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3740U -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03740U CN208603740U CN201821013522.5U CN201821013522U CN208603740U CN 208603740 U CN208603740 U CN 208603740U CN 201821013522 U CN201821013522 U CN 201821013522U CN 208603740 U CN208603740 U CN 2086037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pool
- gas port
- port
- over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该浓水储水装置包括具有过水口的储水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体端口、第二气体端口和溢流通道,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气泵,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断开且溢流通道开启,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切换装置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且所述溢流通道关闭。该浓水储水装置,在收集浓水过程中,浓水可以顺畅地进入浓水储水装置,方便浓水收集,同时,在使用浓水时,具有较高的浓水取用流量及流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浓水出水装置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净水机排出的浓水,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将浓水直接排放到下水管道;第二种,采用水桶单独收集浓水以对浓水二次利用。浓水与自来水相比,虽然浓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值较高,但浓水仍然可以用来洗菜、洗碗等,因此,为避免水资源浪费,通常采用浓水储水装置将净水机排出的浓水单独收集以便再次使用。
通常,浓水储水装置直接与净水机的浓水输出口连通,为了使得净水机产生的浓水可以顺利进入浓水储水装置中,浓水储水装置上一般会设置溢流口,同时溢流口还可以排出多余的浓水,然而,当需要使用浓水时,随着浓水储水装置内浓水的减少,浓水的输出流量降低,影响了对浓水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浓水储水装置,以实现在收集浓水时,浓水可以顺畅地进入浓水储水装置,当使用浓水时,浓水可以以较大且稳定的流量从浓水储水装置中流出,以方便浓水的收集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在收集浓水过程中,浓水可以顺畅地进入浓水储水装置,方便浓水收集,同时,在使用浓水时,提高浓水的取用流量及流量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包括具有过水口的储水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体端口、第二气体端口和溢流通道,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气泵,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断开且溢流通道开启,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切换装置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且所述溢流通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浓水储水装置,在收集浓水过程中,储水桶上方的空气可以通过溢流通道排出,避免出现储水桶内空气压缩导致气压增大影响进水速度的问题,这样,浓水就可以通过过水口高效顺利地进入储水桶内,提高了浓水的收集效率,并且当储水桶内盛满浓水时,过多的浓水还可以通过溢流通道溢出;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溢流通道关闭隔绝了储水桶内部与外界的连通,同时气泵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进入到储水桶内部,在正压气体的作用下,储水桶的出水流量得以提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储水桶出水流量随着浓水减少而减小的问题,同时,气泵输出的气体流量恒定,从而,使得储水桶的出水流量趋于稳定,这样就使得储水桶具有了较大且稳定的输出流量,方便了浓水的取用。
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溢流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壁上的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
在进水过程中,所述活塞组件阻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连通,在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活塞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并使得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断开连通。
这种结构的切换装置,通过设置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的活塞组件,实现了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连通转换,活塞组件属于本领域常用部件,因此这样的切换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降低了切换装置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阀体相交,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阀腔内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穿过并阻断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倾斜端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倾斜端面的端部且穿过所述第二阀腔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阀腔之外,所述气泵工作时,气压作用在所述倾斜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阀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阀腔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二阀腔内,所述第一气体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
这种结构的第一阀芯,通过设置倾斜端面,使得经由第一气体端口进入的正压气体可以对第一阀芯产生向右的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一阀芯向右运动,实现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由断开切换到连通,实现溢流通道由连通切换到断开,使得活塞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腔的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一底座之间,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底座的导向杆,
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端壁上,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使得所述导向杆的外端部封堵所述第一溢流口;或者,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阀腔径向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使得所述弯折部的端部封堵所述第一溢流口。
