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8606U -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8606U
CN208668606U CN201821321710.4U CN201821321710U CN208668606U CN 208668606 U CN208668606 U CN 208668606U CN 201821321710 U CN201821321710 U CN 201821321710U CN 208668606 U CN208668606 U CN 208668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built
plate
pedesta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17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针
镇方雄
李干明
乔德芳
周芳
陈生安
阮朝
镇方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3217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8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8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86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螺栓柱,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安装,钢丝网将灌注的混凝土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更加牢固,增加整体强度,通过隔震支座使框架结构与地面软连接,可将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大大提高抗震性。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人口众多的当今社会,楼房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在一些地理位置较为敏感的地方,楼房抗震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框架结构来较好的实现抗震目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但是这种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与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多孔砖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但是这种框架结构大多数不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当地震发生时就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坚固、抗震缓冲效果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法兰连接;
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保护橡胶层、内置钢板、内置橡胶、螺杆,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
所述螺杆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一一对应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对应的内置钢板固定相连,所述螺纹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避让孔,所述螺杆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与避让孔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内置钢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所述阻尼块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内。
传统减振结构,采用纵向缓冲的方式,但是,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纵向承重较大,需要较大强度、较多或者较高要求的材质,才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纵向缓冲单一,容易使缓冲部位失效。
本方案中,通过在隔震支座上设置纵向缓冲的内置橡胶,还通过螺纹套与螺杆的螺纹连接,使纵向发生位移时,螺纹套相对螺杆旋转,使内置钢板能够多内置橡胶进行水平面上的切割,形成较大的剪切力,为了提高缓冲效果,且使剪切力持续,在内置钢板的上方设置阻尼块,从而使剪切力的反向阻力不仅仅是内置钢板与内置橡胶之间的粘附力,而是增加了阻尼块对内置橡胶的水平切割和挤压力,将大大提高减振、吸能的效果,使建筑物发生较大冲击时候,以“粉碎”内置橡胶的方式,对能量进行吸收和缓冲。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底部端面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焊接。
如此设置,通过焊接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间设有钢柱,所述钢柱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前侧与后侧设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
如此设置,所述钢柱用来进一步加强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混凝土间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前侧与后侧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
如此设置,所述阻隔板用来防止混凝土通过所述钢丝网漏出。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下端设有所述保护橡胶层,所述保护橡胶层下端设有所述下连接板,所述保护橡胶层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粘接。
如此设置,所述保护橡胶层能很好的保护所述隔震支座的耐老化型、抗氧化性。
优选的:所述保护橡胶层内设有所述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下端设有所述内置橡胶,所述上封板与所述内置橡胶粘接。
如此设置,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防止水、泥沙、灰尘进入其内部。
优选的: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内置钢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内置钢板粘接。
如此设置,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内置钢板赋予支座高弹性变形及复位和承载功能。
优选的: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下封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下封板粘接,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中心设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上封板、所述下封板套接。
如此设置,所述螺杆用来增强了支座的竖向刚度,使隔震支座能够有效的支撑所述底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钢柱均采用合金结构钢。
如此设置,合金结构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较高的韧性和疲劳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固定螺栓柱,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安装;
2、钢丝网将灌注的混凝土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更加牢固,增加整体强度;
3、通过隔震支座使框架结构与地面软连接,可将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大大提高抗震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钢丝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固定螺栓柱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法兰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的隔震支座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第一支撑柱;3、第一横梁;4、法兰;5、第二横梁;6、第二支撑柱;7、阻隔板;8、隔震支座;9、钢丝网; 10、第二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12、钢柱;13、上连接板; 14、内置钢板;15、内置橡胶;16、保护橡胶层;17、下连接板; 18、上封板;19、下封板;20、螺杆;21、固定螺栓柱;22、螺纹套;23、避让孔;24、阻尼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 1下端设有隔震支座8,用来抵消地震能量,底座1与隔震支座8 螺栓连接,底座1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21,用来固定第一支撑柱 2与第二支撑柱6,底座1与固定螺栓柱21焊接,固定螺栓柱21 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与固定螺栓柱21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2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6与固定螺栓柱21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11,用来进一步加强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与底座1 的连接第一加强板11与底座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焊接,第一支撑柱2靠近第一加强板11一侧设有第一横梁3,第一横梁3与第一支撑柱2焊接,第二支撑柱6靠近第一横梁3设有第二横梁5,第二横梁5与第二支撑柱6焊接,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5间设有法兰4,用来连接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5,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5通过法兰4连接。
