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0540U - 一种双耳汤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耳汤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0540U
CN208610540U CN201721218793.XU CN201721218793U CN208610540U CN 208610540 U CN208610540 U CN 208610540U CN 201721218793 U CN201721218793 U CN 201721218793U CN 208610540 U CN208610540 U CN 208610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t
pot body
connecting rod
ear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7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德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ishua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ishua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ishua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ishua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7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0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0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05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耳汤锅,包括有锅体、扣接于锅体上方的锅盖还包括有固定连接于锅体两侧外壁的锅耳,所述锅耳包括有耳座、旋转轴以及把手连杆,所述耳座固定连接于锅体,耳座上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把手连杆为“口”型结构,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轴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横向贯穿把手连杆与耳座,使耳座与把手连杆实现铰连接;所述耳座朝向锅体一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把手连杆“口”型内侧面设有与限位凹槽相匹配的限位钉,所述限位钉具有弹性,能相对把手连杆前后伸缩;旋转锅耳,限位钉嵌入限位凹槽,使锅耳转向水平位置固定抵靠在锅盖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锅耳位置起到固定锅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耳汤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耳汤锅。
背景技术
汤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烹饪器具,汤锅相对于其他的烹饪器具深度较深,容积更大。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清炖后或者更换汤汁时,需要将汤锅内的汤汁倒出。现有的做法是将锅盖去下,将汤汁慢慢地倾倒出来,这样的做法常常使食材在倾倒过程中滚出汤锅,汤汁分离不彻底,造成食材的浪费,且操作不当容易烫伤使用者。
目前,公告号为的CN201310060582.8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浮动折叠双耳锅,它有锅耳、纵向微转动耳、第一旋转轴,纵向微转动耳连接在锅耳座上,第一旋转轴横向穿设纵向微转动耳,锅耳通过第一旋转轴套在纵向微转动耳外,第一旋转轴两端嵌入锅耳内;当旋转锅耳时,锅耳转向水平位置压在所述锅盖表面。这种双耳锅虽然达到倾倒水或汤汁,隔离汤渣的目的,但结构过于复杂,且固定程度不高,只有通过举起汤锅时由于锅耳受到横向上的重力才能达到一直压持锅盖的效果,缺少对于锅耳位置的稳定固定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耳汤锅,该汤锅能够固定锅耳位置起到固定锅盖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耳汤锅,包括有锅体、扣接于锅体上方的锅盖还包括有固定连接于锅体两侧外壁的锅耳;
所述锅耳包括有耳座、旋转轴以及把手连杆,所述耳座固定连接于锅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把手连杆为“口”型结构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轴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横向贯穿把手连杆与耳座;
所述耳座朝向锅体一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把手连杆内侧面设有与限位凹槽相匹配的限位钉,所述限位钉后端具有弹性,能相对把手连杆前后伸缩;
旋转锅耳,限位钉嵌入限位凹槽,使锅耳转向水平位置固定抵靠在锅盖上表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锅体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引流嘴,引流嘴与锅耳之间以锅体为轴心互成90°;
