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376U - 一种蒸笼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376U
CN208551376U CN201820374157.4U CN201820374157U CN208551376U CN 208551376 U CN208551376 U CN 208551376U CN 201820374157 U CN201820374157 U CN 201820374157U CN 208551376 U CN208551376 U CN 208551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steamer
sealing ring
insulating housing
thermally insulating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41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李一峰
陈明
王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41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蒸笼,包括金属蒸笼本体,所述蒸笼本体设有上侧开口的蒸笼容腔,蒸笼本体底侧设有蒸汽通孔,还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包覆在所述蒸笼本体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蒸笼通过设置隔热外壳可以很好阻隔蒸笼本体的热量,用户在取放食物时不易被烫伤,有效地提高取放蒸笼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蒸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笼。
背景技术
蒸笼作为一种食物加工器具,被广泛应用于家庭、餐饮等场所,由于使用蒸笼加工食物可以使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的过程中散失较少,能够保持食物营养最大化。另外,蒸笼与电蒸锅配套使用,可以使食物的加工效率更高,更加环保节能。
目前,市场上的电蒸锅一般结构是:储水的锅体、蒸汽发生装置和若干个蒸笼,蒸笼一层层放置在锅体上,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蒸笼底部的通孔进入蒸笼内,并通过通孔在多层蒸笼中传递。为防止塑料加热后对食物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现有的蒸笼通常使用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导热性强,在食物加热过程中热量会从蒸笼内部的被迅速传导到蒸笼表面使其表面的温度过高,这样,用户在进行取物操作时容易因为蒸笼表面温度过高而被烫伤。另外,由于对金属材料进行颜色变换的的处理工序较为繁琐,并且处理过程中还存在环保问题,所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蒸笼,其产品颜色较单一,不利于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由上所述,现有的蒸笼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增强其防烫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蒸笼,以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取出食物。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蒸笼,包括金属蒸笼本体,所述蒸笼本体设有上侧开口的蒸笼容腔,蒸笼本体底侧设有蒸汽通孔,还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包覆在所述蒸笼本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蒸笼通过设置隔热外壳可以很好阻隔蒸笼本体的热量,用户在取放食物时不易被烫伤,有效地提高取放蒸笼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蒸笼本体的外侧壁之间设计有隔热间隙,所述隔热外壳上端通过第一密封圈与蒸笼本体密封配合,所述隔热外壳下端通过第二密封圈与蒸笼本体密封配合。隔热外壳与蒸笼本体的外侧壁之间设计隔热间隙,可以有效提高隔热效果;另外通过设置上下密封圈,避免热蒸汽流向隔热间隙中;隔热间隙使蒸笼容腔的热量不易散失,有效提高了蒸笼的加热效率。
为使第一密封圈与蒸笼本体的连接紧密贴合,所述蒸笼本体上端设有外翻沿,外翻沿包括横向延伸的顶部和连接于顶部外侧向下延伸的侧部,外翻沿的侧部、蒸笼本体侧壁以及外翻沿的顶部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一槽体,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槽体内,隔热外壳的上端抵顶所述第一密封圈实现与蒸笼本体的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台阶,所述隔热外壳的上端外侧设有第二台阶,隔热外壳的上端卡设在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台阶上,外翻沿的侧部卡设在隔热外壳的第二台阶上,通过本结构实现隔热外壳的上端与第一密封圈、外翻沿相互抵顶、密封配合。
优选的,隔热外壳下端第一种密封结构为:所述蒸笼本体下端外侧设有围绕蒸笼本体的第三槽体,第二密封圈安装在第三槽体上,通过设置第三槽体方便第二密封圈的安装和定位。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与第三槽体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圈主体,以及设于第二密封圈主体外侧的密封沿,第二密封圈主体套设在第三槽体上,密封沿与隔热外壳内侧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二密封圈主体与第三槽体配合,实现安装和定位,通过隔热外壳压紧密封沿实现密封,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替换的,隔热外壳下端另一种密封结构为:隔热外壳下端内侧设有倒勾结构,倒勾结构包括横向延伸的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倒勾结构的第二侧部、隔热外壳侧壁以及倒勾结构的底部形成上侧开口的第四槽体,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以及连接密封圈内环和密封圈外环的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和密封圈顶部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五槽体,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五槽体安装在倒勾结构的第二侧部上,密封圈外环插入第四槽体内。通过倒勾结构与第二密封圈的配合,蒸笼本体上不需要另外设置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结构,简化了蒸笼本体。
