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8879U - 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8879U
CN208508879U CN201820991601.7U CN201820991601U CN208508879U CN 208508879 U CN208508879 U CN 208508879U CN 201820991601 U CN201820991601 U CN 201820991601U CN 208508879 U CN208508879 U CN 208508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hotovoltaic module
photovoltaic
light
photovoltaic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16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东梅
彭丽霞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Arte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Arte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Arte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Arte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16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8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8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8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及支撑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受光面及第一背光面;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具有反光面的反光组件,所述反光面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受光面。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在光伏组件受光面相对的位置设置反光组件,增强光伏组件受光面的受光量,提升光电转换率。

Description

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系统一般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如果根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形式、应用规模和负载的类型可以细致的划分为多种类型。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太阳能供电的光伏系统或综合利用太阳能的并网混供系统,其通常负载功率较大,为了保证可以可靠地给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相应的系统规模也较大,需要配备较大的光伏组件阵列以及较大的蓄电池组,其常见的应用形式有通信、遥测、监测设备电源,农村的集中供电,航标灯塔、路灯等。所述光伏系统通常包括:光伏组件及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支撑件;光伏组件可分为单面光伏组件和双面光伏组件。
现有的光伏组件中朝阳的受光面仅接收自然光的直射光线,其利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及支撑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受光面及第一背光面;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具有反光面的反光组件,所述反光面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受光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面为弧形反光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受光面所在平面和所述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夹角呈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最高点,且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光组件的中心点;
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最高点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光组件的中心点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弧形反光面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顶端的反光主体,所述弧形反光面自所述反光主体朝向所述第一受光面凹设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垂直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两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顶端的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一支架和 /或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低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所述反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及支撑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二受光面及第二背光面;所述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之间,且所述反光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为双面光伏组件;
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背光面的弧形导光板,所述弧形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区域朝远离所述第二背光面的方向凸伸出第二受光面,且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边缘与所述弧形导光板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光板上开设有排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导光板一体成型,或由多段连续的子弧形导光板可选择地拼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在光伏组件受光面相对的位置设置反光组件,增强光伏组件受光面的受光量,提升光电转换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10,支撑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的第一支撑组件20,具有反光面31 的反光组件30。
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受光面11及第一背光面13,所述第一受光面11朝阳设置。
所述反光面31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受光面1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光伏组件10朝阳的第一受光面11侧增设反光组件30,可增强第一光伏组件10的第一受光面11的光吸收和转换,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第一光伏组件10可为单面光伏组件或双面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为单面光伏组件,其可由一片单面太阳能电池板或多片单面太阳能电池板拼接形成。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0包括: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两端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3、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3顶端的第一支撑件25、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25及所述第一支架21 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3的第一支撑梁27,其中,所述第一支架21低于所述第二支架23,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5,且所述反光组件 3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远离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一侧。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3均可由石墩及立柱组成,所述第一支撑件25可以设置为平板形状,亦可以设置为梁的形状,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3之间还可以设置若干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25的支架,以配合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3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25,加固第一支撑组件20,第一支撑梁27与第一支撑件25、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3之间可通过铰链、螺钉螺母等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不做继续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面31为弧形反光面;其可以正对所述第一受光面11设置,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受光面11呈角度设置;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反光面31沿竖直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弧形反光面 31最高点311与最低点313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受光面所在平面和所述最高点311与最低点313之间连线的夹角呈锐角,以达到较好的光反射角度。
