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5726U -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5726U
CN208505726U CN201821252637.XU CN201821252637U CN208505726U CN 208505726 U CN208505726 U CN 208505726U CN 201821252637 U CN201821252637 U CN 201821252637U CN 208505726 U CN208505726 U CN 208505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uter barrel
air
dries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26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娜
周星梅
陈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ohui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212526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5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5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5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且内筒体的外壁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外筒体上设有至少一条沿外筒体长度方向贯穿外筒体的导向长口,外筒体上还设有若干沿外筒体周向贯穿外筒体的卡口,每个卡口均与导向长口连通,且每个卡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还包括套环和晾板,套环通过连接杆与晾板固定连接,套环套接在内筒体上,且套环位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晾板位于外筒体外,且套环与晾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样品的晾干效率,而且相比传统的方式,占地更小,便于野外采集生态环境样品时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样品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特性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生态环境对象进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因此,就需要采集生态环境样品进行相关测定。以土壤为例,常常需要将采集到的土壤在阴凉处晾干以得到风干土,而不能直接暴晒或者烘干,因为暴晒会导致土壤中的吸湿水和膜状水蒸发散失影响含水量测定,同时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较大的影响,以及造成部分养分的分解,所以,只能选择较为缓慢的自然风干。同样的道理,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生态环境样品处理也只能采用缓慢的自然风干方式。
但是,现有的自然风干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场地问题,现有的土壤晾干一般将采集到的土壤放置到晾干室内,通过自然的风干将土壤中的水分带走,这种室内晾干土壤的方式存在晾干效率低,且由于最底层的土壤与地面接触,不易实现较为透彻的晾干;二是运输问题,由于采集的土壤有可能是需要从很远的野外样地运回实验室,大量鲜土的运输十分不便,而如果直接在野外样地或附近将土壤风干的话,一不能被太阳直接暴晒,二不能被雨淋,因此又存在晾干地点不易选择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土壤风干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解决现有的生态环境样品晾干存在晾干效率较低,耗时较长,极易影响实验进度,且风干程度不均匀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解决野外生态环境样品原位晾干,尤其是土壤原位晾干的问题,便于携带风干土壤返回实验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且内筒体的外壁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至少一条沿外筒体长度方向贯穿外筒体的导向长口,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若干沿外筒体周向贯穿外筒体的卡口,每个卡口均与导向长口连通,且每个卡口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
还包括套环和晾板,所述套环通过连接杆与晾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套接在内筒体上,且套环位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所述晾板位于外筒体外,且套环与晾板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每个卡口远离导向长口的一端的下沿均设有一个凹口,所述凹口的形状与连接杆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包括前杆和后杆,所述前杆的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对平行设置卡板,两个卡板上均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一插孔,所述后杆的一端与晾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贯穿卡块的穿孔,所述后杆上还设有与第一铰接孔相匹配的第二铰接孔,前杆和后杆通过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插销实现铰接;
还包括两根档杆,两根档杆分别插入到两个卡板的插孔内,所述两根档杆上还分别套接有一根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固定连接,且两根弹簧均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两根档杆伸出卡板外的一端通过拉绳连接,所述拉绳上套接有一拉环。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晾板包括框体、第一开合板和第二开合板,所述第一开合板与第二开合板采用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框体铰接,所述第一开合板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开合板的自由端的上沿设置有限位板;
