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6786U - 一种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6786U
CN208606786U CN201821483174.8U CN201821483174U CN208606786U CN 208606786 U CN208606786 U CN 208606786U CN 201821483174 U CN201821483174 U CN 201821483174U CN 208606786 U CN208606786 U CN 208606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control device
shell
infra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31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祠瑞
刘世杰
简小军
张高林
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entury Photosynthe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entury Photosynthe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entury Photosynthe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entury Photosynthes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31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6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6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6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包括控制装置和壳体,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还包括:聚红外光结构,聚红外光结构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且位于壳体和控制装置形成的空间内;透光面板,透光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用于将聚红外光结构封闭在空间内,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所述透光面板。其通过将聚红外光结构及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部,避免了聚红外光结构因裸露在外部因使用造成磨损的情况,同时,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透光面板,且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不仅能起到对聚红外光结构的固定作用,且不影响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性能,提高了传感器使用寿命和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相关的基础数据采集设备,如传感器,成为热门研究对象。
但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传感器往往将探测或接收部件直接裸露在外,不仅影响设备的一体性,长期磨损也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美观一体化的前提下仍然具备优良性能的传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传感器设备易受到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实现一体化、保持美观,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包括控制装置和壳体,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该传感器还包括:聚红外光结构,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且位于壳体和控制装置形成的空间内;透光面板,透光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用于将聚红外光结构封闭在空间内,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透光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红外光结构位于壳体的中部,透光面板为中间薄边缘厚的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红外光结构包括聚红外光体以及连接在聚红外光体的截面上的连接座;
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位于控制装置和透光面板之间,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聚红外光体穿过第一通孔,位于隔板和透光面板限定的空间内,连接座连接在控制装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板及电连接在控制主板上的红外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与连接座连接,用于接收来自聚红外光体聚焦的红外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可见光传感器;
可见光传感器电连接在控制主板上,用于采集可见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板上与可见光传感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可见光传感器穿过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供电结构;
供电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结构和第二弹片结构,第一弹片结构和第二弹片结构分别设置在控制主板的两端,电池安装在第一弹片结构和第二弹片结构之间,实现对控制主板的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功能配置结构和功能配置按键,功能配置结构设置在控制主板上靠近壳体的一侧;
壳体上与功能配置结构对应的位置设有功能配置按键槽,功能配置按键安装在功能配置按键槽内,且功能配置按键与功能配置结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外壳,中框和背板;控制装置设置在外壳内,背板扣设在外壳的底部,中框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背板和控制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框的中部设有挡板,挡板两侧为中空框架结构;背板朝向控制装置的一侧设有凸起,凸起的形状与电池相匹配。
