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
背景技术
缺血预适应这个概念是在1986年由美国的murry博士率先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有效的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
缺血预适应训练时,必不可少的配件就是臂带,臂带的佩戴松、紧与使用者的舒适度和训练效果密切相关。
现在市场上使用的臂带为传统式臂带(如图1所示),由铁环、毛毡和臂带布料组成,佩戴时需要将没有铁环的一头插入到铁环中,形成一个圆筒,再佩戴到手臂上,并且需要臂带上的气囊气嘴及气管能对准手掌中指。传统臂带多用于血压测量,由于血压测量时,气压压力小,充气时间短,人体感到的不适短暂,或没有不适感,但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时则不同,因为缺血预适应训练训练时的充气压力大,充气时间长,臂带佩戴的松、紧度,会非常直接影响充气时的舒适度,人体的体感非常明显。而且,在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时,臂带佩戴过松,或过紧,使用者都会感到手臂不适,有肿胀感。因此,现急需发明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帮助使用者缓解因为不正确佩戴臂带和长时间缺血适应训练而引起的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与传统臂带相比,本实用的臂带设计一是增设了亲肤缓冲层,可以缓冲长时间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时对手臂造成的压迫,防止手臂产生青紫;二是可以自动调节臂带佩戴的松、紧度,可大大降低和减少由于臂带佩戴的松、紧度造成充气或训练时带来的不适度,还能减少气囊调整时的压力动荡范围,减少测量误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所述卡式臂带包括臂带本体和亲肤缓冲层,记臂带本体的一端为卡接端,所述卡接端的外部安装有亲肤缓冲层,所述卡接端的内部设有硬质弹性卷筒和位于硬质弹性卷筒内壁侧的气囊组;所述亲肤缓冲层安装在靠近气囊组侧的卡接端外壁上;所述气囊组分为两个气囊部,分别作为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第一气囊部和调节臂带佩带松紧的第二气囊部,所述第一气囊部上设有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连接的第一气囊气嘴接头;所述第二气囊部上设有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连接的第二气囊气嘴接头。
本实用的臂带设计一是增设了亲肤缓冲层,可以缓冲长时间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时硬质弹性卷筒以及气囊组对手臂造成的压迫,防止手臂产生青紫。
二是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连接,通过缺血预适应训练仪采集各气囊对应的压力传感数据和预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有序控制气泵分别对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进行冲气,进而实现对臂带松紧度的调节和缺血预适应训练。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臂带由两个气囊部组成:一个气囊部用于训练,另一个气囊部用于调节臂带佩戴后的松紧度。使用者在佩戴臂带时,可以无需调节臂带松紧(处于较宽松的状态即可),只需将臂带佩戴位置调整好,接着启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训练仪气泵首先对调节臂带松紧的第二气囊部充气,使臂带调整好臂带佩戴的松、紧度后,再将训练仪控制缺血预适应训练用的第一气囊部快速充气,当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和训练用气囊压力达到训练所需要求时停止充气;与传统臂带相比,本实用的臂带设计可以自动调节臂带佩戴的松、紧度,可大大降低和减少由于臂带佩戴的松、紧度造成充气或训练时带来的不适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亲肤缓冲层粘结或缝制在臂带本体的卡接端上;所述亲肤缓冲层与卡接端的大小和形状对应匹配。本实用新型的亲肤缓冲层是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方便清洗,健康卫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部由一个气囊A构成,所述第二气囊部由至少一个气囊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部由一个气囊B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部由二个气囊构成,分别记为气囊C和气囊D。
优选的,所述气囊B嵌入安装在气囊A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气囊B安装在气囊A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气囊C和气囊D之间连通,两者连通后整体构成第二气囊部,其中,气囊C和气囊D位于气囊A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气囊A上安装有第一气囊气嘴接头,所述气囊B上安装有第二气囊气嘴接头,所述第一气囊气嘴接头和第二气囊气嘴接头均位于臂带的长边侧。佩戴臂带时,将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佩戴到手臂下部;将训练用气囊连接的空气管位于前臂内侧并与中指在同一条线上。
优选的,所述气囊C位于气囊A的外侧,所述气囊A上安装有第一气囊气嘴接头,所述气囊C上安装有第二气囊气嘴接头,所述第一气囊气嘴接头和第二气囊气嘴接头均位于臂带的长边侧。气囊C位于气囊A的“外侧”指靠近臂带毛毡的那一侧。
当用户需要缺血适应训练时,首先将上臂伸入臂带本体卡接端的卷筒内并绕紧臂带后,用户触发缺血适应训练仪,主控板控制气泵和电磁阀动作,气泵输出气流并经过匀速排气阀后,输出匀速气流,匀速气流经过电磁阀进入卷筒下方的气囊内,气囊膨胀到一定压强后,气泵停止工作,电磁阀关闭,血压传感器采集心跳和血压数据,并进行缺血适应训练。
有益效果
本实用的臂带设计增设了亲肤缓冲层,可以缓冲长时间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时硬质弹性卷筒以及气囊组对手臂造成的压迫,防止手臂产生青紫。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使用者可以无需调节臂带松紧,只需将臂带佩戴位置调整好,使用者佩戴好臂带后,启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训练仪将对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充气,充气到仪器设定参数压力后(此压力值不是固定值,训练仪传感器根据采集臂带内压力信号而自行判定和控制),训练仪控制训练用气囊快速充气,当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和训练用气囊压力达到训练所需要求是停止充气;该过程可大大降低和减少臂带佩戴的松、紧度造成充气时的舒适度。