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7047U - 电水壶 - Google Patents

电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7047U
CN208677047U CN201820359959.8U CN201820359959U CN208677047U CN 208677047 U CN208677047 U CN 208677047U CN 201820359959 U CN201820359959 U CN 201820359959U CN 208677047 U CN208677047 U CN 208677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liner
groove
fixed plate
insulating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599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599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7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7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7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内胆(11)、外壳(12)以及发热丝(3),内胆(11)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内胆(1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容置发热丝(3)的凹槽(110),且发热丝(3)与凹槽(110)的槽壁之间具有导热绝缘介质(4)。通过使内胆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内胆的内腔凹进形成凹槽,将发热丝容纳在该凹槽中,同时在发热丝与凹槽的槽壁之间设置导热绝缘介质即可完成发热丝的装配,无需设置电热管,大大降低了装配工艺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电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由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以及用于对壶体内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其中,壶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和围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加热装置包括:铝板和电热管。其中,电热管内容置有发热丝,且发热丝与电热管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绝缘介质。在装配时,先将发热丝穿入电热管内,再装入导热绝缘介质压紧,然后弯折电热管,电热管弯折好之后,将电热管焊接在铝板上,然后再将铝板焊接在内胆的外底壁上,从而完成加热装置的装配。
然而,上述电水壶的加热装置的装配工艺复杂,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的加热装置的装配工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围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以及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发热丝,所述内胆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内胆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发热丝的凹槽,且所述发热丝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具有导热绝缘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使内胆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内胆的内腔凹进形成凹槽,将发热丝直接布设在该凹槽中,无需设置电热管,同时,为了保证发热丝与内胆之间的绝缘性以及良好的导热性能,在发热丝与凹槽的槽壁之间设置导热绝缘介质即可完成发热丝的装配,发热丝发出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介质传递至内胆壁,从而将内胆中的液体加热,保证了加热效率,且大大降低了装配工艺的复杂度。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热绝缘介质和所述发热丝固定在所述凹槽中的固定板。
通过设置固定板,固定板可以将导热绝缘介质和发热丝可靠地固定在凹槽中,可进一步防止导热绝缘介质和发热丝从凹槽中脱出,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发热丝绕设在所述定位槽中。
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定位槽,在装配时,发热丝沿着定位槽绕设,使得发热丝的装配更加快速、方便。
可选的,所述定位槽为环形凹槽;
或者,所述定位槽为螺旋形凹槽。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的槽口平齐。
这样在实现固定板对发热丝和导热绝缘介质固定的同时,使得固定板与内胆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提高了结构美感。
可选的,所述发热丝的一端具有正极导电柱,所述发热丝的另一端具有负极导电柱,所述固定板上具有可供所述正极导电柱和所述负极导电柱伸出的通孔。
通过设置通孔,以保证发热丝的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能够顺畅地穿出至固定板外,以与温控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内胆的底壁上还具有向下延伸的用于连接所述电水壶的温控器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板上具有可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避让孔。
通过在内胆的底壁上设置固定柱,以通过固定柱方便、可靠地将温控器固定在内胆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为陶瓷板。
通过将固定板设置为陶瓷板,起到较好的绝缘保护作用,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为金属板,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发热丝之间绝缘设置。
