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065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0659U
CN208510659U CN201720979938.1U CN201720979938U CN208510659U CN 208510659 U CN208510659 U CN 208510659U CN 201720979938 U CN201720979938 U CN 201720979938U CN 208510659 U CN208510659 U CN 208510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ot
cooking apparatus
mounting base
inn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99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金炬
何国营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799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0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内衬及设置在内衬下方的内盖;元器件,可浮动地设置在内衬上;止挡件,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上浮,当元器件上浮至最大行程时,元器件被止挡件止挡;缓冲件,设置在止挡件与元器件之间,以减小止挡件和元器件之间的冲击。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寿命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锅盖,锅盖包括内衬、可浮动地设置在内衬上的测量装置以及设置在内衬上用以止挡测量装置的止挡结构,当锅体内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测量装置会迅速上升直至碰撞到止挡结构为止。长期的冲击,使得止挡结构容易变形,进而使得烹饪器具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内衬及设置在内衬下方的内盖;元器件,可浮动地设置在内衬上;止挡件,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上浮,当元器件上浮至最大行程时,元器件被止挡件止挡;缓冲件,设置在止挡件与元器件之间,以减小止挡件和元器件之间的冲击。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缓冲件。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上浮。由于缓冲件设置在止挡件与元器件之间,因此当元器件与止挡件接触时,缓冲件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使得止挡件受到元器件的冲击力减小,从而减小了止挡件的形变量,延长烹饪器具的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寿命短的问题。
进一步地,元器件包括测量装置以及安装测量装置的安装座,安装座可浮动地设置在内衬上,测量装置伸入至锅体内以用于测量,缓冲件设置在安装座与止挡件之间。
进一步地,缓冲件设置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内衬上设置有安装安装座的装配孔,安装座上设置有止挡结构,安装座通过止挡结构挂设在装配孔处以防止安装座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装配孔内脱出,缓冲件设置在止挡结构上。
进一步地,缓冲件为缓冲垫圈,缓冲垫圈由软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夹设在测量装置与内盖之间以密封测量装置与内盖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在内衬或元器件上,并且第二密封件位于内盖与安装座之间以密封内盖与安装座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止挡件为设置在内衬上的压盖,烹饪器具还包括开盖手柄,开盖手柄可枢转地设置在压盖上,开盖手柄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开盖手柄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锅盖上的锅牙与锅体上的盖牙相配合,当开盖手柄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锅牙与盖牙分离。
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遮盖在内盖下方的遮盖组件以遮挡元器件。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一个方向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锅盖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锅盖的除去了遮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第一限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第二限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一个角度的遮盖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弹性回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滑动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遮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盖体组件与遮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锅盖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8的另一个角度的遮盖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上盖组件与内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另一个方向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锅盖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6的锅盖的安装座与缓冲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6的锅盖的除去了测量装置、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9的锅盖的除去了安装座和弹性回复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1的锅盖的第二密封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23的锅盖的第一密封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16的锅盖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7示出了图26的烹饪器具的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滑槽;2、间隙;10、锅盖;11、避让槽;20、上盖组件;21、内衬;211、装配孔;22、锁圈;30、内盖组件;31、内盖;311、避让孔;312、内盖本体;313、安装凹