控制装置还包括复位按键,复位按键设置在控制主板上,与控制主板电连接,且位于控制主板与挡板形成的空间内;挡板上设有与复位按键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背板上设有与第三通孔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红外光结构及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部,避免了聚红外光结构因裸露在外部因使用造成磨损的情况,同时,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透光面板,且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不仅能起到对聚红外光结构的固定作用,且不影响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性能,提高了传感器使用寿命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所示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其中:
1-透光面板;2-外壳;21-第一通孔;22-功能配置按键槽;23-凹槽;24-隔板;25-第二通孔;3-聚红外光体;31-连接座;4-控制主板;41-复位按键;5-PIR传感器;6-可见光传感器;7-功能配置结构;8-功能配置按键;9-第一弹片结构;91-第二弹片结构;10-电池;11-中框;12-背板;13-挡板;14-凸起;15-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实现一体化、保持美观,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一种传感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一;图3为图1所示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传感器,包括控制装置和壳体,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该传感器还包括:聚红外光结构,聚红外光结构安装在控制装置上,且位于壳体和控制装置形成的空间内;透光面板1,透光面板1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用于将聚红外光结构封闭在空间内,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透光面板1。
本申请通过将聚红外光结构及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部,避免了聚红外光结构因裸露在外部因使用造成磨损的情况,同时,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透光面板,且安装在控制装置上,有利于聚红外光结构将聚焦的红外光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红外光信号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透光面板1采用透光材质,这样不影响聚红外光结构对红外光信号的聚焦,从而使传感器的性能不受影响。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聚红外光结构位于壳体的中部,透光面板1为中间薄边缘厚的面板,且采用深色HDPE材质,表面光洁度呈镜面,外周较厚以保证传感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中间部位较薄,以保证较高的红外线透光率及一定的可见光透光率,从而使得内部的红外传感器5及可见光传感器6能够可靠的感知外界光照情况。有利于传感器对于外界环境状态及人物状态进行准确判断,更好实现传感器的功能。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聚红外光结构包括聚红外光体3以及连接在聚红外光体3的截面上的连接座31,其中,聚红外光体3可采用圆柱体或球体或多面体,优选采用半球形菲涅尔透镜。采用菲涅尔透镜,既可以对红外线进行聚焦,也可以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红外传感器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壳体内设有隔板24,隔板24位于控制装置和透光面板1之间,隔板24上设有第一通孔21。聚红外光体3穿过第一通孔21,连接座31与第一通孔21卡合,聚红外光体3位于隔板24和透光面板1限定的空间内,以便接收外界的红外信号。此外,连接座31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用于对聚红外光结构进行固定以及将聚焦的红外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隔板24对控制装置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控制装置在壳体内晃动,影响传感器使用性能。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板4及电连接在控制主板4上的红外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5与连接座31连接,一方面对聚红外光结构进行固定,另一方面接收来自红外聚光体3所聚焦的红外信号。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可见光传感器6;可见光传感器6电连接在控制主板4上,用于采集可见光信号。可见光传感器6和红外传感器5相配合,通过对外部环境及人物状态的感知,可配合智能灯具进行使用,例如:实现黑夜且有人走过时亮灯,白天或无人经过时熄灯。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隔板24上与可见光传感器6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5,可见光传感器5穿过第二通孔25,位于透光面板1和隔板24所限定的空间内。可见光传感器5接收穿过透光面板1的可见光,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10的供电结构;供电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结构9和第二弹片结构91,第一弹片结构9和第二弹片结构分别设置在控制主板4的两端,电池10通过安装在第一弹片结构9和第二弹片结构91之间,实现对控制主板4的供电。
优选地,分别采用两个第一弹片结构9和两个第二弹片结构91,以满足安装2节电池的需要,实现对传感器的供电。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功能配置结构7和功能配置按键8,功能配置结构7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靠近壳体的一侧以实现和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功能配置按键8的配合。
优选地,功能配置结构7设置在红外传感器5和可见光传感器6附近,以减少线路的布设范围,降低线路的复杂性。功能配置按键8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可以有效绝缘;壳体上与功能配置结构7对应的位置设有功能配置按键槽22,功能配置按键8安装在功能配置按键槽22内,且功能配置按键8与功能配置结构7连接,通过按动功能配置按键8实现触发功能配置结构7,进而对产品进行功能设定。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外壳2、中框11和背板12,均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控制装置设置在外壳2内,背板12扣设在外壳2的底部,用于封闭外壳2内的空间;中框11设置在外壳2内,且位于背板12和控制装置之间,用于对控制装置进行保护,同时对电池10和弹片结构进行限位。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中框11的中部设有挡板13,用于固定控制主板4;挡板13两侧为中空框架结构,用于放置电池10;背板12朝向控制装置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14,凸起14的形状与电池10相匹配,用于对电池10进一步限位,同时实现对产品内部结构的保护。此外,由于背板12与外壳2是扣合连接,背板12可拆卸,从而通过拆卸背板12可以实现电池10的快速安装。
