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7690U -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7690U
CN208657690U CN201821383789.3U CN201821383789U CN208657690U CN 208657690 U CN208657690 U CN 208657690U CN 201821383789 U CN201821383789 U CN 201821383789U CN 208657690 U CN208657690 U CN 208657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ntology
fishpond
fish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37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凃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3837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7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7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76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其主要涉及养殖领域。该装置通过将多个一级本体呈阶梯状相连使其形成多级本体,并通过水力提升装置使多级本体的水能够循环流动,提升了循环水养鱼的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在每个一级本体中设置水体净化装置,使得水体流动过程中的溶氧量得到提高,有害物大幅度地被降解;通过设置面排缺口达到了有效且及时排出水体表面浮膜的效果,保证鱼池水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洁净;通过将与水体净化装置相连通的水管出口端设置在后一级本体的鱼池底部,使得水体能够以底冲的方式流动到鱼池中,防止了鱼池水体中沉淀物的形成。因此,上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水养鱼是一种践行循环养殖理念的养鱼方式,但是,目前的循环水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循环水利用效率低,溶氧量低,对于有害物的降解处理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其能够大幅度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高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并且让水体中的益生菌成为优势菌种,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具有上述循环水养鱼装置的各项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其包括多个鱼池和与多个鱼池相对应的多个水体净化装置,每个鱼池对应相连于一个水体净化装置,每个鱼池与对应水体净化装置之间水体连通,并构成循环水养鱼装置的一级本体,多个一级本体之间呈阶梯状相连形成多级本体;
每个一级本体中鱼池与水体净化装置相邻的侧边沿位置低于鱼池远离对应水体净化装置的侧边沿位置,从而形成水体面排缺口,鱼池的水体随着水量增加从水体面排缺口流出进入对应的水体净化装置中;
相邻两个一级本体之间的水体连通,多级本体底端的一级本体为终端本体,多级本体顶端的一级本体为始端本体,终端本体通过设置水力提升装置将终端本体的水体净化装置中流出的水提升至始端本体的鱼池中,从而实现多级本体之间水体的循环流动;
相邻两个一级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水管来实现水体的连通,相邻两个一级本体中水体上游部分对应的一级本体为前一级本体,水体下游部分对应的一级本体为后一级本体,每个水管的入口端对应设置在前一级本体的水体净化装置的末端,每个水管的出口端对应设置在后一级本体的鱼池底部,从而使得水体从出口端流出时对鱼池底部的水体进行冲击形成底冲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体净化装置为微生物菌床,微生物菌床包括菌床本体、微生物和多孔陶粒,多孔陶粒与微生物混合在一起覆盖于菌床本体表面;多孔陶粒和微生物混合所构成的混合物底部埋设有用于增氧的微孔曝气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菌床本体靠近对应鱼池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层,菌床本体与过滤层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孔网,对应所述鱼池流过来的水到达微生物菌床上首先经过过滤层过滤处理,继而经过微生物的处理,最终从孔网中流出;上述微生物包括益生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和光合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菌床本体靠近对应水体下游部分的菌床本体边缘设置有凹槽,凹槽通过水管与相邻的后一级本体的鱼池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排水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微生物菌床设置有用于可供人行走的堤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一级本体的个数为1-5个;每个一级本体的还均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排气口设置在对应一级本体的鱼池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鱼池均为方形状,且对应深度为1.5-2.5米,长度为10-20米,宽度为10-20米,其中,水体面排缺口设置于鱼池长度方向上的侧边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水力提升装置包括水泵和与水泵连通的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终端本体对应的水体净化装置和始端本体对应的鱼池连通。
