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7425U -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7425U
CN208667425U CN201821144467.3U CN201821144467U CN208667425U CN 208667425 U CN208667425 U CN 208667425U CN 201821144467 U CN201821144467 U CN 201821144467U CN 208667425 U CN208667425 U CN 208667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zone
overflow port
primary treatment
treatment system
rain d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44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文侃
缪创业
张磊
魏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ec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ec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ec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ec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44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7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7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74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包括滤网、滤层、生物带、生态围隔和潜水射流曝气机,所述生态围隔设置于污水排放口,并闭合连接,所述滤网、滤层、生物带和潜水射流曝气机均设置于所述生态围隔所围成的水域内,并按依次远离污水排放口的顺序布置。本实用新型利用筛网和砂滤箱体进行过滤预处理,通过物理拦截、过滤可去除大量溢流口排水中的漂浮和悬浮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保障后续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还利用生物带技术能够高效降解溢流口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降低雨污溢流口排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生态治理技术领域,涉及湖泊、河流或景观水体的水环境治理,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速度都大大加强,影响了湖泊的自然进化过程,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湖泊保护与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
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湖泊的主要污染源(如雨污水排放口等),广泛地采用水体循环过滤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即利用管道将湖水引入处理系统,通过投加混凝剂,在其絮凝、沉淀作用下,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悬浮颗粒、藻类、胶体等污染物去除,并通过过滤设备过滤去除混凝沉淀及剩余大颗粒污染物,系统产出的清水再通过管道回流至水体中。
该系统的主要缺点有:
1)需持续不断地投加混凝剂以去除污染物,投加量大;
2)大量的投加药剂和持续的利用水泵循环湖水,导致运行成本很高;
3)只能去除大分子胶体类物质、大颗粒悬浮物等,不能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4)混凝过程会产生大量混凝沉淀,沉淀需另外处置,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5)在生态学上,投加化学混凝剂是最不推崇的湖泊治理方法,化学药品和它们的分解产物会通过生物链最终积累到人体内;
6)治理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需要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7)过滤设备需定期更换过滤填料或过滤组件,增加了运行费用;
8)过滤装置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器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养护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包括滤网、滤层、多层生物带和生态围隔,所述滤网、滤层、多层生物带和生态围隔由内到外依次排布,所述生态围隔形成“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中间缺口部分为生物带布置区,所述生物带布置区两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生物带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布置于所述生物带布置区。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层生物带密度较低形成好氧生物带层,内层生物带密度较高形成厌氧生物带层,中间层生物带密度介于好氧生物带层与厌氧生物带层之间,形成兼氧生物带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物带采用惰性高分子纤维丝无纺编织而成,所述惰性高分子纤维丝表面涂有有机涂层,所述生物带表面还交联有正电性材料。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支架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生态围隔还包括截污生态基,所述截污生态基采用高分子纤维丝。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网设置为竖直安装的筛网,所述筛网形状为圆弧状,其顶部高出水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砂滤箱体内部滤料为石英砂,所述砂滤箱体本体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潜水射流曝气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利用筛网和砂滤箱体进行过滤预处理,通过物理拦截、过滤可去除大量溢流口排水中的漂浮和悬浮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保障后续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还利用生物带技术能够高效降解溢流口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降低雨污溢流口排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包括滤网1、滤层2、生物带3、生态围隔4和潜水射流曝气机5,所述生态围隔设置于污水排放口,并闭合连接,所述滤网1、滤层2、生物带3和潜水射流曝气机5均设置于所述生态围隔4所围成的水域内,并按依次远离污水排放口的顺序布置。
所述滤网1设置为竖直安装的筛网,所述筛网形状为圆弧状,其顶部高出水位。
雨污溢流口排出的污水往往包含一些尺寸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在靠近排污口处设置筛网,可以有效截留这些大的杂物进入水体,改善水质条件。
所述滤层2设置为多个并排可拆卸的砂滤箱体,所述砂滤箱体内部滤料为石英砂,所述砂滤箱体本体采用抗腐蚀的不锈钢制成,可根据过滤效果增加箱体层数,滤料饱和后箱体可拆卸清洗后再利用。
去除杂物后的排水仍然包含大量尺寸较小的悬浮物,在筛网之后设置一层砂滤,可以有效吸附隔留这些悬浮物,进一步改善水质,减轻后继处理压力。
潜水射流曝气机5具有极佳的曝气效果与水体循环功能,通过较低的功率营造了超大流量水流,使得大水面的水体广域曝气和死水活性化成为可能。此外,还可为生物带3生长的生物膜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生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氮化物。