通过不仅提高了固定板的强度,同时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导热绝缘介质为氧化镁粉。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内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内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
11—内胆;
110—凹槽;
111—固定柱;
12—外壳;
13—底盖;
14—手柄;
141—开盖按键;
2—壶盖;
3—发热丝;
31—正极导电柱;
4—导热绝缘介质;
5—固定板;
51—定位槽;
6—温控器;
7—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电水壶由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壶体、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以及用于对壶体内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其中,壶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和围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加热装置包括:铝板和电热管。其中,电热管内容置有发热丝,且发热丝与电热管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导热绝缘介质。在装配时,先将发热丝穿入电热管内,再装入导热绝缘介质压紧,然后弯折电热管,电热管弯折好之后,将电热管焊接在铝板上,然后再将铝板焊接在内胆的外底壁上,从而完成加热装置的装配。然而,上述电水壶的加热装置的装配工艺复杂,不良率较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以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装配工艺的复杂度。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水壶的内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该电水壶具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盖2以及用于加热液体的发热丝3。其中,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2 可开合地盖设在该开口上。
壶体1具体包括:内胆11和围设在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液体具体盛装在内胆11中。发热丝3具体可设置在内胆11的底部。
该电水壶还可以包括:位于外壳12底部的底盖13以及位于外壳12一侧的手柄14。具体实现时,底盖13可以为塑胶盖。手柄14可以为塑胶手柄,用户通过手柄14可方便地将壶体1端起或放下。为了方便倒出液体,壶体1 的一侧设有壶嘴,壶嘴和手柄14分别位于壶体1相对的两侧,需要倒出液体时,将壶体1朝向壶嘴一侧倾斜即可将液体从壶嘴倒出。
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具体铰接在壶体1的顶部一侧,其中,可以在手柄14上设置用于控制壶盖2打开或者关闭的开盖按键141。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壶盖2也可以与壶体1可分离,即,壶盖2可以从壶体1上拿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与壶体1配套的底座(图中未示出),底座上设置有电连接器。内胆11的底部具有与发热丝3电连接的温控器6。其中,发热丝3的一端具有正极导电柱31,发热丝3的另一端具有负极导电柱(图中未示出),正极导电柱31和负极导电柱分别与温控器6电连接。加热时,将壶体1放置在底座上,此时,温控器6与底座上的电连接器耦合,为底座通电,即可进行加热。
此外,可以在壶体1的一侧设置蒸汽导管和电源开关7,比如,内胆11 和外壳12之间形成中空夹层,蒸汽导管竖向设置在该内胆11和外壳12之间的中空夹层中,蒸汽导管的顶端与壶体1的内腔连通,蒸汽导管的底端与内胆11下方的温控器6连通。
电源开关7一般设置在壶体1的底部,电源开关7上设有灯罩,灯罩内固定有指示灯,指示灯的引线与电水壶的电源板连接。灯罩可以为硅胶灯罩,也可以是透光塑胶灯罩。指示灯可以为氖灯,也可以为LED灯等。在加热时,按下电源开关7,指示灯亮起。随着加热的进行,水沸腾产生水蒸汽,水蒸汽会从蒸汽导管的顶端进入至蒸汽导管中,沿着蒸汽导管向下流动至温控器6中,温控器6上设有感温元件,当感温元件感应到蒸汽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比如100℃,感温元件会发生变形,从而推动电源开关7跳开,此时电水壶断电停止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发热丝3的装配,内胆11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内胆1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容置发热丝3的凹槽110,且发热丝3与凹槽 110的槽壁之间具有导热绝缘介质4。参照图1和图2所示,内胆11的底壁向上凹进形成凹槽110。
也就是说,在装配时,直接将发热丝3布设在内胆11底壁形成的凹槽 110中,同时,由于发热丝3可导电,为了保证发热丝3与内胆11之间的绝缘性,且保证发热丝3与内胆11之间良好的导热性能,在发热丝3与凹槽 110的槽壁之间设置导热绝缘介质4。
电水壶通电后,发热丝3中有电流通过,发热丝3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介质4快速向内胆11扩散,通过内胆壁传递至内胆11中的液体,从而达到对内胆11中的液体加热的目的。
其中,发热丝3采用高电阻金属丝,比如:发热丝3为钨丝,本实用新型对发热丝3的材质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发出热量以将内胆11中的液体加热即可。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丝3具体为螺旋状发热丝。通过将发热丝3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在凹槽110的容纳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整个发热丝3的发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电水壶的加热效率。