在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复位按键41,复位按键41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与控制主板4电连接,且位于控制主板4与挡板13形成的空间内;挡板13上设有与复位按键41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15,背板12上设有与第三通孔15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16。
优选地,将复位按键41设置在红外传感器5和可见光传感器6附近,以减少线路的布设范围,降低线路的复杂性。同时,将复位按键设置在靠近中框13与背板12一侧,通过在中框13和背板12上分别设置第三通孔15和第四通孔16,从背板12侧可以借助细条状工具,如条形针、回形针,穿过第三通孔15以及第四通孔16,触及复位按键41,从而实现对传感器的复位重设。
优选地,可以在中框13或背板12对应于复位按键41的位置设置柱体,第三通孔15或第四通孔16贯穿柱体内部,从而使得在通过工具对设备进行复位时,可以对工具进行限位,保证工具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光透镜及控制装置均封装在设备内部,避免了因设置在外部遭受磨损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透光材质的面板使得设备的传感性能不受影响;此外,由于设备一体化设计,也保证了设备的美观性。
在具体使用时,透光面板1通过设置在外壳2上的凹槽23安装在外壳2一端,用于对壳体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同时允许红外线和可见光穿过。
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透光率,透光面板1采用深色HDPE材质,表面光洁度呈镜面,外周较厚以保证传感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中间部位较薄,以保证较高的红外线透光率及一定的可见光透光率,从而使得内部的红外传感器5及可见光传感器6能够可靠的感知外界光照情况,从而更有效的感知外部环境状态及人物状态。可见光传感器6和红外传感器5相配合,通过对外部环境及人物状态的感知,可配合智能灯具进行使用,例如:实现黑夜且有人走过时亮灯,白天或无人经过时熄灯。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设有隔板24,隔板24位于控制装置和透光面板1之间,隔板24上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5,第一通孔21与红外聚光体3对应,第二通孔25与可见光传感器6对应;红外聚光体3穿过第一通孔21,位于隔板24和透光面板1限定的空间内,以便接收外界的红外信号,连接座31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用于对聚红外光结构进行固定;可见光传感器5穿过第二通孔25,位于透光面板1和隔板24所限定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中,聚红外光体3优选采用菲涅尔透镜,既可以对红外线进行聚焦,也可以将探测区域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域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红外传感器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感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可见光通过可见光传感器6进行收集,可见光传感器6将信号反馈至控制主板4上的微控制单元以做进一步处理;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聚焦至红外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5再将信号反馈至控制主板4上的微控制单元以做进一步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红外传感器5和可见光传感器6均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安装在供电结构上的电池10对控制主板4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功能配置结构7和功能配置按键8,功能配置结构7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靠近壳体的一侧,功能配置按键8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可以有效绝缘;壳体上与功能配置结构7对应的位置设有功能配置按键槽22,功能配置按键8安装在功能配置按键槽22内,且功能配置按键8与功能配置结构7连接,通过按动功能配置按键8实现触发功能配置结构7,进而对产品进行功能设定,如:实现设备入网等。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具体包括外壳2、中框11和背板12,均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控制装置设置在外壳2内,背板12扣设在外壳2的底部,用于封闭外壳2内的空间;中框11设置在外壳2内,且位于背板12和控制装置之间,用于对控制装置进行保护,同时对电池10和弹片结构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中框11的中部设有挡板13,用于固定控制主板4;挡板13两侧为中空框架结构,用于放置电池10;背板12朝向控制装置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14,凸起14的形状与电池10相匹配,用于对电池10进一步限位,同时实现对产品内部结构的保护。此外,由于背板12与外壳2是扣合连接,背板12可拆卸,从而通过拆卸背板12可以实现电池10的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复位按键41,复位按键41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与控制主板4电连接,且位于控制主板4与挡板13形成的空间内;挡板13上设有与复位按键41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15,背板12上设有与第三通孔15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16。可以借助细条状工具,如条形针、回形针,穿过第三通孔15以及第四通孔16,触及复位按键41,从而实现对传感器的复位重设。
优选地,可以在中框13或背板12对应于复位按键41的位置设置柱体,第三通孔15或第四通孔16贯穿柱体内部,从而使得在通过工具对设备进行复位时,可以对工具进行限位,保证工具使用时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传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传感器,包括控制装置和壳体,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聚红外光结构,所述聚红外光结构安装在所述控制装置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控制装置形成的空间内;