第一底座的设置,使得溢流通道位于第一底座的右侧,第二阀腔位于第一底座的左侧,从而,允许气体流通的第二阀腔和用于浓水流通的溢流通道被第一底座隔离开,避免了通过溢流通道溢流的浓水对第二阀腔的影响,提高了切换装置的工作寿命。而且,将第一溢流口设置在第一阀体的端壁上,当第一阀芯向右移动时,导向杆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一溢流口上,保证了第一溢流口的密封性,杜绝了第一溢流口的泄露,保证了溢流通道的完全关闭。同时,通过在导向杆上设置弯折部,提供了另外一种断开溢流通道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的第一阀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的靠近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第二阀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体,在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第二阀芯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磁性体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体,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体带动所述第一阀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阀芯的方向移动,以断开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
这种结构的切换装置,当第二阀芯在正压气体的作用下移动时,通过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相互之间的磁性排斥力实现驱动第一阀芯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以及溢流通道的断开,进而,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不需要直接接触便可以实现切换装置的功能,从而,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可以制作成相互分离的结构,进而第一阀体内只流通浓水,第二阀体内只流通气体,实现了气液相分离,避免了气液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切换装置的切换效率和工作寿命。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腔内靠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体端口连通的第二通孔,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的朝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一端封堵所述第二通孔,以断开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
第二底座的设置,使得第二底座和第一气体端口之间形成缓冲腔,如果不设置第二底座,通过第一气体端口进入的正压气体直接作用在第二阀芯上,可能引起第二阀芯急速向下移动导致第二磁性体快速越过第一磁性体所在的位置而不会对第一磁性体产生排斥力,导致切换装置无法实现切换动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的通道,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所述通道连通,在出水过程中,所述第一阀芯移动断开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这样的结构,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溢流通道。
可选地,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
这种结构的浓水储水装置,在出水过程中,气泵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切换装置进入到气囊内,气囊不断膨胀,对储水桶内的浓水产生挤压力,促使浓水从过水口流出,实现提高浓水的出水流量的目的,并且,外界空气直接进入气囊内,而不再直接与储水桶内的浓水接触,避免了外界空气对浓水形成再次污染。
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泄压口,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二气体端口与所述泄压口连通,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切换装置动作断开所述第二气体端口和所述泄压口。
泄压口的设置,在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气囊中的气体可以通过泄压口排出,使得气囊的体积随着进水过程不断减小,避免了气囊对进水过程的影响,使得浓水可以通过过水口顺畅地进入储水桶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浓水水路,所述浓水水路上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进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出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切换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切换装置在出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切换装置在出水过程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储水桶; | 11—过水口; | 12—气泵; |
20—切换装置; | 21—第一气体端口; | 22—第二气体端口; |
23—溢流通道; | 24—第一阀体; | 25—第二阀体; |
27—泄压口; | 28—堵塞部; | 30—气囊; |
231—第一溢流口; | 232—第二溢流口; | 241—第一阀腔; |
242—第一弹性体; | 243—第一底座; | 244—导向杆; |
245—弯折部; | 251—第二阀腔; | 252—第二弹性体; |
253—第二底座; | 254—导向块; | 255—第一限位腔; |
261—第一阀芯; | 262—第二阀芯; | 263—限位部; |
264—通道; | 2531—第二通孔; | 2611—倾斜端面; |
2612—挡板; | 2613—第一通孔。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为了实现浓水的收集以及浓水的取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浓水储水装置。该浓水储水装置包括具有过水口的储水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体端口、第二气体端口和溢流通道,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气泵,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断开且溢流通道开启,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切换装置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且所述溢流通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浓水储水装置,在储水桶进水过程中,第一气体端口与第二气体端口断开且溢流通道开启,从而,在收集浓水过程中,储水桶上方的空气可以通过溢流通道排出,避免出现储水桶内空气压缩导致气压增大影响进水速度的问题,这样,浓水就可以通过过水口高效顺利地进入储水桶内,提高了浓水的收集效率,并且当储水桶内盛满浓水时,过多的浓水还可以通过溢流通道溢出;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气泵工作驱动切换装置动作使得第一气体端口与第二气体端口连通且溢流通道关闭,从而,在取用浓水过程中,溢流通道关闭隔绝了储水桶内部与外界的连通,同时气泵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进入到储水桶内部,在正压气体的作用下,储水桶的出水流量得以提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储水桶出水流量随着浓水减少而减小的问题,同时,气泵输出的气体流量恒定,从而,使得储水桶的出水流量趋于稳定,这样就使得储水桶具有了较大且稳定的输出流量,方便了浓水的取用。