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0517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0517U
CN208500517U CN201820602461.XU CN201820602461U CN208500517U CN 208500517 U CN208500517 U CN 208500517U CN 201820602461 U CN201820602461 U CN 201820602461U CN 208500517 U CN208500517 U CN 208500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verflow
fixedly connected
concrete
co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24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峰
冯晓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6024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0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0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05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混凝土层、植被层、土质层、人工填料层、砾石层、防渗膜、净化层、蓄水层与混凝土块,混凝土块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溢流口,混凝土块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石块层,混凝土块的内部规定镶嵌有孔洞膜,且石块层覆盖在孔洞膜上面,混凝土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溢流管。设置有两个溢流口,且相互对称,溢流口的表面设置为矩形孔洞状,且溢流口为不锈钢材料,在生物净化滞留带使用的过程中,当雨水或者其他水流的水平面超过溢流口时,使得水流流入溢流口达到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效果,适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现有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在使用人员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达到有效的对水流进行导流的效果,且不能很好的达到对水流进行净化的效果,使得城市水循环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不能很好的对水流进行导流和不能很好的对水流进行净化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溢流管和溢流柱部件,能够使得生物净化滞留带在进行使用时,可以对水流进行稳定的导流,且对水流可以进行多次净化,具有广泛的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生物净化滞留带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的对水流进行导流和不能很好的对水流进行净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混凝土层、植被层、土质层、人工填料层、砾石层、防渗膜、净化层、蓄水层、溢流口和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与地面,所述植被层设置在混凝土层的内侧顶部,且植被层与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土质层设置在植被层的底端,且土质层与植被层进行固定连接,且植被层覆盖在土质层上面,所述人工填料层设置在土质层的底端,且人工填料层与土质层进行固定连接,且土质层覆盖在人工填料层上面,所述砾石层设置在人工填料层的底端,且砾石层与人工填料层进行固定连接,且人工填料层覆盖在砾石层上面,所述防渗膜设置在砾石层的底端,且防渗膜与砾石层进行固定连接,且砾石层覆盖在防渗膜上面,所述净化层设置在防渗膜的底端,且净化层与防渗膜进行固定连接,且防渗膜覆盖在净化层上面,所述蓄水层设置在混凝土层的内侧底部,且蓄水层与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且净化层覆盖在蓄水层上面,所述混凝土块设置在混凝土层的两端,且混凝土块与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混凝土块的顶部表面,且溢流口与混凝土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块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石块层,所述混凝土块的内部规定镶嵌有孔洞膜,且石块层覆盖在孔洞膜上面,所述混凝土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混凝土层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植被层的顶部中间固定贯穿有溢流柱,所述溢流柱的表面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所述溢流柱的内部固定镶嵌有透水土木布,所述溢流柱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净水层,且透水土木布覆盖在净水层上面,所述溢流口的内部顶端固定覆盖有过滤膜。
优选的,所述溢流口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溢流口的表面设置为矩形孔洞状,且溢流口为不锈钢材料。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溢流管为塑胶材料,且溢流管的顶端与混凝土块进行固定连接,底端与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且同时与防渗膜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溢流柱为不锈钢材料,且溢流柱的底端与土质层进行固定连接,且溢流柱的顶部表面均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出水管为塑胶材料,且出水管的底端与蓄水层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膜为表面有孔洞的橡胶材料,且过滤膜覆盖在溢流口的内部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设置有两个溢流口,且相互对称,溢流口的表面设置为矩形孔洞状,且溢流口为不锈钢材料,在生物净化滞留带使用的过程中,当雨水或者其他水流的水平面超过溢流口时,使得水流流入溢流口达到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效果,且溢流口的表