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8645U -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8645U
CN208498645U CN201820880554.9U CN201820880554U CN208498645U CN 208498645 U CN208498645 U CN 208498645U CN 201820880554 U CN201820880554 U CN 201820880554U CN 208498645 U CN208498645 U CN 208498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ankle
joint
support fram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805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雅光
宋运动
秦瑞
王超
刘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8805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8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8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86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包括可转动连接的踝关节和脚掌,踝关节包括支撑板、支撑框、支撑架、丝杆传动单元和踝关节控制单元;丝杆传动单元上端固定在支撑架上部,丝杆传动单元下端的两个连接端通过两个第一连杆铰接支撑板的左右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连杆铰接支撑架的左右两端,用以实现控制支撑板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脚掌包括脚跟、足弓、脚掌控制单元和脚趾。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腿式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增强与地面接触的可靠性,提高机器人在不规则地形环境下行走稳定性,扩充机器人脚掌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并相应降低了脚掌的机械复杂度,提高了踝关节与脚掌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背景技术
现阶段,机器人按照移动方式主要分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和腿足式机器人,其研究的一个持续目标是增强移动系统的运动能力。履带式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虽然在能源效率和控制方式上更加安全、高效、可靠,但面对复杂地形环境时,传统轮式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接地性能极大地降低,而履带式机器人虽然能适当降低对地形及环境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灵活性差、控制精度低、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然而,腿足式机器人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其每条腿能够实现不同的动作,并借助各条腿的协调动作,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由连续态转变为离散态,将机器人受力分布在机器人脚掌与地面接触的离散点上,因此,腿足式机器人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地形、更灵敏的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能力且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而改进、优化甚至设计全新的腿足式机器人踝关节与脚掌的结构、改善脚掌的控制方式则是提高机器人在复杂地形环境下行走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的重要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克服现有机器人脚掌与环境交互能力差、踝关节与脚掌的控制精度低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包括踝关节和脚掌,脚掌上端可转动安装所述踝关节;
所述踝关节包括与脚掌连接的支撑板、与支撑板前后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框、与支撑框左右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架、丝杆传动单元和用于控制踝关节的踝关节控制单元;所述丝杆传动单元上端固定在支撑架上部,丝杆传动单元下端的两个连接端通过两个第一连杆铰接支撑板的左右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连杆铰接支撑架的左右两端,用以实现控制支撑板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
所述脚掌包括与踝关节连接的脚跟、倾斜布设的足弓、设于足弓上表面的脚掌控制单元和位于足弓端部的脚趾;所述足弓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与脚跟的上部和脚趾连接,扭簧能实现足弓与脚跟、脚趾之间的相对转动,使脚跟底面和脚趾能作为承重点与地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踝关节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盒和传感器;控制盒安装在支撑架上,控制盒用于接收、处理踝关节上的传感器信息,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以使踝关节执行相应操作;
所述丝杆传动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连接端、丝杆、自锁主轴螺母机构、电机、与丝杆同轴的丝杆运动导轨和连接支座;
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接端实现固定连接,丝杆另一端与配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自锁主轴螺母机构相连,实现由电机输出动力,带动自锁主轴螺母机构转动,进而带动丝杆上下运动,并通过踝关节控制单元中的增量编码器和数字式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转动角度、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踝关节的上下运动和翻转运动;
