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6771U -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6771U
CN208506771U CN201820870457.1U CN201820870457U CN208506771U CN 208506771 U CN208506771 U CN 208506771U CN 201820870457 U CN201820870457 U CN 201820870457U CN 208506771 U CN208506771 U CN 208506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ayer
visible area
fingerprint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704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lei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le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lei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le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704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6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6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67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和移动设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上,所述移动设备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覆盖手机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屏幕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为可视区域,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为非可视区域;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覆盖移动设备正面和两侧面的曲面屏,通过将曲面屏的正面设置为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可视区域,通过将曲面屏的两侧面设置为非可视区域,通过在在非可视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实现用户支付确认。

Description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完成交易后进行支付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的手机通常通过数字密码输入的方式完成支付,而如iphoneX则通过面部识别以及双击侧边框的功能按钮的方式完成支付动作,面部识别基于生物体征保障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双击侧边框的动作通过用户的主动行为保证了支付行为的确定性,然而,精准的面部识别是一种复杂的技术,成本高昂,国产的手机很难达到苹果公司的技术层次,而且高昂的成本提高了消费的准入门槛,不适合当前国内的主流消费标准,而指纹识别相对于面部识别技术更为成熟,生产成本更低,现有的指纹识别都是通过设置于手机正面的触摸屏完成操作,然而用户手持手机时,通常是手指握着手机侧边框,加之当前曲面屏手机已经逐步投入市场应用,因而,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使得生物特征识别与用户主动支付行为确认通过一个操作行为实现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和支付行为确认的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和移动设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上,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的屏幕覆盖手机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屏幕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为可视区域,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为非可视区域;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指纹采集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机的非可视区域内,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的位置与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集成于手机内的电路主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指纹采集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电性耦接,所述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手机指纹,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指纹数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用户手指与非可视区域相接触时施加的压力变化。
具体地,该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通信连接。
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将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中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还包括解密模块,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将已经加密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解密。
具体地,所述可视区域包括LCD层、导电膜层及基板层,所述基板层设置于可视区域的底部,所述LCD层设置于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LCD层与所述基板层之间。
具体地,所述非可视区域包括LCD层、指纹采集模块及压力感应模块,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设置于LCD层与压力感应模块之间。
具体地,所述指纹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之间。
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包括第二绝缘层、压力感应层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接地层之间。
具体地,所述接地层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压力感应层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与接地层之间产生间隙以形成感应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手机侧面,通过配合压力感应确认用户按压动作,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和支付行为确认的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覆盖移动设备正面和两侧面的曲面屏,通过将曲面屏的正面设置为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可视区域,通过将曲面屏的两侧面设置为非可视区域,通过在在非可视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实现用户支付确认,替代了传统手机在手机两侧设置机械式功能键的传统方式,使得用户的移动体验更加智能化、便捷、安全;通过在指纹识别单元上设置指纹采集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指纹,通过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用户接触移动设备的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与用户支付动作认证的双重认证,从而确保支付行为的合法性;通过设置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设置于移动设备的侧面,通过将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之间,将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使得用户停放于手机侧边的手指指纹信息能够被实时采集用于身份识别;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压力感应层及接地层,通过将所述接地层设置为金属层,在所述接地层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使得压力感应层与接地层之间产生第一间隙以形成感应电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指纹识别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屏幕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屏幕结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地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交叉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指纹采集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支付系统01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和移动设备20,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20上,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20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20的屏幕21覆盖移动设备20的正面211、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其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屏幕仅覆盖于手机的正面,现有技术中也有自称是曲面屏的手机,然而曲面实质上仍局限于手机的正面,而手机的侧面依然是机械式触发功能键,目前本领域开发全面曲屏手机的难点在于将显示的区域覆盖至手机的侧面,退而求其次的,本实用新型将图文显示区域依然局限于手机的正面,而在手机的侧面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以指纹触控代替传统的机械功能键。