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进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出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切换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切换装置在出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浓水储水装置,包括储水桶10,储水桶10上具有过水口11,在本实施例中,过水口11同时可以用来进水和出水,当然,在实际实施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切换装置20,切换装置20设置在储水桶10内,切换装置20包括第一气体端口21、第二气体端口22和溢流通道23,如图3所示。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气体端口21连通的气泵1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泵12设置在储水桶10的外部,气泵12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气体端口21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气泵设置在储水桶10的内部,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储水桶外部连通。
在储水桶10进水过程中,即浓水收集过程中,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断开,且溢流通道23开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在浓水收集过程中,浓水不断地从过水口11进入储水桶10内,随着储水桶10内浓水的增多,储水桶内的空气会被压缩,导致储水桶内空气气压增大,空气气压作用在浓水液面上,导致浓水进水速度减慢,降低了浓水收集效率,本实施例的浓水储水装置,在浓水收集过程中,溢流通道23开启,从而,当浓水通过过水口11进入储水桶10内,储水桶10内的空气会通过溢流通道23排出,避免了储水桶10内空气压缩导致气压增大影响进水速度的问题,进而,浓水可以通过过水口快速、顺利地进入储水桶内,提高了浓水的收集效率,并且,当浓水充满储水桶10时,过多的浓水还可以通过溢流通道23溢出储水桶10,避免了储水桶内浓水过多损坏储水桶。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即浓水取用过程中,气泵12工作驱动切换装置20动作使得第一气体端口21与第二气体端口22连通且溢流通道23关闭。在浓水取用过程中,溢流通道23关闭,隔绝了储水桶10内部与外界的连通,同时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进入到储水桶10内,正压气体作用在浓水液面上,提高了储水桶10的过水口11的出水流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储水桶出水流量随着浓水减少而减小的问题,同时,由于气泵12输出的气体流量和压力均较稳定,从而,使得过水口11的出水流量趋于稳定,这样,在浓水取用过程中,用户便可以获得较大且稳定的浓水出水流量,方便了浓水的取用,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从图3中可以看出,切换装置20包括第一阀体24和第二阀体25,第一阀体24内设置有第一阀腔241,第二阀体25内设置有第二阀腔251。切换装置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阀腔24和第二阀腔251内的活塞组件,溢流通道23包括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其中,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均设置在第一阀体壁上。图3示出了切换装置20在储水桶进水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活塞组件阻断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即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不连通,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通过第一阀腔24连通。图4示出了切换装置20在储水桶出水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与第一气体端口21连通的气泵工作驱动活塞组件移动,使得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连通,并使得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断开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内的活塞组件,在出水过程中,气泵工作驱使活塞组件移动,使得第一气体端口与第二气体端口由不连通切换到连通,同时,使得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由连通切换到不连通,通过设置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内的活塞组件,实现了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连通转换,活塞组件属于本领域常用部件,因此这样的切换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降低了切换装置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阀体25位于第一阀体24的端部,并且第二阀体25与第一阀体24相交,活塞组件包括第一阀芯261,第一阀芯261沿第一阀腔241的轴向设置在第一阀腔241内,第一阀芯26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阀腔241内。从图3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第一阀芯261的一端(在图3中为左端)穿过第二阀腔251,并且在第一阀芯261的阻挡下,第二阀腔251被阻断成相互不连通的上下两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分别设置在第一阀芯261的两侧,因此,当第一阀芯261将第二阀腔251阻断成不连通的两部分时,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不连通。为了实现第一阀芯261在气泵的驱动下移动,第一阀芯261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气体端口21的倾斜端面2611,第一阀芯261还包括挡板2612,挡板2612设置在倾斜端面2611的端部并且穿过第二阀腔251。挡板26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613。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242,在第一弹性体242的作用下,第一通孔2613位于第二阀腔251之外,从而实现了第一阀芯261将第二阀腔251阻断成互不连通的上下两部分。