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结构且靠近框体的一端设有开口,连接杆内设有一根插杆,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一个向晾板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插杆上固定有拨杆,所述拨杆位于条形孔内且伸出连接杆外,所述框体上设有与插杆相匹配的第三插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第一连接头上的内螺纹与内筒体下端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头上的外螺纹与外筒体下端的内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头和锥头,所述锥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连接段和锥形段,锥形段的尖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段与第二连接头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头的高度。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晾板包括外框和支撑网面,所述支撑网面的四周固定在外框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内筒体、外筒体与套环、晾板的组合结构形式,实现了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分层晾干,且每个晾板的面积相对于放在地面上晾干来说,明显减小,使得原来需要一大片空地进行晾干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现在只需要若干个分层设置的晾板即可实现晾干,小面积的晾干这样更利于每个晾板上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都得到充分的晾干,同时,每层晾板之间互不干扰,通风效果更佳,大大提供了晾干效率,而且相比传统的方式,占地更小,将本实施例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晾干装置放置在通风的过道处,即使有人员走动,远离地面的设计也极大地避免了对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造成污染。
(2)本实用新型无需专门找一个空地,只需要找一个遮阴的地方即可,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将本实用新型安放在遮阴的地方,然后展开晾板,将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放在晾板上进行晾干即可,对于只有短短几天野外工作时间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晾干效率,使工作人员的返回时,带回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水分大大降低,晾干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更轻、更易处理,减轻了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运输负担。
(3)本实用新型将连接杆设计成前杆、后杆,通过下拉动拉环,使两根档杆向外运动,在晾板及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的在重力作用,晾板由水平状态逐渐倾斜至竖直状态,晾板上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自然滑落至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完成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收集,整个操作方便、快捷,即使晾板上还残留一些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由于晾板处于竖直状态,也很容易通过毛刷或者手套等扫到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收集效率,同时提高了整个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晾干装置的可操作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晾板设计为第一开合板、第二开合板的组合结构形式,只需要拨动拨杆,使插杆从第二插孔中抽离出来,然后第一开合板、第二开合板向下打开,第一开合板、第二开合板上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滑落到下方的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完成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收集,可大大提高本晾干后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的收集效率,同时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5)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将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固定设计在一个连接头上,既简化了结构,同时也很好地确保了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来确保套环可上下移动,比起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内筒体、外筒体的分别固定,本实施例的固定更可靠,且拆卸、安装方便。
