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8708U - 气体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8708U
CN208678708U CN201821219221.8U CN201821219221U CN208678708U CN 208678708 U CN208678708 U CN 208678708U CN 201821219221 U CN201821219221 U CN 201821219221U CN 208678708 U CN208678708 U CN 208678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urification
cleaning plant
actuator
embedd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92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皓然
黄启峰
韩永隆
蔡长谚
李伟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92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8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8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8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含一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其两端设有至少一嵌入槽及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与该嵌入槽连通;以及至少一净化气体模块,该净化气体模块嵌置于该嵌入槽中定位,包含一净化致动器、一净化单元及一外框本体,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气体模块内部,透过该净化单元净化气体,净化后气体由该净化气体模块排出于该多个通气孔外。

Description

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使用者呼吸部位附近周围环境净化气体使用的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对于生活周遭的气体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重视,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PM2.5、一氧化氮、一氧化硫等等气体,甚至于气体中含有的微粒,都会在环境中暴露影响人体健康,严重的甚至危害到生命。因此环境气体品质好坏纷纷引起各国重视,目前急需要如何监测去避免远离,是当前重视的课题。
如何确认气体品质的好坏,利用一种气体传感器来监测周围环境气体是可行的,若又能即时提供监测信息,警示处在环境中的人,能够即时预防或逃离,避免遭受环境中的气体暴露造成人体健康影响及伤害,利用气体传感器来监测周围环境可说是非常好的应用。不过,即使马上可以得知空气品质状态,但如果无法即刻改善,也会立即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为了使用者呼吸部位附近周围环境能净化气体,并降低人体健康的影响,利用净化装置提供一种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案,是本案所研发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利用支撑框体的可携带移动及可调整定位的便利性,让其上所嵌设净化气体模块来净化使用者周遭环境的气体,且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使支撑框体可随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定位,靠近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互相对应,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使用者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降低环境中的气体暴露造成人体健康影响及伤害。
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含:一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其两端设有一至少一嵌入槽及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与该嵌入槽连通;以及至少一净化气体模块,该净化气体模块嵌置于该嵌入槽中定位,包含一净化致动器、一净化单元及一外框本体,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气体模块内部,透过该净化单元净化气体,净化后气体由该净化气体模块排出于该多个通气孔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气体净化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案气体净化装置的支撑框体外观示意图。