所述丝杆与自锁主轴螺母机构啮合后引导入丝杆运动导轨内,丝杆运动导轨上端与连接支座铰接,连接支座固定在支撑架上部;所述自锁主轴螺母机构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为带减速器的线性无刷直流电机,在电机上部设有用于连接配重减振棒的连接口,配重减振棒用于丝杆传动单元运动时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提供一定侧向力以使其稳定运动并缓解系统振动对四足机器人本体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丝杆传动单元的连接端、丝杆、自锁主轴螺母机构、电机和丝杆运动导轨均为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两个丝杆运动导轨上端均与同一个连接支座铰接,连接支座固定在支撑架上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前后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支撑轴,在支撑板的左右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二支撑轴,在第二支撑轴上开设有贯通的限位孔,支撑板下端设有脚掌连接件;
所述支撑架为倒Y形结构,支撑架的上端为腿部连接环,支撑架的倒Y形结构的交点位置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第二连杆铰接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为方形结构,支撑板通过第一支撑轴安装在支撑框的前后两条边上,第一支撑轴通过过盈配合与支撑框的前后两条边上的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下方的两个端部通过支架连接件连接在支撑框的左右两条边上,支架连接件与支撑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框相对于支撑架和支架连接件能够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均设有安装孔,第一连杆的下端安装孔套在第二支撑轴外且通过连杆连接轴实现相互连接,连杆连接轴穿过限位孔并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连杆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为H形结构,第二连杆的上端通过连杆连接轴与支撑架的第二连杆铰接件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丝杆传动单元下端的连接端通过连杆连接轴铰接。
可选地,所述脚掌控制单元通过螺钉与足弓固定连接,脚掌控制单元与足弓的上表面之间嵌套有橡胶材料以保护脚掌控制单元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扭簧的安装位置均设有足弓绝对编码器,用于检测足弓与脚跟、脚趾的相对转动角度,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到脚掌控制单元;进而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提供依据,为脚掌控制单元判断脚掌当前状态提供状态参数;
所述脚跟下方设有位移传感器和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用以测量脚跟与地面的距离以及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
所述脚趾部位设置有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用以获取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以及机器人前进速度。
可选地,在脚跟与足弓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缆绳,弹性缆绳能够保证脚掌部分遇到复杂地形时仍然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保证四足机器人本体的移动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可选地,在脚跟的上端设有能将脚掌与踝关节可旋转连接的踝关节连接件,使两者有一定角度的偏转自由度,以缓解机器人遇到碰撞或干扰时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踝关节连接件与脚掌连接件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支撑板的左右两端能够采用球铰机构连接用以实现第一连杆与支撑板绕第一支撑轴做翻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能够有效提高腿式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增强与地面接触的可靠性,提高机器人在不规则地形环境下行走稳定性,扩充机器人脚掌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并相应降低了脚掌的机械复杂度,提高了踝关节与脚掌的控制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踝关节部分,将支撑板与第一连杆通过连杆连接轴进行连接,且第一连杆能够带动内支撑体做旋转运动,大大降低了机构复杂度,提高了机器人运动平稳性,使机器人踝关节具有一定的柔性;采用左右对称的两个四连杆实现踝关节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运动稳定性高且易于控制;采用自锁丝杆主轴螺母机构为两个四连杆机构提供动力,在踝关节处于稳定状态时,丝杆传动单元的自锁功能能够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稳定性,并能够在机器人由稳定态转为运动态时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并且丝杆传动单元与支撑架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因此其能够相对于支撑架转动,大幅增加了机器人在遇到外界撞击或复杂地形时的系统柔性和运动稳定性。
脚掌部分的脚跟与足弓、足弓与左右脚趾之间采用扭簧连接,并在脚掌部分设置了大量的用于获取机器人与地形环境的传感器,不但能够降低脚掌部分机械机构的复杂度,提高机器人整体控制精度,还能减轻脚掌部分整体质量,降低控制系统难度;另外,在脚跟与足弓之间设置了弹性缆绳,弹性缆绳外部由弹塑性良好的材料包覆,而且脚跟部位设置了弹性良好的橡胶材料用于降低脚掌触地时的振动对机器人本体的影响,并且弹性缆绳还能保证脚掌在遇到凸起障碍物时仍然能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以确保机器人整体的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踝关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下肢,2-躯干;
10-踝关节,20-脚掌,30-腿部,40-六自由度并联机构,50-驱动单元;
11-支撑板,12-支撑框,13-支撑架,14-丝杆传动单元,15-踝关节控制单元,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
111-第一支撑轴,112-第二支撑轴,113-限位孔,114-脚掌连接件;
131-腿部连接环,132-第二连杆铰接件,133-支架连接件;