(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晾板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放置面设计为支撑网面,由于支撑网面的上下层均可实现空气流通,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等)里的水分从支撑网面的上方、下方散失,从而能够加速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的晾干进度,提高晾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的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环、连接杆、晾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晾板收起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晾板展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凹口与卡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前杆与套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后杆与晾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前杆与后杆配合的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晾板处于水平状态时前杆与后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晾板处于竖直状态时前杆与后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开合板、第二开合板向下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开合板、第二开合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连接头与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第二连接头与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外框与支撑网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内筒体、外筒体、套环三者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座,2、外筒体,3、内筒体,4、导向长口,5、卡口,6、凹口,7、套环,8、晾板,9、连接杆,10、第一连接头,11、第二连接头,12、卡环,13、连接段,14、锥形段,81、框体,82、第一开合板,83、第二开合板,84、第二插孔,85、限位板,86、插杆,87、拨杆,88、条形孔,801、外框,802、支撑网面,91、前杆,92、卡板,93、第一铰接孔,94、第一插孔,95、后杆,96、卡块,97、穿孔,98、第二铰接孔,99、档杆,910、弹簧,911、拉绳,91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下面以土壤晾干为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实现过程作如下详细说明,其他的生态环境样品如植物的根、茎、叶以及草本植物的全株等的晾干原理与土壤相同,故不再另外单独作重复性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的外筒体2和内筒体3,内筒体3位于外筒体2内,且内筒体3的外壁与外筒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如图2所示;外筒体2上设有至少一条沿外筒体2长度方向贯穿外筒体2的导向长口4,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条导向长口4,两条导向长口4对称设置,外筒体2上还设有若干沿外筒体2周向贯穿外筒体2的卡口5,每个卡口5均与导向长口4连通,且每个卡口5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套环7和晾板8,套环7通过连接杆9与晾板8固定连接,套环7套接在内筒体3上,且套环7位于外筒体2和内筒体3之间,如图19所示;晾板8位于外筒体2外,且套环7与晾板8位于同一水平面,也就是说,套环7套在内筒体3上并可沿着导向长口4上下移动,同时,移动到所需的水平高度后,再水平转动,使连接杆9卡入到对应的卡口5中,从而使晾板8停留在该高度,通过同样的操作,可将各个晾板8一一调整到各个水平高度,从而实现晾板8的打开,这样即可得到多个晾干面,用于晾干不同的生态环境样品(土壤、植物的根、茎、叶等),且不容易搞混。
如图5所示,当晾板8收起时,所有的连接杆9均位于导向长口4内,且两侧的晾板8整齐地叠放在底座1上,这样方便运输、携带,同时,由于导向长口4是整个贯穿外筒体2,因此可沿着导向长口4,将套环7连同晾板8从下往上地一个个从内筒体3上取下,同样的道理,安装的时候,将套环7一个个从内筒体3顶部套入,然后使连接杆9顺着导向长口4,即可实现晾板8与内筒体3的组装,如此方便的拆开和组装方式,使得整个晒干装置更便于携带。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内筒体3、外筒体2携带时占用的空间,可将内筒体3、外筒体2设置成多节相连的结构形式,节与节之间可通过螺纹、卡扣等常见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如图6所示,根据不同的土壤量,选择合适数量的晾板8进行展开,因此晾板8收起时,所有的套环7本身有一个上下位置关系,展开晾板8时,先将最上面的套环7沿着导向长口4向上移动,移动到所需位置并对准卡口5,然后水平转动,将连接杆9卡入到卡口5中,从而将晾板8固定在该所需高度,以此类推,将所需的晾板8一一展开,不需要用到的晾板8使其保持在底座1上即可。晾板8展开后,将所要晾干的土壤加入到晾板8上,如果同时晾干不同的土壤,只需将晾板8分别进行标记区分即可,当然,也可选择先加入土壤到晾板8上,然后再展开晾板8。土壤晾干之后,只需要通过刷子将土壤刷到收集器皿或者袋子中即可,或者也可以戴上手套、亦或者使用刮板将土壤刮到收集器皿或者袋子中。另外,需要清洗晾板8时,直接从内筒体3上取下即可,清洗完之后再套入到内筒体3上,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晾干空间,本实施例还可设置三条、四条甚至更多条导向长口4,导向长口4的设置以同一水平高度上展开的晾板8不相互影响为前提,从而实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多个晾板8的展开,可以满足数量相对较大的土壤晾干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如下问题:
第一,解决现有土壤晾干方式随意性大,晾干效率低的问题。现有的土壤晾干方式一般将土壤直接放置在通风的过道处,或者专门的晾干室内,由于晾干室只能依靠窗口的自然风对土壤进行晾干,晾干效率极低,往往要两到三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达到晾干要求,而晾在过道处的晾干效率虽然相比在晾干室要快些,但是仍然较低,而且过道处难免出现人员走动,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实验。采用本实施例的土壤晾干装置后,土壤采用分层晾干,且每个晾板的面积相对于放在地面上晾干来说,明显减小,使得原来需要一大片空地进行晾干的土壤,现在只需要若干个分层设置的晾板即可实现晾干,小面积的晾干这样更利于每个晾板上的土壤都得到充分的晾干,同时,每层晾板之间互不干扰,通风效果更佳,大大提供了晾干效率,而且相比传统的方式,占地更小,将本实施例的土壤晾干装置放置在通风的过道处,即使有人员走动,远离地面的设计也极大地避免了对土壤造成污染。
