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8569U - 一种可移动房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8569U
CN208618569U CN201821138008.4U CN201821138008U CN208618569U CN 208618569 U CN208618569 U CN 208618569U CN 201821138008 U CN201821138008 U CN 201821138008U CN 208618569 U CN208618569 U CN 208618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kabin
reducing gear
gear
shaf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80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青
果伟民
李晓义
杨恩久
李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inl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ny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nying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nying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380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8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8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8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和基座,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房屋主体墙板的结构点,房屋主体的底部依靠所述结构点牢固固定在基座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房屋能根据太阳的角度实现房屋主体的水平旋转,使墙外立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始终能接收最大面积的太阳能,提高发电量,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电能。支撑杆的长度可调,可根据实际的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长度,保证房屋主体的支撑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自涨杆采用特殊结构,能在插入泥土里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钢杆增大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实用合理,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广泛适用于可移动房屋,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市场前景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房屋。
背景技术
可移动房屋是一种可从制造工厂拖运到住宅基地的预制式住房。如今,大多数活动房屋都被用作某个固定场所的永久或半永久住宅。由于可以随时制造并采用了批量生产技术,因此这种住宅形式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大型可移动房屋可包含七个以上的房间,这些可移动房屋通常由搬家公司从一个地方拖到另一个地方。因此,一些可移动房屋具有滑动式或可折叠式侧墙,以减少运输时房屋的宽度;另一些可移动房屋则以部件形式运输,到达宅基地后再进行组装。传统上,可移动房屋安置在活动房屋停放场的租赁地块上,停车场内水、电、邮递服务和其它服务一应俱全。
如今,有许多可移动房屋安置在个人所有的地块上,可永久性地基上或用缆线或钢带锚固在地面上;还有类似帐篷的可移动房屋,可半永久性或临时固定在地面上,当使用人离开时,可随时撤走。当这些可移动房屋安装在森林或野外等无水电供应的地方,则需要使用自带的水电,能居住的时间有限,因此,现在大多数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维持可移动房屋的电力供应。然而,在采光时间不长的地方(例如深山或森林里),每天的太阳能发电量并不能满足需要。另外,由于经常拆装,还存在可移动房屋底部固定不牢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房屋,在采光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根据太阳的角度随时调整下基座相对于上基座的角度,使墙外立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始终能接收最大面积的太阳能,从而提高发电量,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电能;另外还对支撑机构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坚固牢靠。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移动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和基座,其中,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房屋主体墙板的结构点,所述房屋主体的底部依靠所述结构点牢固固定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均设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电连接的蓄电设备,所述基座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基座和下基座,下基座的底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垂直向下的锥状物,所述锥状物插入地面的土中,将基座固定;下基座的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且与第一外齿轮的轴心连接;上基座的中心处也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在上基座的通孔内固定设有第一减速齿和第二减速齿,其中,第一减速齿同时具有内、外齿轮,第二减速齿具有内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的内齿轮与转轴的第一外齿轮啮合,第一减速齿的外齿轮与第二减速齿的内齿轮啮合,因此第一减速齿与第二减速齿形成嵌套结构,当转轴转动时,第一外齿轮水平转动,带动第一减速齿转动,第一减速齿进而带动第二减速齿转动;由于第一减速齿和第二减速齿固定在上基座上,因此能实现上基座相对于下基座的水平转动;
所述可移动房屋还包括若干支撑杆和固定杆,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与若干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中空结构,固定杆的上部插入所述中空结构中,下部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可移动房屋;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固定杆露出支撑杆的长度,然后在支撑杆的末端用螺栓和/或钉子将固定杆的相对位置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可移动房屋的顶部还固定若干顶棚支撑杆和帆布篷,顶棚支撑杆将帆布篷的中心撑起,形成所述可移动房屋的房盖,在帆布篷的边缘连接若干幅绳,幅绳的末端连接自涨杆的顶端,所述自涨杆的底端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帆布篷。
优选地,所述自涨杆主体为中空结构,内部沿轴向设有一个钢杆,所述钢杆可在中空结构内转动且具有位置锁定装置;所述自涨杆主体的弧面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0-70°(例如可以是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以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取值,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所述开口的一侧铰接一个与所述开口形状吻合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内端设有向涨杆主体内腔延伸的凸起;
所述钢杆与自涨杆主体开口相对应的位置沿轴向设有一个直角凹槽,所述直角凹槽与所述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电机,即转轴作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