其中,导热绝缘介质4例如可以是导热硅脂,在装配时,可先向凹槽110 中注入一层导热硅脂,再将发热丝3绕设在凹槽110中,从而完成发热丝3 的安装,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其中,发热丝3可起到对导热硅脂的压紧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热绝缘介质4为导热硅脂时,导热硅脂可凝固且具有粘性,发热丝3可通过导热硅脂的作用固定在凹槽110中。
当发热丝3和导热绝缘介质4装配好之后,然后将温控器6安装在内胆 11的底部。具体实现时,内胆11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柱111,温控器 6通过该固定柱111连接在内胆11的底部,当温控器6固定好之后,发热丝 3同时被固定在凹槽110中,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丝3也可以通过温控器6 与内胆11的相互作用固定在凹槽110中。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柱111具体为螺母柱,相应地,温控器6上具有可供螺母柱穿入的螺孔,装配时,将螺母柱与螺孔对准,使螺母柱伸入螺孔中,通过螺钉将两者锁在一起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柱的数量具体为3个,3个螺母柱间隔设置在内胆 11的底部,螺母柱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将温控器6可靠地固定在内胆11底部即可。具体实现时,螺母柱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内胆11上,也可以通过铆接等其他方式固定在内胆11上,本实用新型对内胆11和螺母柱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当然,固定柱111也可以不是螺母柱,比如,固定柱111的底部具有卡扣,温控器6上具有卡孔,通过卡扣与卡孔的相互配合将温控器6固定在内胆11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对温控器6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不仅可以用来煮水,也可以用于煮牛奶、饮料,还可以用来烹煮银耳、豆浆、黄芪、当归、薏米、红茶、黑茶、普洱等养生食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使内胆11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内胆11 的内腔凹进形成凹槽110,将发热丝3直接布设在该凹槽110中,无需设置电热管,同时,为了保证发热丝3与内胆11之间的绝缘性以及良好的导热性能,在发热丝3与凹槽110的槽壁之间设置导热绝缘介质4即可完成发热丝 3的装配,发热丝3发出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介质4传递至内胆壁,从而将内胆11中的液体加热,保证了加热效率,且大大降低了装配工艺的复杂度。
在本实施例中,内胆11和外壳12可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这样在制作时,可方便在内胆11底壁上成型凹槽110。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内胆 11和外壳12也可以均由透明材质制成,比如,内胆11为玻璃内胆,外壳12 为玻璃外壳,这样用户可以透过壶体1清楚地看到壶体1内液体的状态,从而实现放心安全的饮用,且提高了电水壶的可观赏性。需要说明的是,内胆 11和外壳12也可以由其他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对内胆11和外壳12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水壶的内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电水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设置在凹槽110的槽口处的固定板5,固定板5用于将导热绝缘介质4和发热丝3固定在凹槽 110中。
通过在凹槽110的槽口处设置固定板5,固定板5可以将导热绝缘介质4 和发热丝3可靠地固定在凹槽110中,可进一步防止导热绝缘介质4和发热丝3从凹槽110中脱出,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上具有定位槽51,发热丝3具体绕设在定位槽 51中。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51位于固定板5的上表面。
具体实现时,该定位槽51可以是环形凹槽,也可以是螺旋形凹槽。通过在固定板5上设置定位槽51,在装配时,发热丝3沿着定位槽51绕设,从而使得发热丝3的装配更加快速、方便。具体地,可先将发热丝3沿着定位槽51绕设在固定板5上,然后向内胆11的凹槽110中注入导热绝缘介质4,再将绕设有发热丝3的固定板5固定在凹槽110的槽口即可。
其中,固定板5可以通过耐高温胶体固定在凹槽110的槽口处。该耐高温胶体比如可以是硅酮胶。或者,固定板5的边缘具有卡扣,凹槽110的槽口处具有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此外,固定板5也可以通过螺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在凹槽110的槽口处。本实用新型对固定板5的具体固定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绝缘介质4为氧化镁粉,装配时,将氧化镁粉压入内胆11的凹槽110内,然后将绕设有发热丝3的固定板5固定在凹槽110的槽口,固定板5将氧化镁粉固定在内胆11的凹槽110中,防止氧化镁粉掉落出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绝缘介质4也可以为导热硅脂、石英粉等绝缘且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固定板5上也可以不设置定位槽51,同样可实现对发热丝3以及导热绝缘介质4的固定。
其中,固定板5具体可以是陶瓷板。此时,发热丝3可与固定板5直接接触,通过将固定板5设置为陶瓷板,起到较好的绝缘保护作用,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固定板5也可以为金属板,比如铝合金板、铸铁板等,当固定板5为金属板时,固定板5与发热丝3之间绝缘设置。比如,在装配时,先在固定板5的定位槽51中注入一些氧化镁粉,然后再绕设发热丝 3,发热丝3沿着定位槽51绕设,同时将氧化镁粉压紧,当然,也可以注入其他绝缘材质,只要不影响发热丝3的绕设,且使固定板5与发热丝3之间绝缘即可,这样设置可防止固定板5漏电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然后再向内胆11的凹槽110中注入导热绝缘介质4,将绕设有发热丝 3的固定板5固定在凹槽110的槽口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5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耐受得住发热丝3的发热热量的材质。