第二,解决野外土壤采集无法找到合适的晾干地方的问题。一般带回实验室的土壤都采自户外、野外,有时为了试验需要,往往要采集几十甚至上百斤的湿土壤,这样不仅不便于运输,增加运输负担,而且运回各种湿土壤到实验室也不便于后期处理,为此,现有的方式往往是在采集土壤的地方就近找一块遮阴的地方进行大致晾干,然后再运回实验室,显然,对于陌生的野外环境,要想找到一块遮阴、通风的空地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即便找到了,晾干方式也是将土壤在空地上铺开进行晾干,这种晾干方式跟上面说的在通风的过道处、晾干室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晾干之后,土壤的收集也是一个问题。本实施例的土壤晾干装置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本实施例的晾干装置,无需找到一个空地,只需要找一个遮阴的地方,实现原位晾干,也可叫就地晾干,从而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将本装置安放在遮阴的地方即可,然后展开晾板,将土壤放在晾板上进行晾干即可,对于只有短短几天野外工作时间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晾干效率,使工作人员的返回时,带回的土壤水分大大降低,晾干的土壤更轻、更易处理,减轻了土壤运输负担。同时,本实施例的土壤晾干装置可以拆卸,能够方便运输、携带。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每个卡口5远离导向长口4的一端的下沿均设置一个凹口6,凹口6的形状与连接杆9的形状相匹配,当向上移动套环7将晾板8的水平位置调整到位后,水平转动套环7,使连接杆9卡入卡口5中,并使连接杆进一步卡入凹口6中,从而增强晾板8的稳定性,防止连接杆9滑出卡口5而导致晾板8上的土壤洒落。
实施例3
如图8-11,为了方便收集晾板8上晾干后的土壤,提高土壤收集效率,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连接杆9进行了设计,本实施例的连接杆9包括前杆91和后杆95,前杆91的一端与套环7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对平行设置卡板92,两个卡板92上均设有第一铰接孔93、第一插孔94,后杆95的一端与晾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卡块96,卡块96上设有贯穿卡块96的穿孔97,后杆95上还设有与第一铰接孔93相匹配的第二铰接孔98,前杆91和后杆95通过第一铰接孔93、第二铰接孔98、插销(图上未画出)实现铰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两根档杆99,两根档杆99分别插入到两个卡板92的插孔94内,两根档杆99上还分别套接有一根弹簧910,弹簧910的一端与卡板9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99固定连接,且两根弹簧910均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也就是说,两根档杆99始终处于相向运动的趋势,两根档杆99伸出卡板92外的一端通过拉绳911连接,拉绳911上套接有一拉环912,通过向下拉动拉环912,可以使两根档杆99背向运动,两根档杆99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最后变大到不再对卡块96起限位作用,而少了档杆99和卡块96的作用,后杆95另一端的晾板8及土壤收到重力作用自然向下运动,晾板8逐渐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晾板8上的土壤自动从晾板8上滑落,只需要在晾板8下方放置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即可很好很方便地收集晾干后的土壤。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10所示,向下拉动拉环912,使拉绳911拉着两根档杆99向外运动,当两根档杆99之间的距离足够卡块96通过时,停止拉动拉环912,然后托起晾板8,使其恢复到水平状态,卡块96向下运动且其下沿低于两根档杆99的水平高度,然后松开拉环912,两根档杆99相向运动到距离小于卡块96的宽度,此时,两根档杆99均插入到穿孔97中,两根档杆99对卡块96实现了锁定、限位,此时,后杆95另一端的晾板8保持在水平状态,如图11所示;需要收集晾板8上的土壤时,将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置于晾板8的下方偏外筒体2的位置,当然,当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足够大时,无需考虑精确的收集位置,然后向下拉动拉环912,两根档杆99向外运动,卡块96不再受到档杆99的限位作用,加之晾板8及土壤的在重力作用,晾板8由水平状态逐渐倾斜至竖直状态,如图12所示,晾板8上的土壤自然滑落至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完成土壤收集,方便、快捷,即使晾板8上还残留一些土壤,由于晾板8处于竖直状态,也很容易通过毛刷或者手套等扫到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大大提高了土壤收集效率,同时提高了整个土壤晾干装置的可操作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了方便收集晾板8上晾干后的土壤,提高土壤收集效率,对晾板8及连接杆9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晾板8包括框体81、第一开合板82和第二开合板83,第一开合板82与第二开合板83采用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框体81铰接,第一开合板82与第二开合板83均可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再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竖直状态恢复为水平状态,第一开合板8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插孔84,第二开合板83的自由端的上沿设置有限位板85,当第一开合板82与第二开合板83均为水平状时,第一开合板82与第二开合板83相对的一侧紧贴,且限位板85搭在第一开合板82上。