优选的,所述蒸笼本体的底部高度大于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部高度,以及蒸笼本体下侧延伸出所述隔热外壳下端预调的距离形成组合台阶,所述蒸笼本体上端开口大于蒸笼本体下端,以使两个所述蒸笼可以通过组合台阶与蒸笼本体上端开口实现层叠组合。
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的两侧相对地设有提手,通过本结构提高取放蒸笼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蒸笼本体外侧对应提手的位置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隔热外壳对应提手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提手通过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以将提手、隔热外壳和蒸笼本体三者实现连接。本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紧凑,通过本结构可将提手、隔热外壳、蒸笼本体固定为一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C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7的D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蒸笼1、蒸笼本体2、蒸笼容腔201、外翻沿2011、第三槽体202、组合台阶203、连接座204、第二槽体205、隔热外壳3、第二台阶301、倒勾结构302、倾斜面3021、第四槽体3022、第一密封圈4、第一台阶401、第二密封圈5、密封沿501、第五槽体502、提手6、第一壳体601、第二壳体602、螺钉7、第三密封圈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6所示,蒸笼1,其包括金属蒸笼本体2,所述蒸笼本体2设有上侧开口的蒸笼容腔201,蒸笼本体2底侧设有蒸汽通孔,还包括隔热外壳3,所述隔热外壳3包覆在所述蒸笼本体2的外侧。所述隔热外壳3与所述蒸笼本体2的外侧壁之间设计有隔热间隙,所述隔热外壳3上端通过第一密封圈4与蒸笼本体2密封配合,所述隔热外壳3下端通过第二密封圈5与蒸笼本体2密封配合。隔热外壳3与蒸笼本体2的外侧壁之间设计隔热间隙,可以有效提高隔热效果;另外通过设置上下密封圈,避免热蒸汽流向隔热间隙中;隔热间隙使蒸笼容腔201的热量不易散失,有效提高了蒸笼1的加热效率。
为使第一密封圈4与蒸笼本体2的连接紧密贴合,所述蒸笼本体2上端设有外翻沿2011,外翻沿2011包括横向延伸的顶部和连接于顶部外侧向下延伸的侧部,外翻沿2011的侧部、蒸笼本体2侧壁以及外翻沿2011的顶部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一槽体,第一密封圈4安装在第一槽体内,隔热外壳3的上端抵顶所述第一密封圈4实现与蒸笼本体2的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4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台阶401,所述隔热外壳3的上端外侧设有第二台阶301,隔热外壳3的上端卡设在第一密封圈4的第一台阶401上,外翻沿2011的侧部卡设在隔热外壳3的第二台阶301上。所述隔热外壳3的两侧相对地设有提手6,通过本结构提高取放蒸笼1的便捷性。所述提手6由第一壳体601和第二壳体602拼合构成,所述隔热外壳3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槽体205,所述第一壳体601安装在第二槽体205上,所述第二壳体602扣合在第一壳体601上,所述第一壳体60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蒸笼本体2外侧对应提手6的位置设有连接座204,连接座204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隔热外壳3对应提手6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提手6通过螺钉7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以将提手6、隔热外壳3和蒸笼本体2三者实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螺钉7之间通过设置第三密封圈8使其连接更紧密。本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紧凑,通过本结构可将提手6、隔热外壳3、蒸笼本体2固定为一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所述蒸笼本体2的底部高度大于所述隔热外壳3的底部高度,以及蒸笼本体2下侧延伸出所述隔热外壳3下端预调的距离形成组合台阶203,所述蒸笼本体2上端开口大于蒸笼本体2下端,以使两个所述蒸笼1可以通过组合台阶203与蒸笼本体2上端开口实现层叠组合。
所述蒸笼本体2下端外侧设有围绕蒸笼本体2的第三槽体202,第二密封圈5安装在第三槽体202上。所述第二密封圈5包括与第三槽体202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圈5主体,以及设于第二密封圈5主体外侧的密封沿501,第二密封圈5主体套设在第三槽体202上,密封沿501与隔热外壳3内侧密封配合。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3的内侧设有与密封沿501适配的倾斜面3021。第二密封圈5通过第二密封圈主体与第三槽体202配合,实现安装和定位,通过隔热外壳3压紧密封沿501实现密封,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蒸笼1通过设置隔热外壳3可以很好阻隔蒸笼本体2的热量,用户在取放食物时不易被烫伤,有效地提高取放蒸笼1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实施例二:
参考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热外壳下端的密封结构的不同,具体为所述隔热外壳3下端内侧设有倒勾结构302,倒勾结构302包括横向延伸的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倒勾结构302的第二侧部、隔热外壳3侧壁以及倒勾结构302的底部形成上侧开口的第四槽体3022,所述第二密封圈5包括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以及连接密封圈内环和密封圈外环的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和密封圈顶部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五槽体502,第二密封圈5通过第五槽体502安装在倒勾结构302的第二侧部上,密封圈外环插入第四槽体3022内。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通过倒勾结构302与第二密封圈5的配合,蒸笼本体2上不需要另外设置安装第二密封圈5的结构,简化了蒸笼本体2。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蒸笼,包括金属蒸笼本体,所述蒸笼本体设有上侧开口的蒸笼容腔,蒸笼本体底侧设有蒸汽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包覆在所述蒸笼本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蒸笼本体的外侧壁之间设计有隔热间隙,所述隔热外壳上端通过第一密封圈与蒸笼本体密封配合,所述隔热外壳下端通过第二密封圈与蒸笼本体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本体上端设有外翻沿,外翻沿包括横向延伸的顶部和连接于顶部外侧向下延伸的侧部,外翻沿的侧部、蒸笼本体侧壁以及外翻沿的顶部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一槽体,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槽体内,隔热外壳的上端抵顶所述第一密封圈实现与蒸笼本体的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台阶,所述隔热外壳的上端外侧设有第二台阶,隔热外壳的上端卡设在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台阶上,外翻沿的侧部卡设在隔热外壳的第二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本体下端外侧设有围绕蒸笼本体的第三槽体,第二密封圈安装在第三槽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与第三槽体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圈主体,以及设于第二密封圈主体外侧的密封沿,第二密封圈主体套设在第三槽体上,密封沿与隔热外壳内侧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下端内侧设有倒勾结构,倒勾结构包括横向延伸的底部和连接于底部内侧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倒勾结构的第二侧部、隔热外壳侧壁以及倒勾结构的底部形成上侧开口的第四槽体,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以及连接密封圈内环和密封圈外环的密封圈顶部,密封圈内环、密封圈外环和密封圈顶部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五槽体,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五槽体安装在倒勾结构的第二侧部上,密封圈外环插入第四槽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本体的底部高度大于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部高度,以及蒸笼本体下侧延伸出所述隔热外壳下端预调的距离形成组合台阶,所述蒸笼本体上端开口大于蒸笼本体下端,以使两个所述蒸笼可以通过组合台阶与蒸笼本体上端开口实现层叠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的两侧相对地设有提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本体外侧对应提手的位置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隔热外壳对应提手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提手通过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以将提手、隔热外壳和蒸笼本体三者实现连接。
CN201820374157.4U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蒸笼 Active CN208551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4157.4U CN20855137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蒸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4157.4U CN20855137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蒸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376U true CN208551376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4157.4U Active CN208551376U (zh) 2018-03-19 2018-03-19 一种蒸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7884U (zh) 电压力锅
CN101791190B (zh) 蒸饮压力锅
CN206354856U (zh) 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CN208192921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03041838U (zh) 一种多功能蒸锅
CN203914476U (zh) 新型电饭煲
CN208551376U (zh) 一种蒸笼
CN203662576U (zh) 一种改良的保温电水壶
CN201234869Y (zh) 蒸汽锅
CN204207575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3943497U (zh) 智能保健养生壶
CN207707783U (zh) 煮饭锅胆
CN201452803U (zh) 一种自动注水鸳鸯电饭煲
CN203152786U (zh) 便携式加热保温餐盒
CN209331746U (zh) 一种旋风式电饭煲瓦胆
CN204617886U (zh) 微压多功能锅
CN209678177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锅
CN208211898U (zh) 一种肠粉机
CN205053725U (zh) 一种锅具
CN218355676U (zh) 一种防烫隔热电炒锅
CN208463655U (zh) 一种智能电炖锅
CN209678176U (zh) 一种防烫锅
CN220403695U (zh) 一种注水保温碗
CN209678178U (zh) 一种多功能炒锅
CN208404238U (zh) 饭壶盖及饭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