本实用新型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面31与第一受光面11的相对位置,仅需要保证发射至反光面31的至少一部分光线可以反射至所述第一受光面 11即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更多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受光面11,提高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所述弧形反光面31的最高点311高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的最高点101,且所述弧形反光面31的最低点313 低于所述第一光组件10的中心点103。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反光面31的最高点311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的最高点101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所述弧形反光面31的最低点313与所述第一光组件 10的中心点103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组件30还包括,用于支撑和调节弧形反光面31的支撑架33,设置于支撑架33顶端的反光主体35;所述支撑架33与第一支架31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远离所述第二支架23 的一侧,所述弧形反光面31自所述反光主体35朝向所述第一受光面11凹设形成,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节支撑架33与所述第一支架21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支撑架33的高度,间接调节弧形反光面31与第一受光面11之间的间距。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反光面还可以通过其他零部件进行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参照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系统上进行改进,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40及支撑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的第二支撑组件50,其中,所述反光组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之间,且所述反光组件30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50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同样可为单面光伏组件或双面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受光面41及第二背光面43,所述第二受光面41朝阳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50的结构与第一支撑件 20的结构相同,其包括: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 两端的第三支架51和第四支架53、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1和第四支架53顶端的第二支撑件55、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55及所述第三支架51和/或所述第四支架 53的第二支撑梁57,其中,所述第三支架51低于所述第四支架53,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57,所述反光组件30位于所述第四支53架远离所述第三支架51的一侧,且所述反光组件3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四支架 53;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架51和第四支架53均可由石墩及立柱组成,所述第二支撑件55可以设置为平板形状,亦可以设置为梁的形状,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所述第三支架51和所述第四支架53之间还可以设置若干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55的支架,以配合所述第三支架51和所述第四支架53 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55,加固第二支撑组件50,第二支撑梁57与第二支撑件 55、第三支架51和/或第四支架53之间可通过铰链、螺钉螺母等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不做继续赘述。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组件30与第二支撑件50可拆卸地连接设置,具体的,所述反光组件30还包括一连接支架37,所述反光组件30通过连接支架37连接第四支架53。所述连接支架37自所述反光主体35背离所述弧形反光面31一侧向所述第四支架53侧水平方向延伸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架53。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为双面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背光面43的弧形导光板 60,所述弧形导光板60的至少部分区域朝远离所述第二背光面43的方向凸伸出第二受光面41,所述第二光伏组件40的边缘与所述弧形导光板60之间具有间隙,如此,以达到将自然光通过弧形导光板60反射到第二背光面43,可增强第二光伏组件40的第二背光面的光吸收和转换,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图1、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部分自然光的光线传递路径,自然光一部分直接照射至第一受光面11及第二受光面51(该部分光线未示出),另一部分经过弧形反光面31反射至第一受光面11,以及经过弧形导光板60反射至第二背光面53,进而增强第一受光面11以及第二背光面53的光吸收和转换,提升第一光伏组件10和第二光伏组件40的光电转换效率,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伏组件10也可以为双面光伏组件,并在第一光伏组件10的第一背光面13对应的位置设置弧形导光板60,以将光线导引至第一背光面13,在此不再继续赘述。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的最优取值范围为5cm~10cm,以使入射光尽可能的无限循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光板60 上开设有排水孔61,当有雨水滴落至弧形导光板60或其他方式的水流进入弧形导光板60时,可通过排水孔61将水快速排出。由于该弧形导光板60上设置排水孔61,如此,还可以向弧形导光板60注入水流进行清洁,且注入的水流可以通过排水孔61快速排出,不会影响弧形导光板60的使用寿命。
所述弧形导光板60可一体成型,或由多段连续的子弧形导光板可选择地拼接形成;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导光板60包括多段子弧形导光板601,各子弧形导光板601可通过卡套和/或铆钉等零部件进行可拆卸拼接,且其数量可根据需要具体选择。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导光板60还可与所述反光组件30一体成型,利于弧形导光板60 以及反光组件30的固定,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在现有的光伏系统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光伏组件受光面所相对的位置设置反光组件,以增强光伏组件受光面的受光量,提升光电转换率;进一步的,将反光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另一组光伏组件上,整体通用性较强、方便更换,节省空间,并降低安装成本;另外,另外,在对应光伏组件背光面设置的弧形导光板上开设排水孔,可以防止雨水堆积在弧形导光板上,且可以按需清洁弧形导光板。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及支撑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受光面及第一背光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具有反光面的反光组件,所述反光面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受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为弧形反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受光面所在平面和所述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夹角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最高点,且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光组件的中心点;
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的最高点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所述弧形反光面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光组件的中心点之间的差值范围为10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弧形反光面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顶端的反光主体,所述弧形反光面自所述反光主体朝向所述第一受光面凹设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垂直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两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顶端的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低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所述反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第二光伏组件及支撑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二受光面及第二背光面;所述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之间,且所述反光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为双面光伏组件;
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背光面的弧形导光板,所述弧形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区域朝远离所述第二背光面的方向凸伸出第二受光面,且所述第二光伏组件的边缘与所述弧形导光板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光板上开设有排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光板一体成型。
CN201820991601.7U 2018-06-26 2018-06-26 光伏系统 Active CN208508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601.7U CN208508879U (zh) 2018-06-26 2018-06-26 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601.7U CN208508879U (zh) 2018-06-26 2018-06-26 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8879U true CN208508879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1601.7U Active CN208508879U (zh) 2018-06-26 2018-06-26 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8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2064B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102761293A (zh) 一种增强双面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系统
EP2513570A1 (en) Solar power generator module
CN206114933U (zh) 一种光伏组件聚光装置、光伏阵列及光伏系统
KR20090037020A (ko) 수상설치용 집광장치
KR20100130115A (ko) 태양광 분산이 가능한 태양광 집광장치
CN110855234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8508879U (zh) 光伏系统
CN102254962A (zh) 一种太阳能瓦形槽式柱面聚光器
WO2011034329A2 (ko) 태양광 집광 장치
CN205754191U (zh) 双面太阳能电池装置
KR20100105958A (ko) 햇빛 반사경에 의해 집중되는 빛을 이용한 태양 광 발전 장치
CN205945604U (zh) 农业大棚的光伏系统
CN202049281U (zh) 一种集光装置
CN206041887U (zh) 一种聚光侧壁太阳能光伏板
CN208046503U (zh) 可防大风沙的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08571976U (zh) 光伏单元及光伏装置
CN101841274A (zh) 季调式固定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02307982U (zh) 太阳能增效聚光装置及其反射镜
CN108540071A (zh) 一种高吸光率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20544974U (zh) 一种带有聚光槽的光伏板及太阳能装置
CN203859719U (zh) 一种增加太阳能光照度的装置
CN211376649U (zh) 一种组装式角度可调的折板形光伏组件及其光伏系统
CN212992281U (zh) 具有反光板的双面光伏组件系统
CN210351068U (zh) 组件满布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