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1677U -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71677U CN208571677U CN201821300097.8U CN201821300097U CN208571677U CN 208571677 U CN208571677 U CN 208571677U CN 201821300097 U CN201821300097 U CN 201821300097U CN 208571677 U CN208571677 U CN 2085716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battery
- fixed
- intermediate plat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所述主控板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支点块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夹具板固定在支点块上,所述第一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左侧,所述第二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右侧,所述弹簧横向设置于夹具板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向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因缺少充电功能而降低实际利用效率的缺陷,且有效增强了移动充电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达到高效安全移动充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车载手机支架是为了方便驾驶员在行驶途中让手机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方便拿下来或者直接进行操作,方便及安全是基本要求。车载手机支架主要有以下几种固定方式:1、仪表台吸盘式。作为第一代手机支架,缺点是吸盘不牢,手机容易掉落;优点是仪表台位置可选,放置在自己觉得最舒适的位置;2、前挡吸盘式。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缺点是遮挡视线,不安全;优点是蛇杆结构,调节角度方便;3、出风口悬挂式。安装在空调出风口位置,缺点是因车型不同,固定结构及位置受限,无法旋转及调整角度;优点是固定牢靠;5、硅胶类或其它防滑式支架,缺点无法调整方向,手机固定不够牢靠,优点为固定及手机取下方便。
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架子,主要用于支撑固定手机以便观看手机。但是,当手机电量不足时,往往需要用导线将手机的充电口连接到车载电源接口上,由于车载电源接口处的电压不稳定,对于大部分手机来说,电压不稳定的车载电源接口很容易造成手机电池损坏;并且会占用车载电源接口,从而降低了车载手机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因缺少充电功能而降低实际利用效率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包括有支撑架、主控板、蓄电池、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弹簧、夹具板以及支点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于容纳腔处分别开设有外充口和内充口;所述主控板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所述主控板的电源输出端设置于外充口处,所述主控板的电源输入端设置于内充口处;所述蓄电池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支点块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夹具板固定在所述支点块上,所述第一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左侧,所述第二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右侧,所述弹簧横向设置于夹具板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向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夹具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底部均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第一夹片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左侧使得所述第一夹片沿着导轨的左侧滑动,所述第二夹片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右侧使得所述第二夹片沿着导轨的右侧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弹簧横向活动设置在夹具板于导轨中心处,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的右端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的左端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向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支撑架包括有支撑底吸盘、支撑杆以及支撑连接壳;所述支撑底吸盘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架的吸盘,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吸盘的顶部,所述支撑连接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的内部,所述外充口和内充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于容纳腔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主控板包括有防反接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显示模块、防过压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串联防反接模块后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电性并联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阻R4与所述电阻R5的公共端还与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防反接模块包括PMOS管Q1;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P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正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防过压模块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电容C10;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参考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阳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电阻R6与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之间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的公共端;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三极管Q2的公共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有加固环;所述支撑连接壳的顶部向内凹设有与所述支点块相配合的支点槽;所述加固环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支点槽上使得所述支点块转动设置在所述支点槽内。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蓄电池与主控板的相互配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外充口直接与主控板电性连接进行充电服务,外部电源也可以通过内充口与主控板连接从而为蓄电池提供蓄电服务,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因缺少充电功能而降低实际利用效率的缺陷;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弹簧与夹具板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弹簧的弹性收缩下,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相向滑动,从而将手机有效地固定在夹具板上,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无法夹紧手机而造成手机损坏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将手机高效固定在夹具板上,还可以为手机提供移动充电服务,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蓄电池、防反接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显示模块、防过压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具有防反接和防过压的性能,避免了因电源的不稳定而损坏手机,克服了现有车载支架需要将手机外接至车载电源接口处而造成手机损坏的缺陷,有效增强了移动充电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达到高效安全移动充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移动充电单元的电路框图。
图4为图1中移动充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0-支撑架;20-移动充电单元;30-夹具单元;40-加固环;11-支撑底吸盘;12-支撑杆;13-支撑连接壳;14-挤气单元;21-主控板;22-蓄电池;23-外充口;24-内充口;31-第一夹片;32-第二夹片;33-弹簧;34-夹具板;35-支点块;211-防反接模块;212-充电管理模块;213-显示模块;214-防过压模块;215-电压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包括有支撑架10、主控板21、蓄电池22、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夹具板34、支点块35;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于容纳腔处分别开设有外充口23和内充口24;所述主控板21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所述主控板21的电源输出端设置于外充口23处,所述主控板21的电源输入端设置于内充口24处;所述蓄电池22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所述主控板21电性连接;所述支点块35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所述夹具板34固定在所述支点块35上,所述第一夹片31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34的左侧,所述第二夹片32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34的右侧,所述弹簧33横向设置于夹具板34上,且所述弹簧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31上,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32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31与第二夹片32相向活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夹具板34以及支点块35组合成夹具单元30;本实用新型利用蓄电池22与主控板21的相互配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外充口23直接与主控板21电性连接进行充电服务,外部电源也可以通过内充口24与主控板21连接从而为蓄电池22提供蓄电服务,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因缺少充电功能而降低实际利用效率的缺陷;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与夹具板34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弹簧33的弹性收缩下,第一夹片31和第二夹片32的相向滑动,从而将手机有效地固定在夹具板34上,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无法夹紧手机而造成手机损坏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将手机高效固定在夹具板34上,还可以为手机提供移动充电服务,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