面设置的矩形孔洞状可以有效的防止较大异物进入到溢流口内,设置有两个溢流管,且相互对称,溢流管为塑胶材料,且溢流管的顶端与混凝土块进行固定连接,底端与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且同时与防渗膜进行固定连接,在水流进入到溢流口内后,通过溢流管达到将水流引导至防渗膜中的效果,从而达到对水流进行净化的效果,溢流柱为不锈钢材料,且溢流柱的底端与土质层进行固定连接,且溢流柱的顶部表面均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当雨水或者其他水流的水平面超过溢流柱时,使得水流流入到溢流柱达到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效果,且通过溢流柱的顶部表面的溢流孔洞达到防止较大异物进入到溢流柱的效果,从而对水流进行更加彻底的净化,设置有两个出水管,且相互对称,出水管为塑胶材料,且出水管的底端与蓄水层进行固定连接,在将水流进行净化后,在净化后的水流到达蓄水层时,通过出水管达到使净化后的水可以进行使用的效果,从而达到有效解决城市水循环的问题,过滤膜为表面有孔洞的橡胶材料,且过滤膜覆盖在溢流口的内部顶部,在水流流入溢流口时,通过过滤膜达到对水流进行初步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口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柱结构剖视图。
图中:1、混凝土层,2、植被层,3、土质层,4、人工填料层,5、砾石层,6、防渗膜,7、净化层,8、蓄水层,9、溢流口,10、混凝土块,11、石块层,12、孔洞膜,13、溢流管,14、出水管,15、溢流柱,16、过滤膜,17、溢流孔洞,18、透水土工布,19、净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混凝土层1、植被层2、土质层3、人工填料层4、砾石层5、防渗膜6、净化层7、蓄水层8、溢流口9、混凝土块10、石块层11、孔洞膜12、溢流管13、出水管14、溢流柱15、过滤膜16、溢流孔洞17、透水土工布18与净水层19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混凝土层1、植被层2、土质层3、人工填料层4、砾石层5、防渗膜6、净化层7、蓄水层8、溢流口9、混凝土块10、石块层11、孔洞膜12、溢流管13、出水管14、溢流柱15、过滤膜16、溢流孔洞17、透水土工布18和净水层19,混凝土块10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溢流口9,设置有两个溢流口9,且相互对称,溢流口9的表面设置为矩形孔洞状,且溢流口9为不锈钢材料,在生物净化滞留带使用的过程中,当雨水或者其他水流的水平面超过溢流口9时,使得水流流入溢流口9达到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效果,且溢流口9的表面设置的矩形孔洞状可以有效的防止较大异物进入到溢流口内,混凝土块10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石块层11,混凝土块10的内部规定镶嵌有孔洞膜12,且石块层11覆盖在孔洞膜12上面,混凝土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3,设置有两个溢流管13,且相互对称,溢流管13为塑胶材料,且溢流管13的顶端与混凝土块10进行固定连接,底端与混凝土层1进行固定连接,且同时与防渗膜6进行固定连接,在水流进入到溢流口9内后,通过溢流管13达到将水流引导至防渗膜中6的效果,从而达到对水流进行净化的效果,混凝土层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4,设置有两个出水管14,且相互对称,出水管14为塑胶材料,且出水管14的底端与蓄水层8进行固定连接,在将水流进行净化后,在净化后的水流到达蓄水层8时,通过出水管14达到使净化后的水可以进行使用的效果,从而达到有效解决城市水循环的问题,植被层2的顶部中间固定贯穿有溢流柱15,溢流柱15为不锈钢材料,且溢流柱15的底端与土质层3进行固定连接,且溢流柱15的顶部表面均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17,当雨水或者其他水流的水平面超过溢流柱15时,使得水流流入到溢流柱15达到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效果,且通过溢流柱15的顶部表面的溢流孔洞17达到防止较大异物进入到溢流柱15的效果,从而对水流进行更加彻底的净化,溢流柱15的表面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17,溢流柱15的内部固定镶嵌有透水土木布18,溢流柱15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净水层19,且透水土木布18覆盖在净水层19上面,溢流口9的内部顶端固定覆盖有过滤膜16,过滤膜16为表面有孔洞的橡胶材料,且过滤膜16覆盖在溢流口9的内部顶部,在水流流入溢流口9时,通过过滤膜16达到对水流进行初步净化的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时,首先,使用人员将生物净化滞留带放置在使用地点,然后在生物净化滞留带使用时,在生物净化滞留带周围的水流平面高于生物净化滞留带的平面时,使水流流入溢流口9内,使过滤膜16接触到水流,使水流中的杂物吸附在过滤膜16上,然后使水流接触到石块层11,再接触到孔洞膜12,接着使初步净化的水流流入到溢流管13中,再流向防渗膜6上,最后净化完毕后再流入混凝土层1底部的蓄水层8内,最后再由出水管14排出用作其他用途,在水流接触到溢流柱15时,使溢流孔洞17接触到水中较大的物体,使水流经过植被层2与土质层3等,然后依次使水流经过净化,最后再从出水管14中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混凝土层(1)、植被层(2)、土质层(3)、人工填料层(4)、砾石层(5)、防渗膜(6)、净化层(7)、蓄水层(8)和混凝土块(10),所述混凝土层(1)设置于地面,所述植被层(2)设置在混凝土层(1)的内侧顶部,且植被层(2)与混凝土层(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土质层(3)设置在植被层(2)的底端,且土质层(3)与植被层(2)进行固定连接,且植被层(2)覆盖在土质层(3)上面,所述人工填料层(4)设置在土质层(3)的底端,且人工填料层(4)与土质层(3)进行固定连接,且土质层(3)覆盖在人工填料层(4)上面,所述砾石层(5)设置在人工填料层(4)的底端,且砾石层(5)与人工填料层(4)进行固定连接,且人工填料层(4)覆盖在砾石层(5)上面,所述防渗膜(6)设置在砾石层(5)的底端,且防渗膜(6)与砾石层(5)进行固定连接,且砾石层(5)覆盖在防渗膜(6)上面,所述净化层(7)设置在防渗膜(6)的底端,且净化层(7)与防渗膜(6)进行固定连接,且防渗膜(6)覆盖在净化层(7)上面,所述蓄水层(8)设置在混凝土层(1)的内侧底部,且蓄水层(8)与混凝土层(1)进行固定连接,且净化层(7)覆盖在蓄水层(8)上面,所述混凝土块(10)设置在混凝土层(1)的两端,且混凝土块(10)与混凝土层(1)进行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块(10)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