部;314、环形凹槽;32、第一限位座;321、第一安装段;322、配合段;323、卡槽;33、第二限位座;331、第二安装段;332、限位座延伸段;333、第二卡钩;34、密封圈固定架;341、容纳凹槽;40、遮盖组件;41、遮盖支架;411、第一卡钩;412、滑动卡扣;4121、滑动部;4122、钩部;4123、拨动部;413、容纳凹部;42、遮盖;421、过流通道;422、卡脚;50、待遮挡部件;51、限压阀组件;52、浮子;60、弹性回复件;70、盖板;80、盖体组件;90、凸扣结构;91、第一弧面;92、第二弧面;100、内锅;110、密封圈;111、第三唇边;1111、第一延伸段;1112、第二延伸段;112、第四唇边;113、第五唇边;120、元器件;121、测量装置;1211、测温装置本体;1212、测温探头;1213、柱体部;1214、环形凸缘;122、安装座;1221、安装座本体;1222、延伸筒;1223、止挡结构;140、第二密封件;141、第一裙边;142、第二裙边;143、筒体段;144、第三裙边;150、第一密封件;151、密封件主体;152、第一唇边;153、第二唇边;154、导向面;155、安装孔;170、缓冲件;200、密封件;210、压盖;220、弹性复位机构;230、止挡面;240、开盖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锅盖10。其中,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10盖设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上盖组件20、内盖组件30以及遮盖组件40,遮盖组件40包括遮盖支架41以及盖设在遮盖支架41底部的遮盖42,遮盖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以将遮盖组件4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当遮盖组件4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时,遮盖42遮挡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遮盖组件4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时,遮盖42遮挡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结构复杂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露出,从而使得锅盖露出的部分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外观不美观的问题。此外,由于遮盖组件40遮挡在内盖组件30的下方,因此在烹饪时食物会粘附在遮盖组件40上,而不会粘附在内盖组件30上,从而使得清洗简单,改善用户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组件40卡接连接在内盖组件30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用户安装和拆卸,从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42遮挡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钩411,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滑动卡扣412,第一卡钩411与滑动卡扣412设置在遮盖支架41相对的两端,内盖组件3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钩411配合的卡槽323以及与滑动卡扣412配合的第二卡钩333,第一卡钩411伸入卡槽323内后,滑动卡扣412与第二卡钩333配合以将遮盖支架41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具体地,当安装时,先将第一卡钩411伸入内盖组件30上的卡槽323内,然后以第一卡钩411为旋转中心旋转遮盖组件40,使得遮盖组件40逐渐向内盖组件30转动。当遮盖组件40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滑动卡扣412能够与第二卡钩333扣合使得遮盖组件40能够稳定地装配在内盖组件30上。上述结构简单,不但使得安装更加简便,还使得遮盖组件40能够牢固地装配在内盖组件30上。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支架41上设置有滑槽1,至少部分滑动卡扣412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1内,滑动卡扣412与滑槽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回复件60,当滑动卡扣412受到远离第二卡钩333方向的力时,滑动卡扣412向远离第二卡钩333的方向移动,当滑动卡扣412不受外力时,滑动卡扣412在弹性回复件6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着第二卡钩333移动,并与第二卡钩333配合。具体地,当安装遮盖组件40时,先将第一卡钩411伸入内盖组件30上的卡槽323内,然后以第一卡钩411为旋转中心旋转遮盖组件40,使得遮盖组件40逐渐向内盖组件30转动。当遮盖组件40转动至其上的滑动卡扣412与第二卡钩333接触时,随着遮盖组件40的转动,第二卡钩333向遮盖组件40施加一个外力,使得滑动卡扣412向远离第二卡钩333的方向移动,在上述过程中,弹性回复件60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遮盖组件40转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二卡钩333与滑动卡扣412分离,此时第二卡钩333不再向遮盖组件40施加外力,弹性回复件60释放其弹性势能,使得滑动卡扣412向着第二卡钩33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滑动卡扣412与第二卡钩333扣合。上述结构简单,弹性回复件60能够对滑动卡扣412施加外力,使得滑动卡扣412有向第二卡钩333移动的趋势,保证烹饪器具在工作时,滑动卡扣412不与第二卡钩333脱离,使得遮盖组件40能够牢固地装配在内盖组件30上。
如图1至图3、图6、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卡扣412包括滑动部4121、设置在滑动部4121靠近第二卡钩333一侧的钩部4122以及设置在滑动部4121下部的拨动部4123,滑槽1的底部设置有避让拨动部4123的避让槽11,拨动部4123能够在避让槽11内沿预定方向移动。具体地,当遮盖组件4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时,钩部4122的下表面与第二卡钩333的钩部的上表面抵接。上述结构使得第二卡钩333的钩部能够托住钩部4122以使遮盖组件40能够装配在内盖组件30上。当拆卸遮盖组件40时,用户向预定方向拨动拨动部4123,使得滑动卡扣412远离第二卡钩333,当滑动卡扣412移动至钩部4122的下表面与第二卡钩333的钩部的上表面脱离时,遮盖组件40即可从内盖组件30上卸下。上述结构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速拆卸遮盖组件40的拨动部4123,从而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避让槽11的两侧的槽壁能够限位拨动部4123,以使拨动部4123只能沿预定方向拨动。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支架41上设置有容纳凹部413,容纳凹部413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0,盖板70与容纳凹部413的内壁共同形成滑槽1。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滑动卡扣412上下窜动,从而保证滑动卡扣412与第二卡钩333能够相扣合。