141-连接端,142-丝杆,143-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4-电机,145-丝杆运动导轨,146-连接支座,147-配重减振棒;
151-控制盒;
161-安装孔;
21-脚跟,22-足弓,23-脚掌控制单元,24-脚趾,25-弹性缆绳;
211-踝关节连接件;
41-动平台,42-静平台,43-杆件,44-连杆,45-鱼眼球铰;
411-杆件电机,421-杆件铰接件;
51-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固定板,53-驱动电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踝关节10和脚掌20,脚掌20上端可转动安装所述踝关节10。
踝关节10包括与脚掌20连接的支撑板11、与支撑板11前后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框12、与支撑框12左右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架13、丝杆传动单元14和用于控制踝关节10的踝关节控制单元15;所述丝杆传动单元14上端固定在支撑架13上部,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两个连接端141通过两个第一连杆16铰接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连杆17铰接支撑架13的左右两端,用以实现支撑板11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踝关节部分,将支撑板与第一连杆通过连杆连接轴进行连接,且第一连杆能够带动内支撑体做旋转运动,大大降低了机构复杂度,提高了机器人运动平稳性,使机器人踝关节具有一定的柔性;采用左右对称的两个四连杆实现踝关节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运动稳定性高且易于控制;采用自锁丝杆主轴螺母机构为两个四连杆机构提供动力,在踝关节处于稳定状态时,丝杆传动单元的自锁功能能够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稳定性,并能够在机器人由稳定态转为运动态时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并且丝杆传动单元与支撑架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因此其能够相对于支撑架转动,大幅增加了机器人在遇到外界撞击或复杂地形时的系统柔性和运动稳定性。
脚掌20包括与踝关节10连接的脚跟21、倾斜布设的足弓22、设于足弓22上表面的脚掌控制单元23和位于足弓22端部的脚趾24;所述足弓22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与脚跟21的上部和脚趾24连接,扭簧能实现足弓22与脚跟21、脚趾24之间的相对转动,使脚跟21底面和脚趾24能作为承重点与地面接触。脚掌部分的脚跟与足弓、足弓与左右脚趾之间采用扭簧连接,并在脚掌部分设置了大量的用于获取机器人与地形环境的传感器,不但能够降低脚掌部分机械机构的复杂度,提高机器人整体控制精度,还能减轻脚掌部分整体质量,降低控制系统难度;另外,在脚跟与足弓之间设置了弹性缆绳,弹性缆绳外部由弹塑性良好的材料包覆,而且脚跟部位设置了弹性良好的橡胶材料用于降低脚掌触地时的振动对机器人本体的影响,并且弹性缆绳还能保证脚掌在遇到凸起障碍物时仍然能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以确保机器人整体的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能够有效提高腿式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增强与地面接触的可靠性,提高机器人在不规则地形环境下行走稳定性,扩充机器人脚掌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并相应降低了脚掌的机械复杂度,提高了踝关节与脚掌的控制精度。
本实施例中,踝关节控制单元15包括控制盒151和传感器;控制盒151安装在支撑架13上,控制盒151用于接收、处理踝关节10上的传感器信息,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以使踝关节10执行相应操作。
丝杆传动单元14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连接端141、丝杆142、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电机144、与丝杆142同轴的丝杆运动导轨145和连接支座146;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端141为倒U形结构,丝杆142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接端141顶部实现固定连接,丝杆142另一端与配置在电机144的输出轴上的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相连,实现由电机输出动力,带动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转动,进而带动丝杆142上下运动,并通过踝关节控制单元15中的增量编码器和数字式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144转动角度、控制电机144的正反转,实现踝关节10的上下运动和翻转运动;丝杆142与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啮合后引导入丝杆运动导轨145内,丝杆运动导轨145上端与连接支座146铰接,连接支座146固定在支撑架13上部;所述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连接所述电机144,所述电机144为带减速器的线性无刷直流电机,在电机144上部设有用于连接配重减振棒147的连接口,配重减振棒147用于丝杆传动单元14运动时为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17提供一定侧向力以使其稳定运动并缓解系统振动对四足机器人本体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丝杆传动单元14的连接端141、丝杆142、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电机144和丝杆运动导轨145均为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两个丝杆运动导轨145上端均与同一个连接支座146铰接,连接支座146固定在支撑架13上部。当两电机144接收到踝关节控制单元15发出的同向旋转信号后,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会推动丝杆142进而驱动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支撑框12、支撑板11绕支撑架13做一定角度的俯仰运动;当两电机144接收到踝关节控制单元15发出的异向旋转信号后,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会推动丝杆142进而驱动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支撑框12、支撑板11绕第一支撑轴111做一定角度的翻转运动,进而保持机器人整体的运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前后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支撑轴111,在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二支撑轴112,在第二支撑轴112上开设有贯通的限位孔113,支撑板11下端设有脚掌连接件114;优选的,在支撑板11上设有贯通孔,从而减轻踝关节的重量;支撑架13为倒Y形结构,支撑架13的上端为腿部连接环131,支撑架13的倒Y形结构的交点位置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第二连杆铰接件132。