图3A为本案净化气体模块的净化单元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案净化气体模块的净化单元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C为本案净化气体模块的净化单元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D为本案净化气体模块的净化单元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E为本案净化气体模块的净化单元第五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4A及图4B所示分别为本案气体泵于不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C所示为图4A及图4B所示的气体泵的剖面示意图。
图4D至图4F所示为图4C所示的气体泵的作动示意图。
图5A所示为本案鼓风箱气体泵相关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5B至图5D所示为图5A所示的鼓风箱气体泵的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框体
11a:第一嵌入槽
11b:第二嵌入槽
12:多个通气孔
12a:第一通气孔
12b:第二通气孔
2:净化气体模块
21:净化致动器
22:净化单元
22a:滤网
22b:光触媒
22c:紫外线灯
22d:纳米光管
22e:电极线
22f:集尘板
22g:升压电源器
22h:电场上护网
22i:吸附滤网
22j:高压放电极
22k:电场下护网
23:外框本体
231:净化进气口
232:净化出气口
24:净化通道
3:气体泵
31:进气板
31a:进气孔
31b:汇流排孔
31c:汇流腔室
32:共振片
32a:中空孔
32b:可动部
32c:固定部
33:压电致动器
33a:悬浮板
331a:第一表面
332a:第二表面
33b:外框
331b:组配表面
332b:下表面
33c:连接部
33d:压电元件
33e:间隙
33f:凸部
331f:凸部表面
34:绝缘片
35:导电片
36:腔室空间
4:鼓风箱气体泵
41:喷气孔片
41a:连接件
41b:悬浮片
41c:中空孔洞
42:腔体框架
43:致动体
43a:压电载板
43b:调整共振板
43c:压电板
44:绝缘框架
45:导电框架
46:共振腔室
47:气流腔室
g:腔室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案的气体净化装置包含一支撑框体1及至少一个净化气体模块2,支撑框体1为一可挠支撑体,设有一至少一嵌入槽及多个通气孔12,至少一嵌入槽分别为一第一嵌入槽11a及第二嵌入槽11b,而多个通气孔12分别为多个第一通气孔12a及多个第二通气孔12b,多个第一通气孔12a及多个第二通气孔12b分别与第一嵌入槽11a及第二嵌入槽11b相连通,而至少一净化气体模块2可嵌置定位于第一嵌入槽11a或第二嵌入槽11b其中之一来实施净化气体,亦即气体净化装置的支撑框体1可利用一第一嵌入槽11a或者第二嵌入槽11b的其中之一嵌置一净化气体模块2来实施净化气体,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净化气体模块2为二净化气体模块2,其分别嵌置于第一嵌入槽11a与第二嵌入槽11b的中,来提升净化气体的功效,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使用者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
如图3A至图3E所示,上述的净化气体模块2包含一净化致动器21、一净化单元22及一外框本体23,外框本体23具有一净化进气口231及一净化出气口232,且该净化出气口232连通所对应的多个通气孔12(多个第一通气孔12a或多个第二通气孔12b),以及内部设有一净化通道24,连通净化进气口231及净化出气口232,且净化致动器21设置于净化通道24中,以及净化单元22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透过净化致动器21以控制气体导入净化通道24中,通过净化单元22净化气体,净化后的气体由经净化出气口232排出,并经过多个通气孔12排出于外,供使用者可使用本案的气体净化装置达到净化周遭环境气体的效益。
如图3A所示为净化气体模块2的净化单元22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上述的净化单元22可为一种滤网单元,包含多个滤网22a,本实施例为两个滤网22a分别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保持一间距,使气体透过净化致动器21控制导入净化通道24中受各两滤网22a吸附气体中所含化学烟雾、细菌、尘埃微粒及花粉,以达净化气体的效果,其中滤网22a可为静电滤网、活性碳滤网或高效滤网(HEPA)。
如图3B所示为净化气体模块2的净化单元22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上述净化单元22可为一种光触媒单元,包含一光触媒22b及一紫外线灯22c,分别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保持一间距,使气体透过净化致动器21控制导入净化通道24中,且光触媒22b透过紫外线灯22c照射得以将光能转换化学能对气体分解有害气体及消毒杀菌,以达净化气体的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净化单元22也可配合滤网22a在净化通道24中,以加强净化气体的效果,其中滤网22a可为静电滤网、活性碳滤网或高效滤网(HEPA)。
如图3C所示为净化气体模块2的净化单元22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上述的净化单元22可为一种光等离子单元,包含一纳米光管22d,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使气体透过净化致动器21控制导入净化通道24中,透过纳米光管22d照射,得以将气体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分解成具高氧化性光等离子气流,该离子气流具有破坏有机分子的能力,可将气体中含有挥发性甲醛、甲苯、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等气体分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以达净化气体的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净化单元22也可配合滤网22a在净化通道24中,以加强净化气体的效果,其中滤网22a可为静电滤网、活性碳滤网或高效滤网(HEPA)。