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组件30包括内盖31以及设置在内盖31上的第一限位座32,第一限位座32包括第一安装段321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段321两侧的配合段322,第一限位座32通过第一安装段321安装在内盖31上,卡槽323形成在配合段322上。具体地,第一安装段3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座安装孔,内盖3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座安装孔配合的第一内盖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一限位座安装孔以及第一内盖安装孔以将第一限位座32固定在内盖31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段322为配合块,配合块上设置有卡槽323。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第一卡钩411的钩部为两个,配合块为与第一卡钩411对应设置的两个。上述结构使得遮盖组件40能够牢固地装配在内盖组件30上。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组件30包括内盖31以及设置在内盖31上的第二限位座33,第二限位座33包括第二安装段331以及设置在第二安装段331下方的限位座延伸段332,第二卡钩333形成在限位座延伸段332的靠近滑动卡扣412的一侧。具体地,第二安装段33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座安装孔。内盖31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座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内盖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二限位座安装孔以及第二内盖安装孔以将第二限位座33固定在内盖31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组件30上穿设有限压阀组件51,遮盖42上设置有过流通道421,锅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过流通道421以及限压阀组件51排至外界。具体地,当锅体内的食物被加热时,气体会从过流通道421排出至遮盖42与内盖31之间,内盖31上穿设有限压阀组件51,当遮盖42与内盖31之间的气体压力大于预定值时,限压阀组件51开启以降低压力值,保证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如图11、图26和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42上设置有卡脚422,遮盖42通过卡脚422卡接在遮盖支架41的底部。具体地,遮盖支架41上设置有安装孔,当安装遮盖42时,将遮盖42的卡脚422穿过安装孔,并将伸出安装孔的部分弯折形成弯折段,弯折段的下表面抵接在遮盖支架41的上表面上以使遮盖42能够钩挂在遮盖支架41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遮盖42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螺钉连接等形式进行安装。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1上还设置有浮子52,上述浮子52可以为止开浮子或冷气杆等。遮盖42能够遮挡住浮子52,以使锅盖的外观更加美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限压阀组件51与浮子52均为待遮挡部件50中的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待遮挡部件50还可以包括测压装置等其他待遮挡元件,在此不一一列出。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20与内盖组件30形成盖体组件80,第二连接结构可滑动地设置,第二连接结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当第二连接结构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二连接结构能够将遮盖组件40锁定在盖体组件80上,当第二连接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遮盖组件40能够从盖体组件80上卸下,遮盖组件40上还设置有凸扣结构90,当拆卸遮盖组件40时,捏住凸扣结构90与第二连接结构,当第二连接结构朝向凸扣结构90滑动至解锁位置时,遮盖组件40能够卸下。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遮盖组件40上设置有凸扣结构90,当拆卸遮盖组件40时,用户一个手指拨动第二连接结构,另一个手指抵接在凸扣结构90上,当第二连接结构被拨动至解锁位置时,捏住第二连接结构与凸扣结构90并向远离盖体组件80的方向施加力,即可轻松将遮盖组件40卸下。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在拆卸遮盖组件40时更容易施力,使得第二连接结构能够更轻松地滑至解锁位置,从而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遮盖组件40拆卸不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可以选择用食指抵住凸扣结构90,然后用大拇指拨动第二连接结构,以使第二连接结构向凸扣结构90滑动。上述动作形成“捏”的动作。上述结构使得食指不会打滑,从而使得拇指更容易对第二连接结构施力,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地将遮盖组件40“捏”下。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拆卸遮盖组件40时,先用食指抵住凸扣结构90,然后用大拇指拨动拨动部4123。其中,大拇指与拨动部4123远离凸扣结构90的表面配合。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扣结构90向遮盖组件40中部延伸,凸扣结构90的靠近遮盖组件40的表面与遮盖组件4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上述结构使得凸扣结构90的靠近遮盖组件40的表面与遮盖组件4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容纳手指的空间,以方便用户操作。此外,凸扣结构90的靠近遮盖组件40的表面为第一弧面91。用户的手指与弧面配合能够改善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扣结构90的远离遮盖组件40的表面为第二弧面92,第一弧面91的弧度小于第二弧面92的弧度。第一弧面91的半径小于第二弧面92的半径。上述结构使得凸扣结构9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更低,从而减小产品的体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凸扣结构90为环形扣。具体地,在拆卸遮盖组件40时,先用食指穿过环形扣,然后用大拇指拨动拨动部4123。其中,大拇指与拨动部4123远离凸扣结构90的表面配合。上述结构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扣结构90设置在容纳凹部413的外壁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扣结构90与容纳凹部413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扣结构90设置在容纳凹部413的靠近遮盖组件40中部的外壁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拆卸。