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9806U -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9806U
CN208569806U CN201821091896.9U CN201821091896U CN208569806U CN 208569806 U CN208569806 U CN 208569806U CN 201821091896 U CN201821091896 U CN 201821091896U CN 208569806 U CN208569806 U CN 208569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odule
wired
infrared
detec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18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耘赫
李洪坤
张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zhu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zen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zen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zen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18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9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9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9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可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与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或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与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采用该种结构的红外探测装置可兼容两种信号不同的信号传递模式,适应的范围更广,即具备了现有技术中独立的有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及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的优点,又规避了二者的缺点,两种报警方式互为备份,稳定性更高,适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探测器一般仅有有线报警通讯方式,或者仅具备无线报警通讯方式,两种通讯方式各有各的优点,但也各有各的缺点。
无线报警通讯方式虽然对于安装的硬件环境要求较低,无需进行复杂的排线就可使用,但是,其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到高频或同频干扰引起误报和漏报,由于国防安全的需要,一般民用的通讯可以使用的频率范围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如果同一栋楼的多户用户采用无线报警的通讯方式,其中,就有很大几率出现几家人家使用的无线报警的频率是同一频率,而在其中一家的红外探测器发出警报后,与这家频率相同的用户家里的报警器可能就会被误触发,这样不仅不会给误触发报警器家庭的主人带来麻烦外,还会使得被误触发的报警器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被再次触发,即即使真的被触发的情况下,也不会被正确触发,这就会会带来漏报。
而有线报警通讯方式虽然性能比较稳定,但却对安装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排线等安装工作。
有时,同一用户需要将红外探测器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探测器仅具备一种通讯方式,就需要重新购买新的红外探测器。
因此需要一种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性能良好、功能稳定的、适用范围广泛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具有如下构成:
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
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可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与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或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与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包括:
无线信号编码单元,与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相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分别与所述的无线信号编码单元及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包括一有线插口,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通过该有线插口与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该有线插口包括二个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及二个连接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中的开关量输入防区的两开关量无源节点端子。
较佳地,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包括红外线监测子模块及中央控制子模块,该中央控制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及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相连接。
更佳地,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为红外传感器。
更佳地,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为超微功耗单片机。
更佳地,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还包括:
抗白光干扰子模块,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电源管理子模块,与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中的二个用于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相连接,且该电源管理子模块还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外壳上盖、外壳下盖、PCBA板、红外透镜;
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中央控制子模块、抗白光干扰子模块及电源管理子模块均设于所述的PCBA板上;
所述的PCBA板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与所述的外壳下盖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的红外透镜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中的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相邻的一面上,所述的外壳上盖在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PCBA板上还设有防拆开关,所述的防拆开关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的PCBA板上还设有充电电池接口,所述的充电电池接口与所述的可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的外壳上盖中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相邻的一面上还设有电池仓,所述可充电电池置于所述的电池仓中,且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配备与该电池仓相匹配的电池盖,所述的电池盖与所述的外壳上盖相连接,所述的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的外壳上盖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相匹配的充电开孔,所述的充电接口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