由所述蓄电设备为电机提供电能;当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水平推动轴,所述水平推动轴一直向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至基座的外部,方便人工推动所述推动轴从而带动转轴的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推动轴的自由末端设有位置锁定装置,以防水平推动轴的自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房屋能根据太阳的角度实现房屋主体的水平旋转,在采光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根据太阳的角度随时调整下基座相对于上基座的角度,使墙外立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始终能接收最大面积的太阳能,从而提高发电量,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电能。支撑杆的长度可调,可根据实际的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长度,保证房屋主体的支撑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另外,自涨杆采用特殊结构,能在插入泥土里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钢杆增大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实用合理,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广泛适用于可移动房屋,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市场前景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房屋的上基座和下基座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帆布篷边缘示意图。
图4为自涨杆的水平截面图。
其中,1:第一外齿轮,2:第一减速齿,3:第二减速齿,4:支撑杆,5:固定杆,6:幅绳,7:自涨杆,8:钢杆,9:自涨杆主体,10:开口,11:盖体,12:凸起,13:直角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
特别说明,以下描述的位置关系以图1-4为准;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和基座,其中,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房屋主体墙板的结构点,所述房屋主体的底部依靠所述结构点牢固固定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均设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电连接的蓄电设备(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设备中,然后由蓄电设备为整个可移动房屋内的各种设施供电),所述基座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基座和下基座,下基座的底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垂直向下的锥状物,所述锥状物插入地面的土中,将基座固定;下基座的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且与第一外齿轮1的轴心连接;上基座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在上基座的通孔内固定设有第一减速齿2和第二减速齿3,其中,第一减速齿2同时具有内、外齿轮,第二减速齿3具有内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2的内齿轮与转轴的第一外齿轮1啮合,第一减速齿2的外齿轮与第二减速齿3的内齿轮啮合,因此第一减速齿2与第二减速齿3形成嵌套结构。当转轴转动时,第一外齿轮1水平转动,带动第一减速齿2转动,第一减速齿2进而带动第二减速齿3转动;由于第一减速齿2和第二减速齿3固定在上基座上,下基座是插入土中固定不动的,因此能实现上基座相对于下基座的水平转动。电机可以设成能正反转的形式,能实现下基座相对于上基座的顺、逆时针水平转动,节省位置调整的时间和电能。由于电机的转速普遍较快,安装上述结构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使上基座和下基座的相对转动以低速的状态实现,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采光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根据太阳的角度随时调整下基座相对于上基座的角度,使墙外立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始终能接收最大面积的太阳能,从而提高发电量,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电能。
所述可移动房屋还包括若干支撑杆4和固定杆5,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与若干支撑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为中空结构,固定杆5的上部插入所述中空结构中,下部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可移动房屋;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固定杆5露出支撑杆4的长度,然后在支撑杆4的末端用螺栓和/或钉子将固定杆5的相对位置固定。固定杆5的底部优选为锥状,能增大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增强牢固性。在安装时,首先将支撑杆4安装在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上,然后根据实习需要调整固定杆5露出支撑杆4的长度,同时将固定杆5的底部插入土中,最后用螺栓和/或钉子从支撑杆4的末端沿径向钉入,将固定杆5的相对位置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可移动房屋的顶部还固定若干顶棚支撑杆和帆布篷,顶棚支撑杆将帆布篷的中心撑起,形成所述可移动房屋的房盖,在帆布篷的边缘连接若干幅绳6,幅绳6的末端连接自涨杆7的顶端,所述自涨杆7的底端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帆布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自涨杆主体9为中空结构,内部沿轴向设有一个钢杆8,所述钢杆8可在中空结构内转动且具有位置锁定装置(位置锁定装置优选位于自涨杆7的顶端);所述自涨杆主体9的弧面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0,所述开口10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0-70°;在所述开口10的一侧铰接一个与所述开口10形状吻合的盖体11,所述盖体11的内端设有向涨杆主体内腔延伸的凸起12;所述钢杆8与自涨杆主体9的开口10相对应的位置沿轴向设有一个直角凹槽13,所述直角凹槽13与所述凸起12的位置相对应。平时,将钢杆8转动到一个适当的位置,盖体11紧密贴合在开口10处,使自涨杆主体9成为一个完整的杆状物,然后将连接了辐绳6的自涨杆7插入土中,从而将帆布篷固定住;此时,打开钢杆8的位置锁定装置,转动钢杆8,当钢杆8的直角凹槽13与盖体11的凸起12位置错开时,直角凹槽13与钢杆8外壁形成的外凸角与盖体11的凸起12接触,从而将盖体11的凸起12沿径向背离钢杆8轴心的方向顶起,由此增大了自涨杆7整体与泥土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了稳固性。当钢杆8将盖体11完全顶起时,将钢杆8的位置锁定装置锁定,因此钢杆8与自涨杆主体9的相对位置固定,被顶起的盖体11的位置也被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设置多个上述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大自涨杆7整体与泥土的接触面积,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设置为当钢杆8将一个盖体11完全顶起时,其他的钢杆8也同时顶起与之相对应的盖体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电机,即转轴作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由所述蓄电设备为电机提供电能;当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水平推动轴,所述水平推动轴一直向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至基座的外部,方便人工推动所述推动轴从而带动转轴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推动轴的自由末端设有位置锁定装置,以防水平推动轴的自行转动(例如,在刮风的情况下,能防止水平推动轴的自行转动,或者有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水平推动轴的自行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太阳的角度实现房屋主体的水平旋转,在采光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根据太阳的角度随时调整下基座相对于上基座的角度(可采用手动推动水平推动轴的方式或者电机转动的方式实现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墙外立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始终能接收最大面积的太阳能,从而提高发电量,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电能。支撑杆4的长度可调,可根据实际的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长度,保证房屋主体的支撑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另外,自涨杆7采用特殊结构,能在插入泥土里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钢杆8增大与泥土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固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实用合理,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广泛适用于可移动房屋,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市场前景良好。