具体地,该夹具板34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夹片31和第二夹片32的底部均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第一夹片31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左侧使得所述第一夹片31沿着导轨的左侧滑动,所述第二夹片32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右侧使得所述第二夹片32沿着导轨的右侧滑动。该弹簧33横向活动设置在夹具板34于导轨中心处,且所述弹簧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31的右端上,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32的左端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31与第二夹片32相向活动。该支撑架10包括有支撑底吸盘11、支撑杆12以及支撑连接壳13;所述支撑底吸盘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架的吸盘,所述支撑杆12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吸盘11的顶部,所述支撑连接壳13固定在所述支撑杆12上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内部,所述外充口23和内充口2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13于容纳腔处。该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有加固环40;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顶部向内凹设有与所述支点块35相配合的支点槽;所述加固环40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支点槽上使得所述支点块35转动设置在所述支点槽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吸盘11的底部螺纹旋合固定有塑胶吸盘,通过该塑料吸盘能有效将支架固定到车身架上;所述支撑底吸盘11的顶部还设置有挤气单元14;该挤气单元14包括有挤压杆和挤压支架,该挤压支架固定在支撑底吸盘11的顶部中间,所述挤压杆转动设置在挤压支架上,且挤压杆的一端穿过支撑底吸盘11并挤压至塑胶吸盘上,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挤压杆沿着挤压支架的支点方向转动往下压,即可将塑胶吸盘中的气体挤出,从而有效将支架固定到车身架上,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利用效率;所述支撑杆12竖向螺纹旋合固定至支撑底吸盘11的顶部边沿处,所述支撑连接壳13螺纹旋合固定在支撑杆12上,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内腔固定有移动充电单元20,所述移动充电单元20包括有主控板21以及与主控板21电性连接的蓄电池22,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左侧开设有用于连接主控板21的电源输出端的外充口23,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左侧还开设有用于连接主控板21的电源输入端的内充口24;所述支撑连接壳13的右侧开设有与所述支点块35相配合的支点槽;所述加固环40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支点槽上使得所述支点块35转动设置在所述支点槽内。
如图3-4所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20包括有主控板21以及与主控板21电性连接的蓄电池22;该主控板21包括有防反接模块211、充电管理模块212、显示模块213、防过压模块214以及电压检测模块215;所述电压检测模块215与所述蓄电池22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串联防反接模块211后与所述蓄电池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模块213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电性并联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入端与所述防反接模块2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215的输入端连接。该电压检测模块215包括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蓄电池2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负极;所述电阻R4与所述电阻R5的公共端还与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入端连接。该防反接模块211包括PMOS管Q1;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正极,所述P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的正极连接。该防过压模块214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电容C10;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参考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21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正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阳极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电阻R6与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之间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211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负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211的公共端;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22的负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三极管Q2的公共端。本实用新型利用蓄电池22、防反接模块211、充电管理模块212、显示模块213、防过压模块214以及电压检测模块215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具有防反接和防过压的性能,避免了因电源的不稳定而损坏手机,克服了现有车载支架需要将手机外接至车载电源接口处而造成手机损坏的缺陷,有效增强了移动充电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达到高效安全移动充电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PMOS管Q1具体型号为:MOS FET IRF530A 100V,14A TO-220;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具体为TL431。
如图3-4所示,所述移动充电单元20的工作原理是:外部电源通过内充口24进入到主控板21内,通过主控板21对蓄电池22进行充电;然后手机通过外充口23与主控板21的电源输出端连通,通过主控板21,控制蓄电池22为手机提供充电服务;当充电电源输出的电压较大且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电阻R4与电阻R5的公共端的电压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此时可控精密稳压源VR1导通,三极管Q2截止,从而使得PMOS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因此PMOS管Q1截止,从而断开了蓄电池22与充电管理模块212之间的通路,此时,蓄电池22无法通过充电管理模块212对手机进行供电,从而起到过压保护功能。当充电电源输出的电压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电阻R4与电阻R5的公共端的电压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此时可控精密稳压源VR1断开,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得P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因此PMOS管Q1导通,蓄电池22与充电管理模块212之间的电路连通,此时,蓄电池22则可以通过充电管理模块212对手机供电。当手机极性接反时,可控精密稳压源VR1导通,从而通过电阻R9、电阻R8,使得PMOS管Q1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此时PMOS管Q1截止,此时即可断开蓄电池22与充电管理模块212之间的通路,从而起到防反接功能。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包括有支撑架10、主控板21、蓄电池22、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夹具板34、支点块35、外充口23以及内充口24;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主控板21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外充口23螺纹旋合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且与所述主控板21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内充口24螺纹旋合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且与所述主控板21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22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所述主控板21电性连接;所述支点块35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所述夹具板34固定在所述支点块35上,所述第一夹片31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34的左侧,所述第二夹片32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34的右侧,所述弹簧33横向设置于夹具板34上,且所述弹簧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31上,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32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31与第二夹片32相向活动。