较为优选的,固定板5的下表面与凹槽110的槽口平齐。这样设置在实现固定板5对发热丝3和导热绝缘介质4固定的同时,使固定板5与内胆11 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提高了结构美感。
其中,发热丝3的一端具有正极导电柱31,发热丝3的另一端具有负极导电柱(图中未示出),固定板5上具有可供正极导电柱31和负极导电柱伸出的通孔。通过设置通孔,以保证发热丝3的正极导电柱31和负极导电柱能够顺畅地穿出至固定板5外,以与温控器6电连接。
此外,当内胆11的底壁上具有向下延伸的用于连接电水壶的温控器6的固定柱111时,固定板5上还开设有可供固定柱111穿过的避让孔。通过在内胆11的底壁上设置固定柱111,以通过固定柱111方便可靠地将温控器6 固定在内胆11的底部。
其中,固定柱111具体可以是螺母柱,温控器6上具有螺孔,装配时,将螺母柱穿入螺孔中,然后通过螺钉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螺母柱的数量具体为3个,3个螺母柱间隔设置在内胆11的底部。相应地,固定板5上的避让孔也为3个,一个避让孔对应一个螺母柱。对于螺母柱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将温控器6可靠地固定在内胆11底部即可。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水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胆(11)、围设在所述内胆(11)外侧的外壳(12)以及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发热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的底壁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内胆(11)的内腔凹进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发热丝(3)的凹槽(110),且所述发热丝(3)与所述凹槽(110)的槽壁之间具有导热绝缘介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0)的槽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热绝缘介质(4)和所述发热丝(3)固定在所述凹槽(110)中的固定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具有定位槽(51),所述发热丝(3)绕设在所述定位槽(5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51)为环形凹槽;
或者,所述定位槽(51)为螺旋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110)的槽口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3)的一端具有正极导电柱(31),所述发热丝(3)的另一端具有负极导电柱,所述固定板(5)上具有可供所述正极导电柱(31)和所述负极导电柱伸出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的底壁上还具有向下延伸的用于连接所述电水壶的温控器(6)的固定柱(111),所述固定板(5)上具有可供所述固定柱(111)穿过的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为陶瓷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为金属板,且所述固定板(5)与所述发热丝(3)之间绝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介质(4)为氧化镁粉。
CN201820359959.8U 2018-03-16 2018-03-16 电水壶 Active CN208677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9959.8U CN208677047U (zh) 2018-03-16 2018-03-16 电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9959.8U CN208677047U (zh) 2018-03-16 2018-03-16 电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7047U true CN208677047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59959.8U Active CN208677047U (zh) 2018-03-16 2018-03-16 电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7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3721U (zh) 电热水壶
CN208677047U (zh) 电水壶
CN202698843U (zh) 烤蛋器装置
CN109090995A (zh) 一种升降式自适应局部加热电热水壶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107432676A (zh) 一种具有制冰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02489768U (zh) 电热膜式多层电蒸锅
CN204351612U (zh) 水壶
CN208799043U (zh) 盖体结构及蒸汽炉
CN202489779U (zh) 智能煮蛋器
CN206365809U (zh) 一种双发热管发热盘及含有其的电炖锅
CN10559558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热饭盒
CN105919399A (zh) 快速加热式养生壶
CN205696380U (zh) 一种保温杯
CN212037178U (zh) 一种全自动控制电热水壶
CN207693444U (zh) 一种具有制冰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15190926U (zh) 一种保温性能好的水壶
CN210697173U (zh) 多功能电蒸锅
CN214048546U (zh) 一种微蒸烤一体机
CN220967074U (zh) 一种可长效保温的煮水杯
CN109316063A (zh) 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
CN212415456U (zh) 一种透明电饭煲
CN210330284U (zh) 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
CN202950513U (zh) 一种可视性多功能电烹饪炉
CN209072758U (zh) 一种陶瓷电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