透光面板(1),所述透光面板(1)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将所述聚红外光结构封闭在所述空间内,所述聚红外光结构的聚光面朝向所述透光面板(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红外光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透光面板(1)为中间薄边缘厚的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红外光结构包括聚红外光体(3)以及连接在所述聚红外光体(3)的截面上的连接座(31);
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位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透光面板(1)之间,所述隔板(24)上设有第一通孔(21);
所述聚红外光体(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隔板(24)和所述透光面板(1)限定的空间内,所述连接座(31)连接在所述控制装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板(4)及电连接在所述控制主板(4)上的红外传感器(5);
所述红外传感器(5)与所述连接座(31)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聚红外光体(3)聚焦的红外光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可见光传感器(6);
所述可见光传感器(6)电连接在所述控制主板(4)上,用于采集可见光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上与所述可见光传感器(6)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5),所述可见光传感器(6)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5),位于所述透光面板(1)和所述隔板(24)限定的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10)的供电结构;
所述供电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结构(9)和第二弹片结构(91),所述第一弹片结构(9)和所述第二弹片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4)的两端,所述电池(10)安装在所述第一弹片结构(9)和所述第二弹片结构(91)之间,实现对所述控制主板(4)的供电。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功能配置结构(7)和功能配置按键(8),所述功能配置结构(7)设置在所述控制主板(4)上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功能配置结构(7)对应的位置设有功能配置按键槽(22),所述功能配置按键(8)安装在所述功能配置按键槽(22)内,且所述功能配置按键(8)与所述功能配置结构(7)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2),中框(11)和背板(12);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2)内,所述背板(12)扣设在所述外壳(2)的底部,所述中框(11)设置在所述外壳(2)内,且位于所述背板(12)和所述控制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1)的中部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两侧为中空框架结构;
所述背板(12)朝向所述控制装置的一侧设有凸起(14),所述凸起(14)的形状与电池(10)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复位按键(41),所述复位按键(41)设置在控制主板(4)上,与所述控制主板(4)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主板(4)与所述挡板(13)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挡板(13)上设有与所述复位按键(41)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15),所述背板(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15)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16)。
CN201821483174.8U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传感器 Active CN208606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174.8U CN208606786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174.8U CN208606786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6786U true CN208606786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8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3174.8U Active CN208606786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6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30272A1 (en) Hands-Free Lighting Devices
WO2016033903A1 (zh) 智能手套
CN108833756A (zh) 一种室外节能监控摄像头
CN205334050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08606786U (zh) 一种传感器
CN206096661U (zh) 一种防汽车远光防眩智能眼镜
CN106468408A (zh) 设有遮光部件的遥控灯及其锥形光束遥控器
WO2012093351A1 (en) Mobile image displays
CN208457710U (zh) 感应灯
CN206574432U (zh) 室内灯箱及监控系统
CN206712915U (zh) 一种全天时微光摄像机
CN209883249U (zh) 一种衍生于雨伞的智能装置
CN206195882U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05299121U (zh) 一种变焦led灯
CN206786402U (zh) 多功能手电筒式记录仪
CN208156299U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视频设备
CN207528751U (zh) 人体的双鉴别系统
CN106482005A (zh) 一体化遥控灯及其锥形光束遥控器
CN221008316U (zh) 一种自动感应式人脸识别装置
CN218457853U (zh) 具有方位导向功能的水杯
CN207653656U (zh) 一种带摄像头和照明灯的智能安全帽
CN212156847U (zh) 互动景观灯
CN212229370U (zh) 一种夜间钓鱼用眼镜
CN209839795U (zh) 智能灯
CN207457634U (zh) 具有提示功能的智能眼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