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3483U -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3483U
CN208633483U CN201821141218.9U CN201821141218U CN208633483U CN 208633483 U CN208633483 U CN 208633483U CN 201821141218 U CN201821141218 U CN 201821141218U CN 208633483 U CN208633483 U CN 20863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lot
protection net
hard protection
componen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12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xin Runtai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axin Runtai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axin Runtai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uaxin Runtai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12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部和连接件部,防护网部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内壁设有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主体框架内通过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设有至少一张硬质防护网;连接件部包括承接组件和连接组件,承接组件用于限制防护网部在竖直方向的位置,防护网部能够沿承接组件调整位置,连接组件用于将承接组件连接到脚手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框架式的防护网部不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位置,当硬质防护网出现损坏时能够在保证其他部件不更换的前提下只替换防护网,节约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背景技术
建筑用的防护网,亦被称为拉舍尔防护网,其是在建筑的外表面搭建脚手架,然后利用铁丝或者绳子在脚手架上设有柔质的防护网,起到防止高空坠物等情况的发生。现有的这些柔质的防护网,其承受的强度有限,容易损坏,安全防护能力有限;而且因为这种柔质的防护网大都是采用一次性固定安装,相关的人员没有相关的回收意识,导致脚手架拆除后这些防护网成为四处丢弃的建筑垃圾。
针对柔质防护网的种种缺陷,现在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硬质防护网,其一般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脚手架外,其承受能力强,结构稳定。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采用螺栓连接的话,由于高层建筑外的防护网,受风等因素的影响,会对连接处产生不停的撞击,时间一久很容易造成螺纹连接处产生位移甚至是滑脱,存在安全隐患;而如果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的话,虽然强度能够保证,但是安装不便,而且安装的防护网其尺寸和位置都不好调整;此外如果防护网出现破损需要替换的部件较多,使后期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系数高、能够更换破损防护网、防护网的位置和尺寸均可调节的钢制硬质防护网,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部和连接件部,所述防护网部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壁设有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所述主体框架内通过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设有至少一张硬质防护网;所述连接件部包括承接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承接组件用于限制所述防护网部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所述防护网部能够沿所述承接组件调整位置,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承接组件连接到脚手架上。
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内壁上且沿棱布置的压条,所述压条通过若干紧固螺栓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组件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所述承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框架厚度;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上,所述连接槽的宽度与所述承接槽的深度配合,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槽其中一个侧壁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厚度与所述承接槽的壁厚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组件包括两个承接板,每一个所述承接板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均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所述承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框架厚度,两个所述承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承接板的承接槽对称布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上,所述连接槽的宽度与两个所述承接槽的深度配合,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的宽度;所述连接槽的两个侧壁均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厚度与所述承接槽的壁厚配合。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承接槽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椭圆形,所述加强筋的圆心位于两个所述承接板的连接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的厚度和所述连接槽的壁厚之和与所述承接槽的宽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槽的侧壁上和所述连接槽的底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螺栓的直径小于所述硬质防护网网眼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框架式的防护网部不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位置,当硬质防护网出现损坏时能够在保证其他部件不更换的前提下只替换防护网,节约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护网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连接件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连接件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承接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防护网部,101、主体框架,102、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3、硬质防护网,104、压条,2、连接件部,201、承接组件,202、连接组件,203、承接板,204、承接槽,205、连接柱, 206、连接槽,207、第一卡槽,208、第二卡槽,209、加强筋,3、脚手架,4、限位螺栓,5、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部1和连接件部2,所述防护网部1包括主体框架101,所述主体框架101的内壁设有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所述主体框架101内通过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设有一张硬质防护网103;所述连接件部2包括承接组件201 和连接组件202,所述承接组件201用于限制所述防护网部1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所述防护网部1能够沿所述承接组件201调整位置,所述连接组件202用于将所述承接组件201连接到脚手架3上。
如图2所示,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1内壁上且沿棱布置的压条104,所述压条104通过若干紧固螺栓105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1上。