如图3D所示为净化气体模块2的净化单元22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上述的净化单元22可为一种负离子单元,包含至少一电极线22e、至少一集尘板22f及一升压电源器22g,每个电极线22e及每个集尘板22f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而升压电源器22g设置于净化气体模块2内提供每个电极线22e高压放电,每个集尘板22f带有负电荷,使气体透过净化致动器21控制导入净化通道24中,透过每个电极线22e高压放电,得以将气体中所含微粒带正电荷,将带正电荷微粒附着在带负电荷的每个集尘板22f上,以达净化气体的效果。上述的电极线22e采用富勒烯材料纤维束制成。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净化单元22也可配合滤网22a在净化通道24中,以加强净化气体的效果,其中滤网22a可为静电滤网、活性碳滤网或高效滤网(HEPA)。
如图3E所示为净化气体模块2的净化单元22第五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上述的净化单元22可为一种等离子体离子单元,包含一电场上护网22h、一吸附滤网22i、一高压放电极22j、一电场下护网22k及一升压电源器22g,其中电场上护网22h、吸附滤网22i、高压放电极22j及电场下护网22k置设于净化通道24中,且吸附滤网22i及高压放电极22j被夹置设于电场上护网22h及电场下护网22k之间,而升压电源器22g设置于净化气体模块2内提供高压放电极22j高压放电,以产生高压等离子柱带有等离子体离子,使气体透过净化致动器21控制导入净化通道24中,透过等离子体离子使得气体中所含氧分子与水分子电离生成阳离子(H+)和阴离子(O2-),且离子周围附着有水分子的物质附着在病毒和细菌的表面之后,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会转化成强氧化性的活性氧(羟基,OH基),从而夺走病毒和细菌表面蛋白质的氢,将其分解(氧化分解),以达净化气体的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净化单元22也可配合滤网22a在净化通道24中,以加强净化气体的效果,其中滤网22a可为静电滤网、活性碳滤网或高效滤网(HEPA)。
再请参阅图4A、图4B及图4C所示,本案净化致动器21为一气体泵3,包含有依序堆叠的一进气板31、一共振片32、一压电致动器33、一绝缘片34、一导电片35。进气板31具有至少一进气孔31a、至少一汇流排孔31b及一汇流腔室31c,上述的进气孔31a与汇流排孔31b其数量相同,于本实施例中,进气孔31a与汇流排孔31b以数量4个作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4个进气孔31a分别连通4个汇流排孔31b的一端,且4个汇流排孔31b的另一端汇流到汇流腔室31c。
上述的共振片32,可透过贴合方式组接于进气板31上,且共振片32上具有一中空孔32a、一可动部32b及一固定部32c,中空孔32a位于共振片32的中心处,并与进气板31的汇流腔室31c对应,而设置于中空孔32a的周围且与汇流腔室31c相对的区域为可动部32b,而设置于共振片32的外周缘部分用于贴固于进气板31上则为固定部32c。
上述的压电致动器33,包含有一悬浮板33a、一外框33b、至少一连接部33c、一压电元件33d、至少一间隙33e及一凸部33f;其中,悬浮板33a为一正方型悬浮板,具有第一表面331a及相对第一表面331a的一第二表面332a,外框33b环绕设置于悬浮板33a的周缘,且外框33b具有一组配表面331b及一下表面332b,并透过至少一连接部33c连接于悬浮板33a与外框33b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悬浮板33a的支撑力,其中,至少一间隙33e为悬浮板33a、外框33b与连接部33c之间的空隙,用以供气体通过。此外,悬浮板33a的第一表面331a具有凸部33f,凸部33f于本实施例中是将凸部33f的周缘且邻接于连接部33c的连接处透过蚀刻制程,使其下凹,来使悬浮板33a的凸部33f高于第一表面331a来形成阶梯状结构。
又如图4C所示,本实施例的悬浮板33a采以冲压成形使其向下凹陷,其下陷距离可由至少一连接部33c成形于悬浮板33a与外框33b之间所调整,使在悬浮板33a上的凸部33f的凸部表面331f与外框33b的组配表面331b两者形成非共平面,亦即凸部33f的凸部表面331f将低于外框33b的组配表面331b,且悬浮板33a的第二表面332a低于外框33b的下表面332b,又压电元件33d贴附于悬浮板33a的第二表面332a,与凸部33f相对设置,压电元件33d被施加驱动电压后由于压电效应而产生形变,进而带动悬浮板33a弯曲振动;利用于外框33b的组配表面331b上涂布少量粘合剂,以热压方式使压电致动器33贴合于共振片32的固定部32c,进而使得压电致动器33得以与共振片32组配结合。此外,绝缘片34及导电片35皆为框型的薄型片体,依序堆叠于压电致动器33下。于本实施例中,绝缘片34贴附于压电致动器33之外框33b的下表面332b。
请继续参阅图4C所示,气体泵3的进气板31、共振片32、压电致动器33、绝缘片34、导电片35依序堆叠结合后,其中悬浮板33a与共振片32之间形成一腔室间距g,腔室间距g将会影响气体泵3的传输效果,故维持一固定的腔室间距g对于气体泵3提供稳定的传输效率是十分重要。本案的气体泵3对悬浮板33a使用冲压方式,使其向下凹陷,让悬浮板33a的第一表面331a与外框33b的组配表面331b两者为非共平面,亦即悬浮板33a的第一表面331a将低于外框33b的组配表面331b,且悬浮板33a的第二表面332a低于外框33b的下表面332b,使得压电致动器33的悬浮板33a凹陷形成一空间得与共振片32构成一可调整的腔室间距g,直接透过将上述压电致动器33的悬浮板33a采以成形凹陷构成一腔室空间36的结构改良,如此一来,所需的腔室间距g得以透过调整压电致动器33的悬浮板33a成形凹陷距离来完成,有效地简化了调整腔室间距g的结构设计,同时也达成简化制程,缩短制程时间等优点。