溢流口(9),所述混凝土块(10)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石块层(11),所述混凝土块(10)的内部规定镶嵌有孔洞膜(12),且石块层(11)覆盖在孔洞膜(12)上面,所述混凝土块(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3),所述混凝土层(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4),所述植被层(2)的顶部中间固定贯穿有溢流柱(15),所述溢流柱(15)的表面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17),所述溢流柱(15)的内部固定镶嵌有透水土木布(18),所述溢流柱(15)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净水层(19),且透水土木布(18)覆盖在净水层(19)上面,所述溢流口(9)的内部顶端固定覆盖有过滤膜(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9)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溢流口(9)的表面设置为矩形孔洞状,且溢流口为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3)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溢流管(13)为塑胶材料,且溢流管(13)的顶端与混凝土块(10)进行固定连接,底端与混凝土层(1)进行固定连接,且同时与防渗膜(6)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柱(15)为不锈钢材料,且溢流柱(15)的底端与土质层(3)进行固定连接,且溢流柱(15)的顶部表面均固定贯穿有溢流孔洞(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出水管(14)为塑胶材料,且出水管(14)的底端与蓄水层(8)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16)为表面有孔洞的橡胶材料,且过滤膜(16)覆盖在溢流口(9)的内部顶部。
CN201820602461.XU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0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2461.XU CN208500517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2461.XU CN208500517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0517U true CN208500517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246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0517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05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831A (zh) * 2020-02-17 2020-05-19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115652991A (zh) * 2022-05-18 2023-01-31 筑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用生物净化滞留带及其施工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831A (zh) * 2020-02-17 2020-05-19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115652991A (zh) * 2022-05-18 2023-01-31 筑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用生物净化滞留带及其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7696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093236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CN105350607B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850051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6681126U (zh)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利用装置
CN206529370U (zh) 一种雨水智能净化景观系统
CN206189504U (zh) 多功能连体大棚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5804470U (zh) 一种社区雨水收集灌溉循环系统
CN208434404U (zh)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生态树池
CN202850095U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1614625U (zh) 节水洗手盆
CN209443513U (zh) 一种家用雨水收集及净化一体式装置
CN201411740Y (zh) 雨水净化蓄水池
CN208309770U (zh) 一种用于蓄水、净化的雨水花园
CN206454346U (zh) 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器
CN205077544U (zh) 喀斯特地区瓦房屋面雨水收集与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07582224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
CN205276366U (zh) 一种生活废水的再利用装置
CN207934098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弃流设施
CN20836203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208309769U (zh) 一种循环净化的雨水花园
CN207211346U (zh) 一种用于市政管网上的安全分流截污装置
CN206256531U (zh) 一种生态抗冲击雨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6198854U (zh) 一种用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初期雨水净化器
CN201454200U (zh) 雨水过滤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