滚轮。
进一步的是,万向滚轮处设置有刹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使用时,主控系统控制风扇组件、第一烟雾传感器、除烟雾电场滤芯运行,风扇组件在进风口周围形成“负压区”,含有烟雾的空气从顶部的进风口进入外壳内部,空气依次经过初滤网、除烟雾电场滤芯的过滤,然后从出风口出去,初滤网对大颗粒的粉尘、烟雾中的烟灰、火星等进行过滤,除烟雾电场滤芯通电后产生电荷,固体颗粒物,气态物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物质带上电荷后通过除烟雾电场滤芯强电场区域时,电场使带电烟雾被吸附在滤芯的中空通道的侧壁上,达到消除烟雾的效果,通过两次的过滤,净化了空气。第一烟雾传感器对进入的空气里烟雾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烟雾浓度数据传递给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根据烟雾浓度数据控制风扇组件中电机的转速,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方便使用,对室内的烟雾净化效果高,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翻板打开状态下示意图;
图3是电动翻板关闭状态下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主控系统1、第一烟雾传感器2、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上部外壳体6、下部外壳体7、显示板8、电动翻板9、万向滚轮10、风道上壳11、风道中壳12、风道下壳13、离子发生器14、底板15、顶壳体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主控系统1、第一烟雾传感器2、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电源连接端,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其中主控系统1为单片机,初滤网3为不锈钢支撑的网状结构,风扇组件5包括电机和扇叶部分;
第一烟雾传感器2设置在进风口处,主控系统1、第一烟雾传感器2、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电源连接端设置在外壳的周向上,电源连接端通过电线与第一烟雾传感器2、主控系统1、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相连接,第一烟雾传感器2、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
初滤网3设置在进风口的下部,除烟雾电场滤芯4设置在初滤网3的下部,风扇组件5设置在除烟雾电场滤芯4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使用时,电源连接端与电源连接后,主控系统1控制风扇组件5、第一烟雾传感器2、除烟雾电场滤芯4运行,风扇组件5在进风口周围形成“负压区”,含有烟雾的空气从顶部的进风口进入外壳内部,空气依次经过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的过滤,然后从出风口出去,初滤网3对大颗粒的粉尘、烟雾中的烟灰、火星等进行过滤,除烟雾电场滤芯5通电后产生电荷,固体颗粒物,气态物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物质带上电荷后通过除烟雾电场滤芯5强电场区域时,电场使带电烟雾被吸附在滤芯的中空通道的侧壁上,达到消除烟雾的效果,通过两次的过滤,净化了空气。第一烟雾传感器2对进入的空气里烟雾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烟雾浓度数据传递给主控系统1,主控系统1根据烟雾浓度数据控制风扇组件5中电机的转速,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方便使用,对室内的烟雾净化效果高,利于推广。
将进风口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产生的烟雾空气第一时间进入到净化装置中,同时把出风口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空气在净化装置内部的通路顺畅,便于使用。
具体的,为了方便加工和装配,外壳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顶壳体16、上部外壳体6、下部外壳体7,进风口位于顶壳体16上,出风口位于下部外壳体7上。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和使用,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板8、控制板,显示板8、显示板8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控制板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相连接。显示板上有净化装置的使用情况,控制板上设置有按键,通过按键控制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的打开与关闭。
如果进风口长期处于打开状态,在净化装置未使用时,杂质进入到净化装置,影响起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动翻板9,电动翻板9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电动翻板9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净化装置使用时,如图2所示,电动翻板9打开,露出进风口;净化装置未使用时,如图3所示,电动翻板9关闭,将进风口遮挡住,防止杂质进入到净化装置中。电动翻板9的动力机构可为气动油缸,电动翻板9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使用时,通过主控系统1自动控制打开电动翻板9,便于使用。还可在外壳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当第二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周围空气有烟雾时,并将检测出的烟雾浓度数据传递给主控系统1,主控系统1根据烟雾数据自动控制电动翻板9打开,风扇组件5、第一烟雾传感器2、除烟雾电场滤芯4运行,这样设置自动化程度更高,更方便使用。
为了防止进入净化装置内部的空气乱窜,便于空气在净化装置内部流通,再如图1所示,外壳内部的设置有风道通腔,风扇组件5设置在风道通腔中,风道通腔由中空的风道上壳11、中空的风道中壳12、中空的风道下壳13构成。虽然经过过滤后的空气能把烟雾和绝大数的细菌去除,但为了更进一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还设置在风道下壳13内表面上的离子发生器14,离子发生器14设置出风口处,离子发生器14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且离子发生器14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离子发生器14产生的正、负离子随空气流动散发到空气中,正、负离子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减少细菌滋生和病毒的传播。
