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066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0663U
CN208510663U CN201721008671.8U CN201721008671U CN208510663U CN 208510663 U CN208510663 U CN 208510663U CN 201721008671 U CN201721008671 U CN 201721008671U CN 208510663 U CN208510663 U CN 208510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ard line
buckle structure
pot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86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金炬
何国营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086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0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设置在锅体上;卡线扣结构,设置在锅体或锅盖上,卡线扣结构与锅体之间或卡线扣结构与锅盖之间形成过线通道,且卡线扣结构相对于锅体或锅盖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过线通道的面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能够减少导线的弯折量。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卡线扣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产品越来越智能化、高端化,一般会将控制面板和显示屏设置在锅盖上,电源板设置在锅体内,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和电源板。锅盖通过转轴与锅体枢转连接,锅体的中板上一体连接有卡线扣结构,卡线扣结构与中板之间设有过线通道,该过线通道位于转轴的上方。由于卡线扣结构相对于中板是固定的,在开合锅盖的过程中,导线会随着开合锅盖的动作在转轴处产生较大角度的弯折,频繁弯折后,导线易折断,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减少导线的弯折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设置在锅体上;卡线扣结构,设置在锅体或锅盖上,卡线扣结构与锅体之间或卡线扣结构与锅盖之间形成过线通道,且卡线扣结构相对于锅体或锅盖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过线通道的面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卡线扣结构相对于锅体或锅盖可移动地设置,那么在装配或者使用烹饪器具的过程中,有外力拉动导线时,卡线扣结构能够朝向锅体或锅盖外侧移动,增大过线通道的面积,这样,位于过线通道处的导线也会朝向锅体外侧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的折弯量,避免导线因频繁弯折而发生折断。
进一步地,锅盖可枢转地设置在锅体上,在打开锅盖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外侧移动,在盖合锅盖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内侧移动。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导线,导线的一端位于锅体内,导线的另一端经过过线通道后延伸至锅盖内;锅体包括中板,中板与卡线扣结构滑动配合以形成供导线穿出的过线通道。
进一步地,中板上设有两个滑轨,卡线扣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滑轨配合。
进一步地,各滑轨均包括侧板和与侧板连接的支撑板,侧板上开设有长孔,卡线扣结构还包括卡扣本体,两个导向柱设置在卡扣本体的相对两侧,两个导向柱与两个长孔一一对应配合,支撑板用于防止卡线扣结构朝下转动。
进一步地,在盖合锅盖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能够在锅盖的驱动下朝向锅体内侧移动。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活动盖板,锅盖处于打开位置时,活动盖板盖设在卡线扣结构外,在盖合锅盖的过程中,活动盖板被锅盖驱动以带动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内侧移动。
进一步地,活动盖板设置在锅体的后侧,活动盖板的上端可朝向锅体的外侧摆动,并且活动盖板盖设在卡线扣结构的外侧,活动盖板具有回收位置以及外摆位置,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时,活动盖板从外摆位置运动至回收位置以驱动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内侧移动,锅盖相对于锅体打开时,活动盖板由回收位置运动至外摆位置以避开卡线扣结构。
进一步地,锅体包括中板,活动盖板的下端可枢转地设置在中板上。
进一步地,锅体的中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锅盖通过第一转轴枢转连接,第一转轴60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内以使锅盖相对于中板可转动,卡线扣结构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第一转轴60连接的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活动盖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二安装孔内以使活动盖板相对于中板可转动。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锅盖连接的中间连接件,在打开锅盖的过程中,在锅盖的驱动下,中间连接件带动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外侧移动。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此时,锅盖处于盖合位置);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打开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卡线扣结构处于锅体的外侧);
图6示出了图5的局部放大图(此时,卡线扣结构处于锅体的外侧);
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卡线扣结构位于锅体的内侧);
图8示出了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7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拆除了卡线扣结构);
