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4445U - 电连接冠簧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冠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4445U
CN208674445U CN201821610262.XU CN201821610262U CN208674445U CN 208674445 U CN208674445 U CN 208674445U CN 201821610262 U CN201821610262 U CN 201821610262U CN 208674445 U CN208674445 U CN 208674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ubular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ion
item
pre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02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鹏
李浩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China Shenzhen Collects Mach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China Shenzhen Collects Mach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China Shenzhen Collects Mach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China Shenzhen Collects Mach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8216102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4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4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44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冠簧,该电连接冠簧包括平板状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上的多根簧条,本体弯卷成筒状结构,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能够增加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且使连接器具有较大电流的流通率。

Description

电连接冠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冠簧。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也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电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包括相互插接的公端子和母端子,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相互连接不稳定,容易造成连接器连接过程中电流中断、或者电流时好时断等电流不稳定的现象,由此,对电流稳定传输以及大功率电流传输均造成很大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冠簧。
使用时,将其以包围公端子端头的方式置于母端子中,以实现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稳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且使连接器具有较大电流的流通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冠簧,所述电连接冠簧包括平板状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多根簧条,所述本体弯卷成筒状结构,所述簧条中的一部分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所述簧条中的一部分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以相邻的两条所述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所述簧条中:
一组所述簧条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所述簧条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二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每组所述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所述本体连接。
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所述本体的位于所述簧条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
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四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各个所述卡接凸起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各个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各条所述簧条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各条所述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另外,第十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冠簧的基础上,在所述本体和所述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相互连接不稳定,容易造成连接器连接过程中电流中断、或者电流时好时断等电流不稳定的现象,由此,对电流稳定传输以及大功率电流传输均造成很大影响。
相对于此,根据技术方案一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冠簧,该电连接冠簧包括平板状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上的多根簧条,本体弯卷成筒状结构,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使用时,将其以包围公端子端头的方式置于母端子中,以实现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且使连接器具有较大电流的流通率。
更具体地,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簧条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从而,使簧条呈一部分向筒状结构外部鼓起,一部分向筒状结构内部凹陷的形状,与将簧条全部沿平行于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延伸相比,簧条的向外鼓起的部分与母端子的内表面充分接触,簧条的向内凹陷的部分与公端子的外表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将簧条全部沿平行于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结构所不能达到的、明显更优的电流导通效果,可实现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为大功率供电提供可靠性。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以相邻的两条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簧条中: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从而,使簧条形成内外有秩的结构,有利于电流在沿簧条的轴线方向流动时,在各条簧条之间均匀分布,进一步保证电流通过的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流通过的安全性。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每组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本体连接。
从而,可通过连接片对簧条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避免簧条自与本体连接的连接处断裂,保证该电连接冠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本体的位于簧条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
通过上述结构,可相应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从而,通过上述的卡接凸起对该电连接冠簧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发生周向转动或轴向窜动,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稳定性。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各个卡接凸起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由此,可使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从而,使上述卡接凸起更加符合插接角度,从而,易于插接。
根据第六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从而,可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时,按照统一夹角标准进行设置,其制造更加简单标准化,有利于减少加工制造的工作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由此,与设置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长条状相比,波浪状可增加簧条与端子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具有较大的稳定流通量。
根据第八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本体上设置有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由此,可通过开口对筒状结构的直径进行调节,使该电连接冠簧能够适应于多种型号、多种尺寸的电连接插件。
根据第九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各条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从而,可避免簧条变形,有利于维持簧条导电的稳定性,延长该电连接冠簧的整体使用寿命。
根据第十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本体和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从而,可通过该防氧化涂层对该电连接冠簧的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其被外界环境所氧化。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标:1-本体;2-簧条;3-连接片;4-卡接槽;5-卡接凸起;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冠簧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冠簧,该电连接冠簧包括平板状的本体1和设置于本体1上的多根簧条2,本体1弯卷成筒状结构,簧条2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簧条2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进一步地,以相邻的两条簧条2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簧条2中:一组簧条2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簧条2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更进一步地,每组簧条2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3与本体1连接。
另外,本体1的位于簧条2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4,卡接槽4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卡接槽4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5。
进一步地,各个卡接凸起5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更进一步地,各个卡接凸起5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另外,各条簧条2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另外,在本体1上设置有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6。
另外,各条簧条2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另外,在本体1和簧条2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方式。
使用时,将该电连接冠簧以包围公端子端头的方式置于母端子中,以实现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且使连接器具有较大电流的流通率。
更具体地,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簧条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簧条中的一部分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从而,使簧条呈一部分向筒状结构外部鼓起,一部分向筒状结构内部凹陷的形状,与将簧条全部沿平行于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延伸相比,簧条的向外鼓起的部分与母端子的内表面充分接触,簧条的向内凹陷的部分与公端子的外表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将簧条全部沿平行于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结构所不能达到的、明显更优的电流导通效果,可实现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为大功率供电提供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相邻的两条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簧条中: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从而,使簧条形成内外有秩的结构,有利于电流在沿簧条的轴线方向流动时,在各条簧条之间均匀分布,进一步保证电流通过的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流通过的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每组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本体连接。
从而,可通过连接片对簧条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避免簧条自与本体连接的连接处断裂,保证该电连接冠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体的位于簧条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