所述生态围隔4形成“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中间缺口部分为生物带布置区,所述生物带布置区上设有嵌入其中的安装支架6,所述生物带3通过所述安装支架6布置于所述生物带布置区。
安装支架6为具有抗腐蚀特性的不锈钢管,使得生物带1能够在极长的时间内维持最初的布置,进而延续净化效果。
生态围隔4两边水流可顺利透过,而污染物则被过滤吸附分解,难以透过,隔污效果接近100%。其次,生态围隔4两边中上部水流可自由交换流动,湖床下部水流被完全隔断,从而避免底层缺氧水和底泥的流动泛起污染中上部水体。
所述生物带3采用惰性高分子纤维丝制成,在水中极为稳定,使用寿命10年以上;成型方式为无纺编织,使得工作表面积巨大,能附着大量微生物,又能和水充分接触。所述惰性高分子纤维丝表面涂有有机涂层,有利于微生物固定和生长,挂膜速度加快,不同的微生物生长在生物带3上,形成具有硝化、反硝化,除COD、聚磷等不同的处理效果。所述生物带3表面还交联有正电性材料。
污水中的微生物一般带负电荷,而生物带3表面交联了一层正电性材料,使生物带表面呈正极性,细菌更容易附着生长,挂膜快。在生物带1上可以吸附或者附着很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以水中的有机物为养料生长,从而达到消耗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带3具有好氧、厌氧、兼氧层三层结构,所述外层生物带密度较低形成好氧生物带层,内层生物带密度较高形成厌氧生物带层,中间层生物带密度介于好氧生物带层与厌氧生物带层之间,形成兼氧生物带层。靠近的生态围隔2的好氧层可以吸附好氧微生物,以去除水体中容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和硝化氧化氨氮;中间的兼氧层则较致密,溶解氧不容易透过,形成局部缺氧状态,该部分生长厌氧菌和兼氧菌,主要以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和反硝化为主。
此外,生物带3还具有比重轻的特点,在水中成漂浮状态,两端固定后,不会发生微生物菌粘结,冲洗非常方便,可将过多的微生物菌膜快速卸下。
所述生态围隔4还包括截污生态基,所述截污生态基采用高分子纤维丝。
生态围隔4主要部件由超细纤维截污生态基组成,因此生态围隔4本身也具有聚集增殖水体大量生物,形成多样性生态食物链,从而净化水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网、滤层、多层生物带和生态围隔,所述滤网、滤层、多层生物带和生态围隔由内到外依次排布,所述生态围隔形成“凹”字型结构,“凹”字型结构中间缺口部分为生物带布置区,所述生物带布置区两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生物带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布置于所述生物带布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生物带密度较低形成好氧生物带层,内层生物带密度较高形成厌氧生物带层,中间层生物带密度介于好氧生物带层与厌氧生物带层之间,形成兼氧生物带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带采用惰性高分子纤维丝无纺编织而成,所述惰性高分子纤维丝表面涂有有机涂层,所述生物带表面还交联有正电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隔还包括截污生态基,所述截污生态基采用高分子纤维丝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设置为竖直安装的筛网,所述筛网形状为圆弧状,其顶部高出水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层设置为多个并排可拆卸的砂滤箱体,所述砂滤箱体内部滤料为石英砂,所述砂滤箱体本体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潜水射流曝气机。
CN201821144467.3U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67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467.3U CN208667425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467.3U CN208667425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7425U true CN208667425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446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67425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7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3695A (zh) * 2021-04-06 2021-08-10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3695A (zh) * 2021-04-06 2021-08-10 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5430B (zh) 一种生猪屠宰废水处理方法
CN207775019U (zh) 用于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的mbr一体化系统
CN101606506A (zh) 集约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6946629U (zh) 一种生态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CN104528931A (zh) 一种以大麦秸秆为基质的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应用
CN208071545U (zh) 一种矿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3011517B (zh)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8667425U (zh) 一种雨污溢流口的强化预处理系统
CN208667249U (zh) 一种原位削减点源污染的水治理系统
CN116813074A (zh) 一种基于mabr强化型三池两坝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艺
CN106904743A (zh) 一种水处理生物膜反应器
CN204958644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微纳米曝气高效生物处理装置
CN218642562U (zh) 一种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11689640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214060279U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回用装置
CN100595168C (zh) 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
CN114600825A (zh)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20948141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109399859A (zh) 一种采用电解法联合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3553185B (zh) 一种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微电解处理方法
CN209383622U (zh) 一种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3295304U (zh) 鱼虾工厂化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12794529A (zh) 一种联合污水处理工艺
CN203079788U (zh)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的装置
CN108706819A (zh) 一种hc高效微生物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