图4D至图4F为图4C所示的气体泵3的作动示意图。请先参阅图4D,压电致动器33的压电元件33d被施加驱动电压后产生形变带动悬浮板33a向下位移,此时腔室空间36的容积提升,于腔室空间36内形成了负压,便汲取汇流腔室31c内的空气进入腔室空间36内,同时共振片32受到共振原理的影响被同步向下位移,连带增加了汇流腔室31c的容积,且因汇流腔室31c内的空气进入腔室空间36的关系,造成汇流腔室31c内同样为负压状态,进而通过汇流排孔31b、进气孔31a来吸取空气进入汇流腔室31c内;请再参阅图4E,压电元件33d带动悬浮板33a向上位移,压缩腔室空间36,迫使腔室空间36内的空气通过间隙33e向下传输,来达到传输空气的效果,同时间,共振片32同样被悬浮板33a因共振而向上位移,同步推挤汇流腔室31c内的气体往腔室空间36移动;最后请参阅图4F,当悬浮板33a被向下带动时,共振片32也同时被带动而向下位移,此时的共振片32将使压缩腔室空间36内的气体向至少一间隙33e移动,并且提升汇流腔室31c内的容积,让气体能够持续地通过进气孔31a、汇流排孔31b来汇聚于汇流腔室31c内,透过不断地重复上述步骤,使气体泵3能够连续将气体自进气孔31a进入,再由至少一间隙33e向下传输,以不断地汲取净化气体模块2外的气体进入,提供气体给净化气体模块2净化。
请继续参阅图4C,净化致动器21为一气体泵3,气体泵3也可为透过微机电制程的方式所制出的微机电系统气体泵,其中,进气板31、共振片32、压电致动器33、绝缘片34、导电片35皆可透过面型微加工技术制成,以缩小整个泵的体积。
当然,请参阅图5A、图5B至图5D所示,本案净化致动器21为也可为一种鼓风箱气体泵4(BLOWER PUMP),包含有依序堆叠的喷气孔片41、腔体框架42、致动体43、绝缘框架44及导电框架45;喷气孔片41包含了多个连接件41a、一悬浮片41b及一中空孔洞41c,悬浮片41b可弯曲振动,多个连接件41a邻接于悬浮片41b的周缘,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a其数量为4个,分别邻接于悬浮片41b的4个角落,但不此以为限,而中空孔洞41c形成于悬浮片41b的中心位置;腔体框架42承载叠置于悬浮片41b上,致动体43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42上,并包含了一压电载板43a、一调整共振板43b、一压电板43c,其中,压电载板43a承载叠置于腔体框架42上,调整共振板43b承载叠置于压电载板43a上,压电板43c承载叠置于调整共振板43b上,供施加电压后发生形变以带动压电载板43a及调整共振板43b进行往复式弯曲振动;绝缘框架44则是承载叠置于致动体43的压电载板43a上,导电框架45承载叠置于绝缘框架44上,其中,致动体43、腔体框架42及悬浮片41b之间形成一共振腔室46。
再请参阅图5B至图5D为本案的鼓风箱气体泵4的作动示意图。请先参阅图5B所示,鼓风箱气体泵4透过连接件41a定位,使鼓风箱气体泵4设置于净化通道24中,喷气孔片41与净化通道24的底面间隔设置,并于两者之间形成气流腔室47;请再参阅图5C,当施加电压于致动体43的压电板43c时,压电板43c因压电效应开始产生形变并同步带动调整共振板43b与压电载板43a,此时,喷气孔片41会因亥姆霍兹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原理一起被带动,使得致动体43向上移动,由于致动体43向上位移,使得气流腔室47的容积增加,其内部气压形成负压,于鼓风箱气体泵4外的空气将因为压力梯度由喷气孔片41的连接件41a与侧壁之间的空隙进入气流腔室47并进行集压;最后请参阅图5C,气体不断地进入气流腔室47内,使气流腔室47内的气压形成正压,此时,致动体43受电压驱动向下移动,将压缩气流腔室47的容积,并且推挤气流腔室47内气体,致使传导气体流通。
当然,本案的鼓风箱气体泵4也可为透过微机电制程的方式所制出的微机电系统气体泵,其中,喷气孔片41、腔体框架42、致动体43、绝缘框架44及导电框架45皆可透过面型微加工技术制成,以缩小泵整个的体积。
由上述所知,本案气体净化装置在具体实施上,其利用支撑框体1可携带移动及可调整定位的便利性,让其上所嵌设净化气体模块2来净化使用者周遭环境的气体,且支撑框体1为一可挠支撑体,使支撑框体1可随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定位,靠近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且支撑框体1其两端的第一嵌入槽11a、第二嵌入槽11b各嵌置定位一净化气体模块2(第一净化气体模块及第二净化气体模块),两净化气体模块2嵌置定位支撑框体1两端,以使两净化气体模块2净化气体排出形成对流于支撑框体1两端互相对应,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使用者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尤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例如婴儿在室内、室外的需求使用,以及长期卧床病人的需求使用,行动不便的人无法对空污即时远离的使用,皆能即时应用使用。在一具体实施中,例如,支撑框体1放置应用于婴儿车上调整适当婴儿卧床需求定位,将婴儿头部及颈部置位于支撑框体1中,即可使支撑框体1上所嵌设净化气体模块2调整靠近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互相对应,让两个净化气体模块2运作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婴儿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降低婴儿在污染环境中的气体暴露造成健康影响及伤害;又在另一具体实施中,同样利用支撑框体1可随使用者需求定位调整,应用婴儿车上调整适当婴儿靠卧需求定位,将婴儿头部及颈部置位于支撑框体1中,且支撑框体1调整靠近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使支撑框体1上所嵌设二净化气体模块2(第一净化气体模块及第二净化气体模块)互相对应运作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婴儿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婴儿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降低婴儿在污染环境中的气体暴露造成健康影响及伤害。