为了便于整个净化装置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板15,外壳设置在底板15上,底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滚轮10,万向滚轮10处设置有刹车结构。万向滚轮10不但便于净化装置的移动,而且提高了出风口至地面的距离,便于出风。
Claims (10)
1.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控系统(1)、第一烟雾传感器(2)、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电源连接端,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
第一烟雾传感器(2)设置在进风口处,主控系统(1)、第一烟雾传感器(2)、初滤网(3)、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电源连接端设置在外壳的周向上,电源连接端通过电线与第一烟雾传感器(2)、主控系统(1)、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相连接,第一烟雾传感器(2)、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
初滤网(3)设置在进风口的下部,除烟雾电场滤芯(4)设置在初滤网(3)的下部,风扇组件(5)设置在除烟雾电场滤芯(4)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顶壳体(16)、上部外壳体(6)、下部外壳体(7),进风口位于顶壳体(16)上,出风口位于下部外壳体(7)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板(8)、控制板,显示板(8)、显示板(8)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控制板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除烟雾电场滤芯(4)、风扇组件(5)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第二烟雾传感器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动翻板(9),电动翻板(9)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电动翻板(9)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初滤网(3)为不锈钢支撑的网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内部的设置有风道通腔,风扇组件(5)设置在风道通腔中,风道通腔由中空的风道上壳(11)、中空的风道中壳(12)、中空的风道下壳(13)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风道下壳(13)内表面上的离子发生器(14),离子发生器(14)设置出风口处,离子发生器(14)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且离子发生器(14)通过数据信号线与主控系统(1)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15),外壳设置在底板(15)上,底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滚轮(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万向滚轮(10)处设置有刹车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22316.XU CN20868789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22316.XU CN20868789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87891U true CN208687891U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588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22316.XU Active CN208687891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87891U (zh)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21422316.XU patent/CN2086878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85338B (zh) | 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智能化采样检测及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4006330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多重过滤装置 | |
CN106923377A (zh) | 一种香烟吐烟器 | |
CN207635530U (zh) | 减少室内温度变化的新风净化机 | |
CN109140641A (zh)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增氧加湿装置 | |
CN107490105A (zh) | 一种高效可靠型的智能化的空气净化器 | |
CN203663583U (zh) | 一种板式高效多级焊烟净化设备 | |
CN103398441A (zh) | 新风净化装置 | |
CN208687891U (zh) | 用于烟雾的净化装置 | |
CN105318441A (zh) | 一种高效空气净化机 | |
CN213841239U (zh) | 一种医用空气洁净屏 | |
CN207493417U (zh) | 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装配总成 | |
CN106288060B (zh) |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 |
CN205957335U (zh) | 自循环吊顶式电子空气净化机 | |
CN205807440U (zh) | 一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 | |
CN205699996U (zh) | 一种多级除尘式空气净化装置 | |
CN110160094A (zh) | 一种智能环保油烟机 | |
CN212901880U (zh) | 一种室内智能家居空气净化装置 | |
CN210143818U (zh) | 一种二手烟回收装置 | |
CN210267628U (zh) | 一种室外吸烟房 | |
CN205606675U (zh) | 油烟净化风机一体机 | |
CN208967980U (zh) | 一种净化机 | |
CN208059089U (zh)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7365249U (zh) |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主机 | |
CN203525451U (zh) | 二手烟净化处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