具体的,支撑框12为方形结构,支撑板11通过第一支撑轴111安装在支撑框12的前后两条边上,第一支撑轴111通过过盈配合与支撑框12的前后两条边上的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3下方的两个端部通过支架连接件133连接在支撑框12的左右两条边上,支架连接件133与支撑架1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框12相对于支撑架13和支架连接件133能够转动。
具体的,第一连杆16上下两端均设有安装孔161,第一连杆16的下端安装孔161套在第二支撑轴112外且通过连杆连接轴实现相互连接,连杆连接轴穿过限位孔113并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连杆16的下端安装孔161内壁实现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7为H形结构,第二连杆17的上端铰接夹板通过连杆连接轴与支撑架13的第二连杆铰接件132铰接;第一连杆16的上端的安装孔161、第二连杆17的下端的交接夹板与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连接端的U形的铰接夹板通过连杆连接轴铰接,其中,第一连杆16的上端的安装孔161位于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连接端的U形的铰接夹板之间,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连接端的U形的铰接夹板位于第二连杆17的下端的交接夹板之间,从而实现三个部件的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脚掌控制单元23通过螺钉与足弓22固定连接,脚掌控制单元23与足弓22的上表面之间嵌套有橡胶材料以保护脚掌控制单元23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扭簧的安装位置均设有足弓绝对编码器,用于检测足弓22与脚跟21、脚趾24的相对转动角度,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到脚掌控制单元23;进而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提供依据,为脚掌控制单元23判断脚掌20当前状态提供状态参数;脚跟21下方设有位移传感器和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用以测量脚跟21与地面的距离以及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脚趾24部位设置有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用以获取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以及机器人前进速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脚趾24设有两个,分别为左脚趾和右脚趾,提高脚掌20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优选的,在脚跟21与足弓22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缆绳25,弹性缆绳25能够保证脚掌20部分遇到复杂地形时仍然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保证四足机器人本体的移动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具体的,在脚跟21的上端设有能将脚掌20与踝关节10可旋转连接的踝关节连接件211,使两者有一定角度的偏转自由度,以缓解机器人遇到碰撞或干扰时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
更具体的,踝关节连接件211与脚掌连接件114可转动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6与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能够采用球铰机构连接用以实现第一连杆16与支撑板11绕第一支撑轴111做翻转运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自由度四足仿生机器人,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躯干2和四个下肢1,四个下肢1均匀对称地分布在躯干2下方的四角,且四个下肢1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躯干2包括六自由度并联机构40和用于分别驱动每个下肢1运动的四个驱动单元50;所述六自由度并联机构40的一端固定两个所述驱动单元50,另一端固定另两个驱动单元50;
所述六自由度并联机构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动平台41和静平台42,在动平台41上固定有六个杆件电机411,在杆件电机411和静平台42之间连接有六根杆件43用于将动平台和静平台连接起来;六根杆件43能独立伸缩且能绕连接点自由摆动用以同时协调动作以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的相应动作,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灵活性;
所述下肢包括腿部30、踝关节10和脚掌20;腿部30上端固定连接驱动单元50,腿部30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踝关节10的上端;踝关节10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脚掌20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的踝关节10和脚掌20采用实施例1中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自由度四足仿生机器人,能够有效提高腿式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增强与地面接触的可靠性,提高机器人在不规则地形环境下行走稳定性,扩充机器人脚掌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并相应降低了脚掌的机械复杂度,提高了踝关节与脚掌的控制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杆件电机411两个为一组按圆周均匀分布在动平台41上,在静平台42上按圆周均匀分布有三组杆件铰接件421,每组杆件铰接件421有两个;