如此本案气体净化装置利用支撑框体1的可携带移动的便利性,让使用者可应用在室内、室外使用,随时随地呼吸到净化气体,降低空污对人体健康影响及伤害,极具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案所提供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利用支撑框体的可携带移动及可调整定位的便利性,让其上所嵌设净化气体模块来净化使用者周遭环境的气体,且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使支撑框体可随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定位,靠近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互相对应,以形成净化气体排出对流于使用者的呼吸器官(如鼻、嘴)附近,让使用者能呼吸到净化的气体,降低环境中的气体暴露造成人体健康影响及伤害。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13)

1.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其两端设有至少一嵌入槽及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与该嵌入槽连通;以及
至少一净化气体模块,该净化气体模块嵌置于该嵌入槽中定位,包含一净化致动器、一净化单元及一外框本体,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气体模块内部,透过该净化单元净化气体,净化后气体由该净化气体模块排出于该多个通气孔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本体具有一净化进气口及一净化出气口,且该净化出气口连通该多个通气孔,该外框本体内部设有一净化通道,连通该净化进气口及该净化出气口,且该净化致动器及该净化单元设置于该净化通道中,透过该净化致动器以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通道中,通过该净化单元净化气体,净化气体由经该净化出气口排出,并经过该多个通气孔排出于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致动器为一微机电系统气体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致动器为一气体泵,该气体泵包含:
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汇流腔室,其中该进气孔供导入气流,该汇流排孔对应该进气孔,且引导该进气孔的气流汇流至该汇流腔室;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对应该汇流腔室,且该中空孔的周围为一可动部;以及
一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相对应设置;
其中,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腔室空间,以使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使气流由该进气板的该进气孔导入,经该汇流排孔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由该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的该可动部产生共振传输气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致动器为一鼓风箱气体泵,该鼓风箱气体泵包含:
一喷气孔片,包含多个连接件、一悬浮片及一中空孔洞,该悬浮片可弯曲振动,该多个连接件邻接于该悬浮片周缘,而该中空孔洞形成于悬浮片的中心位置,透过多个连接件设置定位,并提供弹性支撑该悬浮片,并使该喷气孔片底面间形成一气流腔室,且该多个支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至少一空隙;
一腔体框架,承载叠置于该悬浮片上;
一致动体,承载叠置于该腔体框架上,以接受电压而产生往复式地弯曲振动;
一绝缘框架,承载叠置于该致动体上;以及
一导电框架,承载叠设置于该绝缘框架上;
其中,该致动体、该腔体框架及该悬浮片之间形成一共振腔室,透过驱动该致动体以带动该喷气孔片产生共振,使该喷气孔片的该悬浮片产生往复式地振动位移,以造成该气体通过该至少一空隙进入该气流腔室再排出,实现该气体的传输流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滤网单元,包含多个滤网,分别置设于该净化通道中保持一间距,透过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通道中受多个滤网过滤净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网为一静电滤网、一活性碳滤网及一高效滤网(HEPA)等至少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光触媒单元,包含一光触媒及一紫外线灯,分别置设于该净化通道中保持一间距,透过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