该支持兼容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信号输出模块及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其中信号输出模块同时具备了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及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在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工作时,可兼容两种信号不同的信号传递模式,适应的范围更广,即具备了现有技术中独立的有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及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的优点,又规避了二者的缺点。即可分别应对不同环境下的信号报警,即可在仅有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进行报警,也可在仅有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的情况下进行报警,又可在同时具备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及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的情况下进行报警,两种报警方式互为备份,稳定性更高,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PCBA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原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上运行的监测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1 有线插口
2 红外传感器
3 中央控制子模块
4 抗白光干扰子模块
5 外壳上盖
6 外壳下盖
7 PCBA板
8 红外透镜
9 防拆开关
10 可充电电池
11 电池仓
12 电池盖
13 Mini USB通用充电接口
14 充电电池接口
15 第一透镜保护片
16 第二透镜保护片
17 平面底座挂架
18 墙角挂架
19 支架模块
20 螺钉孔
21 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包括:
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可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与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或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与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该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用于监测周围环境并对所述的红外探测器中的各模块进行监管及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包括:
无线信号编码单元,与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相连接,该无线信号编码单元用于感应所述的红外探测器是否产生报警信号,并在感应到所述的报警信号时,对所述的报警信号进行编码;
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分别与所述的无线信号编码单元及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包括一有线插口1,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通过该有线插口1与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该有线插口1包括二个用于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及二个用于连接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中的开关量输入防区的两开关量无源节点端子;二个用于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主要可以起到供电的作用,二个两开关量无源节点端子起到向外部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发送信号的作用,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通过所述的两开关量无源节点端子传来的信号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发出报警信号等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包括:
红外线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周围环境;
中央控制子模块3,分别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及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为红外传感器2。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3为超微功耗单片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还包括:
抗白光干扰子模块4,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3相连接;
电源管理子模块,与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中的二个用于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相连接,且该电源管理子模块还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3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包括外壳上盖5、外壳下盖6、PCBA板7、红外透镜8;
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中央控制子模块3、抗白光干扰子模块4及电源管理子模块均设于所述的PCBA板7上;
所述的PCBA板7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5与所述的外壳下盖6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的红外透镜8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5中的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6相邻的一面上,所述的外壳上盖5在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孔,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的开孔及红外透镜8监测周围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PCBA板7上还设有防拆开关9,所述的防拆开关9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3相连接,当所述的红外探测器被打开时,会触发该防拆开关9,提示使用者该红外探测器处于被拆开状态,以防在使用者不知道的情况下,红外探测器被外力破坏后,使用者还继续使用被破坏的红外探测器进行监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还包括可充电电池10,所述的PCBA板7上还设有充电电池接口14,所述的充电电池接口14与所述的可充电电池10相连接,所述的外壳上盖5中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6相邻的一面上还设有电池仓11,所述可充电电池10置于所述的电池仓11中,且所述的红外探测器还配备与该电池仓11相匹配的电池盖12,所述的电池盖12与所述的外壳上盖5相连接,所述的可充电电池10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的外壳上盖5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相匹配的充电开孔,所述的充电接口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可以为Mini USB通用充电接口13,也可以为其它的充电接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上还可以设有两片透镜保护片,分别为第一透镜保护片15与第二透镜保护片16,所述的第一透镜保护片15与第二透镜保护片16可分别选择性的固定在所述的外壳上盖5上,并覆盖所述的红外透镜8;透镜保护片起到遮挡作用,所述的红外透镜8若完全被透镜保护片遮挡的情况下,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将无法对整个区域进行监测;所述的红外透镜8若局部被透镜保护片遮挡的情况下,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则无法对被透镜保护片遮挡区域的范围进行监测,若无透镜保护片对红外探测器进行遮挡的情况下,则该红外探测器可对该红外探测器所能监测到的所有区域进行监测。