每组杆件电机411与杆件铰接件421错位设置,在杆件电机411与距离最近的杆件铰接件421之间铰接有所述杆件43,从而通过动平台41和静平台42之间的六个可活动的杆件43实现六自由度并联机构40的多自由度运动。
具体的,杆件43与杆件铰接件421铰接;所述杆件43与杆件电机411之间设有连杆44,连杆44一端与杆件电机411可转动连接,连杆44的另一端与杆件43通过鱼眼球铰45连接;
杆件43在鱼眼球铰45配合下,可以做空间运动,连杆44可绕杆件电机411做圆周旋转,在连杆44和鱼眼球铰45的作用下,杆件43的空间运动增大;其中鱼眼球铰45使六自由度平台的空间大大增大,提高了整机的运动性能和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50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腿部30的上端;驱动电机51的一端固定在动平台41或静平台42外侧,驱动电机51的另一端固定有竖向的驱动电机固定板52,在驱动电机固定板52下端连接有横向的驱动电机支撑板53,驱动电机支撑板53位于驱动电机51下方,且驱动电机支撑板53的端部垂直连接静平台42或动平台41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板52和驱动电机支撑板53均为T字形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包括踝关节(10)和脚掌(20),其特征在于,脚掌(20)上端可转动安装所述踝关节(10);
所述踝关节(10)包括与脚掌(20)连接的支撑板(11)、与支撑板(11)前后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框(12)、与支撑框(12)左右两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架(13)、丝杆传动单元(14)和用于控制踝关节(10)的踝关节控制单元(15);
所述丝杆传动单元(14)上端固定在支撑架(13)上部,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两个连接端(141)通过两个第一连杆(16)铰接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连杆(17)铰接支撑架(13)的左右两端,用以实现控制支撑板(11)的俯仰运动和翻转运动;
所述脚掌(20)包括与踝关节(10)连接的脚跟(21)、倾斜布设的足弓(22)、设于足弓(22)上表面的脚掌控制单元(23)和位于足弓(22)端部的脚趾(24);
所述足弓(22)的两端通过扭簧分别与脚跟(21)的上部和脚趾(24)连接,扭簧能实现足弓(22)与脚跟(21)、脚趾(24)之间的相对转动,使脚跟(21)底面和脚趾(24)能作为承重点与地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控制单元(15)包括控制盒(151)和传感器;控制盒(151)安装在支撑架(13)上,控制盒(151)用于接收、处理踝关节(10)上的传感器信息,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以使踝关节(10)执行相应操作;
所述丝杆传动单元(14)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连接端(141)、丝杆(142)、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电机(144)、与丝杆(142)同轴的丝杆运动导轨(145)和连接支座(146);
所述丝杆(142)一端通过螺纹与连接端(141)实现固定连接,丝杆(142)另一端与配置在电机(144)的输出轴上的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相连,实现由电机输出动力,带动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转动,进而带动丝杆(142)上下运动,并通过踝关节控制单元(15)中的增量编码器和数字式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144)转动角度、控制电机(144)的正反转,实现踝关节(10)的上下运动和翻转运动;
所述丝杆(142)与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啮合后引导入丝杆运动导轨(145)内,丝杆运动导轨(145)上端与连接支座(146)铰接,连接支座(146)固定在支撑架(13)上部;所述自锁主轴螺母机构(143)连接所述电机(144),所述电机(144)为带减速器的线性无刷直流电机,在电机(144)上部设有用于连接配重减振棒(147)的连接口,配重减振棒(147)用于丝杆传动单元(14)运动时为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17)提供一定侧向力以使其稳定运动并缓解系统振动对四足机器人本体的影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前后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一支撑轴(111),在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设有可旋转的第二支撑轴(112),在第二支撑轴(112)上开设有贯通的限位孔(113),支撑板(11)下端设有脚掌连接件(114);
所述支撑架(13)为倒Y形结构,支撑架(13)的上端为腿部连接环(131),支撑架(13)的倒Y形结构的交点位置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第二连杆铰接件(1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2)为方形结构,支撑板(11)通过第一支撑轴(111)安装在支撑框(12)的前后两条边上,第一支撑轴(111)通过过盈配合与支撑框(12)的前后两条边上的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3)下方的两个端部通过支架连接件(133)连接在支撑框(12)的左右两条边上,支架连接件(133)与支撑架(1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框(12)相对于支撑架(13)和支架连接件(133)能够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6)上下两端均设有安装孔(161),第一连杆(16)的下端安装孔(161)套在第二支撑轴(112)外且通过连杆连接轴实现相互连接,连杆连接轴穿过限位孔(113)并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连杆(16)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17)为H形结构,第二连杆(17)的上端通过连杆连接轴与支撑架(13)的第二连杆铰接件(132)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16)的上端、第二连杆(17)的下端与丝杆传动单元(14)下端的连接端通过连杆连接轴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控制单元(23)通过螺钉与足弓(22)固定连接,脚掌控制单元(23)与足弓(22)的上表面之间嵌套有橡胶材料以保护脚掌控制单元(23)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扭簧的安装位置均设有足弓绝对编码器,用于检测足弓(22)与脚跟(21)、脚趾(24)的相对转动角度,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到脚掌控制单元(23);进而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策略提供依据,为脚掌控制单元(23)判断脚掌(20)当前状态提供状态参数;
