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1507U -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1507U
CN208641507U CN201820049572.2U CN201820049572U CN208641507U CN 208641507 U CN208641507 U CN 208641507U CN 201820049572 U CN201820049572 U CN 201820049572U CN 208641507 U CN208641507 U CN 208641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culus
conduit
channel
main body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495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平
陈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o Ju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o J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o Ju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o Ju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495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1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1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15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上至少设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一球囊位于导管主体的前端,导管主体中形成有供热交换液输入的第一通道及供热交换液输出的第二通道,第一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球囊的出液孔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球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二球囊的进液孔靠近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的出液孔远离第一球囊;还包括第一导管套,第一导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致使所述第二通道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一凸出部;第一导管套套装于导管主体上且处在第二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二球囊的出液孔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热交换效率高、治疗效果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背景技术
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技术经历了体表降温方法如冰袋、冰帽、冰毯、到近代的低温治疗机、低温体外循环、血管内低温灌注的发展历程,这些技术的应用,对降低死亡率、减轻病残率以及改善预后,曾起到不可低估的治疗作用。随着当今医学的飞速发展低温治疗已经普遍应用在了各临床学科领域,如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急诊科,烧伤科,麻醉科,心脏科,器官移植等。
目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技术中,插入到人体内的导管是治疗的重要部件。现有的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导管大多包括导管主体和在导管主体上设有的多个球囊,亚低温治疗时一般使用盐水作为热交换液,在导管主体中设有盐水进入腔和盐水流出腔。在应用时,盐水统一从盐水进入腔中进入并分流到各个球囊中,球囊中的盐水进行热交换后又统一流入盐水流出腔中并经盐水流出腔流出体外。这样的结构,以输入的热交换液为较冻的盐水为例,较冻的盐水在盐水进入腔中分成多个出口分别进入到各个球囊中,由于各个球囊之间在导管主体上存在先后顺序,以至于流入到导管主体上在位置靠近前端的球囊中时盐水温度相对变高,而在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时,越是位于导管主体前端的球囊则是越接近待治疗的位置的,因此,这样会降低了待治疗位置的热交换效率,影响了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该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热交换效率高、亚低温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在所述导管主体上至少设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位于导管主体的前端,在导管主体中形成有供热交换液输入的第一通道及供热交换液输出的第二通道,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进液孔与所述的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球囊的出液孔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球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二球囊的进液孔靠近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的出液孔远离第一球囊;还包括第一导管套,所述第一导管套呈管状,在所述第一导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管套套装于导管主体上且处在第二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二球囊的出液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套是硬材质的塑料制成的,所述导管主体是弹性材料制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斜坡部和第二斜坡部,所述第一斜坡部的坡度大于第二斜坡部的坡度。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以及第一液进出口和第二液进出口;所述第一液进出口位于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所述第二液进出口位于导管主体的前端端面;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液进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二液进出口连通。
优选地,在导管主体上还设有第三球囊,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依次排列;所述第三球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三球囊的进液孔靠近第二球囊,第三球囊的出液孔远离第二球囊;还包括第二导管套,所述第二导管套呈管状,在所述的第二导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导管套套装于导管主体上且处在第三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三球囊的出液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管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五通道及第三液进出口,所述第三液进出口位于第二球囊与第三球囊之间,所述第五通道与第三液进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囊的体积与第二球囊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球囊的体积大于第三球囊的体积。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驳接座、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输入端的孔径与第二接头输入端的孔径互为不同;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接头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二接头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二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液的流向是最先从第一通道流向位于导管主体最前端的第一球囊的,这样保证了热交换液最先与接近待治疗的位置进行热交换,大大地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有效提高了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处于第二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二球囊的出液孔之间导管主体上套装有第一导管套,且第一导管套的第一凸出部挤压所述第二通道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设计,使经第一球囊流出的热交换液大多先进入第二球囊,再从第二球囊的出液孔流出,令到第二球囊更加迅速地被充满,便于热交换液更加快速地进行热交换,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热交换效率高等优点。