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6751U -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6751U
CN208536751U CN201820956928.0U CN201820956928U CN208536751U CN 208536751 U CN208536751 U CN 208536751U CN 201820956928 U CN201820956928 U CN 201820956928U CN 208536751 U CN208536751 U CN 208536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plate
measuring stick
mounting base
horizontal part
distance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569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outh P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outh P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outh P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outh P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569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6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6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67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厚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在安装座上增设了前后对称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同时在模具上加工,能够保证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检测时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贴合在齿圈端面上,贴合面平整,保证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厚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背景技术
跨棒距是表示齿厚的一个间接参数,用两根小圆棒卡在相对的齿槽里,测量其外缘的尺寸,这就是跨棒距M,这个小圆棒称为节圆棒。注意节圆棒要与齿面节圆处相切。
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装置,第一测量棒1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上,第二测量棒12滑动安装在安装座2上,通过按压手柄,能够调节第二测量棒12在安装座2上滑动的位置,内齿圈跨棒距检测装置测量齿圈1内径时,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卡入齿圈1内圈,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面A均和齿圈1的端面相贴合,由于第一测量棒11的水平面A和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面A,在加工是存在误差,容易不在同一平面内,导致和齿圈1的端面贴合时发生倾斜等现象,影响测量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齿圈跨棒距检测装置和齿圈的端面贴合度不佳,影响测量精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包括第一测量棒、第二测量棒和安装座,第一测量棒和第二测量棒安装在安装座的一侧,安装座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手柄,安装座的端部安装有刻度表,第一测量棒和第二测量棒均为L形,第一测量棒和第二测量棒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测量棒的水平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一侧,第二测量棒的水平部滑动安装在安装座的一侧,控制手柄能够调节第二测量棒的水平部的滑动位置,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一侧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均呈L形,设定安装座设有刻度表的一端为前端,第一辅助板位于第一测量棒的后侧,第二辅助板位于第二测量棒的前侧,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朝外的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在安装座上增设了前后对称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同时在模具上加工,能够保证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检测时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贴合在齿圈端面上,贴合面平整,保证测量精度。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辅助板的竖直部和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测量棒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一辅助板的水平部和安装座的一侧之间,第二辅助板的竖直部和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测量棒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二辅助板的水平部和安装座的一侧之间,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水平部的外侧面为齿圈端面基准面。该基准面和侧面B相同。
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第一测量棒、第二测量棒、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上均设置有T形块,T形块和T形槽相配合。第一测量棒、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通过T形块在T形槽内滑动到需要的位置后,然后用螺钉固定,第二测量棒由控制手柄控制其滑动的位置。
为了便于拿取检测仪,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在安装座上增设了前后对称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同时在模具上加工,能够保证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证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检测时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贴合在齿圈端面上,贴合面平整,保证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内齿圈跨棒距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圈,11、第一测量棒,12、第二测量棒,2、安装座,3、控制手柄,4、刻度表,41、第一辅助板,42、第二辅助板,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包括第一测量棒11、第二测量棒12和安装座2,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安装座2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手柄3,安装座2的端部安装有刻度表4,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均为L形,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测量棒11的水平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滑动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控制手柄3能够调节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的滑动位置,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一侧的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均呈L形,设定安装座2设有刻度表4的一端为前端,第一辅助板41位于第一测量棒11的后侧,第二辅助板42位于第二测量棒12的前侧,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朝外的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辅助板41的竖直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测量棒11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一辅助板41的水平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之间,第二辅助板42的竖直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之间,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的外侧面为齿圈端面基准面。
安装座2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第一测量棒11、第二测量棒12、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上均设置有T形块,T形块和T形槽相配合。第一测量棒11、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通过T形块在T形槽内滑动到需要的位置后,然后用螺钉固定,第二测量棒12由控制手柄3控制其滑动的位置。安装座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把手5。
如图2所示,第一测量棒1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上,第二测量棒12滑动安装在安装座2上,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测量齿圈1内径时,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卡入齿圈1内圈,第一测量棒11抵靠在齿圈1的内圈上,通过按压控制手柄3,能够调节第二测量棒12和第一测量棒11之间的距离,最终使得第二测量棒12也抵靠在齿圈1上,第二测量棒12和第一测量棒11呈180°对称,第二测量棒12的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始终能够保证第一辅助板41的水平部和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的外侧的基准面(即侧面B)和齿圈1的端面贴合,由于第一辅助板41的水平部和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的基准面加工时统一加工的,能够保证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检测时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贴合在齿圈1端面上,贴合面平整,保证测量精度。
图1(除去齿圈1)和图2中的视角的仰视图正好能够看到侧面B和水平面A。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棒(11)、第二测量棒(12)和安装座(2),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安装座(2)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手柄(3),安装座(2)的端部安装有刻度表(4),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均为L形,第一测量棒(11)和第二测量棒(12)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测量棒(11)的水平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滑动安装在安装座(2)的一侧,控制手柄(3)能够调节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的滑动位置,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一侧的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均呈L形,设定安装座(2)设有刻度表(4)的一端为前端,第一辅助板(41)位于第一测量棒(11)的后侧,第二辅助板(42)位于第二测量棒(12)的前侧,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朝外的侧面B在同一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均分为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辅助板(41)的竖直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测量棒(11)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一辅助板(41)的水平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之间,第二辅助板(42)的竖直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测量棒(12)的水平部设置在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和安装座(2)的一侧之间,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的水平部的外侧面为齿圈端面基准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第一测量棒(11)、第二测量棒(12)、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2)上均设置有T形块,T形块和T形槽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把手(5)。
CN201820956928.0U 2018-06-20 2018-06-20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36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6928.0U CN208536751U (zh) 2018-06-20 2018-06-20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6928.0U CN208536751U (zh) 2018-06-20 2018-06-20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6751U true CN208536751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9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5692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36751U (zh) 2018-06-20 2018-06-20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67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1608A (zh) * 2021-10-28 2022-03-01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跨棒距检测的齿轮齿槽或齿顶位置定位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1608A (zh) * 2021-10-28 2022-03-01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跨棒距检测的齿轮齿槽或齿顶位置定位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740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平整度测量装置
CN208536751U (zh) 内齿圈跨棒距检测仪
CN210242780U (zh) 一种工程检测用坡度测量装置
CN20805972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测量尺
CN204730791U (zh) 一种用于筒类壁厚度的检测装置
CN102506669A (zh) 刀具角度测量仪
CN205909769U (zh) 一种半轴角度检测夹具
CN206756061U (zh) 一种可调式瓷砖厚度测量仪
CN203719682U (zh) 红外测距仪微调底座
CN203732061U (zh) 便携组合式高精度水准测量标尺
CN109443166A (zh) 内径量规以及测量管道内径的方法
CN212007186U (zh) 一种工程管理项目验收用墙体水平度测量机构
CN103940475A (zh) 一种多普勒闸门测流方法及装置
CN210625546U (zh) 一种弯管弧度检测工装
CN203231728U (zh) 多向直角快速测量装置
CN208476098U (zh) 高度角度测量规
CN203837701U (zh) 一种多功能水平仪
CN209101997U (zh) 一种用于手板生产的测量装置
CN209069560U (zh) 镜片反射率测量治具
CN204730820U (zh) 铁路货车曲拐轴线角度测量装置
CN217900843U (zh) 一种拼装式可调节基坑边坡坡度控制尺
CN220039307U (zh) 一种测量尺
CN203893890U (zh) 一种多普勒闸门测流装置
CN217465635U (zh) 数显深度尺
CN216717176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游标卡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