通道中,且该光触媒透过该紫外线灯照射得以分解化气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光等离子单元,包含一纳米光管,置设于该净化通道中,透过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通道中,透过该纳米光管照射将气体中含有挥发性甲醛、甲苯及挥发性有机气体分解净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负离子单元,包含至少一电极线、至少一集尘板及一升压电源器,该电极线、该集尘板置设于该净化通道中,而该升压电源器设置于该净化气体模块内,提供该电极线高压放电,该集尘板带有负电荷,透过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通道中,透过该电极线高压放电,得以将气体中所含微粒带正电荷,将带正电荷微粒附着在带负电荷的该集尘板上净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线采用富勒烯材料纤维束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单元为一等离子体离子单元,包含一电场上护网、一吸附滤网、一高压放电极、一电场下护网及一升压电源器,其中该电场上护网、该吸附滤网、该高压放电极及该电场下护网置设于该净化通道中,且该吸附滤网及该高压放电极夹置设于该电场上护网及该电场下护网之间,该升压电源器设置于该净化气体模块内提供该高压放电极高压放电,以产生高压等离子柱带有等离子体离子,使气体透过该净化致动器控制导入该净化通道中,透过等离子体离子分解净化气体。
13.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撑框体,为一可挠支撑体,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多个第一通气孔及多个第二通气孔,该多个第一通气孔与该第一嵌入槽连通,该多个第二通气孔与该第二嵌入槽连通;以及
二净化气体模块,分别嵌置于该第一嵌入槽与该第二嵌入槽内,该二净化气体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净化致动器、至少一净化单元及一外框本体,该净化致动器控制气体导入该净化气体模块内部,透过该净化单元净化气体,净化后气体自该二净化气体模块排出,且分别由该多个第一通气孔及该多个第二通气孔输出,以于该支撑框体的两端之间形成对流。
CN201821219221.8U 2018-07-31 2018-07-31 气体净化装置 Active CN208678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9221.8U CN208678708U (zh) 2018-07-31 2018-07-31 气体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9221.8U CN208678708U (zh) 2018-07-31 2018-07-31 气体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8708U true CN208678708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9221.8U Active CN208678708U (zh) 2018-07-31 2018-07-31 气体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87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2923A (zh) * 2018-07-31 2020-02-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2923A (zh) * 2018-07-31 2020-02-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8372U (zh) 具气体监测的行动装置
CN110501454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0732206B (zh) 具气体监测的行动装置
TWM567364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CN209198414U (zh) 健康监测装置
TWM567862U (zh) Gas detection device
TWM576250U (zh) Gas monitoring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CN201215367Y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08678708U (zh) 气体净化装置
CN110718051A (zh) 气体监测装置的信息传输系统
TWI719326B (zh) 氣體監測裝置之資訊傳輸系統
TWI676788B (zh) 健康監測裝置
TWM568368U (zh) Mobile device with gas monitoring
TWI766536B (zh) 氣體抽排裝置
TWI746874B (zh) 氣體淨化裝置
CN208420864U (zh) 气体监测及净化装置
CN111035373A (zh) 具健康监测的智能服装
TWI707128B (zh) 健康監測裝置
TW202129202A (zh) 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TWI670045B (zh) 健康監測裝置
TW202001225A (zh) 氣體偵測裝置
TWM574682U (zh) 健康監測裝置
CN209280666U (zh) 健康监测装置
TWM575102U (zh) 氣體監測裝置之資訊傳輸系統
TW202007943A (zh) 具氣體監測之行動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