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6191U -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6191U
CN208626191U CN201721303737.6U CN201721303737U CN208626191U CN 208626191 U CN208626191 U CN 208626191U CN 201721303737 U CN201721303737 U CN 201721303737U CN 208626191 U CN208626191 U CN 208626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ear
exclusively used
clip electrodes
microcurrent stim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37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聪
毛守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apital Association Hong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apital Association Hong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Wuhan Capital Association Hong Ka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3037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6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6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6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包含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及通电导线,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通过弹性连接件可旋转活动相连接,分别连接有通电导线;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设有一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完全设于一导电件内,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通过导电的缓冲层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耳夹电极在佩戴时使人产生强烈针刺感,造成佩戴不适,需要使用耗材昂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可有效缓解耳夹电极产生的针刺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微电流刺激仪专用耳夹为普通夹体,一般由不锈钢电极片组成,耳夹的实际贴合度不适,过松或者过紧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且需要配套棉贴导电液等耗材使用,操作不够方便,耗材价格昂贵;其次,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电极片的锈蚀及污垢的形成。从而减低了耳夹使用寿命,严重则影响实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解决了目前耳夹电极在佩戴时使人产生强烈针刺感,造成佩戴不适,需要使用耗材昂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可有效缓解耳夹电极产生的针刺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功耗,便携式,小型化等优势,不仅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祛淤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处方理疗效果,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包含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及通电导线,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通过弹性连接件可旋转活动相连接,分别连接有通电导线;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设有一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完全设于一导电件内,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通过导电的缓冲层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件完全包裹所述电极片,并通过缓冲层分别连于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内侧,所述导电件取代传统医疗器械中浸有导电液的海绵套,可以直接使用,方法也更简便,利用外力分离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头放置在被刺激部位,之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夹紧在被刺激部位,解决了目前耳夹电极在佩戴时使人产生强烈针刺感,造成佩戴不适。
常用的电极片一般包裹在浸有导电液的海绵套内,需要频繁更换且清洁繁琐,采用一导电件,不仅具有与海绵套等效的作用,还可以节约耗材,优选地,所述导电件为导电硅胶层,单纯的硅胶层不具有导电特性,对硅胶层与其它具有导电能力的材质进行工艺优化,且硅胶材质的使用也不会锈蚀的现象,使用寿命也更长,对于耳夹的夹紧舒适度更宜。
优选地,所述导电硅胶层的各个面之间均为圆滑的曲面过渡连接;避免面与面之间的连接为一尖锐的棱,降低人体使用时的舒适程度。
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通电经常被弯曲或是被拉扯,进而导致所述通电导线与所述第一夹体和/或所述第二夹体连接松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夹体、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尾端部均设有防拉扯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紧固所述通电导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体、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尾外侧上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防滑纹路便于在实际操作时耳夹的夹紧闭合与打开,防止所述第一夹体和/或所述第二夹体的外表面过于光滑而不能正常使耳夹电极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为一微型弹簧片,所述微型弹簧片固定连于所述夹头内侧的缓冲腔内;在所述电极片和所述第一夹体/所述第二夹体之间设置缓冲层,避免电极片的物理位置单一,也有利于所述导电硅胶层贴合刺激人体部位。