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三球囊的体积小于第二球囊的体积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当血液从第二球囊流向第三球囊过程中,由于第三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存在高度差,使血液流得更快,这样更加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使本实用新型的亚低温治疗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通过采用第一液进出口设置在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第二液进出口位于导管主体前端端面上的设计,使与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一液进出口以及与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二液进出口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而且有第一球囊的阻隔,令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作为药物输入通道使用时,解决了药物之间的不容性问题,使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切断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且带热交换液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A处切断且水平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管主体;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131-第一液进出口;14-第四通道;141-第二液进出口;15-第五通道;151-第三液进出口;16-显影环;17-导管尖;2-第一球囊;21-进液孔;22-出液孔;3-第二球囊;31-进液孔;32-出液孔;4-第一导管套;41-第一凸出部;5-第三球囊;51-进液孔;52-出液孔;6-第二导管套;61-第二凸出部;7-第一导管;71-第一接头;8-第二导管;81-第二接头;9-驳接座;10-第三导管;101-第三接头;20-第四导管;201-第四接头;30-第五导管;301-第五接头;40-导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在导管主体1的前端上还设有导管尖17,在所述导管主体1上设有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3,所述第一球囊2位于导管主体1的前端,在导管主体1中形成有供热交换液输入的第一通道11及供热交换液输出的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球囊2的进液孔21与所述的第一通道11连通,第一球囊2的出液孔22与所述的第二通道12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液的流向是最先从第一通道11流向位于导管主体1最前端的第一球囊2的,这样保证了热交换液最先与接近待治疗的位置进行热交换,大大地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有效提高了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所述第二球囊3的进液孔31和出液孔32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12连通,且第二球囊3的进液孔31靠近第一球囊2,第二球囊3的出液孔32远离第一球囊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导管套4,所述第一导管套4呈管状,在所述第一导管套4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12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12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一凸出部41;所述第一导管套4套装于导管主体1上且处在第二球囊3的进液孔31与第二球囊3的出液孔32之间。这样的设计使经第一球囊2流出的热交换液大多先进入第二球囊3,再从第二球囊3的出液孔32流出,令到第二球囊3更加迅速地被充满,便于热交换液更加快速地进行热交换,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热交换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合理,使第一导管套4套装于导管主体1上后不会发生因导管主体1的回弹力而发生变形,使第一导管套4的第一凸出部41能有效地对导管主体1进行挤压,所述第一导管套4是硬材质的塑料制成的,所述导管主体1是弹性材料制成的。
为了使第一导管套4更容易套入到导管主体1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41上形成有第一斜坡部和第二斜坡部,所述第一斜坡部的坡度大于第二斜坡部的坡度。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更广,如图3、图4、图6所示,所述导管主体1上还形成有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以及第一液进出口131和第二液进出口141;所述第一液进出口131位于第一球囊2与第二球囊3之间;所述第二液进出口141位于导管主体1的前端端面;所述第三通道13与第一液进出口131连通;所述第四通道14与第二液进出口141连通,在导管尖17上形成有与第二液进出口141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在使用时根据需要作为药物输送通道或抽血通道又或者输血通道使用,当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作为药物输送通道使用时,第一液进出口131作为第三通道13的药物输出口,第二液进出口141作为第四通道14的药物输出口,通过采用第一液进出口131设置在第一球囊2与第二球囊3之间,第二液进出口141位于导管主体1前端端面上的设计,使与第三通道13连通的第一液进出口131以及与第四通道14连通的第二液进出口14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而且有第一球囊2的阻隔,令到第三通道13和第四通道14作为药物输入通道使用时,解决了药物之间的不容性问题,使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血管内的亚低温治疗效果更好,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在导管主体1上还设有第三球囊5,第一球囊2、第二球囊3、第三球囊5依次排列;所述第三球囊5的进液孔51和出液孔52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12连通,且第三球囊5的进液孔51靠近第二球囊3,第三球囊5的出液孔52远离第二球囊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导管套6,所述第二导管套6呈管状,所述第二导管套6与第一导管套4的结构是相同的,本实用新型只是为了区分而取的不同名称而已,在所述的第二导管套6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12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12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二凸出部61;所述第二导管套6套装于导管主体1上且处在第三球囊5的进液孔51与第三球囊5的出液孔52之间。这样的设计,使经第二球囊3流出的热交换液大多先进入第三球囊5,再从第三球囊5的出液孔52流出,令到第三球囊5更加迅速地被充满,便于热交换液更加快速地进行热交换,同时采用三个球囊的设计,进一步地提高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再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6所示,所述导管主体1上还形成有第五通道15及第三液进出口151,所述第三液进出口151位于第二球囊3与第三球囊5之间,所述第五通道15与第三液进出口151连通。使得与第三通道13连通的第一液进出口131、与第四通道14连通的第二液进出口141、与第五通道15连通的第三液进出口151三者之间存在一定间距,而且还被第一球囊2、第二球囊3形成了相互阻隔,有利于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14、第五通道15同时作为药物输入通道使用时解决三种药物之间的不容性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亚低温治疗时的热交换效率,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球囊2的体积与第二球囊3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球囊3的体积大于第三球囊5的体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当血液从第二球囊3流向第三球囊5过程中,由于第三球囊5与第二球囊3之间存在高度差,使血液流得更快,这样更加利于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使本实用新型的亚低温治疗效果更好。
为了方便在使用时导管主体1与亚低温治疗设备连接使用,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驳接座9、第一接头71、第二接头81,所述第一接头71输入端的孔径与第二接头81输入端的孔径互为不同;所述第一导管7的一端与第一接头71连接,第一导管7的另一端经驳接座9与第一通道1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8的一端与第二接头81连接,第一导管7的另一端经驳接座9与第二通道12连通。通过采用第一接头71输入端的孔径与第二接头81输入端的孔径互为不同的防呆设计,能有效地避免操作失误。