对比图3,承接组件201包括承接板203,承接板203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204,承接槽204的宽度大于主体框架101厚度;连接组件202包括连接柱205,连接柱205的一端设有连接槽206,连接槽206的开口位于连接柱205的轴线上,连接槽206的宽度与承接槽204的深度配合,连接槽206的深度小于连接槽 206的宽度;连接槽206其中一个侧壁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一卡槽 207,第一卡槽207的厚度与承接槽204的壁厚配合。
主体框架101的厚度和连接槽206的壁厚之和与承接槽204的宽度配合。承接槽204的侧壁上和连接槽206的底面均开设有限位孔5,限位孔5内设有限位螺栓4,限位孔5和限位螺栓4的直径小于硬质防护网103网眼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根据工作需要,在脚手架上通过连接柱均匀设置若干连接组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然后将承接组件从侧面插入到连接槽中 (将承接槽的一侧对准第一卡槽插入),再然后将组装好的防护网部对准承接槽放入,最后沿着承接槽滑动调整防护网部调整好其工作位置将限位螺栓插入限位孔即可。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承接组件201包括两个承接板203,每一个承接板203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均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204,承接槽204的宽度大于主体框架101厚度,两个承接板203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两个承接板203的承接槽 204对称布置;连接组件202包括连接柱205,连接柱205的一端设有连接槽206,连接槽206的开口位于连接柱205的轴线上,连接槽206 的宽度与两个承接槽204的深度配合,连接槽206的深度小于连接槽 206的宽度;连接槽206的两个侧壁均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二卡槽 208,第二卡槽208的厚度与承接槽204的壁厚配合。
参看图5,两个承接槽204远离连接组件202的侧壁上设有椭圆形的加强筋209,加强筋209的圆心位于两个承接板203的连接面上。
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承接组件包括上下两个承接槽,可以分别对准上面一个防护网部的下端以及下面一个防护网部的上端,使整个系统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在两个承接槽的侧壁设有椭圆的加强筋(焊接固定),提高其承受载荷的能力。
综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包括防护网部(1)和连接件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部(1)包括主体框架(101),所述主体框架(101)的内壁设有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所述主体框架(101)内通过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设有至少一张硬质防护网(103);所述连接件部(2)包括承接组件(201)和连接组件(202),所述承接组件(201)用于限制所述防护网部(1)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所述防护网部(1)能够沿所述承接组件(201)调整位置,所述连接组件(202)用于将所述承接组件(201)连接到脚手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防护网连接装置(102)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1)内壁上且沿棱布置的压条(104),所述压条(104)通过若干紧固螺栓(105)连接在所述主体框架(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组件(201)包括承接板(203),所述承接板(203)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204),所述承接槽(204)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框架(101)厚度;所述连接组件(202)包括连接柱(205),所述连接柱(205)的一端设有连接槽(206),所述连接槽(206)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柱(205)的轴线上,所述连接槽(206)的宽度与所述承接槽(204)的深度配合,所述连接槽(206)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206)的宽度;所述连接槽(206)其中一个侧壁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一卡槽(207),所述第一卡槽(207)的厚度与所述承接槽(204)的壁厚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组件(201)包括两个承接板(203),每一个所述承接板(203)其中两条相对的边均向同一侧弯折九十度形成承接槽(204),所述承接槽(204)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框架(101)厚度,两个所述承接板(203)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承接板(203)的承接槽(204)对称布置;所述连接组件(202)包括连接柱(205),所述连接柱(205)的一端设有连接槽(206),所述连接槽(206)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柱(205)的轴线上,所述连接槽(206)的宽度与两个所述承接槽(204)的深度配合,所述连接槽(206)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206)的宽度;所述连接槽(206)的两个侧壁均向内弯折九十度形成第二卡槽(208),所述第二卡槽(208)的厚度与所述承接槽(204)的壁厚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接槽(204)远离所述连接组件(202)的侧壁上设有加强筋(2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09)为椭圆形,所述加强筋(209)的圆心位于两个所述承接板(203)的连接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01)的厚度和所述连接槽(206)的壁厚之和与所述承接槽(204)的宽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槽(204)的侧壁上和所述连接槽(206)的底面均开设有限位孔(5),所述限位孔(5)内设有限位螺栓(4),所述限位孔(5)和所述限位螺栓(4)的直径小于所述硬质防护网(103)网眼的直径。
CN201821141218.9U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Active CN20863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1218.9U CN208633483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1218.9U CN208633483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3483U true CN208633483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1218.9U Active CN208633483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3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482B (zh) 一种加固钢结构梁或柱的施工方法
CN208950461U (zh) 一种可拆卸式围挡
CN208633483U (zh) 一种钢制硬质防护网
CN210239086U (zh) 用于高大空间内悬挂式操作平台的防护装置
CN217734799U (zh) 一种用于外架中金属冲孔防护板悬挂的悬挂装置
CN208039884U (zh) 一种用于爬架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9518851A (zh) 一种无序安装的螺接钢框架玻璃幕墙结构
CN211342082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围栏
CN206971786U (zh) 洞口防护装置
CN207538444U (zh) 一种主体结构施工安全防护系统
CN210013444U (zh) 封闭式悬挑脚手架体系
CN207863602U (zh) 单立柱装配式栅栏
CN206397184U (zh) 一种施工安全栏杆
CN207079957U (zh) 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护栏挡脚板
CN210713905U (zh)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
CN206600051U (zh) 一种密网楼梯井防护网
US10806955B2 (en) Fall arrestor to gradually absorb a pull on a safety cable coupled with the fall arrestor
CN21692166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外围防护装置
CN206034886U (zh) 一种钢板网安装支架
CN205804999U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塔吊的连接结构
CN204782029U (zh) 一种建筑洞口防护装置
CN211393653U (zh) 一种塔吊司机用通道
CN208062717U (zh) 工作面电缆槽的防护抬高架
KR101840979B1 (ko) 스티프너
CN211499873U (zh) 一种盖梁施工用的定型临边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