一种循环水养鱼系统,其包括如上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和与循环水养鱼装置相匹配的用于为每个鱼池补充新水的新水补充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通过将多个一级本体呈阶梯状相连设置形成多级本体,并通过水力提升装置使多级本体的水能够循环流动起来,进而提升了循环水养鱼的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在每个一级本体中设置水体净化装置,使得水体流动过程中的溶氧量得到提高,并且大大提高了循环水体中对于有害物的降解能力;通过设置面排缺口使得每个一级本体的鱼池水体以面排方式进行流动,达到了有效且及时排出水体表面浮膜的效果,保证鱼池水体的整体洁净程度;通过将与水体净化装置相连通的水管出口端设置在后一级本体的鱼池底部,使得水体能够以底冲的方式流动到鱼池中,防止了鱼池水体中沉淀的形成,保证了水体良好的养鱼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高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而且能够让水体中的益生菌成为优势菌种,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故而其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养殖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循环水养鱼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循环水养鱼装置在图1基础上放大后的一级本体与相邻鱼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循环水养鱼装置的微生物菌床与相邻的鱼池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循环水养鱼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循环水养鱼装置的微生物菌床与相邻的鱼池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循环水养鱼装置;200-循环水养鱼装置;120-鱼池;122-面排缺口;130-一级本体;1301-始端本体;1302-终端本体;140-水体净化装置;142-水管;1400-微生物菌床;1401-凹槽;1402-菌床本体;1403-排水结构;150-多级本体;160-水力提升装置;162-水泵;164-输送管道;201-通气管;220-鱼池;230-一级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100,其涉及养殖领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养殖特点,故其不管在工厂化养鱼还是露天养鱼模式下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包括多个鱼池120和与多个鱼池120相对应的多个水体净化装置140,每个鱼池120对应相连于一个水体净化装置140,每个鱼池120与对应水体净化装置140之间水体连通,并构成循环水养鱼装置100的一级本体130,多个一级本体130之间呈阶梯状相连形成多级本体150;每个一级本体130中鱼池120与水体净化装置140相邻的侧边沿位置低于鱼池120远离对应水体净化装置140的侧边沿位置,从而形成水体面排缺口122,鱼池120的水体随着水量增加从水体面排缺口122流出进入对应的水体净化装置140中;相邻两个一级本体130之间的水体连通,多级本体150底端的一级本体130为终端本体1302,多级本体150顶端的一级本体130为始端本体1301,终端本体1302通过设置水力提升装置160将终端本体1302的水体净化装置140中流出的水提升至始端本体1301的鱼池120中,从而实现多级本体150之间水体的循环流动;相邻两个一级本体130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水管142来实现水体的连通,相邻两个一级本体130中水体上游部分对应的一级本体130为前一级本体130,水体下游部分对应的一级本体130为后一级本体130,每个水管142的入口端对应设置在前一级本体130的水体净化装置140的末端,每个水管142的出口端对应设置在后一级本体130的鱼池120底部(图2和图3所示的水管142在鱼池120底部排布的方式只为所有实施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在其它实施例当中,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其它方式布排,总之以保证多个水管142的出口端在鱼池120的底部均匀分布为原则,如设置9根长短不一的水管142),从而使得水体从出口端流出时对鱼池120底部的水体进行冲击形成底冲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通过将多个一级本体130之间呈阶梯状相连设置形成多级本体150,并通过水力提升装置160使多级本体150的水能够循环流动起来,进而提升了循环水养鱼的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在每个一级本体130中设置水体净化装置140,使得水体流动过程中的溶氧量得到提高,并且大大提高了循环水体中对于有害物的降解能力;通过设置面排缺口122使得每个一级本体130的鱼池120水体以面排方式进行流动,达到了有效且及时排出水体表面浮膜(浮膜包括浮游生物、饵料、油膜等)的效果,保证鱼池120水体的整体洁净程度;通过将与水体净化装置140相连通的水管142出口端设置在后一级本体130的鱼池120底部,使得水体能够以底冲的方式流动到鱼池120中,防止了鱼池120水体中沉淀的形成(水体的不断底冲流动使得鱼池120底部无污泥),保证了水体良好的养鱼环境。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水力提升装置160包括水泵162和与水泵162连通的输送管道164,输送管道164的两端分别与终端本体1302对应的水体净化装置140和始端本体1301对应的鱼池120连通,故通过水泵162可以将终端本体1302的水体净化装置140的水在提升回流到始端本体1301的鱼池120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水体净化装置140优选地为微生物菌床1400,且该微生物菌床1400包括菌床本体1402、微生物和多孔陶粒,多孔陶粒与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如图1和2一样呈蜂窝状)覆盖于菌床本体1402表面有约500mm厚,多孔陶粒既是微生物的载体又是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包括益生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和光合菌,这些微生物不但能够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满足养鱼过程中鱼群对于氧量的需求,而且能够对水体进行有害物(如亚硝酸盐、硫化氢)的降解,让水体中的益生菌成为优势菌种,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孔陶粒和微生物混合所构成的混合物底部埋设有用于为微生物增氧的微孔曝气管,通过微孔曝气管的设置可为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氧源,有利于大大加强微生物菌床1400的生物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菌床本体1402靠近对应鱼池120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层,菌床本体1402与过滤层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孔网,对应鱼池120流过来的水到达微生物菌床1400上首先经过过滤层过滤处理,继而经过微生物的处理,最终从孔网中流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菌床本体1402靠近对应水体下游部分的菌床本体1402边缘设置有凹槽1401(从孔网中流出的水进入凹槽1401中),并且凹槽140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排水结构1403。