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外充口23以及内充口24为具体的手机接头,具体类型包括有microUSB接口、miniUSB接口或Lightning接口。所述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夹具板34以及支点块35组合成夹具单元30;本实用新型利用蓄电池22与主控板21的相互配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外充口23直接与主控板21电性连接进行充电服务,外部电源也可以通过内充口24与主控板21连接从而为蓄电池22提供蓄电服务,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因缺少充电功能而降低实际利用效率的缺陷;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夹片31、第二夹片32、弹簧33与夹具板34的相互配合使用,在弹簧33的弹性收缩下,第一夹片31和第二夹片32的相向滑动,从而将手机有效地固定在夹具板34上,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载手机支架无法夹紧手机而造成手机损坏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将手机高效固定在夹具板34上,还可以为手机提供移动充电服务,提高了该支架的实际利用效率。
所述移动充电单元20包括有主控板21以及与主控板21电性连接的蓄电池22;该主控板21包括有防反接模块211、充电管理模块212、显示模块213、防过压模块214以及电压检测模块215;所述电压检测模块215与所述蓄电池22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串联防反接模块211后与所述蓄电池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模块213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电性并联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入端与所述防反接模块2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214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2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外充口23电性连接,用于为手机提供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212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内充口24电性连接,用于为蓄电池提供充电接口。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架、主控板、蓄电池、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弹簧、夹具板以及支点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于容纳腔处分别向内凹设有外充口和内充口;所述主控板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所述主控板的电源输出端设置于外充口处,所述主控板的电源输入端设置于内充口处;所述蓄电池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支点块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夹具板固定在所述支点块上,所述第一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左侧,所述第二夹片滑动设置在所述夹具板的右侧,所述弹簧横向设置于夹具板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向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底部均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第一夹片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左侧使得所述第一夹片沿着导轨的左侧滑动,所述第二夹片的导槽套设于导轨的右侧使得所述第二夹片沿着导轨的右侧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横向活动设置在夹具板于导轨中心处,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片的右端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夹片的左端上使得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相向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底吸盘、支撑杆以及支撑连接壳;所述支撑底吸盘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架的吸盘,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吸盘的顶部,所述支撑连接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的内部,所述外充口和内充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连接壳于容纳腔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包括有防反接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显示模块、防过压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串联防反接模块后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电性并联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阻R4与所述电阻R5的公共端还与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模块包括PMOS管Q1;所述P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P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防过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压模块包括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电容C10;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参考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的阳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电阻R6与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VR1之间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防反接模块的公共端;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与所述三极管Q2的公共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有加固环;所述支撑连接壳的顶部向内凹设有与所述支点块相配合的支点槽;所述加固环螺纹旋合固定在所述支点槽上使得所述支点块转动设置在所述支点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00097.8U CN208571677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00097.8U CN208571677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71677U true CN208571677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5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0009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71677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71677U (zh) |
-
2018
- 2018-08-13 CN CN201821300097.8U patent/CN2085716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57262U (zh) | 一种方便插拔充电的车载手机支架 | |
CN208849825U (zh) | 一种隐藏式车载手机支架装置 | |
CN208571677U (zh) | 一种带移动充电功能的车载支架 | |
CN204836283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架 | |
CN109162943A (zh) | 一种便携式充电手持风扇 | |
CN211183773U (zh) | 一种配合墙壁插座使用的手机充电支架 | |
CN208782861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终端支架 | |
CN205545472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支架 | |
CN208142898U (zh) | 一种新型可移动无线充电装置 | |
CN213453425U (zh) | 一种便于节能控制的多功能路灯 | |
CN204511944U (zh) | 具有电量显示功能的充电风扇 | |
CN204993527U (zh) |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支架 | |
CN208423877U (zh) | 一种带有手机固定架的车载充电器 | |
CN204663924U (zh) | 一种移动充电式电风扇 | |
CN209467075U (zh) | 一种组合式自适应调节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 |
CN207978000U (zh) | 一种新型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 |
CN209233516U (zh) | 一种新型无线移动电源 | |
CN208127949U (zh) | 一种方便调节和固定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 |
CN207968300U (zh) | 电动车usb电源适配器 | |
CN212462866U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203949935U (zh) | 一种万用表电池盒 | |
CN214960390U (zh) | 一种防潮型城轨交通通讯控制柜 | |
CN216027235U (zh) | 一种结构稳定的可调式排气管端面整平设备 | |
CN214839381U (zh) | 一种筒式人脸识别装置 | |
CN2514501Y (zh) |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