当储水桶10通过过水口11出水时,如图2和图4所示,气泵12工作,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进入到第二阀腔251内。正压气体作用下倾斜端面2611上,使得第一阀芯261朝向远离第二阀腔251的方向移动,即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使得第一通孔2613进入第二阀腔251内,从而,第一气体端口21通过第一通孔2613与第二气体端口22连通,实现了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这样,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便可以通过第二阀腔251进入储水桶10的上方,对储水桶10内的浓水产生压力,促进浓水从储水桶10内流出,提高了过水口11的出水流量,避免了储水桶出水流量随着浓水减少而减小。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在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阀腔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2为可压缩弹簧,第一阀腔241内还设置有第一底座243,第一底座243设置在第一阀芯261的远离第二阀体25的一侧,第一弹性体242设置在第一底座243和第一阀芯261之间。容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在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阀腔之外,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例如,还可以在第一阀芯261的朝向第二阀体25的一端设置拉伸弹簧。
在出水过程中,当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后,为了实现溢流通道的关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流口231设置在第一阀体24的端壁上,第二溢流口232设置在第一阀体24的侧壁上。第一阀芯261的右端部设置有穿过第一底座243的导向杆244,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使得导向杆244的外端部封堵第一溢流口231,从而断开了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的连通,关闭了溢流通道。
这样的结构,溢流通道设置在第一底座243的右侧,第二阀腔251设置在第一底座243的左侧,从而,允许气体流通的第二阀腔251和用于浓水流通的溢流通道被第一底座243隔离开,避免了通过溢流通道溢流的浓水对第二阀腔251的影响,提高了切换装置的工作寿命。而且,将第一溢流口231设置在第一阀24体的端壁上,当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时,导向杆244可以直接作用在第一溢流口231上,保证了第一溢流口231的密封性,杜绝了第一溢流口231的泄露,保证了溢流通道的完全关闭。
为了避免通过切换装置20进入储水桶10内的正压气体对浓水造成进一步污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储水桶10内的气囊30,气囊30的开口端与第二气体端口22连通。这样的结构,在出水过程中,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切换装置20进入到气囊30内,气囊30不断膨胀,对储水桶10内的浓水产生挤压力,促使浓水从过水口11流出,也可以提高浓水的出水流量,并且,由于气泵12输出的气体流量恒定,使得气囊30的膨胀速度均衡,从而使得储水桶的出水流量趋于稳定。再者,通过气泵12进入储水桶10内的外界空气直接进入气囊30内,而不再直接与储水桶10内的浓水接触,避免了外界空气对浓水形成再次污染。
从图1和图3中还可以看出,切换装置还包括泄压口27,泄压口27设置在第二阀体25的侧壁上,泄压口27通过泄压管路与储水桶10的外界连通。在储水桶进水过程中,第二气体端口22与泄压口27连通,从而,气囊3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泄压口27排出,使得气囊30的体积随着进水过程不断减小,避免了气囊30对进水过程的影响,使得浓水可以通过过水口11顺畅地进入储水桶10内。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第一阀芯261上设置有与泄压口27相匹配的堵塞部28,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气泵12工作驱动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使得堵塞部28封堵泄压口27,断开第二气体端口22与泄压口27的连通。从而,在出水过程中,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可以进入气囊30内。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该切换装置在出水过程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向杆244上设置有弯折部245,弯折部245沿第一阀腔241的径向延伸。第一溢流口231设置在第一阀体24的侧壁上,在出水过程中,第一阀芯261向右移动后,使得弯折部245的端部封堵第一溢流口231以断开溢流通道。
在进水过程中,第一阀芯261在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连通使得溢流通道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溢流通道的连通和断开结构。
第三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浓水储水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切换装置在出水过程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浓水储水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切换装置20的活塞组件包括第一阀芯261和第二阀芯262,其中,第一阀芯261设置在第一阀体24内,第二阀芯262设置在第二阀体25内。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分别与第二阀腔251连通。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242和第二弹性体252。在进水过程中,如图6所示,在第二弹性体252的作用下,第二阀芯262断开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的连通,在第一弹性体242的作用下,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通过第一阀腔241连通。
从图6和图7中还可以看出,第一阀芯261的靠近第二阀体2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体41,第二阀芯26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体42,第二磁性体42的磁性与第一磁性体41的磁性相同。当储水桶中的浓水通过过水口流出储水桶时,气泵12工作,气泵12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向第二阀腔251中输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作用在第二阀芯262的上端面上,驱动第二阀芯262向下移动,第二阀芯262向下移动后,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连通,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进入到气囊30中。在第二阀芯26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设置在第二阀芯262上的第二磁性体42也随着向下移动而靠近第一阀芯261,由于第一磁性体41和第二磁性体42的磁性相同,所以当第二磁性体42靠近第一阀芯261时,第二磁性体42对第一磁性体41产生相斥力,迫使第一磁性体41带动第一阀芯261朝向远离第二阀芯262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阀芯261便封堵住第一溢流口231,断开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使得溢流通道断开连通,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装置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上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同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当第二阀芯在正压气体的作用下移动时,通过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相互之间的磁性排斥力实现驱动第一阀芯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以及溢流通道的断开,这样的结构方式,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不需要直接接触便可以实现切换装置的功能,从而,第一阀体24和第二阀体25可以制作成相互分离的结构,进而第一阀体24内只流通浓水,第二阀体25内只流通气体,实现了气液相分离,避免了气液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切换装置的切换效率和工作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二阀芯262能够断开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端口22,如图6所示,第二阀腔251内靠近第一气体端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底座253,第二底座253上设置有与第一气体端口21连通的第二通孔2531。在进水过程中,在第二弹性体252的作用下,第二阀芯262的朝向第一气体端口21的一端封堵第二通孔2531,从而断开第一气体端口21和第二气体断口22。