所述锅盖下表面设有与锅体内径相匹配的限流带,所述限流带深度长于引流嘴深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限流带上对称设置有滤缝。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锅盖上端还设有盖耳,所述盖耳包括有吸盘以及盖耳把手,盖耳把手底部设有螺孔;吸盘设有开孔,盖耳把手与吸盘通过螺丝连接,吸盘吸附于锅盖。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锅耳位置能够通过限位钉与限位槽做到固定相对位置,达到不仅仅只有提拉汤锅时才能压紧锅盖的效果,且能够在炖煮同时保持对锅盖的压制,保证了锅盖的稳定性与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耳汤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锅耳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锅体平面示意图;
图4为双耳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锅盖截面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引流嘴;12、固定杆;2、锅盖;21、限流带;211、滤缝;22、盖耳;221、盖耳把手;222、吸盘;3、锅耳;31、把手连杆;311、第二通孔;312、限位钉;32、耳座;321、第一通孔;322、限位凹槽;323、固定槽;33、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耳汤锅,包括有锅体1、扣接于锅体1上方的锅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连接于锅体1两侧外壁的锅耳3,锅耳3包括有耳座32、旋转轴33以及把手连杆31,耳座32固定连接于锅体1,设有第一通孔321,把手连杆31为“口”型结构,设有与第一通孔321对应的第二通孔311,旋转轴33通过第一通孔321与第二通孔311横向贯穿把手连杆31与耳座32;耳座32朝向锅体1一侧设有限位凹槽322,把手连杆31“口”型内侧面设有与限位凹槽322相匹配的限位钉312,限位钉312具有弹性,能相对把手连杆31前后伸缩。把手连杆31通过旋转轴铰连接于耳座32上方,能够使把手连杆31相对于耳座3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上下旋转。通过限位钉312与限位凹槽322的配合,使得限位钉312陷入限位凹槽322从而固定把手连杆31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把手连杆31固定抵靠与锅盖2的上表面的目的。且限位钉312可以具有弹性,可以是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是跳豆弹簧的结构,使得限位钉312能够前后伸缩,把手连杆31位于其他角度时保持收缩状态,确保在到达固定位置时弹出,陷入限位凹槽322,固定把手连杆31的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提起把手,把手才会抵靠在锅盖2上表面使得锅盖2稳定不活动。通过限位钉312与限位凹槽322的固定抵靠,使得双耳锅放置于使用面上时,锅耳3也能够固定住锅盖2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锅盖2的位置,防止因为溢锅导致锅盖2的漂移,且保持锅盖2与锅体1自身的紧密连接,能够一定程度保持汤锅的气密性,防止热量的流失。
参照图3、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锅体1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引流嘴11,引流嘴11与锅耳3之间以锅体1为轴心互成90°;锅盖2下表面设有限流带21,限流带21高度长于引流嘴11高度。两侧对称设置的引流嘴11能够使得锅体1无论以任何角度去抬起都能够保证能够方便地去倒出汤锅中的汤汁,且两侧引流嘴11与锅耳3之间以锅体1为轴心互成90°的设置在最大程度上能够节省使用者在倾倒汤汁的省力性,握持两侧锅耳3,引流嘴11处于两侧锅耳3的中心线上,倾倒时两边受力相等,使得倾倒最为省力。锅盖2下方设置的与锅体1内径相匹配的限流带21,在锅盖2扣接于锅体1上时,限流带21插入锅体1内部,起到了对于锅盖2与锅体1之间的一定固定作用。并且限流带21高度长于引流嘴11的高度,在倾倒汤锅时限流带21能够阻止汤汁从锅体1中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限流带21上对称设置有滤缝211。现有的滤孔通常使用机械对限流带21上进行打孔,现有的金属打孔由于钻头的技术限制,孔径大小最小可以为1.25MM,在限流带21上使用激光打小孔成本过高,且孔与孔之间需要一定的控制间隙,从而导致孔位需要的空间较大,且密集的孔由于张力的存在,容易藏污纳垢,且清洁较为困难。通过对于限流带21进行切割,从而达到对于限流带21形成滤缝211。现有技术对于切割的直径明显能够小于打孔直径,从而能够得到更小的缝隙对汤汁进行过滤。且滤缝211相对于滤孔,长条形的对于液体的形成的张力会小于圆形形成的张力,使得滤缝211两侧相对于滤孔来说较小,难以存集脏污,且长条形的滤缝211相对于圆形的滤孔清洁更加方便。并且对称设置的滤缝211与锅体1对称设置的引流嘴11相对应,无论从任何角度端起汤锅都可以以一个较为舒适的角度去倾倒汤汁,并且在使用汤锅炖煮时,可以通过旋转锅盖2,导致滤缝211与引流嘴11的移位,达到滤缝211不与引流嘴11对齐,使得滤缝211隐藏于锅体1内,从而达到对于汤锅中气密性的保持,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流失,保持锅具内的热量,从而使得加热较快节能环保。
参照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锅体1两侧设有多棱柱型固定杆12,耳座32靠近锅体1下侧设有与固定杆12相匹配的固定槽323,耳座32与锅体1通过固定杆12与固定槽323穿插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单纯的通过螺丝连接锅耳3以及锅体1导致只由螺丝带来的压力迫使锅耳3与锅体1连接,对于锅耳3与锅体1间的可旋转性没有保障,通过固定杆12与固定槽323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锅耳3对于锅体1难以旋转,保证了锅耳3的固定性,不会随时间而变松转动。