通过上述结构,可相应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从而,通过上述的卡接凸起对该电连接冠簧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发生周向转动或轴向窜动,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卡接凸起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由此,可使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从而,使上述卡接凸起更加符合插接角度,从而,易于插接。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从而,可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时,按照统一夹角标准进行设置,其制造更加简单标准化,有利于减少加工制造的工作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由此,与设置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长条状相比,波浪状可增加簧条与端子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具有较大的稳定流通量。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本体上设置有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由此,可通过开口对筒状结构的直径进行调节,使该电连接冠簧能够适应于多种型号、多种尺寸的电连接插件。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条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从而,可避免簧条变形,有利于维持簧条导电的稳定性,延长该电连接冠簧的整体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本体和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从而,可通过该防氧化涂层对该电连接冠簧的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其被外界环境所氧化。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在各条簧条上设置多个沿簧条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凸起条,以增加簧条与相接触的电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簧条与电连接器之间充分接触,进而,更进一步地保证较大的电流流通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相邻的两条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簧条中: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但是不限于此,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以相邻的四条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四组簧条中:边部的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中间的一组簧条与筒状结构的中轴线平行,边部的另一组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或者是,使全部簧条以相邻的两条条簧条,一条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条簧条自筒状结构的外部向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的方式排列设置等。均可实现上述的,使簧条形成内外有秩的结构,有利于电流在沿簧条的轴线方向流动时,在各条簧条之间均匀分布,进一步保证电流通过的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流通过的安全性的效果。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其可在保证较大流通率的同时,保证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避免簧条变形。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每组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本体连接。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连接片,同样可实现通过簧条进行电流导通的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每组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本体连接,从而,可通过连接片对簧条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避免簧条自与本体连接的连接处断裂,保证该电连接冠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体的位于簧条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卡接凹槽,也不相应形成卡接凸起,同样可实现通过簧条进行电流导通的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的卡接凹槽,并在相邻的两个卡接槽之间形成卡接凸起,从而,可相应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进而,通过上述的卡接凸起对该电连接冠簧进行固定,避免其在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发生周向转动或轴向窜动,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卡接凸起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卡接凸起可不弯折,同样可实现上述固定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各个卡接凸起自筒状结构的内部向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从而,可使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从而,使上述卡接凸起更加符合插接角度,从而,易于插接。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但是不限于此,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也可以不相等,同样可实现上述固定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各个卡接凸起与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从而,可在公端子外表面或母端子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时,按照统一夹角标准进行设置,其制造更加简单标准化,有利于减少加工制造的工作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各条簧条也可以分别形成为长条状,同样可实现电流导通功能。
但是,与设置各条簧条分别形成为长条状相比,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将各条簧条分别设置为波浪状,从而,可增加簧条与端子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更进一步地保证电流具有较大的稳定流通量。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本体上设置有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开口,同样可实现电流导通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开口,从而,可通过开口对筒状结构的直径进行调节,使该电连接冠簧能够适应于多种型号、多种尺寸的电连接插件。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条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各条簧条也可以不是形成为连续性结构,例如,每条簧条实际包括两小段,两小段中,其中一小段的一端与本体的一端连接,另一小段的一端与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两小段之间不连接等,同样可实现电流导通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各条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从而,可避免簧条变形,有利于维持簧条导电的稳定性,延长该电连接冠簧的整体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本体和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防氧化涂层,同样可实现电流导通功能。
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在本体和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从而,可通过该防氧化涂层对该电连接冠簧的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其被外界环境所氧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冠簧,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冠簧包括平板状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多根簧条,
所述本体弯卷成筒状结构,
所述簧条中的一部分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且,所述簧条中的一部分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以相邻的两条所述簧条为一组,在相邻的两组所述簧条中:
一组所述簧条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曲,另一组所述簧条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簧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片与所述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位于所述簧条的两端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两两间隔布置,从而使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槽之间形成一个卡接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卡接凸起自所述筒状结构的内部向所述筒状结构的外部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簧条分别形成为波浪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簧条分别为连续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冠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和所述簧条的外表面上分别涂设有防氧化涂层。
CN201821610262.XU 2018-09-29 2018-09-29 电连接冠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74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262.XU CN2086744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连接冠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262.XU CN2086744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连接冠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4445U true CN208674445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026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744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连接冠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44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155A (zh) * 2018-09-29 2018-12-21 深圳市华南汇机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冠簧
TWI787929B (zh) * 2021-07-30 2022-12-21 太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彈性接觸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155A (zh) * 2018-09-29 2018-12-21 深圳市华南汇机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冠簧
TWI787929B (zh) * 2021-07-30 2022-12-21 太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彈性接觸件
US11705655B2 (en) 2021-07-30 2023-07-18 T-Conn Precision Corporation Elastic contact element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4445U (zh) 电连接冠簧
US8371872B2 (en) Rotating plug
TWI506892B (zh) Conversio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9066155A (zh) 电连接冠簧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03690540U (zh)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合
CN202495621U (zh) 转角型线缆电连接器接头
CN208608501U (zh) Gis设备与电缆终端连接用软导体
CN104868288B (zh) 插排
CN208674543U (zh) 电连接器
CN209298376U (zh) 连接器
CN208433559U (zh) 金属簧片结构、端子结构以及电连接器
CN208015020U (zh) 具有一体式插套的插座
CN204088664U (zh) 一种超六类簧片空间排布结构
CN207474712U (zh) 一种简易电子连接器
CN207398552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充电数据线
CN206302032U (zh) 利用正反向充电的TypeC转接头所连接成的多功能数据线
CN204257868U (zh) 一种电源信号连接器
CN206211453U (zh) 一种分线器
CN217956208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连接器
CN211404838U (zh) 电流焊线式传统铆合公头连接器
CN109066174A (zh) 电连接器
CN210806130U (zh) 电流焊线式传统铆合母头连接器
CN209516082U (zh) Type-c180度立式插板
CN210779100U (zh) 一种大功率插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