这样的结构,第二底座253和第一气体端口21之间形成缓冲腔,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进入的正压空气先进入缓冲腔内,然后再作用在第二阀芯262上,从而避免了来自第一气体端口21的正压气体直接作用在第二阀芯262上引起的急速运动和不稳定,使得第二阀芯262可以更平稳地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磁性体42可以对第一磁性体41产生稳定的排斥力,迫使第一磁性体41带动第一阀芯261朝向远离第二磁性体42的方向移动。如果不设置第二底座253,通过第一气体端口21进入的正压气体直接作用在第二阀芯262上,可能引起第二阀芯262急速向下移动导致第二磁性体42快速越过第一磁性体41所在的位置而不会对第一磁性体41产生排斥力,导致切换装置无法实现切换动作。
容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第二阀芯对第一气体端口的封堵,也可以在第一气体端口处设置与第一气体端口连通且朝向第二阀芯延伸的管状体,第二阀芯在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抵接在管状体的端部,从而第二阀芯封堵第一气体端口而使得第一气体端口和第二气体端口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2和第二弹性体252均为可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体242设置在第一阀芯261的右端,第二弹性体252设置在第二阀芯262的底端,从而,在进水过程中,第一弹性体可以对第一阀芯产生向左的作用力,使得溢流通道连通,第二弹性体对第二阀芯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一阀芯封堵第一气体端口。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切换装置的具体结构而合理设置,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方式。
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第二阀腔251内设置有导向块254,导向块254上设置有供第二阀芯262穿过的导向孔,导向块和导向孔的设置,为第二阀芯的运动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第二阀芯在运动中产生偏移,避免第二阀芯无法完全封堵第一气体端口。进一步,导向块254内还设置有第一限位腔255,第二阀芯262上设置有位于第一限位腔255内的限位部263,在第二阀芯移动过程中,限位部263始终在第一限位腔255中移动,因此,第一限位腔255限定了第二阀芯262的移动位移,从而具体限定了第二磁性体42相对于第一磁性体41的相对位置范围,避免了第二阀芯262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二磁性体越过第一磁性体的中心位置而引起第一阀芯261的工作不稳定。
从图6和图7中进一步看出,第一阀芯261上设置有通道264,在进水过程中,在第一弹性体242的作用下,通道264连通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如图6所示。在出水过程中,第一阀芯261在第一磁性体41的带动下向右移动,使得通道264和第一溢流口错位断开,从而断开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如图7所示。
在第一阀腔241内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磁性体41位移的第二限位腔245。第二限位腔245的设置具体确定了第一阀芯261在进水状态和出水状态下的具体位置,具体地,在进水过程中,第一磁性体41与第二限位腔245的左侧壁接触,保证了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可以通过通道264连通,在出水过程中,第一磁性体41与第二限位腔245的右侧壁接触,保证了第一溢流口231和第二溢流口232的断开,而且也避免了第一阀芯261在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排斥力作用下向右侧过多移动,只要实现断开溢流通道的目的即可。
容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在第一阀芯上设置用于连通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的通道,而是使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直接通过第一阀腔241连通,当第一阀芯向右移动时,第一阀芯封堵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中的至少一个,以断开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口27设置在第二阀体25的侧壁上,堵塞部28设置在第二阀芯262上,在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气泵12工作驱动第二阀芯262向下移动,使得堵塞部28封堵泄压口27,断开第二气体端口22与泄压口27的连通。从而,在出水过程中,气泵12产生的正压气体可以进入气囊30内。
第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该净水机包括浓水水路,浓水水路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浓水储水装置。具体地,净水机的浓水输出端与浓水储水装置的过水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包括具有过水口的储水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体端口、第二气体端口和溢流通道,浓水储水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气泵,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断开且溢流通道开启,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切换装置动作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且所述溢流通道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溢流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壁上的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