如图3所示,所述屏幕21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211为可视区域22,所述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为非可视区域23;
具体地,所述可视区域22包括LCD层221、导电膜层222及基板层223,所述基板层223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底部,所述LCD层221设置于可视区域22 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222设置于所述LCD层221与所述基板层223之间,所述导电膜层在基板层形成图文信息,可视区域还可以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材料层,可视区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作具体展开。
具体地,所述非可视区域23包括LCD层221、指纹采集模块11及压力感应模块12,
进一步地,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非可视区域的所述LCD 层与可视区域的所述LCD层为一体成型,省去了拼接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外形美观。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设置于非可视区域23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LCD层221与压力感应模块12之间,使得压力感应模块可以使用非透明的材质,节约了生产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力感应模块设置于指纹采集模块上方,相应地,所述压力感应模块使用透明材质。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包括指纹采集模块11、压力感应模块12、数据存储模块13及数据处理模块14;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3和数据处理模块14集成于电路板中,集成方式采用现有技术。
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20的非可视区域内215,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的位置与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集成于移动设备20内的电路主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13、指纹采集模块11和压力感应模块12电性耦接,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用于采集用户指纹,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3用于存储用户指纹数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用于感应用户手指与非可视区域相接触时施加的压力变化;用户进行支付操作前,事先在手机上进行指纹认证,该指纹可以是用户的单个指纹,也可以是多个指纹,该认证过程通常在手机的系统设置环境完成。当用户进行移动支付时,用户的手指往往很自然地停放于手机的两侧面,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 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指纹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信息仅存储于移动端的数据存储模块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该指纹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在又一实施例中,通过加密模块将所述指纹信息加密后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发送事先存储于云端的加密指纹信息至手机端,通过解密模块还原原始指纹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比对指纹信息完成指纹识别操作。同时,当用户对手机的侧面,即压力感应模块所对应的区域施加压力时,所述压力感应模块识别该压力的一次变化,在一实施例中,当压力的变化幅度超过某个预设阈值时,数据处理模块14将其视为用户的一次有效支付确认动作,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压力的变化幅度连续两次超过某个预设阈值时,数据处理模块14将其视为用户的一次有效支付确认动作,至此,通过指纹识别和压力感应双重确认完成用户移动支付的行为认证。
具体地,该移动支付系统01还包括云服务器30,所述云服务器30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通信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通信模块15,所述通信模块15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15将数据存储模块13中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30。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加密模块16,所述加密模块16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13中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加密。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解密模块17,所述解密模块17用于将已经加密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解密。
具体他,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第一绝缘层 112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 113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112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 111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之间,从而在交叉处形成感应电容,每一个感应电容作为一个检测点,通过多个检测点的二维图像集合形成指纹特诊库,通过集合间的比对实现指纹识别。
如图5~图7所示,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包括第二绝缘层121、压力感应层122及接地层123,所述接地层123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121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21与接地层123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121用于隔离压力感应模块12与指纹识别单元11之间的电接触,所述接地层123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123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1231,所述支撑块1231与压力感应层 122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122与接地层123之间产生第一间隙214以形成感应电容,当用户对所述非显示区域施加压力时,引起压力感应层的变形,从而使得压力感应层和接地层之间形成电容值的变化,当电容值的变化达到预设阈值时,视为用户的一次有效操作行为。
籍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覆盖移动设备正面和两侧面的曲面屏,通过将曲面屏的正面设置为显示图像文字信息的可视区域,通过将曲面屏的两侧面设置为非可视区域,通过在在非可视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单元从而实现用户支付确认, 替代了传统手机在手机两侧设置机械式功能键的传统方式,使得用户的移动体验更加智能化、便捷、安全;通过在指纹识别单元上设置指纹采集模块和压力感应模块。通过指纹采集模块采集指纹,通过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用户接触移动设备的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实现用户生物特征识别与用户支付动作认证的双重认证,从而确保支付行为的合法性;通过设置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设置于移动设备的侧面,通过将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之间,将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使得用户停放于手机侧边的手指指纹信息能够被实时采集用于身份识别;通过设置第二绝缘层、压力感应层及接地层,通过将所述接地层设置为金属层,在所述接地层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使得压力感应层与接地层之间产生第一间隙以形成感应电容。