本实施例的连接杆9为中空结构且靠近框体81的一端设有开口,连接杆9内设有一根插杆86,插杆86可通过连接杆9上的开口伸出,连接杆9上开设有一个向晾板8方向延伸的条形孔88,插杆86上固定有拨杆87,拨杆87位于条形孔88内且伸出连接杆9外,通过拨杆87可拨动插杆86来回运动,框体81上设有与插杆86相匹配的第三插孔(图上未画出),插杆86可穿过第三插孔插入到第一开合板82的第二插孔84中,从而使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保持在水平状态,如图14所示;而当插杆86从第二插孔84中抽出时,第一开合板82因为没了插杆86的支撑作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打开,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同样,第二开合板83由于没了第一开合板82的支撑作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同样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从而实现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上的土壤收集。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设计,当需要收集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上的土壤时,只需将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置于框体81的下方,然后拨动拨杆87,使插杆86从第二插孔84中抽离出来,然后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向下打开,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上的土壤滑落到下方的收集器皿或者收集袋中,完成土壤收集,上述操作可大大提高本晾干后的土壤的收集效率,同时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实施例5
如图15所示,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可拆卸性,本实施例在底座1上设置第一连接头10,第一连接头10上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第一连接头10上的内螺纹与内筒体3下端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头10上的外螺纹与外筒体2下端的内螺纹相匹配,从而在运输或者携带的过程中,可将整个土壤晾干装置拆成一个个体积较小的部件,方便运输、携带,而且,本实施例创新性地将内筒体3和外筒体2的固定设计在一个连接头上,既简化了结构,同时也很好地确保了内筒体3与外筒体2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来确保套环7可上下移动,比起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内筒体3、外筒体2的分别固定,内筒体3、外筒体2的下端并不相互固定,即实现可拆,整个晾干装置可拆分为底座1、内筒体3、外筒体2、晾板8等一个个独立的单元组合件,从而有效地减小晾干装置携带过程中所占的空间,本实施例的内筒体3、外筒体2不直接相互作用,固定更可靠,且拆卸、安装方便。
实施例6
如图16、图17所示,为了更好地适应野外工作环境,本实施例在底座1的底部中心设置第二连接头11和锥头,锥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连接段13和锥形段14,锥形段14的尖端为自由端,连接段13与第二连接头11采用螺纹连接,当采集土壤的地方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来平放土壤晾干装置时,可将锥头连接到第二连接头11上,然后即可插入到地上,从而增强底座1的稳定性,即使在较为不平的地方,同样可以很好地实现整个装置的安放,确保装置能够正常的工作。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底座的稳定性,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可在底座1的底部设置卡环12,卡环1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头11的高度,当放置土壤晾干装置的土壤较为松软时,可将卡环12以及锥头同时插入到地里,从而增强底座1的稳定性。当然,有了卡环12,当把底座1平放在地面时,卡环12对底座1起支撑作用,同时由于卡环1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头11的高度,当取下锥头时,第二连接头11不会影响底座1的稳定性,从而在较平、较硬的地面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而无需去除底座1底部的第二连接头11。
实施例7
如图18所示,为了提高土壤的晾干效率,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将晾板8设计成外框801和支撑网面802的组合结构,支撑网面802的四周固定在外框801内,支撑网面802的下方原则无需其他支撑物来支撑,若支撑网面802确实无法单独支撑起土壤,可在下方增加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或者支撑条,支撑杆或者支撑条与外框固定连接;另外,对于实施例4中的第一开合板82、第二开合板83来说,同样可设计成外框加支撑网面的组合结构,支撑网面采用钢丝网,钢丝网的网孔大小以土壤微粒不漏洒为准,待晾干的土壤放置在支撑网面802上后,由于支撑网面802的上下层均可实现空气流通,土壤里的水分从支撑网面的上方、下方散失,从而能够加速土壤的晾干进度,提高晾干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的外筒体(2)和内筒体(3),所述内筒体(3)位于外筒体(2)内,且内筒体(3)的外壁与外筒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筒体(2)上设有至少一条沿外筒体(2)长度方向贯穿外筒体(2)的导向长口(4),所述外筒体(2)上还设有若干沿外筒体(2)周向贯穿外筒体(2)的卡口(5),每个卡口(5)均与导向长口(4)连通,且每个卡口(5)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
还包括套环(7)和晾板(8),所述套环(7)通过连接杆(9)与晾板(8)固定连接,所述套环(7)套接在内筒体(3)上,且套环(7)位于外筒体(2)和内筒体(3)之间,所述晾板(8)位于外筒体(2)外,且套环(7)与晾板(8)位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卡口(5)远离导向长口(4)的一端的下沿均设有一个凹口(6),所述凹口(6)的形状与连接杆(9)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包括前杆(91)和后杆(95),所述前杆(91)的一端与套环(7)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对平行设置卡板(92),两个卡板(92)上均设有第一铰接孔(93)、第一插孔(94),所述后杆(95)的一端与晾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卡块(96),所述卡块(96)上设有贯穿卡块(96)的穿孔(97),所述后杆(95)上还设有与第一铰接孔(93)相匹配的第二铰接孔(98),前杆(91)和后杆(95)通过第一铰接孔(93)、第二铰接孔(98)、插销实现铰接;