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包括内衬21及设置在内衬21下方的内盖31,烹饪器具还包括元器件120、第一密封件150以及第二密封件140。元器件120包括测量装置121以及安装测量装置121的安装座122,安装座122穿设在内衬21上,测量装置121穿设在安装座122上并伸入至锅体内用于测量。第一密封件150设置在内盖31上并位于测量装置121与内盖31之间以密封测量装置121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件140设置在内衬21或元器件120上,并且第二密封件140位于内盖31与安装座122之间以密封内盖31与安装座122之间的间隙2。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密封测量装置121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的第一密封件150以及密封内盖31与安装座122之间的间隙2的第二密封件140。上述结构使得烹饪器具具有两重密封,密封性好。且当第一密封件150失效时,第二密封件140仍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安全性低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二密封件140设置在内衬21或是元器件120上,因此,当用户拆卸内盖31进行清洗时,只需清洗安装在内盖31上的第一密封件150即可,方便用户清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40设置在元器件120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和装配。
如图15至图19、图21和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元器件120包括测量装置121以及安装测量装置121的安装座122,安装座122可浮动地设置在内衬21上,测量装置121伸入至锅体内,安装座122的侧壁底部与内盖31之间具有间隙2,第二密封件140包括第一裙边141以及设置在第一裙边141的周向外侧的第二裙边142,第一裙边141与内盖31抵接,第二裙边142横向伸入间隙2内以密封间隙2。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的第二密封件140包括第一裙边141以及设置在第一裙边141的周向外侧的第二裙边142,第一裙边141与内盖31抵接,第二裙边142横向伸入间隙2内以密封安装座122的侧壁底部与内盖31之间的间隙2。当锅体内的压力增大时,锅体内的气体会抵顶第一裙边141使第一裙边141朝向间隙2移动,由于上述间隙2被第二裙边142密封因此第一裙边141不会进入该间隙2中,从而防止第二密封件140失效,保证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如图15至图19、图21和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40包括筒体段143以及设置在筒体段143上端的第三裙边144,第一裙边141与第二裙边142位于筒体段143的底部,第三裙边144向筒体段143的内部延伸并夹设在测量装置121与安装座122之间。具体地,在装配元器件120时,先将第二密封件140套设在测量装置121上,然后将带有第二密封件140的测量装置121伸入安装座122的安装孔内。当测量装置121伸入至预定位置时,测量装置121被安装座122分隔为伸入段以及未伸入段,第三裙边144夹在安装座122的底部与未伸入段之间。最后将螺母拧在伸入段上,以使测量装置121紧固在安装座122上。与此同时,紧固螺母使得安装座122的底部与未伸入段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使得伸入该间隙内的第三裙边144被牢牢固定。因此上述结构简单,在装配元器件120的同时还能够完成对第二密封件140的紧固,减少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7和图18、图21和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量装置121包括测温装置本体1211以及设置在测温装置本体1211底端的测温探头1212,测温探头1212伸入锅体内,测温装置本体1211具有环形凸缘1214,第三裙边144夹设在环形凸缘1214与安装座122之间。具体地,在装配元器件120时,先将第二密封件140套设在测量装置121上,并且使第三裙边144的下表面与环形凸缘1214的上表面贴合。然后将测量装置121从下至上伸入安装座122的安装孔内。当测量装置121伸入至预定位置时,第三裙边144夹设在安装座122的底面与环形凸缘1214的上表面之间,最后将将螺母拧在伸入段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22包括安装座本体1221以及设置在安装座本体1221下方的延伸筒1222,延伸筒1222的底部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形成间隙2。上述结构使得第二裙边142的厚度不必过厚,从而易于加工生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筒体段143的外侧壁与延伸筒1222的内侧壁贴合,第三裙边144的上表面与安装座本体1221的下表面贴合。上述结构大大增加了第二密封件140与安装座122的贴合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如图17和图18所示,内盖31包括内盖本体312以及安装凹部313,安装凹部313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避让元器件120的避让孔311,第一裙边141位于安装凹部313内并与安装凹部313的侧壁抵接。具体地,当锅体内的压力增大时,锅体内的气体会抵顶第一裙边141以使第一裙边141进一步压在安装凹部313的侧壁上,从而进一步防止锅体内的气体从内盖31与第一裙边141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如图17、图18、图23和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50包括密封件主体151以及设置在密封件主体151周向外侧的第一唇边152和第二唇边153,密封件主体151具有底壁以及侧壁,侧壁夹设在元器件120与避让孔311的孔壁之间,侧壁的内表面为导向面154,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55,在内盖31装配至上盖组件20上时,元器件120在导向面154的导向下伸入安装孔155内,第一唇边152夹设在元器件120与内盖31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唇边153与内盖31的下表面贴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密封件150的密封件主体151具有底壁以及侧壁,侧壁夹设在元器件120与避让孔311的孔壁之间,侧壁的内表面为导向面154。当需要将第一密封件150安装在元器件120上时,将元器件120对准安装孔155,并向安装孔155内伸入,在伸入的过程中,元器件120会与导向面154配合。在导向面154的导向下,元器件120能够顺利地进入安装孔155内,完成安装。上述结构使得安装更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安装不便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唇边152夹设在元器件120与内盖31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唇边153与内盖31的下表面贴合,因此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密封件150与元器件120的贴合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密封性更好。