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非可视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视区域(23)设置于移动设备(20)的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所述非可视区域(23)包括LCD层(221)、指纹采集模块(11)及压力感应模块(12),所述LCD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域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设置于非可视区域(23)的底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LCD层(221)与压力感应模块(12)之间;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包括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所述第一绝缘层(112)设置于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和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之间,所述第一指纹检测电极层(111)与第二指纹检测电极层(113)的电极相互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包括第二绝缘层(121)、压力感应层(122)及接地层(123),所述接地层(123)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底部,所述第二绝缘层(121)设置于压力感应模块(12)的顶部,所述压力感应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21)与接地层(123)之间;所述接地层(123)为金属层,所述接地层(123)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支撑块(1231),所述支撑块(1231)与压力感应层(122)相接触,使得压力感应层(122)与接地层(123)之间产生第一间隙(124)以形成感应电容。
2.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可视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支付系统(01)包括指纹识别单元(10)和移动设备(20),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20)上,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20)为全面曲屏手机,所述移动设备(20)的屏幕(21)覆盖移动设备(20)的正面(211)、左侧面(212)和右侧面(213),所述屏幕(21)为触控显示装置,所述正面(211)为可视区域(22);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包括指纹采集模块(11)、压力感应模块(12)、数据存储模块(13)及数据处理模块(14);
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设置于所述移动设备(20)的非可视区域内(215),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的位置与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集成于移动设备(20)内的电路主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13)、指纹采集模块(11)和压力感应模块(12)电性耦接,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1)用于采集用户指纹,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3)用于存储用户指纹数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12)用于感应用户手指与非可视区域相接触时施加的压力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支付系统(01)还包括云服务器(30),所述云服务器(30)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通信模块(15),所述通信模块(15)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4)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15)将数据存储模块(13)中存储的用户指纹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加密模块(16),所述加密模块(16)用于将数据存储模块(13)中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加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还包括解密模块(17),所述解密模块(17)用于将已经加密的用户指纹数据进行解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域(22)包括LCD层(221)、导电膜层(222)及基板层(223),所述基板层(223)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底部,所述LCD层(221)设置于可视区域(22)的顶部,所述导电膜层(222)设置于所述LCD层(221)与所述基板层(223)之间。
CN201820870457.1U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6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70457.1U CN208506771U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70457.1U CN208506771U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6771U true CN208506771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704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6771U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6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0818A (zh) * 2021-02-22 2021-03-26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窄条形指纹传感器的指纹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0818A (zh) * 2021-02-22 2021-03-26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窄条形指纹传感器的指纹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560818B (zh) * 2021-02-22 2021-07-2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窄条形指纹传感器的指纹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4280B (zh) 互动白板会话的自动终止
CN105893827B (zh) 一种应用通知消息查看方法以及终端
CN109952753A (zh) 用于管理对在操作中使用的凭证的访问的用户界面
US20140313154A1 (en) Body-couple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user device with touch display
US11797139B2 (en) Fingerprint scann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drive-sense circuitry
CN106471531A (zh) 使用在线资源来管理电子设备上的可重载凭据
CN109062430A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734230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3699825A (zh) 显示设备和用于操作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4200145A (zh) 电子设备中的嵌入式验证系统
JP6613407B2 (ja) コード発生装置
WO2017059780A1 (zh) 显示装置
CN103946861A (zh) 用于单向或双向数据传输的机构
CN108139825A (zh) 电子黑板、存储介质和信息显示方法
KR20110108647A (ko) 타인의 시선인식에 따른 단말의 정보표시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5808139B (zh) 一种安全输入的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9117704A (zh) 压力识别装置和包括压力识别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9756621A (zh) 一种二维码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8506771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非可视区域结构
CN208506806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指纹采集模块
CN208622074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屏幕结构
CN208506805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压力感应模块
CN208622118U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其指纹识别单元
CN106502557A (zh) 一种分屏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5630A (zh) 一种基于Kinect的公共信息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