图10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卡线扣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的活动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中板;111、长孔;112、支撑板;113、第一安装孔;20、锅盖;30、卡线扣结构;31、卡扣本体;32、导向柱;40、导线;41、第一连接段;42、第二连接段;50、活动盖板;51、限位筋;52、第二转轴;60、第一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中,由于卡线扣结构相对于中板是固定的,在开合锅盖的过程中,导线会随着开合锅盖的动作在转轴处产生较大角度的弯折,频繁弯折后,导线易折断,进而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10、设置在锅体10上的锅盖20以及卡线扣结构30。其中,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锅体10上,卡线扣结构30与锅体10之间形成过线通道,且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锅体10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过线通道的面积。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锅体10可移动地设置,那么在装配或者使用烹饪器具的过程中,拉动导线时,卡线扣结构30能够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因此,导线40的位于过线通道处的部分也会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40的折弯量,避免导线40因频繁弯折导致的导线折断的现象。当然,在未给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锅盖20上,这样,卡线扣结构30与锅盖20之间形成过线通道,且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锅盖20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过线通道的面积。同样地,装配或者使用烹饪器具的过程中,拉动导线时,卡线扣结构30能够朝向锅盖20外侧移动,因此,导线40的位于过线通道处的部分也会朝向锅盖20外侧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40的折弯量。
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装配或者使用烹饪器具时,锅体10上经常设置有基座和与基座连接的卡线扣结构30,以利用卡线扣结构30对导线进行限位,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卡线扣结构30设为活动连接的,即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基座是可移动的以调节卡线扣结构30与基座之间的过线通道的面积。也就是说,活动连接的卡线扣结构30不局限于设置在第一转轴60的上方,只要是用于约束导线的卡线扣结构30均可以设置成可移动的。
本实施例中,锅盖20与锅体10枢转连接,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这样,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因此,导线40的位于过线通道处的部分也会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从而减小了导线40在烹饪器具的第一转轴60处的折弯量。
具体地,如图6所示,x方向即为本实施例中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或锅体10内侧移动的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垂直于锅体10的垂直方向的中心线。
当然,在本申请未给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卡线扣结构30沿着y方向可移动设置,以改变过线通道的面积,y方向与x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优选地,该夹角为90°。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电炖锅中的一种。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导线40。导线40的一端位于锅体10内,导线40的另一端经过过线通道后延伸至锅盖20内;锅体10包括中板11,中板11与卡线扣结构30滑动配合以形成供导线40穿出的过线通道。
如图4所示,具体地,导线40包括第一连接段41和与第一连接段41连接的第二连接段42,第一连接段41穿出过线通道后伸入锅盖20内,第二连接段42位于第一转轴60附近,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段41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这样,能够减小第一连接段41与第二连接段42在垂直方向的夹角,即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42基本都位于竖直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第一连接段41与第二连接段42在垂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45°而言,本申请的实施例减小了导线40在第一转轴处的折弯量。
具体地,锅盖20可枢转地设置在锅体10上,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因此,第一连接段41也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减小了第一连接段41与第二连接段42在竖直方向的夹角,避免了导线40在第一转轴60处的折弯量。
具体地,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锅体10上。当然,在未给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锅盖20上,以在锅盖20上形成过线通道。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板11上设有两个滑轨,卡线扣结构30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32,导向柱32与滑轨配合。滑轨与导向柱32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9和图10所示,具体地,各滑轨均包括侧板和与侧板连接的支撑板112,侧板上开设有长孔111,卡线扣结构30还包括卡扣本体31,两个导向柱32设置在卡扣本体31的相对两侧,两个导向柱32与两个长孔111一一对应配合,支撑板112用于防止卡线扣结构30朝下转动。
优选地,长孔111为贯通侧板的通孔。这样,便于加工,且便于装配卡线扣结构3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锅盖20带动导线40移动,在导线40的引导下,卡线扣结构30也朝向锅体10的外侧移动,从而减少了导线40的折弯量。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锅盖20带动导线4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卡线扣结构30在活动盖板50的作用下也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上述方式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部件,直接由锅盖20带动导线40移动,由导线40引导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
图6示出了卡线扣结构30位于锅体10外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卡线扣结构30位于锅体10内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锅盖20处于盖合位置时,卡线扣结构30位于锅体10内侧,卡扣本体31的外表面与侧板的外表面平齐,这样,卡线扣结构30所占的空间较小,整个锅体10的体积较小。如图6所示,当打开锅盖20时,为避免导线40折弯,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中板11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因此,给导线40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导线40也能够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从而较小了导线40的折弯量。
具体地,上述结构的卡线扣结构30便于加工和装配,且两个导向柱32与两个长孔111一一对应配合的方式操作简单。