例如,所述的第一透镜保护片15为右侧透镜保护片,所述的第二透镜保护片16为左侧透镜保护片,所述的右侧透镜保护片与所述的左侧透镜保护片分别用于覆盖所述的红外透镜8的右半边与所述的红外透镜8的左半边;
例如,可在家中一与窗垂直的一面墙上的安装该红外探测器,并将该红外探测器设于在与窗台等高的位置(这里指的是与地面距离50cm以上的窗,不包括落地窗),如图1所示,该红外探测器的红外透镜为一四分之一球面的透镜(当然,红外透镜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以正置的安装方式安装该四分之一球面透镜的红外探测器时,该红外探测器可对屋内窗户以上区域进行监测,如将靠窗一面红外透镜8不覆盖透镜保护片,而将靠近室内一半的红外透镜8上覆盖透镜保护片,这是,以该四分之一球面透镜的中心线为界限,该红外探测器对不靠近窗的室内部分则不进行监测,而对靠近窗的室内部分则能继续实现监测,也就是在该红外透镜的靠近室内的一部分被遮挡时,当室内的成人走在不靠近窗的一部分区域活动时则不会触发该红外探测器,而当室内成人越过该四分之一球面透镜的中心线的位置时,走进靠近窗的一部分区域进行活动就会触发该红外探测器进行报警(由于该红外透镜设于与窗户等高的位置,由于家中宠物体型较小,所以宠物在室内低于红外探测器的位置活动,均不会触发红外探测器);这样一来,如果我们将红外探测器安装于墙面上距离窗30公分左右的位置时,并将不靠近窗的一部分用透镜保护片覆盖,住户就可以自由在室内大部分区域活动,并不触发红外探测器,同时由于红外探测器不会监测透过玻璃的区域,这样一来在窗户关着时,及时室外有人员经过也不会误触发,只有当有外面的人员打开窗后,进入室内时才会触发红外探测器,这样既可以不影响居住者的生活,又可以起到对非法入侵者进入室内进行报警,同时也不会由于室内小动物靠近窗边产生误触发。
即上述的第一透镜保护片15与第二透镜保护片16可灵活地设置于红外透镜8上,红外探测器在检测时,可以忽略检测被透镜保护片遮盖的一部分的区域,这样就可使得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检测的范围,防止室内人员活动,或者有宠物在室内活动时接近红外探测器导致误触发的情况发生。
当然第一透镜保护片15与第二透镜保护片16也可以分别为上透镜保护片和下透镜保护片,这样就可以分别控制红外探测器对上下两片区域的监测。
上述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可适应多种室内应用环境安装使用,兼容了无线和有线两种报警通信方式,可以接入多种无线和有线报警系统,两种报警方式互为备份。
兼容三种供电方式,包括USB接口有线供电、专用端子接口有线供电和电池供电用户可灵活使用不同的供电方式,使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获得电能;该红外探测器不论内部是否安装了电池,都可以采用手机常用的标准Mini USB接口线和USB电源或者是供电端子接入DC12V电源直接给该红外探测器供电。其供电方式可以有电池供电、USB供电和接线端子DC12V供电3种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该红外探测器配备了一平面底座挂架17,通过该平面底座挂架17,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可挂于墙面。
如图2所示,图2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配备了一墙角挂架18,通过该墙角挂架18,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可挂于墙角,该墙角挂架18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挂接模块,且该墙角挂架18两侧分别设有与外部墙角的两墙面相固定的支架模块19,所述的外壳下盖6上设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立的第二挂接模块,两个所述的第二挂接模块均与所述的第一挂接模块相匹配,所述的外壳下盖6通过任一所述的第二挂接模块与墙角挂架18上的第一挂接模块相连接;所述的支架模块19上均设有螺钉孔20,所述的墙角挂架18上两侧的支架模块19均运用螺钉穿过螺钉孔20,使两侧所述的支架模块19分别固定于所述的外部墙角的两墙面上。
结构上采用底座与红外探测器分离的设计方式,底座设计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平面底座挂架17,底座上设计有与红外探测器相对应的旋转挂接架(即第一挂接模块),底座可以使用配套的螺丝或者无痕胶固定在墙壁或其他安装位置;第二种为墙角挂架18(可以为45°墙角支架),挂架中间位置也设计有与红外探测器相对应的旋转挂接架(即第一挂接模块),可以先用螺丝将墙角挂架18固定在墙角相应位置。
红外探测器下盖后面设计有上下两个相同规格的与旋转挂接架相对应的挂接结构(即第二挂接模块),根据使用场景和探测范围的不同要求,可以按照实际要求使用其中一个挂接结构来安装到底座上。安装时红外探测器后面上部对应到底座上的挂接位置,下面向左倾斜约30°左右的位置向下旋转红外探测器至垂直角度,挂接在对应底座(两种底座都可以挂接)上即完成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底座是固定在安装位置表面的,但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工作部件是随时可很方便地与底座分离的。需要给红外探测器充电时,把红外探测器的下部向左旋转约30度左右即可直接把红外探测器从底座上取下,采用手机通用的Miniusb充电线和USB电源即可进行充电,充电过程非常简单、方便、实用。
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同时具备有线和无线两种报警通讯方式,两种通讯方式互为备份,确保报警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内部设计有无线信号编码单元和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当红外探测器工作时,在红外探测器感应到报警信号时立即向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发射无线报警信号;同时在探测器的一端设计有一个有线插口,配有4个接线触点,其中两个端子用于连接DC12V电源(与标准的有线报警主机相匹配),另外两个端子为两开关量个无源节点,用于连接有线报警主机的开关量输入防区。红外线探测器待机状态下这两个节点之间是常闭状态,当感应到报警信号时,这两个节点立即转换为断开状态,并保持断开状态2秒后恢复闭合状态。这样的开关量无源信号输出设计符合标准4线制有线报警探测器的设计标准,可以像普通的有线报警探测器一样直接接入有线报警主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探测器同时具备有线和无线两种报警信号的通讯方式,既可以配合无线报警主机使用,也可以配合有线报警主机使用;也可以两种报警通讯方式同时使用,两种通讯方式互为备份,确保报警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该可充电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的2000mAh可充锂电池,在使用这种锂电池进行供电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计算一下该红外探测器不插电源时,使用电池供电的待机时长,具体计算如下:
计算红外功耗:
红外探测器待机功耗如下:
红外检测部分(探头加处理芯片)60uA+光敏3uA+震动防拆检测3uA+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现有探测器电路)3uA),通过计算可知总共待机功耗69uA;
发射功耗最大功耗为60mA,假定每天20次发射,每次发射按1S计算,发射时按60mA计算,每天因发射消耗的功耗:60mA*20次*1S/60S/60Min/24H=0.0139mA/H=14uA/H;
红外探测器待机功耗加上每天因发射消耗的功耗,则总平均功耗为0.083mA/H,也就是83uA/H;
电池容量按锂电2000mA时,充满后估计使用时间:2000mA/0.083mA=24096小时,24096小时/24小时=1004天;1004天/30天=33月;带保护板的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为4%~5%,一年12个月后只自放电就只剩容量54%,那么实际使用实际也就是大约1年多左右;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在理想状态下,使用上述锂电池,用户一般在每1年时间左右对红外探测器进行一次充电即可,十分方便可靠。