具体地,凹槽1401通过水管142与相邻的后一级本体130的鱼池120底部连通,排水结构1403为凹槽1401的其中一端所设置的排水孔和与排水孔连接的带有阀门的排水通道。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凹槽1401和排水结构1403的设置,使得经过微生物菌床1400净化过的水体能够通过凹槽1401进行二次侧排处理,从而使得水质得到进一步地净化处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优选地,多个一级本体130的个数为1-5个,更优选地,多个一级本体130的个数为3个,即多级本体150具体地为3级本体。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级本体130的个数,其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设计为6个、8个以及10个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每个鱼池120均为长方体状,且对应深度为1.5-2.5米,长度为10-20米,宽度为10-20米,其中,水体面排缺口122设置于鱼池120长度方向上的侧边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地,长方体状的鱼池120深度为2.5米,长度为10米,宽度为10米。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之所以对鱼池120的大小进行限定,是因为鱼池120太小影响养鱼的能效,不利于规模养殖的实现,而鱼池120太大也会影响鱼的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影响鱼的整体长势。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既可以应用在露天下进行养殖,也可以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其中,鱼池120可采用玻璃或者金属制作。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露天养殖时,可将水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成与所处地方常年的主风向一致,从而促进水体表面排浮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菌床1400可设置用于供人行走的堤埂。需要说明的是,堤埂的设置可方便饲养员站在上面对鱼池120的鱼群进行饲养,既保证了养鱼过程的日常工作便利性,又有效降低了鱼群长势的差异性。
一种循环水养鱼系统,其包括如上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和与循环水养鱼装置100相匹配的用于为每个鱼池120补充新水的新水补充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地,新水补充系统包括一个装有新水的水箱和新水连通管,通过新水连通管可将水箱的新水抽取并向对应的鱼池120中进行补充。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2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200在每个一级本体230的鱼池220相应位置还设置了通气管201,并且通气管201的排气口设置在对应一级本体230的鱼池220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通气管201可以为鱼池220的水体通气,进一步提高水体溶解氧的含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通过将多个一级本体之间呈阶梯状相连设置形成多级本体,并通过水力提升装置使多级本体的水能够循环流动起来,进而提升了循环水养鱼的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在每个一级本体中设置水体净化装置,使得水体流动过程中的溶氧量得到提高,并且大大提高了循环水体中对于有害物的降解能力;通过设置面排缺口使得每个一级本体的鱼池水体以面排方式进行流动,达到了有效且及时排出水体表面浮膜的效果,保证鱼池水体的整体洁净程度;通过将与水体净化装置相连通的水管出口端设置在后一级本体的鱼池底部,使得水体能够以底冲的方式流动到鱼池中,防止了鱼池水体中沉淀的形成,保证了水体良好的养鱼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高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而且能够让水体中的益生菌成为优势菌种,进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故而其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养殖特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鱼池和与多个所述鱼池相对应的多个水体净化装置,每个所述鱼池对应相连于一个所述水体净化装置,每个所述鱼池与对应所述水体净化装置之间水体连通,并构成所述循环水养鱼装置的一级本体,多个所述一级本体之间呈阶梯状相连形成多级本体;
每个所述一级本体中所述鱼池与所述水体净化装置相邻的侧边沿位置低于所述鱼池远离对应所述水体净化装置的侧边沿位置,从而形成水体面排缺口,所述鱼池的水体随着水量增加从所述水体面排缺口流出进入对应的所述水体净化装置中;
相邻两个所述一级本体之间的水体连通,所述多级本体底端的所述一级本体为终端本体,所述多级本体顶端的所述一级本体为始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通过设置水力提升装置将所述终端本体的所述水体净化装置中流出的水提升至所述始端本体的所述鱼池中,从而实现所述多级本体之间水体的循环流动;