所述脚跟(21)下方设有位移传感器和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用以测量脚跟(21)与地面的距离以及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
所述脚趾(24)部位设置有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用以获取机器人脚部的空间力分布以及机器人前进速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在脚跟(21)与足弓(22)的端部之间设有弹性缆绳(25),弹性缆绳(25)能够保证脚掌(20)部分遇到复杂地形时仍然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保证四足机器人本体的移动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在脚跟(21)的上端设有能将脚掌(20)与踝关节(10)可旋转连接的踝关节连接件(211),使两者有一定角度的偏转自由度,以缓解机器人遇到碰撞或干扰时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
9.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连接件(211)与脚掌连接件(114)可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6)与支撑板(11)的左右两端能够采用球铰机构连接用以实现第一连杆(16)与支撑板(11)绕第一支撑轴(111)做翻转运动。
CN201820880554.9U 2018-06-07 2018-06-07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98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0554.9U CN208498645U (zh) 2018-06-07 2018-06-07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0554.9U CN208498645U (zh) 2018-06-07 2018-06-07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8645U true CN208498645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8055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98645U (zh) 2018-06-07 2018-06-07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86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4172A (zh) * 2018-06-07 2018-12-11 长安大学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CN110329390A (zh) * 2019-07-18 2019-10-15 郭斯羽 一种仿人机械足
CN111071365A (zh) * 2019-12-17 2020-04-28 之江实验室 一种高能效步行的双足机器人腿足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4172A (zh) * 2018-06-07 2018-12-11 长安大学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CN110329390A (zh) * 2019-07-18 2019-10-15 郭斯羽 一种仿人机械足
CN110329390B (zh) * 2019-07-18 2021-04-06 哈尔滨首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人机械足
CN111071365A (zh) * 2019-12-17 2020-04-28 之江实验室 一种高能效步行的双足机器人腿足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4172A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CN208325456U (zh) 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平台
CN108927796A (zh) 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平台
CN208498645U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后肢系统踝关节与脚掌
CN108639181A (zh) 一种多自由度四足仿生机器人
CN208484760U (zh) 一种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10217311B (zh) 一种基于同轴并联机构的敏捷四足机器人
CN106828654B (zh) 一种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02991601B (zh) 一种两自由度仿人踝部关节
CN108639182A (zh) 一种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03144693A (zh) 一种四足仿生机器人腿机构
CN208325455U (zh) 一种多自由度四足仿生机器人
CN108394485B (zh) 一种基于气动系统的多功能多足仿生机器人系统
CN103707293B (zh) 仿真行走钢丝机器人
CN113619706A (zh) 一种四关节液压驱动式机器人腿
CN209274762U (zh) 一种髋关节增强的小型仿人机器人六自由度腿结构
CN107351939A (zh) 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
CN209022070U (zh) 一种助力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CN111114667B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多杆四足步行装置
CN113199458A (zh) 一种用于随动控制的穿戴式机器人控制器
CN108297965A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
CN204587070U (zh) 仿真行走钢丝机械装置
CN205075070U (zh) 摆臂式独轮走钢丝机器人
CN207060207U (zh) 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
CN114030537B (zh) 一种双足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