在进水过程中,所述活塞组件阻断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连通,在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活塞组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并使得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断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阀体相交,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阀腔内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穿过并阻断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倾斜端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倾斜端面的端部且穿过所述第二阀腔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阀腔之外,所述气泵工作时,气压作用在所述倾斜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阀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阀腔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二阀腔内,所述第一气体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腔的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一底座之间,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底座的导向杆,
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端壁上,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使得所述导向杆的外端部封堵所述第一溢流口;或者,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阀腔径向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第一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使得所述弯折部的端部封堵所述第一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的第一阀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的连通,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的靠近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第二阀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体,在出水过程中,所述气泵工作驱动所述第二阀芯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端口和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磁性体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体,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体带动所述第一阀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阀芯的方向移动,以断开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腔内靠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体端口连通的第二通孔,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阀芯的朝向所述第一气体端口的一端封堵所述第二通孔,以断开所述第一气体端口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的通道,在进水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通过所述通道连通,在出水过程中,所述第一阀芯移动断开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桶内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气体端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泄压口,在所述储水桶进水过程中,所述第二气体端口与所述泄压口连通,在所述储水桶出水过程中,所述切换装置动作断开所述第二气体端口和所述泄压口。
10.一种净水机,包括浓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水路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浓水储水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13522.5U CN208603740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13522.5U CN208603740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03740U true CN208603740U (zh) | 2019-03-15 |
Family
ID=6566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13522.5U Active CN208603740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037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7629A (zh) * | 2020-05-19 | 2020-08-21 | 任贵巧 | 一种可节约水资源的碗碟清洗装置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21013522.5U patent/CN2086037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57629A (zh) * | 2020-05-19 | 2020-08-21 | 任贵巧 | 一种可节约水资源的碗碟清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43089B (zh) | 不易堵塞的污水处理罐 | |
CN208603740U (zh) | 一种浓水储水装置及净水机 | |
CN208250996U (zh) | 一种多级过滤型建筑积水回收利用设备 | |
CN106395990A (zh) | 过滤装置及净水机 | |
CN102885013B (zh) | 组合式射流吸鱼泵 | |
CN113586129B (zh) | 一种自动放水器 | |
CN110486347A (zh) | 组合式水力控制阀 | |
CN214579165U (zh) | 一种方便进行维修的液控阀门 | |
CN201768401U (zh) | 一种物理消泡装置 | |
CN212318965U (zh) | 一种应用于全自动气动控制装置的真空源稳压系统 | |
CN208457269U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 | |
CN20589423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管路结构 | |
CN211226382U (zh) | 潮汐过滤装置、生化过滤装置、环保系统 | |
CN206168072U (zh) |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 |
CN109323026A (zh) | 一种井下旋启式抽水回灌自动切换阀 | |
CN213836856U (zh) | 一种用于工程监理的给水管道试压供水设备 | |
CN204958461U (zh) | 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 | |
CN204219899U (zh) | 双通过滤器 | |
KR100469670B1 (ko) | 콘덴서 내의 유체수송관 세정장치 | |
CN204866769U (zh) | 一种采样针清洗器 | |
CN211189231U (zh) | 高效纤维束过滤器 | |
CN112855999B (zh) | 地热回灌系统及冲力阀 | |
CN212954421U (zh) | 一种恒压浮动环流收油器 | |
CN104235424A (zh) | 一种单活塞逆流控制阀 | |
CN218151680U (zh) | 一种水利用泵站抽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