如图18和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面154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收缩。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导向斜面的纵截面的斜率可以保持不变,还可以有一定的变化。
如图18、图23和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温探头1212伸入安装孔155内,测温装置本体1211的底面与第一唇边152的上表面、导向面154以及底壁的上表面贴合。上述结构使得测温装置本体1211与第一密封件150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第一密封件150的密封性。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本体1211包括柱体部1213以及设置在柱体部1213侧壁上的环形凸缘1214,第一唇边152夹设在环形凸缘1214的下表面与内盖31的上表面之间。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此外,上述环形凸缘1214的设置除了能够增加测温装置本体1211与第一密封件150的接触面积之外还能实现第一密封件150的安装。
如图16至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包括内锅100,内锅100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件200。密封件200夹设在元器件120与内盖31之间以密封元器件120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其中,当内锅100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120以及内盖31上浮,当元器件120达到最大行程时,内盖31能够继续上浮以使密封件200处于压缩状态。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密封件200夹设在元器件120与内盖31之间以密封元器件120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当内锅100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内锅100内的气体抵顶内盖31向上移动,内盖31带动元器件120上浮。当元器件120达到最大行程不能再继续上浮时,内盖31的行程还未达到最大行程,即内盖31仍旧能够上浮。随着内盖31的上浮,夹在内盖31与元器件120之间的缝隙内的密封件200会由于受到外力而被压缩,从而使得密封件200与内盖31以及元器件120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大大提高密封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饪器具的密封性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密封件200包括第一密封件150以及第二密封件140。此外,上述密封元器件120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包括安装座122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以及测量装置121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第一密封件150用以密封测量装置121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件140密封安装座122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元器件120为测温元器件以测量内锅100内的温度。通过检测内锅100内的气体的温度能够实时调整烹饪器具的加热策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元器件120不限与测温元器件,也可以为测压元器件。
如图17、图18和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衬21上设置有安装安装座122的装配孔211,安装座122上设置有止挡结构1223,安装座122通过止挡结构1223挂设在装配孔211处以防止安装座122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装配孔211内脱出。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内衬21上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的内表面形成装配孔211。当内锅100内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止挡结构1223远离安装筒。当内锅100内的气体压力不足以克服内盖31以及元器件120的重力时,安装座122开始下降。止挡结构1223向着安装筒的方向移动,并最终挂在安装筒的上端(即止挡结构1223的下表面与安装筒的上端抵接)
如图16、图17、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衬21上设置有压盖210,压盖210与安装座122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220,当内锅100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安装座122上浮,弹性复位机构220压缩,当元器件120达到最大行程时,安装座122的止挡结构1223与压盖210的止挡面230抵接,当内锅100内的压力降低时,安装座122能够在弹性复位机构220的弹性回复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16、图17和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0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内衬21下方的锁圈22,锁圈22上设置有盖牙,锅体上设置有锅牙,盖牙与锅牙配合以使锅盖10锁定在锅体上,在竖直方向上,内盖31与锁圈22之间的最小距离H大于止挡结构1223的上表面与止挡面230之间的距离D。具体地,当内锅100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内锅100内的气体抵顶内盖31向上移动,内盖31带动元器件120上浮。当元器件120的止挡结构1223的上表面与止挡面230接触时,元器件120即达到了最大行程而不能继续上浮。但由于内盖31与锁圈22之间的最小距离H大于止挡结构1223的上表面与止挡面230之间的距离D,因此内盖31还能够继续上升,密封件200能够被挤压,从而实现提高烹饪器具的密封性的目的。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H-D小于等于5mm。进一步优选地,H-D在0.5mm至2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密封件200的密封效果最佳。