还包括两根档杆(99),两根档杆(99)分别插入到两个卡板(92)的第一插孔(94)内,所述两根档杆(99)上还分别套接有一根弹簧(910),弹簧(910)的一端与卡板(9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99)固定连接,且两根弹簧(910)均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两根档杆(99)伸出卡板(92)外的一端通过拉绳(911)连接,所述拉绳(911)上套接有一拉环(9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晾板(8)包括框体(81)、第一开合板(82)和第二开合板(83),所述第一开合板(82)与第二开合板(83)采用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框体(81)铰接,所述第一开合板(8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插孔(84),所述第二开合板(83)的自由端的上沿设置有限位板(85);
所述连接杆(9)为中空结构且靠近框体(81)的一端设有开口,连接杆(9)内设有一根插杆(86),所述连接杆(9)上开设有一个向晾板(8)方向延伸的条形孔(88),插杆(86)上固定有拨杆(87),所述拨杆(87)位于条形孔(88)内且伸出连接杆(9)外,所述框体(81)上设有与插杆(86)相匹配的第三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连接头(10),所述第一连接头(10)上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第一连接头(10)上的内螺纹与内筒体(3)下端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头(10)上的外螺纹与外筒体(2)下端的内螺纹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头(11)和锥头,所述锥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连接段(13)和锥形段(14),锥形段(14)的尖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段(13)与第二连接头(11)采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还设有卡环(12),所述卡环(12)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头(11)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晾板(8)包括外框(801)和支撑网面(802),所述支撑网面(802)的四周固定在外框(801)。
CN201821252637.XU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Active CN208505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2637.XU CN208505726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2637.XU CN208505726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5726U true CN208505726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2637.XU Active CN208505726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5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5682A (zh) * 2018-08-06 2018-10-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5682A (zh) * 2018-08-06 2018-10-1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00363U (zh) 一种种子烘干筛分装置
CN208505726U (zh)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CN108152073A (zh) 一种地质勘探用浅层土样采集装置及方法
CN209806590U (zh) 一种百合种球培育装置
CN108645682A (zh) 一种生态环境样品晾干装置
CN202588106U (zh) 养虫笼
CN211204781U (zh) 能够自动翻晒的菊苣种子晾晒装置
CN104489872A (zh) 种子风干晾晒平台
CN107439497A (zh) 层叠式养蚕装置
CN210782329U (zh) 一种高效率的转动式食用菌种植装置
CN108740111B (zh) 一种白茶的加工设备
CN109601652A (zh) 一种晾晒茶叶以及晾晒茶叶的加工方法、晾晒台架
CN107484725B (zh) 桑蚕养殖架
CN206686956U (zh) 一种将蚯蚓与泥土分离的简易装置
CN207231488U (zh) 一种建筑测绘用装置
CN208875100U (zh) 一种散养鸡栖息架
CN206851713U (zh) 一种提高抓鸡效率养鸡笼
CN205268069U (zh) 一种扫地装置
CN215640286U (zh) 大豆根际土壤采集设备
CN218383607U (zh) 一种果树果实图像采集装置
CN214555345U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用火龙果收集大小分类装置
CN211406967U (zh) 一种适应于草莓与食用菌套作栽培架的结构
CN211091340U (zh) 一种蜜蜂养殖用采蜜装置
CN112493182A (zh) 一种便于蜂蜜采集的养蜂装置
CN210316686U (zh) 一种园林景观避雨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2

Address after: 4th Floor, Building 2, No. 72, Chengho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Bohui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four, South Renmin Road, Sichuan, Chengdu Province nin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