此设计相当于自动调节充气速度,调节最适当的时间阻断使用者手臂血液流动,减少或降低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训练仪控制训练用气囊快速充气,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只需相对慢速的充气就可达到测试要求,此时,由于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充气时的压力动荡幅度较小,非常有利于减少压力范围波动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血压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臂带的佩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一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一种臂带气囊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一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二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二种臂带气囊结构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二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三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三种臂带气囊结构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三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四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四种臂带气囊结构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四种臂带气囊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臂带本体的卡接端,11-粘扣钩面,2-亲肤缓冲层,3-臂带本体的固定端,31-粘扣毛面,4-第一气囊气嘴接头,5-第二气囊气嘴接头,6-空气管,7-气囊A,8-气囊B,9-气囊C,10-气囊D。
具体实施方式毛毡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专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卡式臂带,卡式臂带包括臂带本体和亲肤缓冲层,记臂带本体的一端为卡接端1,卡接端1的外部安装有亲肤缓冲层2,卡接端1的内部设有硬质弹性卷筒和位于硬质弹性卷筒内壁侧的气囊组;亲肤缓冲层2安装在靠近气囊组侧的卡接端1外壁上;气囊组分为两个气囊部,分别作为用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第一气囊部和调节臂带佩带松紧的第二气囊部,第一气囊部上设有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连接的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第二气囊部上设有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连接的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
当用户需要缺血适应训练时,首先将上臂伸入臂带本体卡接端1的卷筒内并采用臂带固定端3的粘扣毛面31绕紧粘扣钩面11后,用户触发缺血适应训练仪,主控板控制气泵和电磁阀动作,气泵输出气流并经过匀速排气阀后,输出匀速气流,匀速气流经过电磁阀进入卷筒下方的气囊内,气囊膨胀到一定压强后,气泵停止工作,电磁阀关闭,血压传感器采集心跳和血压数据,并进行缺血适应训练。
本实用的臂带设计一是增设了亲肤缓冲层2,可以缓冲长时间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时硬质弹性卷筒以及气囊组对手臂造成的压迫,防止手臂产生青紫。
气囊上设置的气囊气嘴接头设置臂带本体的一侧。使用时,气囊安装在臂带内;佩戴臂带时,将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佩戴到手臂下部;将训练用气囊的使空气管位于前臂内侧并与中指在同一条线上;将臂带的两个接头插入到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上。按训练键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臂带的佩戴方式与图3所示的现有臂带的佩戴方式相同。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气泵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连接,通过缺血预适应训练仪预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有序控制气泵通过空气管6分别对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进行冲气,进而实现对臂带松紧度的调节和缺血预适应训练。由于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充气时的压力动荡幅度较小,非常有利于减少压力范围波动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血压测试精度。
优选的,亲肤缓冲层2缝制在臂带本体的卡接端1上;亲肤缓冲层2与卡接端1的大小和形状对应匹配。本实用新型的亲肤缓冲层2是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方便清洗,健康卫生。本申请中的亲肤缓冲层可以是采用布类或其他材质包裹的海绵层,海绵层可以分成好几段固定在布层内,可以更好的与手臂形状匹配,布层与卡接端外壁布层通过缝制安装连接。
优选的,第一气囊部由一个气囊A 7构成,第二气囊部由至少一个气囊构成。
优选的,第二气囊部由一个气囊B 8构成。
优选的,第二气囊部由二个气囊构成,分别记为气囊C 9和气囊D 10。
优选的,气囊B 8嵌入安装在气囊A 7的内部,其对应的臂带气囊结构如图4-6所示。
优选的,气囊B 8安装在气囊A 7的一侧。气囊B 8安装在气囊A 7的上侧或下侧时,其对应的臂带气囊结构如图7-9所示。
气囊B 8安装在气囊A 7的左侧或右侧时,其对应的臂带气囊结构如图10-12所示。
优选的,气囊C 9和气囊D 10之间连通,两者连通后整体构成第二气囊部,其中,气囊C 9和气囊D 10位于气囊A 7的两侧,其对应的臂带气囊结构如图13-15所示。
优选的,气囊A 7上安装有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气囊B 8上安装有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和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位于臂带的同一侧。
优选的,气囊C 9位于气囊A 7的外侧,气囊A 7上安装有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气囊C 9上安装有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和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位于臂带的同一侧。文中提到的第一气囊气嘴接头4和第二气囊气嘴接头5位于臂带的同一侧优选为佩戴臂带时,将调节臂带松紧的气囊佩戴到手臂下部;将训练用气囊连接的空气管位于前臂内侧并与中指在同一条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