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转轴,所述弹簧转轴价格经济,易于采购,提供一种可以使两个相对的所述夹头连续性的变化角度,也可以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具有回复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所述导电件取代传统医疗器械中浸有导电液的海绵套,可以直接使用在被刺激部位,夹紧的舒适度更佳,方法也更简便,解决目前耳夹电极在佩戴时使人产生强烈针刺感,缓轻了佩戴不适,需要使用耗材昂贵的问题;其次,可有效的避免线易拉断的情况,并且不会产生锈蚀等现象,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可有效缓解耳夹电极产生的针刺感的问题,具有低功耗、便携式、小型化等优势,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第一耳夹和第二耳夹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第一耳夹/第二耳夹的内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第一耳夹/第二耳夹的外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第一耳夹和第二耳夹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夹体;101、尾夹内侧;102、夹尾外侧;103、防滑纹路;104、夹头内侧;2、第二夹体;3、通电导线;4、弹簧转轴;5、电极片;6、导电硅胶层;7、微型弹簧片;8、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包含有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及与该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相连的通电导线3;所述第一夹体1和所述第二夹体2的尾夹内侧101通过弹簧转轴4可旋转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一夹体1、所述第二夹体2的夹尾外侧102上设有防滑纹路103;所述第一夹体1的夹头内侧104设有一电极片5,所述电极片5完全设于导电硅胶层6内,所述导电硅胶层6与所述第一夹体1/所述第二夹体2的夹头内侧104通过导电的微型弹簧片7相连,所述微型弹簧片7固定连于所述夹头内侧104内;所述导电硅胶层6的各个面之间均为圆滑的曲面过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硅胶层6完全包裹所述电极片5,并通过微型弹簧片7分别连于所述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的夹头内侧104,所述导电硅胶层6取代传统医疗器械中浸有导电液的海绵套,可以使电极片接触被测试部位直接使用,方法也更简便;其中,圆滑的曲面避免面与面之间的连接为一尖锐的棱,降低人体使用时的舒适程度;所述防滑纹路103便于在实际操作时耳夹的夹紧闭合与打开;在所述电极片5和所述第一夹体1/所述第二夹体2之间设置的微型弹簧片7,避免电极片5的物理位置单一;也有利于所述导电硅胶层6贴合刺激人体部位,单纯的硅胶层不具有导电特性,对硅胶层与其它具有导电能力的材质进行工艺优化,且硅胶材质的使用也不会锈蚀的现象,使用寿命也更长,对于耳夹的夹紧舒适度更宜。常用的电极片一般包裹在浸有导电液的海绵套内,需要频繁更换且清洁繁琐,可以节约耗材;所述弹簧转轴4价格经济,易于采购。
本实施例解决了目前耳夹电极在佩戴时使人产生强烈针刺感,造成佩戴不适,需要使用耗材昂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佩戴舒适,可有效缓解耳夹电极产生的针刺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功耗,便携式,小型化等优势,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安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如图4示,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所述第一夹体1、所述第二夹体2的夹尾端部均设有防拉扯的固定装置8,所述固定装置8用于紧固所述通电导线3。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通电导线3经常被弯曲或是被拉扯,进而导致所述通电导线3与所述第一夹体1和/或所述第二夹体2连接松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包含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及通电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通过弹性连接件可旋转活动相连接,并分别连接有通电导线;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设有一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完全设于一导电件内,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内侧通过导电的缓冲层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导电硅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硅胶层的各个面之间均为圆滑的曲面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尾端部均设有用于紧固所述通电导线的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尾外侧上设有防滑纹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一微型弹簧片,所述微型弹簧片固定连于所述夹头内侧的缓冲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转轴。
CN201721303737.6U 2017-09-30 2017-09-30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Active CN208626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3737.6U CN208626191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3737.6U CN208626191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6191U true CN208626191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2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3737.6U Active CN208626191U (zh) 2017-09-30 2017-09-30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6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374A (zh) * 2017-09-30 2018-01-16 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374A (zh) * 2017-09-30 2018-01-16 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3268U (zh) 颈部按摩仪
CN203001392U (zh) 美容器
CN208626191U (zh)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JP2024026400A (ja) 美容器
CN207804787U (zh) 一种阴道或直肠电极的电极套
CN208626423U (zh) 一种改良式耳夹电极
CN209347930U (zh) 一种绕颈式咽炎理疗仪的终端结构
CN107582374A (zh) 专用于微电流刺激的耳夹电极
CN211659068U (zh) 一种银纤维按摩保健手套
CN209679294U (zh) 一种多功能的头戴式耳夹电极
CN208626424U (zh) 一种具有指示灯的耳夹电极
CN208207522U (zh) 具有电疗功能的手表
US8457765B2 (en) Ear clip with pole
CN113679951A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电治疗仪
JP7410750B2 (ja) 美容バンド
CN107519574A (zh) 一种恒温可调式发热电极
CN209253947U (zh) 一种头痛治疗装置
CN208552468U (zh) 一种具有光纤传导的耳夹电极
CN211434756U (zh) 一种人体耳朵穴位电刺激仪器
CN211584901U (zh) 一种按摩带
CN217041094U (zh) 电极组件及颈部按摩仪
CN219127987U (zh) 一种眼周肌肤用离子导入仪
KR200398568Y1 (ko) 저주파 치료기용 패드
CN216676713U (zh) 可更换耳道电极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211672516U (zh) 肌肉用具有电刺激功能的服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430000 High-tech Avenue 818,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I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igh road 818 high tech medical equipment Park B District 4 floor

Patentee before: WUHAN ZILIAN HONGKA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