优选地,为便于加工,中板11、侧板与支撑板11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卡线扣结构30能够在锅盖20的驱动下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这样,盖合锅盖20的同时即可推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驱动卡线扣结构30运动,只要是能够使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活动盖板50,锅盖20处于打开位置时,活动盖板50盖设在卡线扣结构30外,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活动盖板50被锅盖20驱动以带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
通过设置活动盖板50,在盖合锅盖20的过程中,活动盖板50能够带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且利用活动盖板50驱动卡线扣结构30向锅体10内侧移动的方式不会改变烹饪器具的整体外部结构,成本较低。
具体地,活动盖板50设置在锅体10的后侧,活动盖板50的上端可朝向锅体10的外侧摆动,并且活动盖板50盖设在卡线扣结构30的外侧,活动盖板50具有回收位置以及外摆位置,锅盖20盖合于锅体10上时,活动盖板50从外摆位置运动至回收位置以驱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锅盖20相对于锅体10打开时,活动盖板50由回收位置运动至外摆位置以避开卡线扣结构30。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盖板50通过摆动的方式来遮蔽和避让卡线扣结构30,具体地,当锅盖20盖合在锅体10上时,活动盖板50紧贴锅体10的外壁从而使得活动盖板50和锅体10的外表面重合。当锅盖20打开时,活动盖板50运动至外摆位置,给卡线扣结构30留出活动空间,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时不会与活动盖板50产生干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驱动活动盖板50由回收位置移动至外摆位置。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锅体10和活动盖板50之间的复位件,复位件驱使活动盖板50由回收位置朝向外摆位置运动。具体地,复位件为扭簧结构。扭簧结构的一个扭转臂和锅体10抵接,另一个扭转臂和活动盖板50抵接。扭簧结构提供弹性力并使活动盖板50由回收位置朝向外摆位置运动。
特别地,扭簧结构的扭转臂并不是和活动盖板50连接的,也即活动盖板50运动至外摆位置时,扭簧结构的扭转臂即和活动盖板50分离。此时活动盖板50在重力的作用下持续保持倾斜姿态。当然,也可以将扭簧结构的扭转臂固定在活动盖板50上,从而使活动盖板50更加稳定的保持在外摆位置。当活动盖板50处于回收位置时,扭簧结构朝向活动盖板50的内表面施加弹性力,活动盖板50的上端被锅盖20的内壁定位。当锅盖20打开时,活动盖板50的上端失去了锅盖20的定位,此时活动盖板50通过扭簧结构的弹性力运动至外摆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扭簧结构,使活动盖板50的重心偏向于锅体10外侧,当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活动盖板50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回收位置自动移动至外摆位置,而盖上锅盖20的过程中,在锅盖20的作用下,锅盖20带动活动盖板50由外摆位置移动至回收位置,同时,活动盖板50的内壁面与卡线扣结构30抵接,以推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的内侧移动。
优选地,活动盖板50的下端可枢转地设置在中板11上,活动盖板50的上端可相对于中板11做摆开运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锅体10的中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3,锅盖20通过第一转轴60与锅体10枢转连接,第一转轴60穿设在第一安装孔113内以使锅盖20相对于中板11可转动,卡线扣结构30位于第一安装孔113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第一转轴60连接的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活动盖板5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52,第二转轴52穿设在第二安装孔内以使活动盖板50相对于中板11可转动。
上述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如图4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活动盖板50朝向中板11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筋51,限位筋51朝向中板11延伸。具体地,限位筋51和卡线扣结构30的表面配合,从而使得活动盖板50处于回收位置时,限位筋51保证活动盖板50处于竖直位置且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内侧移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替代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中板11上设置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位于第一安装孔113的下方,活动盖板5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内以使活动盖板50相对于中板11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未给出的另外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带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具体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锅盖20连接的中间连接件,在打开锅盖20的过程中,在锅盖20的驱动下,中间连接件带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只要能够带动卡线扣结构30朝向锅体10外侧移动的实施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打开锅盖的过程中,锅盖带动导线移动,在导线的引导下,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的外侧移动,从而减少了导线的折弯量。在盖合锅盖的过程中,锅盖带动导线朝向锅体内侧移动,卡线扣结构在活动盖板的作用下也朝向锅体内侧移动。上述方式结构简单,无需设置额外的部件,直接由锅盖带动导线移动,由导线引导卡线扣结构朝向锅体外侧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
锅盖(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
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所述锅体(10)或所述锅盖(20)上,所述卡线扣结构(30)与所述锅体(10)之间或所述卡线扣结构(30)与所述锅盖(20)之间形成过线通道,且所述卡线扣结构(30)相对于所述锅体(10)或所述锅盖(20)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所述过线通道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卡线扣结构(3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在打开所述锅盖(20)的过程中,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向所述锅体(10)外侧移动,在盖合所述锅盖(20)的过程中,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向所述锅体(10)内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导线(40),所述导线(40)的一端位于所述锅体(10)内,所述导线(40)的另一端经过所述过线通道后延伸至所述锅盖(20)内;所述锅体(10)包括中板(11),所述中板(11)与所述卡线扣结构(30)