电池可更换: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器的电池是可拆卸的。该红外探测器采用超微功耗设计,本身功耗很低。所采用的锂电池的可充电次数在300次以上,在电池的有效使用寿命内一般是不需要更换电池的。但考虑到电池损坏等特殊情况也有可能需要更换电池,或者为了避免在充电时影响探测器使用而直接更换已经充满电的电池等情况,红外探测器前面设计有电池仓和可拆卸的电池滑盖。可以随时方便地取下电池滑盖,直接更换电池,再盖好电池盖即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器采用的是可充锂电池,有两种充电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红外探测器设计有标准Mini USB接口,需要充电时直接把红外探测器从底座上取下,使用手机常用的USB电源和Mini usb充电线即可给红外探测器进行充电;第二种方式是在红外探测器的有线供电端子上接入DC12V电源,在给红外探测器供电的同时也在给红外探测器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3、4所示,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PCBA板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图4我们可以看到所述的PCBA板上主要包括了哪些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主要被设计为两个逻辑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及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与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共同组成了信号输出模块;而CPU、红外线监测、电源管理、其他外围电路等设计为另一个逻辑模块,即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
信号输出模块待机情况下不工作,不产生功耗,只有发送报警信号时才需要启动供电来发送有线和无线报警信号。有线开关量报警信号输出采用延时自动复位方式,接收到CPU的报警指令后立即断开两个开关节点,大约2秒后自动恢复闭合状态。
采用超微功耗CPU进行管理,报警信号检测、电源管理、报警数据编码、无线发码的标准时钟周期、无线发码导频格式、有线及无线报警信号发送、无线心跳周期、电池低电压提醒以及有线报警输出开关状态的要求等都由CPU内的软件进行控制。并且这些参数我们都进行标准化设计,以独立的NV参数文件的方式存储在FLASH内的保留空间里。使用我们配套的参数配置工具即可以根据需要接入的报警主机的协议要求非常方便地配置以上各种参数。这就使该红外探测器能够非常灵活地接入多种通讯物理层匹配的无线报警主机,兼容标准开关量接入的有线报警主机也都可以接入,使该红外探测器具有更大范围的报警主机接入性能。
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可做成如图5所示的这种小企鹅的造型,也可以做成其他的造型,置于室内环境时,与整体环境相融合。
图6所示,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原理图,从图6中我们明确可以了解到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具备了哪些功能模块单元,同时,也可以看出各个功能模块均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由中央控制子模块(MCU)对各个模块进行管控。
图7为一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上运行的监测工作流程图,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探测装置可运行一套监测系统,对需要监测的环境进行监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还可包括一LED灯21,该LED灯21与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根据中央控制模块检测到信息,来实现对该LED灯21闪烁的控制,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
(1)红外探测器上电启动;
(2)通过中央控制子模块进行心跳计时器启动计时;
(3)中央控制子模块判断所述的红外探测器是否处于低电状态;
(4)若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处于低电状态,则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发射低电压告警信号,否则继续后续步骤;
(5)中央控制子模块判断判断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电源,若接入电源则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对所述的电池进行充电,并通过控制LED灯21闪烁,提示所述的红外探测器正处于充电状态,当充电完成后控制所述的LED灯21常亮,提示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已完成充电状态;若充电接口是未接入电源,则继续后续步骤;
(6)中央控制子模块进入超微功耗睡眠状态;
(7)通过中央控制子模块判断是否完成一个周期的心跳计时,若完成一个周期的心跳计时则发射心跳信号,并返回上述步骤(3);若未完成一个周期的心跳计时,则继续后续步骤;
(8)中央控制子模块进入超微功耗睡眠状态;
(9)红外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
(10)中央控制子模块通过抗白光干扰子模块判断是否为白光干扰;
(11)若为白光干扰则返回上述步骤(7),否则继续后续步骤;
(12)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发射告警信号,同时,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输出有线报警开关量信号;
(13)返回上述步骤(3)。
从上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流程可看出,该红外探测器的工作状态十分的省电,且预防了白光的干扰,可以有效合理的进行工作。
采用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信号输出模块及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其中信号输出模块同时具备了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及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在该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工作时,可兼容两种信号不同的信号传递模式,适应的范围更广,即具备了现有技术中独立的有钱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及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的优点,又规避了二者的缺点。即可分别应对不同环境下的信号报警,即可在仅有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进行报警,也可在仅有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的情况下进行报警,又可在同时具备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及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的情况下进行报警,两种报警方式互为备份,稳定性更高,适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技术方案中,其中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模块单元均能够对应于集成电路结构中的具体硬件电路,因此仅涉及具体硬件电路的改进,硬件部分并非仅仅属于执行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因此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也并未涉及任何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这些模块和单元所涉及的硬件电路结构方面的改进即可以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而并不需要辅助以特定的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即可以实现相应功能。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1)

1.一种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
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可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与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或通过该信号输出模块中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与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输出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包括:
无线信号编码单元,与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相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分别与所述的无线信号编码单元及外部无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包括一有线插口,所述的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通过该有线插口与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相连接,该有线插口包括二个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及二个连接所述的外部有线报警通讯主机中的开关量输入防区的两开关量无源节点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包括红外线监测子模块及中央控制子模块,该中央控制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无线编码发射子模块及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为红外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为超微功耗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模块还包括:
抗白光干扰子模块,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电源管理子模块,与有线供电及报警输出子模块中的二个用于连接DC12V电源的端子相连接,且该电源管理子模块还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包括外壳上盖、外壳下盖、PCBA板、红外透镜;
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中央控制子模块、抗白光干扰子模块及电源管理子模块均设于所述的PCBA板上;
所述的PCBA板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与所述的外壳下盖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的红外透镜设于所述的外壳上盖中的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相邻的一面上,所述的外壳上盖在与所述的红外线监测子模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A板上还设有防拆开关,所述的防拆开关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子模块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的PCBA板上还设有充电电池接口,所述的充电电池接口与所述的可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的外壳上盖中不与所述的外壳下盖相邻的一面上还设有电池仓,所述可充电电池置于所述的电池仓中,且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配备与该电池仓相匹配的电池盖,所述的电池盖与所述的外壳上盖相连接,所述的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探测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的外壳上盖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相匹配的充电开孔,所述的充电接口与所述的电源管理子模块相连接。
CN201821091896.9U 2018-07-11 2018-07-11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Active CN208569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1896.9U CN208569806U (zh) 2018-07-11 2018-07-11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1896.9U CN208569806U (zh) 2018-07-11 2018-07-11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9806U true CN208569806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9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1896.9U Active CN208569806U (zh) 2018-07-11 2018-07-11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9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7118A (zh) * 2018-07-11 2018-11-23 广东合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兼容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7118A (zh) * 2018-07-11 2018-11-23 广东合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兼容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8596B (zh) 智能联网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1883896U (zh) 一种带网络监控和门禁功能的防盗门
CN104867285A (zh) 一种家居安防系统
CN209182975U (zh)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双鉴探测装置
CN105931415A (zh) 一体化多功能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CN203260136U (zh) 基于gsm网络与2g无线技术的家居安防装置
CN208569806U (zh)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装置
CN201681475U (zh)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CN208422036U (zh) 安装角度可调的双鉴探测器
CN108877118A (zh) 兼容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红外探测器
CN21126437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门禁监测装置和智能门禁提醒系统
CN108597175A (zh)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CN210574238U (zh) 一种消火栓实时状态的智能检测模块
CN208420186U (zh) 安装角度可调的红外探测装置
CN104112343B (zh) 双重防拆无线报警器
CN204511059U (zh) 长时间待机自动报警锁
CN110428576A (zh) 一种独立式烟感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11506496U (zh) 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
CN108682130A (zh) 兼容双调制方式的参数可配置的双鉴探测器及配置方法
CN209486499U (zh) 一种基站资产监测前端系统及设备
CN203673634U (zh) 双重防拆无线报警器
CN206921252U (zh) 一种防拆除报警装置
CN209992590U (zh) 多功能的安全用电监控装置
CN108898772A (zh) 兼容双调制方式的参数可配置的红外探测器及配置方法
CN209327581U (zh) 一种室内监控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4

Address after: Hengli Town, Hengli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523460 Dongguan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uawei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Sanjiang Industrial Zone, Hengli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No. 3 52346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azen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471 No. 1, Taoyuan 1st Road, village tail, Hengl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uaz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460 Hengli Village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ngl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UAZHUANG ELECTRON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