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申请人声明,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房屋,所述可移动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和基座,其中,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房屋主体墙板的结构点,所述房屋主体的底部依靠所述结构点牢固固定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均设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电连接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上基座和下基座,下基座的底面上均匀设有若干垂直向下的锥状物,所述锥状物插入地面的土中,将基座固定;下基座的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且与一个第一外齿轮(1)的轴心连接;上基座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在上基座的通孔内固定设有第一减速齿(2)和第二减速齿(3),其中,第一减速齿(2)同时具有内、外齿轮,第二减速齿(3)具有内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2)的内齿轮与转轴的第一外齿轮(1)啮合,第一减速齿(2)的外齿轮与第二减速齿(3)的内齿轮啮合,因此第一减速齿(2)与第二减速齿(3)形成嵌套结构,第二减速齿(3)的外周嵌合在上基座的通孔边缘;当转轴转动时,第一外齿轮(1)水平转动,带动第一减速齿(2)转动,第一减速齿(2)进而带动第二减速齿(3)转动;由于第一减速齿(2)和第二减速齿(3)固定在上基座上,因此能实现上基座相对于下基座的水平转动;
所述可移动房屋还包括若干支撑杆(4)和固定杆(5),房屋主体的墙外立面与若干支撑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为中空结构,固定杆(5)的上部插入所述中空结构中,下部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可移动房屋;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固定杆(5)露出支撑杆(4)的长度,然后在支撑杆(4)的末端用螺栓和/或钉子将固定杆(5)的相对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移动房屋的顶部还固定若干顶棚支撑杆和帆布篷,顶棚支撑杆将帆布篷的中心撑起,形成所述可移动房屋的房盖,在帆布篷的边缘连接若干幅绳(6),幅绳(6)的末端连接自涨杆(7)的顶端,所述自涨杆(7)的底端插入地面的土中,用于固定所述帆布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涨杆主体(9)为中空结构,内部沿轴向设有一个钢杆(8),所述钢杆(8)可在中空结构内转动且具有位置锁定装置;所述自涨杆主体(9)的弧面上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0),所述开口(10)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0-70°;在所述开口(10)的一侧铰接一个与所述开口(10)形状吻合的盖体(11),所述盖体(11)的内端设有向涨杆主体内腔延伸的凸起(12);
所述钢杆(8)与自涨杆主体(9)的开口(10)相对应的位置沿轴向设有一个直角凹槽(13),所述直角凹槽(13)与所述凸起(12)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电机,即转轴作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
由蓄电设备为电机提供电能;当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孔内设有的竖直向上设置的转轴的底端设有水平推动轴,所述水平推动轴一直向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至基座的外部,方便人工推动所述推动轴从而带动转轴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动轴的自由末端设有位置锁定装置,以防水平推动轴的自行转动。
CN201821138008.4U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可移动房屋 Active CN208618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8008.4U CN208618569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可移动房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8008.4U CN208618569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可移动房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8569U true CN208618569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0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8008.4U Active CN208618569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可移动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8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5593A (zh) * 2020-03-31 2020-06-19 南京地下空间高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平移用高强度平移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5593A (zh) * 2020-03-31 2020-06-19 南京地下空间高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平移用高强度平移设备
CN111305593B (zh) * 2020-03-31 2021-08-10 南京地下空间高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平移用高强度平移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3249U (zh) 一种智能花盆
CN209119781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支撑架
CN208618569U (zh) 一种可移动房屋
CN205986740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JP2003035252A (ja) 風車設置建物構造
CN109194261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的太阳能光伏板支撑装置
CN206607907U (zh) 利用再生资源供电的旋转木屋
CN206337853U (zh) 旋转太阳能木屋
CN205938954U (zh) 一种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
CN206902599U (zh) 一种建筑工地警示装置
CN215717816U (zh) 一种风力发电隔离网安装装置
CN213015688U (zh) 一种新型电子通信电杆支撑装置
CN205610534U (zh) 具有柔性支档结构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4826204U (zh) 一种太阳能旋转房屋
CN210976743U (zh) 一种音乐舞蹈演出用组合式演出台
CN203594177U (zh) 晾衣太阳能阳雨篷
CN205079152U (zh) 一种太阳能灯杆
CN206110349U (zh) 基础平台装置
CN206110712U (zh) 可升降多功能阳光房装置
CN212005412U (zh) 一种可升降环保型路灯
ES2319153B1 (es) Util y metodo de instalacion de un aerogenerador.
CN210831717U (zh) 一种组合式led高杆灯
CN213806241U (zh) 一种用于空中别墅的遮阳篷
CN206337647U (zh) 一种轻型木屋
CN112555741A (zh) 一种太阳能草坪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5

Address after: 300457 2-405, Borun Business Plaz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XinLv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83 room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building D, No. 1, Gonghua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settled in Tianjin Qinglian network Incuba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TANYING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