参照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锅盖2上端还设有盖耳22,盖耳22包括有吸盘222以及盖耳把手221,盖耳把手221底部设有螺孔;吸盘222设有开孔,盖耳把手221与吸盘222通过螺丝连接,吸盘222吸附于锅盖2。通过吸盘222将盖耳22连接于锅盖2,相较于使用螺丝将锅盖2与盖耳22进行连接,使得锅盖2内壁减少开孔与螺丝,保证了锅盖2的气密性,且没有螺丝不会生锈,且玻璃锅盖2的整体性增加,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外形较为美观,通过吸盘222连接锅盖2,使得盖耳22能够拆卸,清洗更加方便。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耳汤锅,包括有锅体(1)、扣接于锅体(1)上方的锅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连接于锅体(1)两侧外壁的锅耳(3);
所述锅耳(3)包括有耳座(32)、旋转轴(33)以及把手连杆(31),所述耳座(32)固定连接于锅体(1),耳座(32)上端设有第一通孔(321),所述把手连杆(31)为“口”型结构,设有与第一通孔(321)对应的第二通孔(311),所述旋转轴(33)通过第一通孔(321)与第二通孔(311)横向贯穿把手连杆(31)与耳座(32),使耳座(32)与把手连杆(31)实现铰连接;
所述耳座(32)朝向锅体(1)一侧设有限位凹槽(322),所述把手连杆(31)“口”型内侧面设有与限位凹槽(322)相匹配的限位钉(312),所述限位钉(312)具有弹性,能相对把手连杆(31)前后伸缩;
旋转把手连杆(31),限位钉(312)嵌入限位凹槽(322),使把手连杆(31)转向水平位置固定抵靠在锅盖(2)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耳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引流嘴(11),引流嘴(11)与锅耳(3)之间以锅体(1)为轴心互成90°;
所述锅盖(2)下表面设有与锅体(1)内径相匹配的限流带(21),所述限流带(21)高度长于引流嘴(11)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耳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带(21)上对称设置有滤缝(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耳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两侧设有多棱柱型的固定杆(12),所述耳座(32)靠近锅体(1)下侧设有与固定杆(12)相匹配的固定槽(323),所述耳座(32)与锅体(1)通过固定杆(12)与固定槽(323)穿插连接,并通过螺丝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耳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上端还设有盖耳(22),所述盖耳(22)包括有吸盘(222)以及盖耳把手(221),盖耳把手(221)底部设有螺孔;吸盘(222)设有开孔,盖耳把手(221)与吸盘(222)通过螺丝连接,吸盘(222)吸附于锅盖(2)。
CN201721218793.X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双耳汤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10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793.XU CN208610540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双耳汤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793.XU CN208610540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双耳汤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0540U true CN208610540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8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79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10540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双耳汤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05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3446A (zh) * 2019-08-12 2019-11-05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3446A (zh) * 2019-08-12 2019-11-05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57239U (zh) 挂耳滤袋
CN208610540U (zh) 一种双耳汤锅
CN205251109U (zh) 一种组合茶壶
CN202341601U (zh) 一种双口保温杯
CN208355154U (zh) 一种石斛便携冲泡水杯
CN216568142U (zh) 一种烧鸡加工用卤制锅
CN207855497U (zh) 一种一次性咖啡纸杯
CN210870872U (zh) 一种茶水分离泡茶器
CN208837528U (zh) 一种咖啡与茶通用多功能杯
CN205513808U (zh) 陶瓷茶壶
CN207561684U (zh) 一种360度旋转过滤茶具
CN210227845U (zh) 一种可移动式厨具
CN208837512U (zh) 茶水浓度可调式茶壶
CN208973223U (zh) 一种手冲咖啡壶
CN206995079U (zh) 一种多功能用电热壶
CN209315611U (zh) 一种方形烤炉
CN207084660U (zh) 一种厨具用锅
CN207202644U (zh) 一种稳固的陶瓷水杯
CN206714559U (zh) 一种茶壶
CN204306665U (zh) 锅盖可立的汤锅
CN216569407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泡茶壶
CN214104168U (zh) 一种滤器
CN205513822U (zh) 手动调节茶汤浓度的双立姿茶壶
CN201831497U (zh) 一种新型茶杯
CN203609338U (zh) 一种多功能调味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