螺杆20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14一一对应的螺纹套 22,螺纹套22与对应的内置钢板14固定相连,螺纹套22与螺杆 20之间螺纹连接,上连接板13上开设有一避让孔23,螺杆20 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23内,螺杆20的上端与避让孔23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内置钢板14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24,阻尼块24 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15内。
传统减振结构,采用纵向缓冲的方式,但是,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纵向承重较大,需要较大强度、较多或者较高要求的材质,才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纵向缓冲单一,容易使缓冲部位失效。
本方案中,通过在隔震支座上设置纵向缓冲的内置橡胶15,还通过螺纹套22与螺杆20的螺纹连接,使纵向发生位移时,螺纹套22相对螺杆20旋转,使内置钢板14能够多内置橡胶15进行水平面上的切割,形成较大的剪切力,为了提高缓冲效果,且使剪切力持续,在内置钢板14的上方设置阻尼块24,从而使剪切力的反向阻力不仅仅是内置钢板14与内置橡胶15之间的粘附力,而是增加了阻尼块24对内置橡胶15的水平切割和挤压力,将大大提高减振、吸能的效果,使建筑物发生较大冲击时候,以“粉碎”内置橡胶15的方式,对能量进行吸收和缓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5底部端面均设有第二加强板10,第二加强板10与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5焊接,通过焊接使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与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5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工作原理:将隔震支座8与底座1固定好,将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与底座1固定,向第一支撑柱2与第二支撑柱6间灌注混凝土,阻隔板7阻挡混凝土漏出,钢丝网9与钢柱12增强混凝土与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间的强度,将第一横梁3 与第二横梁5通过法兰4连接后与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6 固定,使之具有较高的强度,利用水平分布的内置钢板14提高了隔震支座8的竖向刚度,使之能有效地支承底座1的重量,其中与内置钢板14粘接良好的内置橡胶15赋予隔震支座8高弹性变形及复位和承载的功能,利用螺杆20往复变形消耗能量来提供阻尼,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隔震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隔震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固定螺栓柱,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螺栓柱焊接,所述固定螺栓柱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螺栓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横梁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法兰连接;
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封板、下封板、保护橡胶层、内置钢板、内置橡胶、螺杆,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
所述螺杆外套设有若干个与各内置钢板一一对应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对应的内置钢板固定相连,所述螺纹套与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避让孔,所述螺杆的上端插设在避让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与避让孔的顶部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内置钢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阻尼块,所述阻尼块置于对应的内置橡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底部端面均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间设有钢柱,所述钢柱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前侧与后侧设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前侧与后侧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下端设有所述保护橡胶层,所述保护橡胶层下端设有所述下连接板,所述保护橡胶层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橡胶层内设有所述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下端设有所述内置橡胶,所述上封板与所述内置橡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内置钢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内置钢板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橡胶下端设有所述下封板,所述内置橡胶与所述下封板粘接,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中心设有所述螺杆,所述避让孔开设在上封板上;所述螺杆的下端与下封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钢柱均采用合金结构钢。
CN201821321710.4U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68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710.4U CN208668606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710.4U CN208668606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8606U true CN208668606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171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68606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8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334A (zh) * 2018-08-16 2018-12-04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334A (zh) * 2018-08-16 2018-12-04 湖北科技学院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1021B (zh) 装配式混凝土开缝剪力墙
CN106381933B (zh) 一种抗倾覆复合弹簧三维隔震支座
CN105696719B (zh) 一种采用gfrp角钢约束的防屈曲耗能支撑结构
CN101476354B (zh) 调频质量防屈曲支撑
CN208668606U (zh)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CN108301676B (zh) 一种多维度复合式承拉型抗震缝装置
CN111911205A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冲作用的煤矿开采巷道支护装置
CN111218998A (zh)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CN108930334A (zh) 一种抗震的框架结构
CN107013753A (zh) 一种抗震隔振支架
CN110029747A (zh) 一种消能结构
CN213014779U (zh)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CN110714535A (zh) 一种三维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
CN110259205A (zh) 一种综合采用隔减震技术的抗震韧性厂房结构体系
CN112031197B (zh) 一种新型减震耗能器装置
CN213174893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CN209762429U (zh) 一种具有三角稳定结构的抗震支吊架
CN106592840A (zh) 一种预制减震楼板
CN211447999U (zh) 一种抗震性好的建筑钢结构
CN211288997U (zh) 一种房屋外墙用排水管道减震支架
CN110616824B (zh) 一种抗震抗风组合墙
CN102852249A (zh) 一种改进型联肢剪力墙结构
CN208201514U (zh) 悬挂式单轨预制横梁与预制桥墩的连接构造及轨道梁系统
CN208309832U (zh) 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CN206448422U (zh) 一种预制减震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