如图16、图17、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衬21上设置有开盖手柄240,开盖手柄240可枢转地设置在压盖210上,开盖手柄240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开盖手柄24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锅牙与盖牙相配合,当开盖手柄24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锅牙与盖牙分离。上述压盖210既能够作为开盖手柄240的枢转轴,又能够止挡安装座122,因此上述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两种功能,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6、图25至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圈110,设置在锅盖10上,密封圈110包括第三唇边111以及第四唇边112,第三唇边111密封内盖组件30与内锅100之间的缝隙,第四唇边112密封内盖组件30与遮盖组件40之间的缝隙。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圈110,密封圈110包括第三唇边111以及第四唇边112,第三唇边111密封内盖组件30与内锅100之间的缝隙,第四唇边112密封内盖组件30与遮盖组件40之间的缝隙。上述结构通过同一个密封圈110即可实现内盖组件30与内锅100的密封以及内盖组件30与遮盖组件40的密封,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安装时仅安装一个密封圈110即可,因此上述结构还能够大大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25和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唇边112向着内盖组件30的中部延伸,并且第四唇边112朝向内盖组件30弯曲。具体地,当第四唇边112受到向上的挤压力时(上述挤压力可以是遮盖组件40带来的,也可以是锅体内的气体压力带来的),会将第四唇边112向内盖组件30挤压,从而使得第四唇边112与内盖组件30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密封性。
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在内盖组件30上,在密封圈11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后安装遮盖组件40以使第四唇边112夹设在内盖组件30与遮盖组件40之间。具体地,在安装时,先将密封圈11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此时第四唇边112部分已经贴在内盖组件30上。然后,将遮盖组件40的将第一卡钩411伸入内盖组件30上的卡槽323内,接着以第一卡钩411为旋转中心旋转遮盖组件40,使得遮盖组件40逐渐向内盖组件30转动。当滑动卡扣412与第二卡钩333扣合时,第四唇边112即被夹设在内盖组件30与遮盖组件40之间。上述结构简单,方便装配。
如图11、图25至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盖组件40包括遮盖42以及遮盖支架41,遮盖42通过遮盖支架41固定在内盖组件30上,第四唇边112夹设在遮盖支架41与内盖组件30之间。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如图25至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10还包括第五唇边113,密封圈110通过第五唇边113固定在内盖组件30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密封性好。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组件30包括设置在内盖31边沿处的密封圈固定架34,第五唇边113夹设在内盖31与密封圈固定架34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密封圈110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从而保证密封圈110的可靠性。当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上述密封圈110安装在内盖组件30上的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为粘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固定架34朝向内盖31的表面上设置有容纳凹槽341,第五唇边113的端部伸入容纳凹槽341内。具体地,在安装时,先将第五唇边113的端部伸入容纳凹槽341内,以使密封圈110的位置固定,然后再将装配好密封圈110的密封圈固定架34固定在内盖31上以完成内盖组件30的安装。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在安装内盖31时,密封圈110不会窜位,从而使得密封圈110的安装更加便捷。
如图25和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唇边111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111以及与第一延伸段1111连接并竖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段1112,第一延伸段1111与第四唇边112连接,第一延伸段1111的上表面与密封圈固定架34的下表面贴合,第二延伸段1112的外表面与内锅100的内表面贴合。若锅体内的气体从第四唇边112与内盖31之间的缝隙溢出的话,则会被第一延伸段1111进行二次密封,以进一步提高密封圈110的密封性。
如图25和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31的底部的边沿处设置有环形凹槽314,密封圈固定架34为设置在环形凹槽314内的环形固定架,环形凹槽314的槽壁与环形固定架的内环之间具有缝隙,第三唇边111伸入缝隙内以进行密封。上述结构使得第三唇边111与环形凹槽314的槽壁以及环形固定架的内环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密封性。
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止挡件以及缓冲件170。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120上浮,当元器件120上浮至最大行程时,元器件120被止挡件止挡。缓冲件170设置在止挡件与元器件120之间,以减小止挡件和元器件120之间的冲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缓冲件170。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元器件120上浮。由于缓冲件170设置在止挡件与元器件120之间,因此当元器件120与止挡件接触时,缓冲件170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使得止挡件受到元器件120的冲击力减小,从而减小了止挡件的形变量,延长烹饪器具的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寿命短的问题。
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70设置在安装座122与止挡件之间。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70设置在安装座122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缓冲件170还可以设置在止挡件上。