滑动配合以形成供所述导线(40)穿出的所述过线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1)上设有两个滑轨,所述卡线扣结构(30)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柱(32),所述导向柱(32)与所述滑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轨均包括侧板和与所述侧板连接的支撑板(112),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长孔(111),所述卡线扣结构(30)还包括卡扣本体(31),两个所述导向柱(32)设置在所述卡扣本体(31)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导向柱(32)与两个所述长孔(111)一一对应配合,所述支撑板(112)用于防止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盖合所述锅盖(20)的过程中,所述卡线扣结构(30)能够在所述锅盖(20)的驱动下朝向所述锅体(10)内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活动盖板(50),所述锅盖(2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活动盖板(50)盖设在所述卡线扣结构(30)外,在盖合所述锅盖(20)的过程中,在所述锅盖(20)的驱动下,所述活动盖板(50)带动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向所述锅体(10)内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板(50)设置在所述锅体(10)的后侧,所述活动盖板(50)的上端可朝向所述锅体(10)的外侧摆动,并且所述活动盖板(50)盖设在所述卡线扣结构(30)的外侧,所述活动盖板(50)具有回收位置以及外摆位置,所述锅盖(20)盖合于所述锅体(10)上时,所述活动盖板(50)从所述外摆位置运动至所述回收位置以驱动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向所述锅体(10)内侧移动,所述锅盖(20)相对于所述锅体(10)打开时,所述活动盖板(50)由所述回收位置运动至所述外摆位置以避开所述卡线扣结构(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包括中板(11),所述活动盖板(50)的下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中板(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的中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3),所述锅盖(20)通过第一转轴(60)与所述锅体(10)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0)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3)内以使所述锅盖(20)相对于所述中板(11)可转动,所述卡线扣结构(3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3)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60)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活动盖板(5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转轴(52),所述第二转轴(52)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活动盖板(50)相对于所述中板(11)可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所述锅盖(20)连接的中间连接件,在打开所述锅盖(20)的过程中,在所述锅盖(20)的驱动下,所述中间连接件带动所述卡线扣结构(30)朝向所述锅体(10)外侧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CN201721008671.8U 2017-08-11 2017-08-1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510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8671.8U CN208510663U (zh) 2017-08-11 2017-08-1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8671.8U CN208510663U (zh) 2017-08-11 2017-08-1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0663U true CN208510663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2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8671.8U Active CN208510663U (zh) 2017-08-11 2017-08-1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0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6048A (zh) * 2020-10-30 2021-03-02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锅盖开闭的动力系统及厨房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6048A (zh) * 2020-10-30 2021-03-02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锅盖开闭的动力系统及厨房机器人
CN112426048B (zh) * 2020-10-30 2022-10-14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锅盖开闭的动力系统及厨房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4290B2 (en) Door hinge device with fulcrum at variable position
CN107630610B (zh) 一种铰链组件及包括其的冰箱
CN106930054B (zh) 一种控制面板及具有该控制面板的洗衣机
RU2009113532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CN208510663U (zh) 烹饪器具
EP2998429A1 (en) Home appliance having movable door handle
CN109615943A (zh) 一种远程控制教学机器人
CN108903264A (zh) 超短翻降融合一体机
CN10343855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支撑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6413304U (zh) 一种家用电器控制面板的旋转机构
CN207912546U (zh) 烹饪器具
CN108402664A (zh) 拨片手控器及具有该手控器的升降桌
CN208941760U (zh) 烹饪器具
CN208863704U (zh) 一种拨片手控器及具有该手控器的升降桌
CN203684879U (zh) 定位自滑闭合门轴及包含该定位自滑闭合门轴的柜子
US1861520A (en) Cabinet
WO2013190449A1 (en) Liftable/lowerable bed
CN208973485U (zh) 电饭煲
CN207631760U (zh) 一种自动打开式护肤品包装盒
CN107536457B (zh) 烹饪器具
CN208491875U (zh) 一种食物搅拌器具的安全保护结构
CN108713977A (zh) 电饭煲
CN209523545U (zh) 隐藏拉手
CN214062673U (zh) 烹饪器具
CN109140892A (zh) 一种冰箱箱体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