为了方便在使用时设备与导管主体1的第三通道13、第四通道14、第五通道15导通,使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导管10、第四导管20、第五导管30、第三接头101、第四接头201、第五接头301,所述第三导管10的一端与第三接头101连接,第三导管10的另一端经驳接座9与第三通道13连通;所述第四导管20的一端与第四接头201连接,第三导管10的另一端经驳接座9与第四通道14连通;所述第五导管30的一端与第五接头301连接,第五导管30的另一端经驳接座9与第五通道15连通。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导管10、第四导管20、第五导管30上分别设有导管夹40。通过推动第三导管10、第四导管20、第五导管30各自上的导管夹40可以将其断流,使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便于在使用时清楚导管主体1的插入深度,令到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性更高,如图1所示,在导管主体1上形成有显影环16。

Claims (10)

1.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在所述导管主体上至少设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位于导管主体的前端,在导管主体中形成有供热交换液输入的第一通道及供热交换液输出的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进液孔与所述的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球囊的出液孔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球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二球囊的进液孔靠近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的出液孔远离第一球囊;还包括第一导管套,所述第一导管套呈管状,在所述第一导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管套套装于导管主体上且处在第二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二球囊的出液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套是硬材质的塑料制成的,所述导管主体是弹性材料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斜坡部和第二斜坡部,所述第一斜坡部的坡度大于第二斜坡部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以及第一液进出口和第二液进出口;所述第一液进出口位于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所述第二液进出口位于导管主体的前端端面;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液进出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二液进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导管主体上还设有第三球囊,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依次排列;所述第三球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均与所述的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三球囊的进液孔靠近第二球囊,第三球囊的出液孔远离第二球囊;还包括第二导管套,所述第二导管套呈管状,在所述的第二导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通道而致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被挤压部位流量降低甚至被封堵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导管套套装于导管主体上且处在第三球囊的进液孔与第三球囊的出液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上还形成有第五通道及第三液进出口,所述第三液进出口位于第二球囊与第三球囊之间,所述第五通道与第三液进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的体积与第二球囊的体积相同,所述第二球囊的体积大于第三球囊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驳接座、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输入端的孔径与第二接头输入端的孔径互为不同;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接头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二接头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二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管、第四导管、第五导管、驳接座、第三接头、第四接头、第五接头,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与第三接头连接,第三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与第四接头连接,第三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导管的一端与第五接头连接,第五导管的另一端经驳接座与第五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管、第四导管、第五导管上分别设有导管夹。
CN201820049572.2U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41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9572.2U CN208641507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9572.2U CN208641507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1507U true CN208641507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4957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41507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1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095A (zh) * 2018-01-12 2018-06-29 佛山博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1095A (zh) * 2018-01-12 2018-06-29 佛山博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CN108211095B (zh) * 2018-01-12 2023-10-27 佛山博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5505A (en) Rapid solution administration set with integral heat exchanger
CN102743809A (zh) 间歇式输液器
US4623333A (en) Fried-Grant rapid solution administration set with integral heat exchanger
CN208641507U (zh)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CN107519555B (zh) 一种医用输液自动换瓶装置
CN211024107U (zh) 一种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输液冲洗一体袋
WO2018001177A1 (zh) 医用插管
CN108211095A (zh) 一种血管内亚低温治疗用的导管
CN202699738U (zh) 间歇式输液器
CN207785597U (zh) 一种输液过滤装置以及输液设备
CN206880901U (zh) 自动输液器
CN205494536U (zh) 保温毯加热式静脉输液加温仪
CN105343960B (zh) 一种全自动输液装置
CN210844618U (zh) 一种多穿刺输液器
CN208243853U (zh) 阻气型留置针
CN200998466Y (zh) 软包装配药输液器
CN205360221U (zh) 双腔picc导管的等容等压封管器
CN203749929U (zh) 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
CN211751454U (zh) 一种带有多个三通阀的输液组件
CN104800920A (zh) 多功能输液器
CN215023743U (zh) 一种含输液器功能的输血器
CN204484966U (zh) 一种妇产科输血装置
CN209187758U (zh) 一种过滤型输液延长接头
CN211068385U (zh) 手术室专用多用途输液器
CN204428556U (zh) 一种心血管外科用恒温生理盐水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