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70设置在止挡结构1223上。由于止挡结构1223距离止挡件的距离较小,因此将缓冲件170设置在止挡结构1223上可以使得缓冲件170的厚度较薄,从而方便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70为缓冲垫圈,缓冲垫圈由软质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软质材料指的是硅胶、橡胶、海绵等能够减小两部件之间的冲击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为压盖210。述压盖210既能够作为开盖手柄240的枢转轴,又能够止挡安装座122,因此上述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两种功能,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锅体内的加热装置,用以加热所述锅体内的食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
锅盖(10),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10)包括内衬(21)及设置在所述内衬(21)下方的内盖(31);
元器件(120),可浮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1)上;
止挡件,当所述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所述元器件(120)上浮,当所述元器件(120)上浮至最大行程时,所述元器件(120)被所述止挡件止挡;
缓冲件(170),设置在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元器件(120)之间,以减小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元器件(120)之间的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120)包括测量装置(121)以及安装所述测量装置(121)的安装座(122),所述安装座(122)可浮动地设置在所述内衬(21)上,所述测量装置(121)伸入至所述锅体内以用于测量,所述缓冲件(17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22)与所述止挡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17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1)上设置有安装所述安装座(122)的装配孔(211),所述安装座(122)上设置有止挡结构(1223),所述安装座(122)通过所述止挡结构(1223)挂设在所述装配孔(211)处以防止所述安装座(122)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所述装配孔(211)内脱出,所述缓冲件(170)设置在所述止挡结构(12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170)为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由软质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150),夹设在所述测量装置(121)与所述内盖(31)之间以密封所述测量装置(121)与所述内盖(31)之间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140),设置在所述内衬(21)或所述元器件(120)上,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140)位于所述内盖(31)与所述安装座(122)之间以密封所述内盖(31)与所述安装座(122)之间的间隙(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设置在所述内衬(21)上的压盖(210),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开盖手柄(240),所述开盖手柄(24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压盖(210)上,所述开盖手柄(240)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开盖手柄(240)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锅盖(10)上的锅牙与所述锅体上的盖牙相配合,当所述开盖手柄(240)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锅牙与所述盖牙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还包括遮盖在所述内盖(31)下方的遮盖组件(40)以遮挡所述元器件(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CN201720979938.1U 2017-08-07 2017-08-0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510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9938.1U CN208510659U (zh) 2017-08-07 2017-08-0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9938.1U CN208510659U (zh) 2017-08-07 2017-08-0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0659U true CN208510659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2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9938.1U Active CN208510659U (zh) 2017-08-07 2017-08-0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0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9423B (zh) 电压力锅
CN105105645B (zh) 家用电器开盖及保温盖板防漏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106618157B (zh) 烹饪装置
CN208510658U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659U (zh) 烹饪器具
CN208491741U (zh) 烹饪器具
CN208491724U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660U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716U (zh) 烹饪器具
CN208491723U (zh) 烹饪器具
CN109381001A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657U (zh) 烹饪器具
CN105816022A (zh) 烹饪器具
CN109381002A (zh) 烹饪器具
CN205083290U (zh) 家用电器开盖及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06062931U (zh) 电饭煲及其盖体
CN205359064U (zh) 一种方便单手操作的饮水杯
CN205433283U (zh) 烹饪器具
CN203263011U (zh) 一种平稳开盖的连体式电热烹饪器具
CN211534323U (zh) 一种洗碗机门的密封结构
CN108720618B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7428988U (zh) 烹饪器具
CN210354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1408617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21391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