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9225U -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9225U
CN208619225U CN201821303667.9U CN201821303667U CN208619225U CN 208619225 U CN208619225 U CN 208619225U CN 201821303667 U CN201821303667 U CN 201821303667U CN 208619225 U CN208619225 U CN 208619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fan
turbocharging
actively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36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亚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hu Ya Hong Automobile Sa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hu Ya Hong Automobile Sa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hu Ya Hong Automobile Sa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hu Ya Hong Automobile Sa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36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9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9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92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壳体、第一被动扇和气缸,所述涡轮增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头、第二进气接头、第一排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被动扇设置在第一转轴右端,所述第二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二被动扇,所述第三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三被动扇,所述第四转轴右端设置有第四被动扇,所述第二进气接头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气缸内设置有进气门、排气门和活塞,所述气缸通过进气门与进气管末端相同。该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废气通过第一排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时,会带动第一主动扇,从而使第一被动扇转动,将过滤的空气快速吸进气缸内,达到增压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现在人们满足舒适的同时,还对汽车动力性能时刻关注着,其中涡轮增压是有效的提高动能的有效手段。
现在市场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涡轮增压装置,没有充分的利用废气,使一部分能量流失。因此,需要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涡轮增压装置,没有充分的利用废气,使一部分能量流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壳体、第一被动扇和气缸,所述涡轮增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头、第二进气接头、第一排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且第一进气接头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右端,同时第二进气接头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上端,所述第一排气接头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左端,且涡轮增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排气接头,所述涡轮增压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且第一转轴贯穿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第四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右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内部右端,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左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内部左端,所述第一被动扇设置在第一转轴右端,且第一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一主动扇,所述第二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二被动扇,且第二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二主动扇,所述第三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三被动扇,且第三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三主动扇,所述第四转轴右端设置有第四被动扇,且第四转轴左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扇,所述第二进气接头上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末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内设置有进气门、排气门和活塞,且排气门设置在进气门右侧,同时活塞设置在进气门和排气门下方,所述气缸通过进气门与进气管末端相同,且气缸通过排气门与排气管首端相连接,同时排气管末端与第一排气接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接头与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一排气接头与第二排气接头均呈“L”形,且第一进气接头与第二进气接头相通,同时第一排气接头与第二排气接头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长度大于第二转轴长度,且第二转轴长度大于第三转轴长度,同时第三转轴长度大于第四转轴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和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与涡轮增压壳体内侧壁之间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被动扇尺寸、第二被动扇尺寸、第三被动扇尺寸和第四被动扇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被动扇结构、第二被动扇结构、第三被动扇结构和第四被动扇结构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扇尺寸、第二主动扇尺寸、第三主动扇尺寸和第四主动扇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主动扇结构、第二主动扇结构、第三主动扇结构和第四主动扇结构均相同,同时第一被动扇扇叶受力旋向与第一主动扇扇叶受力旋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1)废气通过第一排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时,会带动第一主动扇、第二主动扇、第三主动扇和第四主动扇转动,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作用下,从而使第一被动扇、第二被动扇、第三被动扇和第四被动扇转动,将过滤的空气快速吸进气缸内,达到增压的效果;
(2)废气带动第一主动扇、第二主动扇、第三主动扇和第四主动扇转动,使废气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3)第一被动扇、第二被动扇、第三被动扇和第四被动扇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使进气量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壳体结内部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主动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被动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涡轮增压壳体,2、第一进气接头,3、第二进气接头,4、第一排气接头,5、第二排气接头,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三转轴,9、第四转轴,10、第一被动扇,11、第一主动扇,12、第二被动扇,13、第二主动扇,14、第三被动扇,15、第三主动扇,16、第四被动扇,17、第四主动扇,18、进气管,19、气缸,20、进气门,21、排气门,22、活塞,23、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根据图1所示,涡轮增压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头2、第二进气接头3、第一排气接头4和第二排气接头5,且第一进气接头2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右端,同时第二进气接头3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上端,第一排气接头4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左端,且涡轮增压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排气接头5,第一进气接头2与第二进气接头3和第一排气接头4与第二排气接头5均呈“L”形,且第一进气接头2与第二进气接头3相通,同时第一排气接头4与第二排气接头5相通,第一进气接头2与第二进气接头3吸入空气,第一排气接头4与第二排气接头5排除废气。