相邻两个所述一级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多个水管来实现水体的连通,相邻两个所述一级本体中水体上游部分对应的所述一级本体为前一级本体,水体下游部分对应的所述一级本体为后一级本体,每个所述水管的入口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一级本体的所述水体净化装置的末端,每个所述水管的出口端对应设置在所述后一级本体的所述鱼池底部,从而使得水体从所述出口端流出时对所述鱼池底部的水体进行冲击形成底冲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净化装置为微生物菌床,所述微生物菌床包括菌床本体、微生物和多孔陶粒,所述多孔陶粒与所述微生物混合在一起覆盖于所述菌床本体表面;所述多孔陶粒和所述微生物混合所构成的混合物底部埋设有用于增氧的微孔曝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本体靠近对应所述鱼池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菌床本体与所述过滤层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孔网,对应所述鱼池流过来的水到达所述微生物菌床上首先经过所述过滤层过滤处理,继而经过所述微生物的处理,最终从孔网中流出;所述微生物包括益生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和光合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本体靠近对应水体下游部分的所述菌床本体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所述水管与相邻的所述后一级本体的所述鱼池底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排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床设置有用于可供人行走的堤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一级本体的个数为1-5个;每个所述一级本体的所述鱼池还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排气口设置在对应所述一级本体的所述鱼池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鱼池均为方形状,且对应深度为1.5-2.5米,长度为10-20米,宽度为10-20米,其中,所述水体面排缺口设置于所述鱼池长度方向上的侧边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提升装置包括水泵和与所述水泵连通的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终端本体对应的所述水体净化装置和所述始端本体对应的所述鱼池连通。
10.一种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养鱼装置和与所述循环水养鱼装置相匹配的用于为每个所述鱼池补充新水的新水补充系统。
CN201821383789.3U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57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3789.3U CN208657690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3789.3U CN208657690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7690U true CN208657690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378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57690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7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5008A (zh) * 2018-08-24 2018-11-20 凃东升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5008A (zh) * 2018-08-24 2018-11-20 凃东升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2593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3299943B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工厂化双循环养殖系统
CN10347805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装置
CN105417856A (zh) 一种封闭循环的多级生物净化系统
CN206507072U (zh)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系统
CN101664003A (zh) 一种虾苗工厂化繁育养殖模式
CN107751085B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103563818A (zh) 藻菌水系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889002A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108569820A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203934507U (zh) 生态型河蟹小龙虾混养水循环调控设施
CN108835008A (zh)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CN208657690U (zh) 一种循环水养鱼装置及其系统
CN110240362A (zh) 一种高效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CN204377721U (zh) 一种生态循环淡水养殖系统
CN206559930U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103563817A (zh) 藻相水系虾贝连体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698667B (zh) 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
CN203505333U (zh) 一种分质利用河水梯级养殖鱼虾的装置
CN107640826A (zh) 间歇式ao河道治理装置
CN208327728U (zh) 一种用于鱼虾养殖的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05196707U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CN214385628U (zh) 一种室内中华鳖循环水孵化育苗养殖系统
CN108793646A (zh) 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