根据图1与图2所示,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且第一转轴6贯穿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贯穿第三转轴8,且第三转轴8贯穿第四转轴9,第一转轴6长度大于第二转轴7长度,且第二转轴7长度大于第三转轴8长度,同时第三转轴8长度大于第四转轴9长度,通过左边主动扇的转动来带动右端从动扇的转动,达到动力传输的作用,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右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右端,且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左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左端,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与第三转轴8和第三转轴8与第四转轴9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6与涡轮增压壳体1内侧壁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一转轴6密封穿过涡轮增压壳体1到达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右端,防止了左端排出的废气进入右端的进气接头。
根据图2、图3与图4所示,第一被动扇10设置在第一转轴6右端,且第一转轴6左端设置有第一主动扇11,第二转轴7右端设置有第二被动扇12,且第二转轴7左端设置有第二主动扇13,第一被动扇10尺寸、第二被动扇12尺寸、第三被动扇14尺寸和第四被动扇16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被动扇10结构、第二被动扇12结构、第三被动扇14结构和第四被动扇16结构均相同,通过转轴使被动扇转动来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达到增压的效果。
根据图1-4所示,第三转轴8右端设置有第三被动扇14,且第三转轴8左端设置有第三主动扇15,第四转轴9右端设置有第四被动扇16,且第四转轴9左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扇17,第一主动扇11尺寸、第二主动扇13尺寸、第三主动扇15尺寸和第四主动扇17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主动扇11结构、第二主动扇13结构、第三主动扇15结构和第四主动扇17结构均相同,同时第一被动扇10扇叶受力旋向与第一主动扇11扇叶受力旋向相反,废气经过主动扇时,带动主动扇转动,再由主动扇将动力输送到转轴上,随后达到被动扇,以达到废气能量利用的目的,第二进气接头3上设置有进气管18,且进气管18末端设置有气缸19,气缸19内设置有进气门20、排气门21和活塞22,且排气门21设置在进气门20右侧,同时活塞22设置在进气门20和排气门21下方,气缸19通过进气门20与进气管18末端相同,且气缸19通过排气门21与排气管23首端相连接,同时排气管23末端与第一排气接头4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时,当气缸19内的废气通过排气门21和排气管23经过第一排气接头4和第二排气接头5时,废气会带动第一主动扇11、第二主动扇13、第三主动扇15和第四主动扇17转动,第一主动扇11通过第一转轴6带动右边的第一被动扇10转动,从而将经过空滤的空气吸入发动机内,达到增压的效果,其中第二主动扇13、第三主动扇15和第四主动扇17分别带动第二被动扇12、第三被动扇14和第四被动扇16转动,使进气量更大,在第一主动扇11、第二主动扇13、第三主动扇15和第四主动扇17尺寸依次减小,则第一被动扇10、第二被动扇12、第三被动扇14和第四被动扇16转速依次增快,可使进气量达到更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壳体(1)、第一被动扇(10)和气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头(2)、第二进气接头(3)、第一排气接头(4)和第二排气接头(5),且第一进气接头(2)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右端,同时第二进气接头(3)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上端,所述第一排气接头(4)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左端,且涡轮增压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排气接头(5),所述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且第一转轴(6)贯穿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贯穿第三转轴(8),且第三转轴(8)贯穿第四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右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右端,且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和第四转轴(9)左端设置在涡轮增压壳体(1)内部左端,所述第一被动扇(10)设置在第一转轴(6)右端,且第一转轴(6)左端设置有第一主动扇(11),所述第二转轴(7)右端设置有第二被动扇(12),且第二转轴(7)左端设置有第二主动扇(13),所述第三转轴(8)右端设置有第三被动扇(14),且第三转轴(8)左端设置有第三主动扇(15),所述第四转轴(9)右端设置有第四被动扇(16),且第四转轴(9)左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扇(17),所述第二进气接头(3)上设置有进气管(18),且进气管(18)末端设置有气缸(19),所述气缸(19)内设置有进气门(20)、排气门(21)和活塞(22),且排气门(21)设置在进气门(20)右侧,同时活塞(22)设置在进气门(20)和排气门(21)下方,所述气缸(19)通过进气门(20)与进气管(18)末端相同,且气缸(19)通过排气门(21)与排气管(23)首端相连接,同时排气管(23)末端与第一排气接头(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接头(2)与第二进气接头(3)和第一排气接头(4)与第二排气接头(5)均呈“L”形,且第一进气接头(2)与第二进气接头(3)相通,同时第一排气接头(4)与第二排气接头(5)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长度大于第二转轴(7)长度,且第二转轴(7)长度大于第三转轴(8)长度,同时第三转轴(8)长度大于第四转轴(9)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与第三转轴(8)和第三转轴(8)与第四转轴(9)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6)与涡轮增压壳体(1)内侧壁之间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扇(10)尺寸、第二被动扇(12)尺寸、第三被动扇(14)尺寸和第四被动扇(16)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被动扇(10)结构、第二被动扇(12)结构、第三被动扇(14)结构和第四被动扇(16)结构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扇(11)尺寸、第二主动扇(13)尺寸、第三主动扇(15)尺寸和第四主动扇(17)尺寸均不相等,且第一主动扇(11)结构、第二主动扇(13)结构、第三主动扇(15)结构和第四主动扇(17)结构均相同,同时第一被动扇(10)扇叶受力旋向与第一主动扇(11)扇叶受力旋向相反。
CN201821303667.9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19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667.9U CN208619225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667.9U CN208619225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9225U true CN208619225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1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366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19225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9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859B (zh) 发动机涡轮增压器与水泵集成装置
CN203948306U (zh) 一种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CN208619225U (zh)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CN207944997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及发动机
CN207246048U (zh) 一种多级离心空气压缩机
CN202157965U (zh) 智能调节真空系统
CN108661784A (zh) 一种汽车进气涡轮增压简单机械装置
CN207349135U (zh) 行星散热风扇
CN206428374U (zh) 一种细纱机车头车尾断头吸棉装置
CN200964508Y (zh) 换向装置
CN208992720U (zh) 机器人
CN102367800B (zh) 压气或透平装置及复合压气或透平装置
CN203463293U (zh) 一种低噪音鼓风机
CN202157964U (zh) 一种智能调节真空系统
CN208996903U (zh) 一种空压机用进气设备
CN209724657U (zh) 一种无油摆片式空压机及一种装置
CN209164024U (zh) 一种活塞摇摆式电动真空泵
CN207437198U (zh) 一种多组涡轮转子的船舶增压器
CN207554182U (zh) 可调节的增压器前导流结构
CN102628452B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及一种汽车发动机
CN207393410U (zh) 一种密封低噪音空气压缩机
CN201461405U (zh) 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主机
CN203717368U (zh) 双风轮驱动的风动潜水泵
CN205078502U (zh) 降噪涡轮增压器压壳
CN207960946U (zh) 一种罗茨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